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547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

铜川市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7日在铜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

 

 铜川市代市长 冯新柱

 

 正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集中开展了“三清理”、“八加强”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9亿元,增长12.4%,增长速度创20年来新高;财政总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20.5%,创历史最好水平。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年签约合同项目130个,涉及金额20亿元,已开工建设的项目88个,到位资金5.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亿元,增长26.3%,其中生产性投资占60%,投资结构趋于合理。

“十五”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4亿元,占年计划的121.9%。

锦阳路、棋智核桃乳、中创碳素、新区供水等10个项目竣工或基本建成,兰芝动力电池、耀旬路改建等11个在建项目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

鑫光铝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累计投资3.7亿元;声威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占总投资的75%;秦岭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累计投资2.1亿元。

中星新材料、东风昌河限滑差速器等10个前期项目取得新进展。

我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产业关联度最高的华能铜川电厂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做征地、环评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年粮食总产23.46万吨,较上年增长14%,比历史最好年份1998年增加800吨。

新栽干杂果11万亩,累计达到60万亩,水果3.3万亩,累计达到43万亩。

苹果总产24万吨,增长16%。

农业总产值完成9.36亿元,增长16.1%,增速居全省第一。

完成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59个,新启动44个,移民搬迁2200人。

新建人饮工程51处,农村公路升等改造380公里,新铺油路70公里。

治理水土流失154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100亩,植树造林25.4万亩。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完成了20户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4.9%;实现利润1.34亿元,增长143.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5.4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煤炭总产1567.9万吨,水泥总产476.8万吨,电解铝产量6.5万吨,分别增长17.9%、10.6%和8.5%。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环境综合整治迈出坚实步伐。

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初步描绘出了今后20年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

进一步理顺了新区土地和城市管理体制,老市区城市亮丽、绿化、漆水河河滨景观综合改造等工程完成了年度任务,市中心区商业广场投入运营,我市被评为全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

五一路南公房、小河沟、三里洞等沉陷区和滑塌区居民整体搬迁工程正式启动,已搬迁居民886户。

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2.1万平方米;竣工16万平方米;建成廉价房、廉租房16.6万平方米,1103户住房困难群众迁入新居。

水泥粉尘污染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川口地区4户企业9条机立窑生产线已全部关闭,并按规定予以拆除。

市区煤烟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10天。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外贸出口增幅较大。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4.l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分别增长10%和13%。

新增个体工商户2410户,累计达到1.4万户;新增私营企业231户,累计达到1819户。

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增长9.9%。

外贸出口增长23.3%,增幅居全省第二。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4元,增长7.4%。

农民人均税收负担由73元降至2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增长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3亿元,增长14.3%。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劳务输出4.1万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17元提高到135元,全市6.88万名城市居民纳入低保范围。

为全市人民承办的20件实事基本完成。

 

 科教兴市战略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6家。

完成了1个省级、2个市级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政府审批;阳光中学高中部建成招生,耀州中学晋升为省级重点高中。

市疾病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区县疾病控制中心已建成或基本建成,托管改造乡镇卫生院11所。

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0套。

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000户、移动电话用户5.7万户。

农村供电“一户一表”改造2.4万户。

开通了铜川数字电视,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200户。

人口自然增长率4.36‰,实现了预期目标。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维护稳定工作得到加强。

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双拥”共建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工作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不断加大。

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与市政协的联席会议制度,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204件。

建立了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和积案得到妥善处理。

开展了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和大检查活动。

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陈家山“11·28”矿难的抢险救灾及善后工作。

“安全铜川”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审计、统计、物价、质量监督、药品监督、民族宗教、人防、供销、气象、地震、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0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

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以及驻铜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国企改革进展缓慢,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财政包袱沉重,收支矛盾突出,企业融资困难;城市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偏低,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比较薄弱,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

全国经济正处在上升阶段,全省各地的发展势头强劲。

呈现出提速争先、奋力赶超的发展态势。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抓住并切实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努力把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委十届六次、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履行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力抓好“5523”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重点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6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4亿元(新口径),同口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0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0元,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坚持速度和效益同步的原则,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我市经济基础差、总量小,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够。

加快发展是解决铜川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结构优、效益好、速度快的发展路子,确保经济发展在快车道上健康运行。

 

 第二,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并进的原则,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围绕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努力提高我市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第三,必须坚持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认真汲取历史教训,毫不放松地抓好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严格限制盲目扩大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在环保、安全、能耗、质量等方面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建设项目;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改善城乡特别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条件,使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地膜补贴等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总产稳定在20万吨。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进一步壮大果、牧、药、菜四大主导产业。

坚持水果干果并举,质量数量并重,新栽以苹果为主的水果3万亩,以核桃、柿子为主的干杂果10万亩。

抓好苹果四项关键技术推广,苹果总产达到25万吨,优果率达到60%。

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推行舍饲养殖、规模养殖和标准化饲养,新增奶牛2000头,奶类总产达到1.2万吨,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打响药王品牌。

按照GAP标准,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规范药材种植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扩大大棚菜种植面积,发展无公害蔬菜。

落实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市县乡农业信息网全面覆盖。

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训农民10万人次。

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增农业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10个,创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3—5个。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在建的4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启动3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完成移民搬迁5000人。

抓好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危旧校舍改造等项目建设,建成沼气池4000座,解决农村人饮困难和安全饮水2万人;新铺农村油路70公里。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

 

 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稳定和完善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全市免征农业税,减轻农民税收负担1042万元。

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规范粮食流通秩序,确保全市粮油食品安全。

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

有项目就有希望,有投资才有后劲。

要以项目兴产业,以项目融资金,通过一批又一批的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壮大铝业、煤炭、水泥、陶瓷、果业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电力、食品、医药、电源、旅游等五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抓好铝业、电力、煤炭、水泥、陶瓷等生产性项目建设。

加快铝厂节能技改项目建设,确保二期工程上半年建成投产,三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

落实珠三角招商铝业深加工项目,延长铝业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增值。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煤炭就地转化,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华能铜川电厂。

继续抓好玉华、照金、秀房沟等煤矿扩建项目,积极开发西川煤田。

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声威日产5000吨、秦岭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上半年建成投产,建成6座水泥粉磨站,力争再开工建设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使水泥生产能力翻番,达到1000万吨,早日把铜川建成陕西优质水泥生产基地。

依托现有陶瓷资源,提高传统工艺陶瓷品位,重点发展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努力扩大产业规模。

加快旺旺第三条生产线、吉富电池等项目建设,支持丰禾、方舟、颐生堂等医药企业的发展,使食品、电源、医药尽快成为新的优势产业。

 

 加快公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完成烈柴公路改造工程、柳林至照金公路路基和桥涵工程以及崾岘梁至旬邑、耀州区至旬邑公路改建工程任务。

继续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抓紧新的水源工程前期工作。

开工建设东塬33OKV输变电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惠塬11OKV、新区工业园区11OKV输变电工程。

完成供电一户一表改造5000户。

 

 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包装储备一批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精心筛选一批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

组织好“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工作。

策划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产业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十一五”规划盘子。

 

 集中精力抓好项目落实。

建立领导抓项目责任制,完善项目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把跑项目、争资金和项目落实情况作为区县、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建设中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无所作为的予以处罚。

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

加快“十五”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对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分类排队,逐个帮扶,确保全年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

 

 (三)深化国企改革,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抓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综合协调,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企业亏损额下降10%。

 

 深化企业改革。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制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继续采取整体出售、分割转让、分拆重组、承债兼并等多种形式,盘活有效资产,搞活企业经营。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国企改革的政策,再核销一批企业呆坏帐,为企业资产重组创造宽松环境。

完成29户企业改制任务。

 

 加大技改投入力度。

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碳素、电石等10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13.2亿元。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社会。

 

 强化企业经营管理。

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煤、电、油、运等困难和问题。

健全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重视企业经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出台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经营者得到与劳动相对称的报酬,承担相对等的责任。

强化市场营销,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

推行质量兴企战略,力争2—3个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以经营城市为抓手,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两个重点,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市区、耀州城区改造步伐,构筑“一城两区一廊”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强化规划先导作用。

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理顺规划管理体制,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和建设区详细规划。

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规划“红线”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确保城市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抓好新区和耀州区建设。

坚持把优化环境、发展产业、完善功能、聚集人气作为新区开发建设的着力点来抓。

实施新区南立交照亮工程,完善南部工业园区、太阳商城西区、金鼎商业小区。

正阳路、朝阳路基础设施,铺设人行道1万平方米。

开工建设新区医院。

延长干部职工在新区购房补贴期限,扩大补贴政策适用范围。

加快公共交通、文化教育、供水供热等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居民入住新区创造条件。

立足产业兴区,切实抓好在建的产业项目,力争全年再引进10个以上有规模的生产性项目。

按照新区与耀州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实施新区和耀州城区连接带改造工程,搞好“一路一河”(锦阳路、沮河)沿线综合开发,改造石仁坡道路,加快耀州城区建设步伐,完成东街道路和中心公园改造任务。

 

 继续加大老市区改造力度。

按照“下山出沟、控建增绿、综合改造、提高品位”的方针,加快老市区改造步伐。

实施铜川宾馆片区改造项目,启动文化宫及市检察院、司法局原办公区综合改造工程,完成集贤堤、荣华景区尚勤堤道路及景观综合改造工程,完成老市区北关东街、南街和济阳路照亮工程。

实施老市区北关“三沟两巷”综合治理。

改造印台柳湾净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1.2万吨。

更新改造城市人行道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

加快川口等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实施五一路北公房等五处沉陷区滑塌区居民整体搬迁工程。

开工建设住房20万平方米、竣工16万平方米,建成廉价廉租房10万平方米,安置搬迁居民1000户。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

加大210国道沿线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力度,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巩固煤烟污染治理成果,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天然气用户2000户。

建设新区垃圾填埋厂和老市区垃圾处理厂,启动老市区污水处理厂。

完成川口至黄堡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绿化任务,实施三期工程。

搞好沮河、漆水河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好城市饮用水源。

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市容市貌、人行道占用、污水排放及垃圾消纳的管理,加强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净化、美化城市。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完成宜君县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实施宜君县居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完成建制镇规划的修编。

围绕完善城镇的道路、供水、供电、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每个建制镇至少完成3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突出特色,加快董家河、孙塬、庙湾、陈炉、广阳、五里镇等6个重点镇建设。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引导乡镇企业和居民向城镇聚集。

 

 各位代表,抓好新区建设和老市区改造提升两个重点,破解环境污染治理、沉陷区滑塌区整体搬迁和水资源保护开发三大难题,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我们要继续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举全市之力,在抓重点、破难题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五)以旅游业为重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加快玉华宫、药王山、香山照金、耀州窑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

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

大力开发玉华休闲游、药王保健游、照金红色游、香山生态游、陶瓷文化游、宜君避暑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继续办好玉华宫冰雪节、药王山“二月二”古庙会暨养生文化节等活动,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房地产业。

积极培育新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果品、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发展配送代理、连锁经营等新型物流业态,培育壮大一批物流企业。

加快老市区商业网点改造步伐,提升服务水平,搞活商品流通。

引导大企业在新区建设生活区,刺激住房消费持续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展和规范咨询、法律服务、建设监理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培育农村新型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六)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机制。

完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废除一切歧视性规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它行业和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切实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寓管理于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