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36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 第10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第10单元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空坐标

单元主旨

(1)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上台后,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苏联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出现,使得西方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科技的发展,迎来了“新经济”时代。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4.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2)国际关系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5.胡佛反危机措施:

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恶化,社会动荡不已。

[轻巧识记]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胡佛反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失败,加剧了经济危机。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3)调整农业: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减耕减产。

(4)实行福利制度:

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5)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3.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4.影响

(1)国内影响:

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改善;缓和了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2)世界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易错提醒]

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

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一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应对措施及教训

史料一 同1929年相比,1932年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

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②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三 “是胡佛政府③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

”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新美国经济史:

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经济大危机的危害

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经济危机波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史料二:

胡佛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的指导思想

②“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胡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史料三:

胡佛政府的干预措施

③“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胡佛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进行了干预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危机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结果如何?

[提示] 措施: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

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史论归纳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①提高关税:

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实行货币贬值:

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①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②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③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核心问题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①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

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②减少农产品过剩。

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③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史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④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

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

①“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其措施是制定农业法案

②“减少农产品过剩”→其措施是减耕减产

③“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其措施是补贴农业

史料二:

罗斯福认为政府应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④“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政府的责任,为日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

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提示] 措施:

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

理解:

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为提供“工作”和“救济”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干预的手段有哪些?

[提示] 措施:

举办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手段:

出台法令;建立委员会和管理局;增加国家财政支出。

史论归纳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下面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6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D [材料数据表明德国相对其他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三个方面都不是最大的,由此不能说明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仅呈现六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由此说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1933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六个主要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方面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项正确。

]

2.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

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1787年宪法得到修正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D.权力模式出现新变化

D [1787年宪法确定的三权分立原则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指对1787年宪法进行修正,而是面对经济危机,赋予了总统更多的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政局稳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可知D项正确。

]

3.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有(  )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 ②由政府主导 ③实行“以工代赈” 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A [根据材料信息“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可知①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可知③正确;致力缩小贫富差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

考点2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滞胀”时期:

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3.调整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

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历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评价

(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3.作用

(1)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四、“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

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由此问世。

3.特点: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概念阐释]

“新经济”和知识经济

(1)“新经济”: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

(2)知识经济: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

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 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

史料一 英国是社会创新的先驱,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法规》的济贫法,是为政府①用法律调剂贫富之始,事实上英国第一部《济贫法》范围甚小……1942—1943年间,英国又出现了全面社会保障的“贝弗利奇计划”。

1945年工党当选执政,第一批措施就是根据这一计划,通过一系列有关法律,付诸实施,延续至今。

其他国家或先或后都建立了缓和矛盾、照顾弱势群体的各种制度,并根据各国国情百花齐放,逐步完善。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史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②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

①从“用法律调剂贫富之始”“范围甚小”到“全面社会保障”→说明救济范围不断扩大;通过“一系列有关法律”→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史料二:

社会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

②“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社会福利制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人们不满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特点和积极影响。

[提示] 发展特点:

由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全面的社会保障(或由暂时性到制度化);政府立法和制度保障。

积极影响:

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人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2)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提示] 原因:

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角色:

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

史论归纳

多角度认识“福利国家”

(1)概念:

“福利国家”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形成原因: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形成过程: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4)主要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实质:

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6)影响:

“福利国家”的政策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4.(2017·佛山质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

福利国家政策包含如下内容:

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

这些政策旨在(  )

A.掠夺高收入阶层

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

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

D [福利国家相当于“一张安全网和一个梯子,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此处福利国家即提供了一个梯子,一个向上进阶的可能,故D项正确。

]

5.(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面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该表反映出(  )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 [表格中显示第二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通过表格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不可能阻碍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故C项错误;表格中没有和其他国家的对比信息,故D项错误。

]

6.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D.①②④

B [由表格信息得出,这段时期大致是20世纪7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上升。

以美国为例,这时期美国经济进入“滞胀”(生产停滞,通货膨胀)时期,凯恩斯主义失灵。

“混合经济”是指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针对上述情况,使用该政策是对的,如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故①正确;凯恩斯主义失灵,就不能再增加政府的干预,只能减少,还应减少政府的支出和社会福利,故②错误,③④正确。

故选B项。

]

主题一 走出“梦魇”——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主题立意]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直接引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不仅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知识交汇]

1.综合分析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时代潮流:

新政顺应了时代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经济实力:

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民主传统:

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个人因素:

罗斯福的个人努力。

2.运用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主题二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题立意]

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运用,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核心,是20世纪30~70年代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经济思想。

其核心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内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知识交汇]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及实质

(1)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③财政政策调节。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表现

①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②生产关系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

③产业结构的调整:

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

④经济全球化:

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认识

①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

②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

3.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变化

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

把握高考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

真题实战

解题支招

1.(2015·全国Ⅰ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养老金是什么?

是退休人员的社会生活保障。

将四个选项与之逐一对应,答案水落石出

2.(2013·全国Ⅰ卷)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胡佛的部分措施被罗斯福所借鉴,联系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采用逆向思维法来寻求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

]

2.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胡佛应对危机的举措的实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的有限干预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A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