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44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docx

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一

2017注会《经济法》高频考点汇总

(一)

法律渊源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法律(仅次于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3.行政法规(仅次于宪法、法律):

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5.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委及其直属机构

  6.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7.国际条约或协定

  【解释1】考生应清楚不同的法律形式的制定机关及其效力等级。

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解释2】注意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不同制定机关,一个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一个是地方“政府”。

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也可以是主体;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1.公民和法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权利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

  2.法律关系主体要自己参与法律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

  3.法人组织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在成立时“同时产生”,到终止时“同时消灭”;行为能力通过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代理人实现。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与义务。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物权客体)、行为(债权客体)、智力成果(知识产权客体)、人格利益(如公民的肖像、名誉权等)。

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需他方的同意)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委托代理的撤销、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订立遗嘱等。

  【知识点】无效的民事行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行为。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如9岁的男孩从小卖部购买了1元的雪糕),该行为有效。

  (3)除上述情形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解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但可以在法定代理人的帮助下完成法律行为。

如在法定代理人帮助下,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或者买受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合同

  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合同,直接有效。

  ②除上述情形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解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2)单方民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行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遗嘱),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3.欺诈

  

(1)合同

  ①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②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2)单方民事行为

  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如债务的免除),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解释】欺诈的构成条件:

(1)有具体的欺诈行为,欺诈人应具有意思表示能力,精神错乱中的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不属于欺诈;

(2)欺诈人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3)受欺诈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如果受欺诈方没有作出意思表示,则欺诈没有成立;但是,如果受欺诈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则欺诈人是否通过欺诈获得利益,或使受欺诈方蒙受损失,对欺诈的构成不产生影响;

  (4)受欺诈方实施的民事行为与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欺诈方有欺诈行为,但是相对人并没有因此而陷入错误认识,则不构成欺诈,因此,“知假买假”不构成欺诈。

  4.胁迫

  

(1)合同

  ①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②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2)单方民事行为

  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如债务的免除),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解释】受胁迫方可以是相对人,也可以是相对人的亲友。

受胁迫的客体可以是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

  5.乘人之危

  

(1)合同

  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不论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一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2)单方民事行为

  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如债务的免除),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解释】

(1)考生应当区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主动提出”,还是“被动接受”:

如果行为人没有利用当事人的危难境地迫使其作出与其不利的意思表示,而是由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主动作出意思表示,则不构成乘人之危;

(2)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须严重损害了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的利益。

  6.恶意串通

  恶意串通,不论其损害国家、集体还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属于无效。

  7.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解释1】

(1)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中的“法律”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但不包括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即民事行为不因违反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而无效;

(2)此处的“法律”特指强制性规范中的效力规范,即并非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律无效。

(2016年新增)

  【解释2】民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亦属无效。

  8.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如通过合法的买卖、捐赠形式来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属于无效行为。

  【相关链接】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知识点】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1.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

  

(1)重大误解

  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一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显失公平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解释】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合同是否显失公平进行判断的时间点,应当是“订立合同之时”。

合同订立之后发生的情势变化,导致显失公平的,不属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3)乘人之危

  ①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不论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一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②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4)欺诈、胁迫

  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才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2.无效民事行为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区别

  

(1)法律效力不同

  ①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撤销前已经生效,在被撤销之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权人以外的任何人。

  ②无效民事行为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民事行为当然无效)、自始无效(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绝对无效(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

  

(2)主张权利的主体不同

  ①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申请,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

  ②对无效民事行为的确认,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在诉讼中主动宣告其无效。

  (3)行为效果不同

  ①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行使拥有选择权,当事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权消灭。

如果撤销权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或者仅仅要求变更民事行为的部分内容,并不要求将该行为撤销,则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仍然有效。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则视同无效民事行为,其效力溯及于行为的开始,即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②无效民事行为自始无效、绝对无效。

  (4)行使时间不同

  ①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否则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②无效民事行为当然无效、自始无效、绝对无效,不存在此种限制。

无权代理

  【解释】无权代理的情形:

(1)没有代理权;

(2)超越代理权;(3)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1.合同的效力

  在无权代理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而非无效合同)。

  2.本人(被代理人)的追认权

  

(1)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2)被代理人的追认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

  【解释1】无权代理成立后,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解释2】一旦本人拒绝追认,无权代理行为就确定地转化为无效民事行为,由各方当事人按照过错程度承担法律责任。

  3.相对人

  

(1)相对人的催告权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解释1】催告在性质上属于意思通知行为,不属于形成权。

  【解释2】无论相对人是否善意,均可行使催告权。

  

(2)相对人的撤销权

  善意相对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有权撤销其对无权代理人已经作出的意思表示。

  【解释1】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

  【解释2】撤销权的行使有两个条件:

(1)只有“善意相对人”才可以行使撤销权;

(2)撤销权的行使必须是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如果被代理人已经行使了追认权,则代理行为确定有效,此时善意相对人不能行使撤销权。

  【知识点】表见代理

  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解释】合同的效力:

(1)狭义的无权代理:

效力待定的合同;

(2)表见代理:

合同有效。

  2.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1)代理人实际上无代理权;

  

(2)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

  (3)客观上有使相对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

  (4)相对人基于这个客观情形而与无权代理人成立民事行为。

  【解释】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合同签订人持有被代理人的介绍信或者盖有印章的空白合同书,使得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

(2)无权代理人此前曾被授予代理权,且代理期限尚未结束,但实施代理行为时代理权已经终止。

  3.表见代理的效果

  

(1)本人

  表见代理对于本人(被代理人)来说,产生与有权代理一样的效果。

被代理人不得以无权代理为由进行抗辩,主张代理行为无效。

  

(2)相对人

  表见代理对于相对人来说,既可以主张其为狭义无权代理,也可以主张其为表见代理。

  ①相对人如果主张狭义无权代理,则相对人可以行使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从而使得整个代理行为归于无效,被代理人不得基于表见代理而对相对人主张代理效果。

②相对人如果主张表见代理,被代理人不得以无权代理为由进行抗辩,主张代理行为无效。

诉讼时效的种类

  

(1)普通诉讼时效:

2年

  

(2)短期诉讼时效:

1年

  (3)长期诉讼时效:

4年

  ①涉外货物买卖合同争议;

  ②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

  (4)最长诉讼时效:

20年

  【解释】诉讼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则诉讼时效期间不开始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再确定起算时间

  【知识点】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1.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从条件成就或者期限届满之日起算。

  2.约定有履行期限的债的请求权,从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算;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未约定履行期限或者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确的债的请求权,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相关链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还不能确定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4.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赔偿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或者损害时起算。

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发现,后经检查确诊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解释】对于这类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赔偿请求权,计算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时,必须要求请求权人知道侵害事实和加害人。

  5.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应当自权利人知道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6.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的起算,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

  7.合同被撤销后,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销之日”起计算。

可撤销合同受除斥期间的限制,故一方当事人就撤销合同之诉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诉讼时效的中止

  1.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

  

(1)不可抗力

  

(2)其他障碍

  ①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②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③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④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2.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2002年单选题)

  

(1)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中止事由,才能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2)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以前发生权利行使障碍,而到最后6个月时该障碍已经消除,则不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止。

  (3)如果该障碍在最后6个月时尚未消除,则应从最后6个月开始时中止时效期间,直至该障碍消除。

  【解释】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6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知识点】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

  1.提起诉讼

  

(1)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2)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其他依法有权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相应民事权利的请求,诉讼时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3)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4)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

  【解释】下列事项均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1)申请仲裁;

(2)申请支付令;(3)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4)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5)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6)申请强制执行;(7)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8)在诉讼中主张抵销;(9)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2.当事人一方提出请求

  

(1)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直接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解释】

(1)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

(2)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2)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解释】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不要求必须到达对方当事人的手中),应当认定为“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

  (3)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4)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5)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情形除外。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等“承诺或者行为”,均属于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

  【解释】义务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权利人作出愿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如提供担保),作为权利人信赖该意思表示而不行使请求权,不能说是怠于行使权利,因此也构成诉讼时效的中断。

  4.其他情形

  

(1)对于连带债权人、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2)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3)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

(4)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