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869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docx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中考备战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

自然资源。

7、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宪法

二、“根本”类

1、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指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任务):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

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

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10、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1、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5、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7、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8、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9、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

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科教兴国。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一国两制”。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两个基本点”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我国的发展战略有: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步走”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

13、我国的分配制度(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四、特点(特征)类

1、初中学习的新特点:

课程科目增多,课程难度加深,课堂节奏变快,学习任务变重,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不同。

2、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

自尊、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认真负责等。

3、少年的情绪特点:

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4、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③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军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最显著的特征);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平等、民主、尊重、和谐、互助

6、犯罪的特征: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7、公共利益的特点:

共享性、不可分性、层次性、特殊性、多样性。

8、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9、税收特点: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0、弱势群体的特征:

(1)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

(2)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3)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11、先进文化的特征:

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1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⑴基本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素质偏低。

⑵其它特点:

④农村人口多 ⑤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⑥人口分布不均衡 ⑦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13、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

即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②公益性:

即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

③统一性: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包括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

五、原则类

1、玩的原则:

玩得健康,玩得节制,玩得节俭,玩得有个性

2、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3、邻里交往的原则:

(1)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涉别人的私事

(2)不干扰别人的生活(3)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4、男女交往遵循原则:

“自然”“适度”

六、教材中古语的启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事前要有正确的计划,就容易成功,否则就可能失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经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强调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注重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注重劳逸结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知人者智,自知之明。

(既能正确的认识别人,又能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最聪明的)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了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宰相肚里能撑船。

(强调了宽容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诠释了换位思考含义,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仁者爱人。

(强调了关心是相互的)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强调了帮助他人是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

通往心灵的大路是你的耳朵。

(学会倾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

(强调了诚信、诚实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为人做事要堂堂正正、诚实、公平、公正)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矩、懂规矩。

守规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万善孝为先;谨庠序之交,申之以孝悌之以(意在告诫大家要孝敬父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的磨练,能助人成就大器。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

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

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祖先,不算是好汉。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指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忧虑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途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规章和制度,国家的根本就会动摇;人民失去了制度和规则就难以得到管理和约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是一个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提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

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七、易混概念

(1)性质不同。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是与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则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2)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3)权利义务不同。

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则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4)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1.公民与人民

2.权利与权力

 

(1)性质不同:

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如公民享有选举权、批评建议权等。

权力属于政治概念,强调的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强制力)或者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即职权)。

 

(2)行使主体不同。

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处分方式不同。

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4)社会功能不同。

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

 3.法治与法制

 

(1)法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总和,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合法原则、制度、程序和过程,属于制度的范畴,其精神实质是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以及普遍遵守。

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

 

(2)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改造,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

 (3)二者的联系在于: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4.责任与义务

 

(1)责任是指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如对他人的承诺、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2)义务是指履行义务的主体依法应当作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其他权利人利益的法律约束。

义务由法律规定、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履行。

 5.国策与战略

 

(1)国策即国家的基本政策。

国策的制定,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现实阶段。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有:

计划生育、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