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149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docx

奥数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讲盈亏问题

【专题导引】

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有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

例如:

把一袋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少8块。

小朋友有多少人?

饼干有多少块?

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盈+亏)÷两次所分之差=人数;还有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它们被分为四类:

1.两盈:

两次分配都有多余;

2.两不足:

两次分配都不够;

3.盈适足:

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刚好够分;

4.不足适足:

一次分配不够,一次分配正好。

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由标准的盈亏问题演变过来的。

解题时我们可以记住:

1.“两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两次亏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2.“两盈”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两次盈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3.“一盈一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盈与亏的和÷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典型例题】

【例1】某校乒乓球队有若干名学生。

如果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如果少一个男生,增加一个女生,则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乒乓球队共有多少个学生?

【试一试】

学校买来了白粉笔和彩色粉笔若干盒,如果白粉笔减少10盒。

彩色粉笔增加8盒,两种粉笔就同样多;如果再买10盒白粉笔,白粉笔的盒数就是彩色粉笔的5倍,学校买来两种粉笔各多少盒?

【例2】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梨子,如果每人分4个,则多9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6个。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

有多少个梨子?

【试一试】

老师把一些铅笔奖给三好学生。

每人5支则多4支;每人7支则少4支。

老师有多少支铅笔?

奖给多少个三好学生?

【例3】小红把自己的一些连环画借给她的几位同学。

若每人借5本则差17本;若每人借3本,则差3本。

问小红的同学有几人?

她一共有多少本连环画?

【试一试】

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每人9支缺15枝;每人7支缺7枝。

问三好学生有多少人?

铅笔有多少枝?

【例4】幼儿教师把一箱饼分给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6块;如果只分给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以多分得4块。

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试一试】

1.老师把一批书借给甲组同学,平均每人借4本,如果只借给甲组的女同学,每人可借6本。

如果只借给甲组的男生,平均每人借到几本?

2.甲、乙两组同学做红花,每人做8朵,正好送给五年级每个同学一朵。

如果把这些红花让甲组同学单独做,每人要多做4朵。

如果把这些红花让乙组同学单独做,每人要做几朵?

【﹡例5】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个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个同学。

这个班有多少个同学?

第二讲假设法解题

【专题导引】

假设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或者先假设两种要求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最后找到答案。

【预备思考题1】

1、把10只鸡和8只兔关在一起,假设这18只动物全是鸡,一共有有多少条腿?

比实际少了多少条腿?

【预备思考题2】鸡和兔同笼,共有10个头,32条腿,这个笼中有几只鸡?

几只兔?

【典型例题】

【例1】有5元的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

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试一试】

一堆2分和5分的硬币共39枚,共值1.5元。

问2分和5分的各有多少枚?

【例2】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50张,总面值为116元。

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试一试】

有一元、五元、十元的人民币共14张,总计66元,其中一元的比十元的多2张,问三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例3】有黑白棋子一堆,其中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如果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同时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那么取了多少次后,白子余1个,而黑子还剩18个?

【例4】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

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

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

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问大、小汽车各多少辆?

【﹡例5】甲、乙二人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一次倒扣60分。

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

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问两人各中多少次?

【﹡试一试】

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条题目,每答对一题得5分,错1题不仅不得分,而且要倒扣2分,这次竞赛小明得了86分,问他答对了几条题?

 

第三讲数字趣味题

【专题导引】

0、1、2、3、4、5、6、7、8、9是我们最常见的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或称为数码)。

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值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多少或次序。

数字和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这里所讲的数字问题是研究一个若干位数与其他各位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字问题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1、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数或数字的特点,寻找其中的规律。

2、将各种可能一一列举,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部分,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结论。

3、找出数中数字之间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转化成“和倍”、“差倍”等问题。

4、条件复杂时,可将题中条件用文字式、竖式表示,然后借助文字式、竖式进行分析推理。

【典型例题】

【例1】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和是10。

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我们称新数为原数的倒转数),就比原数大72。

求原来的两位数。

【试一试】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2倍。

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与原数的和为132。

求原数。

【例2】把数字6写到一个四位数的左边,再把得到的五位数加上8000,所得的和正好是原来四位数的35倍。

原来的四位数是多少?

【试一试】

把数字8写在一个三位数的前面得到一个四位数,这个四位数恰好是原三位数的21倍。

原三位数是多少?

 

【例3】如果一个数,将它的数字倒排后所得的数仍是这个数,我们称这个数为对称数。

例如22、565、1991、20702等都是对称数。

求在1~1000中共有多少个对称数?

【试一试】

有一个四位数的对称数,四位数字之和为10,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3,求这个四位数。

【例4】一个六位数的末位数字是7,如果把7移到首位,其他五位数字顺序不动,新数就是原来数的5倍,原来的六位数是多少?

【试一试】

有一个六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是6,如果把6移至第一位,其余数字顺序不变,所得新六位数是原数的4倍。

原六位数是多少?

【例5】某地区的邮政编码可用AABCC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11,A与D的和乘以A等于B,D是最小的非零自然数,这个邮政编码是多少?

【试一试】

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4倍,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上数字的2倍。

这个三位数必定是多少?

 

第四讲包含与排除

【专题导引】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它是数字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如某班全体学生可以看做一个集合,0、1、2、3、4、5、6、7、8、9便组成一个数字集合。

组成集合的每个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如某班全体学生组成一个集合,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数字集合中有10个元素。

两个集合中可以做加法运算,把两个集合A、B合并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集合C。

计算集合C的元素的个数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包含与排除:

先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再“排除”A、B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的个数,减去加了两次的元素,即:

C=A+B-AB。

在解包含与排除问题时,要善于使用形象的图示帮助理解题意,搞清楚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

有些语言不易表达清楚的关系,用了适当的图形就显得很直观、很清楚,因而容易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

【例1】五年级96名学生都订了刊物,有64人订了少年报,有48人订了小学生报,问两种刊物都订的有多少人?

【试一试】

五年级有112人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得优,其中,语文得优的有65人,数学得优的有87人,问语文、数学都得优的有多少人?

 

【例2】某地区的外语教师中,每人至少懂得英语和日语中的一种语言。

已知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日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21人,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外语教师?

【试一试】

某校的每个学生至少爱好体育和文娱中的一种活动,已知有900人爱好体育活动,有850人爱好文娱活动,其中260人两种活动都爱好。

这个学校共有学生多少人?

【例3】在100个外语教师中,懂英语的75人,懂日语的45人,其中必然有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老师,问:

只懂英语的老师有多少人?

【试一试】

40人都在做加试的两道题,并且至少做对了其中的一题,已知做对第一题的有30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1人,问:

只做对第一题的有多少人?

 

【例4】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共有250人参加。

其中参加象棋组和乒乓球组的同学不同时活动,参加象棋组的有83人,参加乒乓球组的有86人,这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25人。

问这250名同学中,象棋组、乒乓球组都不参加的有多少人?

 

【试一试】

在100位旅客中,有70人懂英语,65人懂日语,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有45人,那么,既不懂英语又不懂日语的有多少人?

 

【﹡例5】实验小学各年级都参加的一次书法比赛中,四年级与五年级共有20人获奖,在获奖者中有16人不是四年级的,有12人不是五年级的。

该校书法比赛获奖的总人数是多少人?

 

【﹡试一试】

五一小学举行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其中24名运动员不是六年级的,28名运动员不是五年级的,已知五、六年级运动员共有32名,五、六年级和中低年级运动员各有几名?

 

第五讲杂题

【专题导引】

本周的题目与前面有所区别,种类繁多,题型各异,综合性较强,所用的知识较杂,有的题目需要涉及一些解题技巧。

因此,解答以下的题目时需要多动脑筋,展开联想,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

【典型例题】

【例1】甲、乙两人进行3000米长跑,甲离终点还有500米时,乙距终点还有600米,照这样跑下去,当甲到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试一试】

1、在1000米赛跑中,当甲离终点100米时,乙离终点190米。

照这样计算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2、甲、乙、丙三人进行10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10米,丙落后乙10米。

照这样的速度,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例2】豹子和狮子进行100米往返比赛。

豹子一步3米,狮子一步2米,但豹子跑两步的时间狮子跑3步。

谁获胜?

 

【试一试】

1、甲、乙、丙三人进行60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如果按原速前进,当乙到达终点时,将比丙领先几米?

2、甲走2步的距离乙要走5步,甲走3步的时间乙可以走8步,他们谁走得快?

【例3】有一口9米深的井,蜗牛和乌龟同时从井底向上爬。

因为井壁滑,蜗牛白天向上爬2米,晚上向下滑1米;乌龟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1米。

当乌龟爬到井口时,蜗牛距井口多少米?

【试一试】

蜗牛从9米深的井底向上爬,白天上爬5米,蟓上又退下4米。

这只蜗牛几天几夜才能爬到井口?

 

【例4】把盒中200只红球进行调换。

每次调换必须首先从盒中取出3只红球,然后再放入2只白球,那么,在最后一次调换之前盒中的球数是多少?

 

【试一试】

1、玩具箱里有100块长方体积木,每次拿出3块长方体积木,再放进2块正方体积木,如此交换下去,在最后一次交换之前,箱里一共有多少积木?

 

2、盒子里有黑、白棋子各40粒。

每次取出3粒白的,放进2粒黑的,经过多少次取放后,盒中的黑棋子是白棋子的2倍?

 

【例5】给一本书编上页码共要用789个数字,这本书有多少页?

【试一试】

1、给一本书编页码,从第1页编到300页,一共要用多少个数字?

 

第六讲置换问题

【专题导引】

置换问题主要是研究把有数量关系的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帮助我们找到解题方法的一类典型的应用题。

“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置换问题,解答置换问题一般用转换和假设这两种数学思维方法。

解答置换总是应注意下面两点:

1、根据数量关系把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找出解题方法。

2、把两种数量假设为一种数量,从而找出解题方法。

【预备思考题1】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备思考题2】已知20只鸡可以换2条狗,6条狗可换2头猪,那么4头猪可换多少只鸡?

 

【典型例题】

【例1】20千克苹果与30千克梨共计132元,2千克苹果的价钱与2.5千克的梨的价钱相等,求苹果和梨的单价。

【试一试】

1、6只鸡和8只小羊共重78千克,已知5只鸡的重量等于2只小羊的重量,求每只鸡和每只小羊的重量。

2、商店里卖钢笔和圆珠笔,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与15支圆珠笔的价钱相等。

老师买了4支钢笔和6只圆珠笔,共付72元,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元?

【例2】中华学校买来史地书、科技书、文艺书共456本。

其中科技书是史地书的1.2倍,文艺书比科技书多31本。

三种书各买了多少本?

 

【试一试】

某菜站运来西红柿和黄瓜共重1660千克,已知运来的西红柿的重量比黄瓜重量的3倍少60千克,菜站运来的西红柿和黄瓜各多少千克?

 

【例3】一件工作,甲做5小时以后由乙来做,3小时可以完成;乙做9小时以后由甲来做,也是3小时可以完成。

那么甲做1小时以后由乙来做几小时可以完成?

【试一试】

小明去买同一样笔和同一样橡皮,所带的钱能买8支笔和4块橡皮,或买6支笔和12块橡皮。

如果他用这些钱全部买笔,请问他能买几支?

 

【例4】5辆玩具汽车与3架玩具飞机的价钱相等,每架玩具飞机比每辆玩具汽车贵8元。

这两种玩具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试一试】

2支钢笔的价钱和3支圆珠笔的价钱相等,一支圆珠笔比一支钢笔便宜6元钱,两种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例5】慧月和慧琴上街买铅笔和练一练本。

慧月买6支铅笔和7本练一练本,共用去2.37元。

问铅笔和练一练本的单价是多少元?

【﹡试一试】

2份点心和1杯饮料共26元;1份点心和3杯饮料共18元。

1份点心和1杯饮料各需多少元?

第七讲简单列举

【专题导引】

有些题目,因其所求的答案有多种,用算式不容易表示,需要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

这种根据题目的要求,通过一一列举各种情况,最终达到解答整个问题的方法叫列举法。

用列举法解题时需要掌握以下三点:

1、列举时应注意有条理的列举,不能杂乱无章地罗列。

2、根据题意,按范围和各种情况分类考虑,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不断缩小列举的范围。

【典型例题】

【例1】有一张5元,4张2元和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取出9元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试一试】

1、有足够的2角、5角两种人民币,要拿出5元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2、有2张5元,4张2元,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拿出12元,有几种拿法?

 

【例2】有1、2、3、4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3张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奇数?

 

【试一试】

1、用0、1、2、3四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

 

2、用3、4、5、6四张数字卡片,每次取两张组成两位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偶数?

 

【例3】在一张圆形纸片中画10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小块?

 

【试一试】

请你算一算,在一张圆形纸片中画20条直线,最多能把它分成多少块?

 

【例4】甲、乙、丙三个自然数的和是100,甲数除以乙数,或丙数除以甲数,得数都是“商5余1”。

问:

甲数是多少?

 

【试一试】

1、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57,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1,乙数又是丙数的3倍多1,求丙数。

2、A、B、C、D四个数的和是38,A是B的2倍少2,B是C的2倍少2,C是D的2倍少2,求数B。

【﹡例5】从1到400的自然数中,数字“2”出现了多少次?

 

【﹡试一试】

1、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数字“1”出现了多少次?

 

2、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完全不含数字“1”的数共有多少个?

第八讲最大最小问题

【专题导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路程最近”、“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少”等问题,这些寻求极端结果或讨论怎样实现这些极端情形的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成为:

在一定范围内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我们称这些问题为“最大最小问题”。

解答最大最小问题通常要用下面的方法:

1、枚举比较法。

当题中给定的范围较小时,我们可以将可能出现的情形一一举出再比较。

2、着眼于极端情形,即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常识,一下子从“极端”情形入手,缩短解题过程。

【预备思考题】1、3、5、8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比最小的数多多

【典型例题】

【例1】把1、2、3……16分别填进图中16个三角形里,使每边上7个小三角形内数的和相等。

问这个和最大值是多少?

 

【试一试】

把2~9分别填入下图圆圈内,使每

个大圆上的五个数的和相等,并且最大。

 

【例2】有8个西瓜,它们的重量分别是2千克、3千克、4千克、4千克、5千克、6千克、8.5千克、10千克。

把它们分成三堆,要使最重的一堆西瓜尽可能轻些,那么,最重的一堆应是多少千克?

【试一试】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现有9把钥匙和9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最多要试开多少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例3】一次数学考试满分100分,6位同学平均分为91分,且6人分数互不相同,其中得分最少的同学仅得65分,那么排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多少分?

(分数取整数)

【试一试】

一个三位数除以43,商a余数是b(a、b都是整数)。

求a+b的最大值。

【例4】一个农场里收的庄稼有大豆、谷子、高梁、小米,每一种庄稼需要先收割好,捆好,然后往回运输。

现由两个小组分别承包这两项工作,工时如下表(一种庄稼不割好、捆好,不准运输),这两组从开工到完工最少经过多少小时?

 

大豆

谷子

高梁

小米

割好、捆好

7

3

5

5

运完

5

6

1

9

 

【试一试】

三位老师为7位不同的扮演者化妆,这7位同学化妆需要的时间分别为8、12、14、17、18、23、30分钟。

如果三位老师化妆速度相同问最少经过多少时间完成化妆任务?

【﹡例5】某国的货币只有1元、3元、5元、7元和9元五种,为了直接付清1元、2元、3元……98元、99元、100元各种物品的整数元,至少要准备几张什么样的货币?

【﹡试一试】

用我国的人民币中的1元、2元、5元和10元若干张,支付1元、2元、3元……99元、100元的整数元,至少要准备几张什么样的货币?

第九讲推理问题

【专题导引】

解数学题,从已知条件到未知的结论,除了计算外,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推理。

通常,我们把主要依靠推理来解的数学题称为推理问题。

推理问题中的条件繁杂交错,解题时必须根据事情的逻辑关系进行合情推理,仔细分析,寻找突破口,并且可以借助于图表,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较快的解决。

【典型例题】

【例1】有8个球编号是①至⑧,其中有6个球一样重,另外两个球都轻1克。

为了找出这两个轻球,用天平称了3次。

结果如下:

第一次①+②比③+④重;第二次⑤+⑥比⑦+⑧轻;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那么,两个轻球分别是几号?

 

【试一试】

某商品编号是一个三位数。

现有五个三位数:

874、765、123、364、925。

其中每一个数与商品编号恰好在同一个数位上有一个相同数字。

这个商品的编号是多少?

【例2】一个正方体6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5、6。

根据下图摆放的三种情况,判断每个数字对面上的数字是几?

 

【例3】沈、刘、周三位老师分别担任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已知每人只教一门课,另外还知道下面一些情况:

A、沈老师上课全部用汉语。

B、外语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哥哥。

C、周老师是女的,她向数学老师问了一个问题。

现求三位老师分别教哪门课程。

 

【试一试】

1、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跳伞、田径和游泳运动员。

又知:

A、乙从未上过天;B、跳伞运动员已得过两块金牌;C、丙还没得过第一名,他比田径运动员的年龄小一点。

请判断甲、乙、丙各是什么运动员?

2、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分别取得了运动会800米赛跑的前四名。

小记者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时,1号运动员说:

“3号在我前面冲向终点。

”另一个得第3名的运动员说:

“1号不是第4名。

”小裁判员:

“他们的号码与各自的名次都不相同。

”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例4】有红、黄、蓝、白、绿五种颜色的玻璃弹子各一粒,用纸包裹着排成一排,并分别编上号码。

有五个小朋友来猜,A说:

第2包是绿弹子,第3包是黄弹子;B说:

第2包是蓝弹子,第5包是红弹子;C说:

第1包是红弹子,第4包是白弹子;D说:

第3包是蓝弹子,第5包是白弹子;E说:

第2包是黄弹子,第4包是绿弹子。

结果,拆开一看,每人都恰好只猜对了一半,并且每包只有一人猜对。

你知道各包分别包着什么颜色的弹子吗?

 

【试一试】

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争取前4名的比赛开始之前,三个球迷小王、小李、小张对比赛的名次进行了预测,他们每人预测两个队的名次,小王说:

“古巴第一、美国第四。

”小李说:

“中国第二,古巴第三。

”小张说:

“俄罗斯第一,美国第四。

”等比赛结束后,发现三个球迷的预测各对了一半。

那么获得本次比赛第二名的是哪个队?

【﹡例5】甲、乙、丙、丁四人在争论今天是星期几。

甲说:

明天是星期五;乙说:

昨天是星期日;丙说:

你俩说的都不对;丁说:

今天不是星期六。

实际上这四个人只有一人说对了,那么请问今天是星期几?

 

【﹡试一试】

小红与小丽在一次校运动会上,预测他们年级四个班的比赛结果。

小红说:

3班第一名,2班第二名,1班第三名,4班第四名。

小丽却说:

2班第一名,4班第二名,3班第三名,1班第四名。

结果,只有小丽猜到的“4班第二名”是正确的,其余都猜错了。

这次运动会上,这四个班中谁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