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88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x

郑州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1

第一节建筑规划设计.............................................1

第二节建筑间距.................................................2

第三节建筑物退让...............................................5

第四节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7

第五节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8

附录..............................................................10

.

郑州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郑州市城市规划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郑州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郑州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工程和建设活动,应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城市规划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区域;本规定所称的建设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市政工程等一切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建设工程,以及整治江河湖渠、改变地形地貌等建设活动。

第二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一节建筑规划设计

第四条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当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规划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要求。

第五条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城市重点控制地区或地段、建设用地大于3公顷的成片开发地区、城市主次干路两侧建筑、中心城区内12层以上高层建筑、5000平方米以上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一般应委托三个以上设计单位作出不少于三个方案,报市城'.

.

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程序审定方案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二节建筑间距

第七条建筑间距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日照、抗灾、防灾、消防、环保、管线敷设、国家安全、建筑保护、建筑节能、视觉卫生以及空间环境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

在已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区,经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应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间距执行;在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未经批准的地区按本节之规定执行。

第八条住宅建筑间距应符合不低于大寒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要求,其中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要求。

新建建设项目对周边现状建筑日照影响仅考虑与新建建设项目基地直接相邻现状有日照要求的建筑物,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一、新建项目东、西侧相邻现状居住建筑及其他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因其现有间距不足而达不到标准日照时数,新建建筑其东、西侧向退界满足表1相关要求时,对东、西侧相邻现状居住建筑可不做日照分析(见表1新建建筑东、西侧退地界)。

表1新建建筑退东、西侧退地界

退地界距离(米)目项高层多层9

新建建筑20

建筑体型和建筑艺术处理的需要而造成的自身日照二、新建住宅由于建筑布局、遮挡,局部不能满足日照标准的住宅,不再作日照要求。

临时建筑以及已办理拆迁手续的拟搬迁住宅建筑不视为被遮挡日三、违法建筑、照的建筑,其间距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核定。

(图应同时符合以下规定住宅建筑间距除应满足第八条日照标准要求外,第九条:

)示参见附表1一、多、低层住宅间距1.多、低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最小控制距离南侧为多层时应以满足日照要求来控制,主朝向为南北向时,

(1)米的要求。

20同时不少于(202)主朝向为东西向时,应按卫生间距米的要求控制。

'.

.

2.多、低层住宅建筑垂直布置

(1)最小控制间距:

山墙开窗时,应按不少于13米的要求控制;山墙不开窗时,建筑物的间距应不少于10米,同时应保证消防、管线敷设等要求。

(2)垂直布置的多、低层建筑山墙宽度必须小于等于13米;大于13米的其间距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要求控制。

3.多、低层住宅建筑并列布置的间距

(1)山墙(不开设窗户)最小控制间距多层为6米,低层为4.5米。

(2)山墙开有居室窗的,其山墙间距应适当加大。

4.多、低层点式住宅次要朝向开有居室窗时,其间距应按不小于13米控制。

5.多、低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按并列布置间距控制。

二、高层住宅与高、多、低层住宅的间距

1.高层塔式住宅与高层塔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应按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不得小于表2所列要求:

表2高层塔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高度(米)

24主朝向

<H≤4040<H≤6060<H≤100

南北向(米)东西向(米)

253020

25

3530

高层板式住宅与高层板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应按满足日照要求为2.基础,并不得小于表3所列要求:

3表高层板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高度(米)24<H≤40<H≤1006040<H≤60

主朝向40南北向(米)3530

35

25

东西向(米)30

3.高层板式住宅与高层板式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4所列要求:

表4高层板式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高度(米)24<H≤4040<H≤6060<H≤100

25

最小距离(米)18

20

米时其间距按平行间距16大于米,16垂直布置的高层住宅山墙宽度应小于等于'.

.

要求控制。

4.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并列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5所列要求:

表5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并列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高度(米)板式山墙最小间距(米)塔式最小间距(米)

24<H≤401518

40<H≤601820

60<H≤100

2025

5.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参照并列布置间距并适当加大。

6.高层住宅与多、低层平行布置

(1)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新建高层住宅位于南侧时,除应满足相关退界要求及日照要求外,北侧相邻现状建筑退地界满足相关规定时,建筑物间距应满足表2规定,北侧相邻现状建筑退地界不满足相关规定时,新建建筑间距可适当减少。

(2)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新建高层住宅位于北侧时,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控制建筑物的间距。

7.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6所列要求,并应满足日照要求。

表6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两类住宅垂直布置时相对位置

最小控制间距(米)

高层住宅在南侧时

20

15

高层住宅在北侧时

8.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并列布置时,山墙间距不少于13米并同时满足消防要求,山墙有卧(居)室窗户的应适当加大。

9.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参照并列布置间距并适当加大。

10.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住宅与各种层数住宅的最小控制距离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核定。

第十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的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应符合不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要求;老年人居住建筑、幼儿园、托儿所的生活用房和教学用房应符合不低于冬至日日照3小时的标准要求。

第十一条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的间距

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之间距离参照第八条、第九条执行。

第十二条非住宅建筑之间间距按相关专业要求进行控制。

'.

.

第十三条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

一、当两栋建筑夹角小于等于3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二、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30度小于等于6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的0.8倍控制。

三、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间距控制。

第十四条当相邻建筑所处场地有地形高差时,日照影响分析时应增加(或减去)地形相对高差。

第十五条住宅建筑底层为商业、车库等非住宅用房时,日照影响分析以住宅层的窗底标高为基准。

第十六条本节规定以外的建筑类型和布置形式的建筑间距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核定。

第三节建筑物退让

第十七条沿建筑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城市绿地、河(渠)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文物保护区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应符合消防、防灾、防汛、交通、安全、管线敷设、环境保护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节规定。

第十八条沿建筑用地边界建筑物,其退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当退界距离小于消防要求时,应按消防要求控制。

一、相邻建筑双方各自从建筑用地界线起计算退界距离,退界距离不得小于表7所列要求:

表7各类建筑退地界

文教卫生建筑

住宅建筑

非住宅建筑筑

低层主要朝向

6

5

5

多层(米)

9

9

7.5

121815高层3.5次要朝向3低层3.5

4.5多层(山墙)

4.54.5

高层10

(米)

99

二、界外为住宅建筑,除应满足表7退界距离规定外,应同时满足本规定第二节'.

.

的有关要求。

三、地下建筑物的最小退界距离为3米。

四、多、低层住宅次要朝向宽度大于13米、高层住宅次要朝向宽度大于16米时,退界距离按主要朝向控制。

五、在双方相邻产权人协商达成协议后,经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退界距离可适当调整。

六、当北侧相邻地块未编制修建性详规时,建筑物退地界应满足其大寒日2小时日照阴影线超出地界不应超过自身大寒日日照阴影线的1/2。

第十九条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除经详细规划另有规定的,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控制距离不得小于表8所列要求。

表8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最小控制距离

城市

城市城市

城市

道路宽度建H≤24

L(米)

迎宾路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L>6060≥L>

40≥L>40

25≥L>1525

10

610

6

筑24<H≤40高40<H≤60度60<H≤80

15

1012

8

18

1215

10

20

1815

12

(米)H100

<H<8015

18

22

25

米的,应相应加大后退距离,具体标准由城乡规划行100一、建筑高度大于等于政主管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