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38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江苏泰州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基础与问题1

(一)发展条件2

1、优越的交通区位2

2、较好的产业基础2

3、优惠的政策支撑3

(二)发展现状3

1、社会贡献不断提高3

2、发展领域逐步拓宽5

3、新兴行业发展增速5

4、投入力度不断加强5

(三)存在问题6

1、发展相对滞后6

2、空间布局不均衡6

3、内部结构不完善7

二、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7

(一)指导思想7

(二)发展原则8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8

2、统筹协调、联动发展8

3、合理布局、集聚发展8

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8

5、突出重点、分类推进8

(三)发展定位9

1、海陵城区9

2、南部新城9

3、高港城区10

(四)发展目标10

三、总体结构与空间布局10

(一)两大核心商圈11

1、西坝口商圈11

2、南部新城商圈12

(二)四大副商业中心12

1、济川路副商业中心12

2、火车站副商业中心13

3、宁通立交副商业中心14

4、高港城区副商业中心14

(三)两大研发基地15

1、医药研发基地15

2、新能源研发基地15

(四)两大服务外包基地16

1、医药研发外包基地16

2、软件外包基地16

(五)两大物流集聚区、两大物流中心17

1、城北现代物流集聚区17

2、高港综合物流集聚区19

3、医药物流中心20

4、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20

(六)四大批发市场集群21

1、城东生活消费品批发市场群21

2、城北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群21

3、东风农贸批发市场22

4、高港花卉苗木交易市场22

(七)五大特色旅游景区23

1、文化古城旅游区23

2、沿江生态休闲、康健医疗旅游区24

3、工业文化景观旅游区24

4、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25

5、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区25

四、主要发展和协调领域25

(一)主要发展领域25

1、现代物流业25

2、新型商贸业27

3、批发市场业29

4、科技研发业30

5、服务外包业31

6、现代金融业32

7、特色旅游业33

(二)协调发展领域35

1、会展服务业35

2、文化服务业36

3、教育服务业37

4、房地产业38

5、社区服务业39

五、保障措施40

(一)提高对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40

(二)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40

(三)落实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41

(四)加大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41

(五)强化重点服务业项目及集聚区建设42

附录:

泰州市市区服务业规划重点项目表43

为进一步明确市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统筹空间布局和项目建设,促进市区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30》、《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文件,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与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含泰州市区及其行政代管范围,总面积为633平方公里,总人口90万人。

规划期限为2009年至2015年。

一、发展基础与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转移正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服务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领域,服务外包的国际化趋势逐渐增强。

这为发展中国家承接来自发达国家转移来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性、知识性服务业的需求得到有效扩大,服务业种类正由单一的生活性服务转向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同时并举。

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数量扩大、质量提高要求的同时,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促进生产与生活性服务协调发展,是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泰州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新兴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北翼重要节点,肩负着承接上海、苏南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转移的双重任务。

充分承接大都市制造业、服务业的转移,打造苏中地区服务业高地,是充分发挥泰州的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条件

1、优越的交通区位

泰州位于长三角西北部,江苏沿江地区中段,地处苏南与苏北之间,是连接苏南、苏北的经济走廊,与苏、锡、通等长三角发达城市相邻,西距扬州市区50公里,东南距上海市230公里,西南距南京市150公里,是长三角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毗邻沿海产业带,是苏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泰州处在上海、南京、杭州大都市两小时交通圈内,城区距建设中的苏中江都机场仅20公里,市辖泰州港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国家批准对外开放较早的一类口岸,京沪高速、同三高速、宁通高速、及宁启、新长铁路纵贯泰州地区,对外交通较为发达。

建设中的泰州大桥、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双轨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将进一步提升泰州在苏中的交通枢纽地位。

优越的区位与便捷的交通,确立了泰州在江苏中部区域的核心地位,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较好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尤其是地市级泰州市组建以来,泰州市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2008年,泰州市区实现生产总值403.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26.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0.7亿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98元。

泰州产业发展特色显著,优势明显,已形成医药、机电、化工三大产业基地和不锈钢、五金、微型特种电机、小提琴、数控机床、电子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集群。

市区拥有扬子江药业集团、陵光集团、梅兰集团、林海集团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

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较强的经济实力为泰州市区发展批零贸易、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等为主的生活服务业奠定了经济基础。

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为泰州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业、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造了巨大需求,也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3、优惠的政策支撑

近年来,国家、江苏省和泰州市围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基础。

2008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省财政厅、外经贸厅、金融办、地税局等部门制定了促进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发展、加快金融改革、加强税收管理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泰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从加大财政支持、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提出了16条政策措施。

重点支持骨干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兴办服务业企业,对新办的服务业企业入库税收形成的地方留成财力逐年由同级财政安排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国家、江苏省和泰州市政府刺激服务业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推动泰州市区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二)发展现状

1、社会贡献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泰州市区服务业总量稳定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1.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26.98亿元,年均增长15.6%,并高于同期市区GDP增幅和全市服务业增幅。

2005~2008年市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成为泰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市区服务业地方税收从2005年的5.7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3亿元,占市区地税收入的比重由46.7%提高到52.5%,三年内上升了5.8个百分点。

2008年,市区服务业从业人员15.4万人,占市区总从业人数的38.2%。

图1泰州全市及市区服务业增幅对比(%)

 

表1泰州全市及市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年份

全市服务业

总量(亿元)

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

市区服务业

总量(亿元)

市区服务业占GDP比重(%)

2005

255.72

31.1

61.6

27.05

2006

321.8

32.1

75.7

27.85

2007

399.6

33.2

96.9

30.1

2008

476.6

34.2

127.0

31.48

表2泰州全市及市区GDP、服务业增幅比较(%)

年份

泰州GDP

增幅

市区GDP

增幅

市区GDP占全市的比重

泰州服务

业增幅

市区服务

业增幅

市区服务业占全市的比重

2005

15.0

16.0

27.7

15.4

16.0

24.1

2006

15.2

15.7

27.1

15.5

16.2

23.5

2007

15.7

14.6

26.6

16.1

16.1

24

2008

13.5

11.3

28.9

15.3

15.4

26.6

2、发展领域逐步拓宽

目前,泰州市区已基本形成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和餐饮业四大传统优势服务业,2008年四大行业增加值占到市区服务业增加值的33.2%。

其中,交通运输增加值为15.63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2.3%;市区批零贸易达到21.19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6.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5.3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4.2%。

同时,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近年来市区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层次逐步提高,服务领域逐步扩大。

3、新兴行业发展增速

金融保险业、房地产、旅游业、软件业等新兴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8年市区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7.4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13.7%;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15.2%。

旅游业综合功能得到了较大提升,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区凤城河风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4、投入力度不断加强

2005~2008年市区服务业投资总额437亿元,年均增长30.4%。

金鹰国际、中百一店西扩工程、坡子街商业中心、中嘉国际装饰城、百饰得装饰城、高港台湾商城、周山河商贸圈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投入建设;西坝口商贸集聚区已具有一定规模;济川路、铁塔广场商圈初具规模;泰州医药科技创业园、城北物流园区、高港综合物流园区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三)存在问题

1、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市区尤为突出,市区服务业占GDP比重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从2000至2006年分别为30.71%、31.2%、30.53%、30.53%、29.13%、27.05%、27.85%,2007年市区服务业虽然较上一年增长16.1%,实现增加值96.9亿元,占市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9.8%,但同本省沿江其它城市相比,排位仍然居于后列。

2007年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市区分别为43.4%、36.8%、37.6%、39.6%、40.5%。

与工业发展相比,泰州市区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中介、软件开发等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新型服务业行业比重偏低,发展乏力、层次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知名品牌,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2、空间布局不均衡

泰州市区现有服务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城市总体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生产、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区域分布不均衡,海陵区汇集了全市主要的商业中心、医院、休闲娱乐场所、现代物流园区,高港区和泰州新区服务设施相对缺乏、基础薄弱,拥有10万人口的新区至今无一个集中购物的商业中心。

大型商贸中心由于缺乏国内外品牌主力店的进驻加盟,发展的档次不高。

建材装饰市场、小商品市场等未能按规划要求布局、层次较低、品位不高。

农产品市场、花卉市场、集贸市场等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交易场所大多源于自发形成,缺乏统一规划,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服务业各行业间的产业关联性较差,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指导,服务业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发挥,辐射效应不明显。

3、内部结构不完善

建市以来,市区服务业的投入主要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商贸企业的引进,这为市区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同时也出现了大型商贸企业过于集中,大型商业设施无序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

服务外包、创意、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投入不足,发展缓慢,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2008年,以科技信息、教育文化、居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仅为15%,服务业为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服务的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先导,以不断完善生活性服务业为根本,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依托,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促进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为方向,以政府推动、市场调节为措施,构建“品种齐全、功能完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业态多样、主体多元;集聚要素、辐射产品;促进生产、方便消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服务消费、带动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开拓发展途径,提升发展质量,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统筹协调、联动发展

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发展先进制造业并举,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举,坚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积极繁荣生活服务业并举,统筹协调,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提升服务业能级。

3、合理布局、集聚发展

根据服务业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布局的空间约束,促进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科学合理布局,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明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集聚区。

4、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坚持市场运作、企业主导、政府推动,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服务业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又要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宏观政策的引导,推动政府部门增强服务意识,搭建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5、突出重点、分类推进

按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植新兴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服务业发展。

坚持以市区为主、各区域统一协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集中优势要素重点发展关键产业,努力促进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国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江生态宜居旅游城市”的要求,依托本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巩固提升生活服务业,拓展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以集聚式发展、集约式发展为目标,实现泰州市服务业的整体跨越,将泰州建设成为苏中地区商贸与物流中心、长三角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休闲度假胜地、全国医药科技研发中心、药品会展与交易中心、医药疫苗物流配送中心、省内及长三角地区重要服务外包基地。

1、海陵城区

区域面积300.46平方公里,人口50.5万人。

以生活服务为主,重点发展商贸餐饮、现代金融、特色旅游、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泰州及苏中地区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长三角文化旅游城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2、南部新城

区域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

以商务服务为主,依托中国医药城和开发区,以周山河街区为基础,以服务纬创资通等重大项目为重点,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医药研发外包、保税区物流、数据产业以及相关的金融保险、邮电通讯、文化、体育等产业,同时发展与商务活动配套的高档次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医疗健身等高端服务以及与纬创项目生活区相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打造全球区域性医学临床中心、全国医药科技研发中心、医药服务外包基地及苏中地区商务中心。

3、高港城区

区域面积305.14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

以生产服务为主,依托泰州港核心港区,重点建设“港口码头—仓储物流—商贸集散—保税功能—临港产业”为一体,连接上海、苏南,辐射苏中、苏北,服务长江中上游的国际港口物流中转基地。

加快建设滨江新城、临湖新区,配套发展金融保险、商贸餐饮、文化休闲等生活服务设施,打造泰州及苏中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四)发展目标

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优化服务业整体结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建成苏中地区服务业高地。

到2015年,市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5%;占地区GDP比重达到40%,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构建产业联系紧密、上下游协调、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城市功能提升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市区服务业比重达到45%以上。

三、总体结构与空间布局

根据泰州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综合自然地理、城市建设、产业分布及其关联等因素,按照集聚、集约式发展的要求,将市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结构确定为“两大核心商圈、四大副商业中心、两大研发基地、两大服务外包基地、两大物流集聚区、两大物流中心、四大市场集群和五大旅游景区。

(一)两大核心商圈

1、西坝口商圈

西坝口商圈位于泰州老城区,以坡子街为中心,南起五一路、北至东进路,东起东风路、西至青年路。

该商圈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泰州市市区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区域,是泰州市区人流量最大最繁华的地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该商圈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突出鲜明的城市个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商业。

其功能定位为泰州的主商业中心,提供多层次、复合性的综合商业和生活服务功能,辐射范围包括整个泰州市以及苏北及苏中地区。

重点发展大型百货店、专卖店等商业网点,增加高档次的餐饮及文化休闲网点,改善该地区商业环境,提升商业档次,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充分体现该地区作为城市商业主中心的地位。

依托青年路(含青年南路、青年北路)现已形成的金融中心为基础,依托现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机构的升级改造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功能完善、管理先进、人才集聚的金融商务集聚区。

加快服装鞋帽、美食(地方小吃)、文化用品、古玩字画、电脑软件、休闲娱乐等特色街区的引导和建设,形成块状与条状放射相结合的现代商贸体系。

在具体的业态设置上,根据现有的业态可规划为:

大型购物中心1~2处,百货店3~5处、大型专业店2~4处。

将西坝口商圈打造成以商业为中心,金融、商旅相结合,形成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古今文化交融、特色鲜明和档次较高的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建设成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商圈。

2、南部新城商圈

南部新城商圈位于城市新区,以周山河街区为核心,东至春兰路、西至南官河,南至香椿路、北至永定路,连接中国医药城生产服务板块、纬创项目生活服务板块、海陵城区生活服务板块和高港城区生产服务板块。

该区域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泰州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国家高新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电子工业园、IT工业园、数据产业园的主要产业布局都在这一区域,生产性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也在增强。

该商圈功能定位为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支撑现代医药制造业;以研发为龙头,会展交易、康健医疗为两翼的高端服务业;突出商务服务特色,重点发展邮电通讯、金融保险、商务咨询等生产服务网点以及休闲娱乐、医疗健身和高档商业、餐饮等生活服务网点。

在业态设置上,可建设大型购物中心1家、大型综合超市1~2家,大型百货店2~3家、大型专业店1~2家,大型专卖店3~5家,同时配套有大型宾馆、高档餐饮、休闲娱乐、医疗健身等相关设施和网点。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商务服务为主要特点的商务中心,并成为与西坝口商圈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泰州市另一主商业中心,服务整个泰州市,辐射江苏及长三角地区。

(二)四大副商业中心

1、济川路副商业中心

济川路商务区位于泰州新老城区交汇处,以济川路为中心,连接市区青年路、海陵路、鼓楼路三条主干道,延伸至铁塔广场。

该商业中心与西坝口主商业中心相呼应,在业态及功能上与西坝口商业中心形成一定差别与分工,主要提供选择性和专业性的购物服务功能。

该商业中心重点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店及专业店,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购物服务。

同时完善和提升老街的服务功能,打造老街品牌。

规划建设以酒吧、茶社为主的主题水街,为居民提供商务和休闲服务。

在凤城河区域建立旅游服务中心,打造旅游集散中心。

在具体业态设置上,可规划为大型百货店1~2家,大型综合超市2~3家,大型专业店2~3家,高档酒店1~2家,大型美食城1~2家。

该商业中心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该地区商业环境,提高商业集聚规模,增强对市区及周边地区居民的吸引力,加强该地区作为商业副中心的地位,充分发挥该地区对商业主中心的呼应与辅助作用。

2、火车站副商业中心

火车站副商业中心为泰州市火车客运站,范围东起原规划泰州大桥北接线,西至兴泰路,南起328国道,北至溧海高速公路。

该商业中心作为泰州市的门户商业区,主要面向外地过往客商,为流动人口及本地居民提供综合性生活服务。

该商业中心应做好整体规划,重点建设大中型百货店和综合超市以及具有泰州特色的专业店,满足过往客商的购物需求。

具体业态设置为大型综合超市1~2家、大型百货店2~3家、大型专业店2~3家。

根据火车站的特殊地位和特点,该商业中心还应加强酒店、宾馆、快餐、饮食、服务、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满足过往客商的各类生活服务需求。

此外,还应加强该地区的城市景观建设,反映出泰州市的现代城市风貌,塑造现代都市形象。

通过整体规划和建设,使该商业中心成为以消费服务为主、档次适中,集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泰州市门户商业中心。

3、宁通立交副商业中心

宁通立交副商业中心位于高港北部,以扬子江北路为主轴,北起解放路,南至通港路,西至金港北路,东至扬子江北路。

该商业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突出购物、商务和休闲娱乐有机融合。

在业态设置上以大型百货店、大型专业店和大型专卖店为主,具体业态设置包括大型综合超市1家,大型百货店1~2家,大型专业店2~3家,大型专卖店2~3家,同时加强宾馆、饭店以及娱乐、休闲和生活服务等配套网点建设,将该区域打造成商旅、餐饮和休闲娱乐一体化、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商业中心。

4、高港城区副商业中心

高港主城区副商业中心位于高港南部,该商业中心以金港路为主轴,北起港城路、南至柴墟路、西至向阳路、西临扬子江南路。

该地区是高港区的中心,是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集中地区。

高港主城区副商业中心主要功能是为高港地区的企业和居民提供综合性商务和生活服务。

同时,辐射规划建设中的滨江新城、临湖新区。

在业态配置上主要为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大型专业店等,具体业态设置为大型购物中心或综合超市1家,大型百货店1~2家,大型专业店2~3家,大型专卖店2~3家,同时配套建设高中档宾馆、饭店以及会所、酒吧、茶社等娱乐、休闲设施,并加强金融和邮电等商务服务网点的建设,将该地区建设成为集购物、商务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区域商业中心。

(三)两大研发基地

1、医药研发基地

以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园区内已初步形成的研发创新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以新药创制、检验检测、动物试验、临床研究、生物技术、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设施最完善的医药研发基地。

规划用地约1.5平方公里,建设2万平方米医药研发大楼、3万平方米专家服务中心、21幢单元式研究所、11万平方米符合GMP的标准厂房等。

重点在新药研发的药物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