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075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docx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

00974统计学原理

章节基础知识

第一章:

总论

1、统计的三基本方法: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可扩展未简答)

2、凯特乐将统计学的三个主要源泉:

英国的政治学派,德国的国势学,法国的概率统计

3、“统计”一词的含义:

统计包括三个含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简答)

4、统计信息的两大特征:

数量性和总体性(多选、简答)

5、统计的三大职能:

信息,咨询,监督(多选)

6、四大计量尺度: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重点前两个)

7、按度量层次低到高: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8、区别总体和总体单位(选择,判断)

9、统计指标的的三大特性:

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多选)

10、区分变异和变量,变量又可以分为:

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多选)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统计资料的三大特性:

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选择,填空)

2.总体性的定义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判断)

3.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 访问方法  观察方法  实验方法(多选)

4.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

专门组织进行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填空、多选)2)抽样调查:

最常用的方法3)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

了解定义(选择)(多年都有考到)5)典型调查

6.结论:

统计方式是以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选择、判断)

7.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1)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调查项目:

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4)调查表:

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

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

单一表和一览表。

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

(5)调查方式和方法:

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

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

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

(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

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7)组织计划:

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P32-33)(简答)

8.区分调查内容的时间和调查工作的时间(P33-34)(判断)

9.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性统计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P34)(简答)

10.产生误差的客观原因1)统计总体中的个体可能会基于各种考虑或顾虑不愿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体信息资料2)被调查的个体缺少必要的数据记录,或没有相关数据,或个人信息资料记忆有误也可能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资料3)调查者数据记录不熟练、责任心不强造成记录错误,或者发生数据丢失以及分析、整理个体信息资料有误(简答)

11.怎么看待误差:

误差是比较难避免的,但抽样误差是有一定规律的。

随机误差中还包括重复误差。

它是由于对同一受试对象或检样采用同一方法重复测定时所出现的误差。

控制重复误差的手段主要是改进测定方法,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重复是摸清实验误差大小的手段,以便分析和减少实验误差。

(历年考过,很有可能考)

12.分组的关键:

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和准确划分分组的界限(判断)

13.统计分组的类型以及内容:

统计分组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

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其目的是把同质总体中的具有不同

性质的单位分开,把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在一起,保持各组内统计资料的一致性和组

间资料的差异性,以便进一步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研究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

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统计分组时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的统计分组应遵循一下几项原则:

1.必须坚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别性,这是统计分组的一个基本原则:

2.必须符合完备性原则,即所谓“穷举”性。

3.必须遵守“互斥性”原则,即总体任一单位都只能归属于一组,而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

(简答)

14.组距和组数基本成反比关系:

组距越大组数越小,反之相反(判断)

15.判断开口组的组中值的计算(判断)16分组变量的类型及其应用:

变量分组有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之分,在组距式分组中又有等距式分组和不等距式分组两种形式。

对于离散型变量来说,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较小,可采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很多,就要采用组距式分组。

对于连续型变量来说,只能采用组距式分组。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的时候,如果标志值的变动比较均匀的话,可采用等距式分组;如果标志值的变动很不均匀的话,则要采用不等距式分组。

(简答)

17了解洛伦茨曲线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内容:

整个的洛伦兹曲线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底边即横轴代表收入获得者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正方形的左边即纵轴显示的是各个百分比人口所获得的收入的百分比。

(填空)

18.次数分布的类型和特点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和洛伦兹分布,特征有1、集中趋势  大部分观察值向某一数值集中的趋势称为集中趋势,常用平均数指标来表示,各观察值之间大小参差不齐.  2、离散趋势  频数由中央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少,称离散趋势,是个体差异所致,可用一系列的变异指标来反映.(历年考过的简答、选择)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和显示(核心内容:

平均数代表性指标)

1、统计指标按照数量特征不同分为:

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单选)2、区分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选择)

3、强度相对指标:

常用为:

人口密度指标,人均GDP指标,利率,人口增长率(多选)

4、重点计算三大指标:

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必考)

5、中位数的定义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

(填空)

6、各变量值与均值的离差之和为0(判断)

7、什么时候使用离散系数:

数据表现为离散分布,不具有连续性(填空)

8、统计表的三大基本要素:

表头,表体,表尾(多选)

9、统计图的四大种类:

条形图,线图,圆形图,统计地图(历年考过的简答,多选)

第四章:

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

(1)它的调查对象只是作为样本的一部分单位,而不是全部单位,也不是个别

或少数单位;  

(2)调查样本一般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而不由调查者主观确定;  

(3)调查目的不是说明样本本身,而是从数量上推断总体、说明总体; (4)随机抽样的误差是可以计算的,误差范围是可以控制的。

(简答)

2、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

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简答,选择)

3、理解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差异程度愈小则则抽样误差愈小。

 

  2.样本单位数。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的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

   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重复抽样误差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一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不同的抽样组织形式就有不同的抽样误差。

(解答)

5、点估计的优良标准:

1)无偏性:

样本统计量的平均值=总体的被估计参数;2)一致性;3)有效

6、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典型例子(计算题)

7、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

(1)总体的变异程度2)允许误差的大小3)概率保证度的大小4)抽样方法的不同(P114)(简答)前两点定义考判断

8、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1)简单随机抽样:

最基本的抽样方法2)等距抽样(机械抽样)3)类型抽样(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

(要保证群间差异小、群内单位的差异大)

第五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的种类

(1)按照相关的方向不同分为:

正相关和负相关。

(2)   按照相关形式不同分为:

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3)按相关程度分为:

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4)按研究的变量(或因素)的多少分为:

单相关、复相关和偏相关。

(P123)(选择、简答)

2、相关系数r的作用:

表示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单选)3、必须懂得运用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P130的5.4公式)

4、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在0.3以下,微弱线性相关:

0.3-0.5,低度线性相关0.5-0.8,显著线

性相关(重点掌握)0.8以上,高度线性相关(重点掌握)5、回归直线的b含义:

表示当X增加一个单位的时候Y平均增加的数量

6、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特点:

前两点着重掌握(简答,选择)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重点为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1、时间数列分析分为:

绝对数时间数列分析,相对数时间数列分析,平均数时间数列分析

2、时间数列的作用1.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描述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

2.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

3.可以探索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4.利用时间序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简答)

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1.前提条件:

保证同一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可比性。

2.时间长短应该可比。

3.总体范围大小应该一致。

4.指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应该统一(简答)

4、平均发展水平的典型例子

5、环比发展数度的连乘积=定基发展速度

6、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

(填空,判断)

7、时间数列的因数分解模型:

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和混合模型其形式:

Y=T▪C▪S▪I

8、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候,应注意那些问题:

①移动间隔的长度应长短适中。

②在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要注意应把移动平均后的趋势值放在各移动项的中间位置。

(简答)

 

第七章:

统计指标数

1、广义指数的含义:

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数,即反映简单现

象总体或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单选、简答)

2、狭义指数就是总指数,是一种反映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判断题)3、拉氏公式和派氏公式(判断题、多选题)

4、编制数量综合指数时,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数;而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则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用质量因素。

(多选题)

5、平均数指数分为: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多选题)6、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P195

7、<必考选择题类型>:

已知商品销售额指数是120%,销售量指数时98%,则根据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其销售价格指数为122.4%(120%/98%)。

补充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

2、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统计总体,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全部产品,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5、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数量标志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品质标志标志。

6、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7、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