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

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教材编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结合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提高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内容:

课本26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具准备:

学生尺、明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

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

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

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

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

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

教师:

(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

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

(汇报结果:

1分米=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

(分米)

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

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

你想怎样画?

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

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怎么办呢?

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

它就是——毫米。

讲述:

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

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

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例子:

硬币的厚度,乘车卡的厚度等)

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

手指游戏:

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画。

(区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

三、巩固

1、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小组合作练习:

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

2、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大米宽2()黄瓜长2()

3、三条线段哪条最长?

先说说,再量。

4、量一量自己的拇指宽是几毫米。

1分米里有几毫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二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课本2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题1:

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

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

60厘米=()60毫米

2.(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

问:

这根笔芯长多少?

你知道吗?

(请一生上来测量。

3.测量结果是多长?

4.(板书:

6厘米)问:

能用毫米作单位吗?

(板书:

6厘米=()毫米)指名说。

5.你是怎么想的呢?

(同桌互说)

汇报(多人说一说)。

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

B.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

6.你觉得这两种说法怎么样?

哪种更简单?

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

(再请一人说)

7.出示例题2:

课桌的高是80厘米。

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80厘米=()分米

你是怎样想的?

8.这有一张课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你是怎样想的?

9.补充练习:

30分米=()米40毫米=()厘米

10.这两题你们都会了,如果换两题行吗?

板:

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一人说一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现在请你自己量量这些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汇报。

3)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4)同桌互说,后汇报。

2.完成2。

1)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

2)手的宽度和上步的长度。

3)你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

4)这用的是什么单位?

5)请你填一填书上的括号。

6)生汇报。

3.完成第3题。

1)请你填一填。

(学生独立填写。

2)开火车汇报。

3)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

4)讨论:

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

5)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

4.完成第4题。

1)这儿有两条线段,先估计它们的长度。

2)再量一量,看估计得对不对。

3)你用得是什么单位?

4)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5)同桌互说。

2)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师说要求。

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3)生可以回家记录。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80厘米=()分米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加法

教材、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包括: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加、进位加、连加和估算(和在1000以内)。

在教学时教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并理解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教学难点: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

九课时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2.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

143+126)

问:

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

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1)问:

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

如何计算?

2)问:

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十个

143

+126

26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

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

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板书:

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26)

+14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

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

从哪一位算起:

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怎样验算的?

1.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

3)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

注意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

143+126

百十个

143126

+126验算:

+143

269269

教学反思:

本课以发展学生思维胃最大的目的,诱导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33朵红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

说说谁多谁少?

二、新授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中间的女孩)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左边的男孩)想比红红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2)提问:

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

你是怎样摆的?

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

(板书:

11+3=14(个))

(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

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4)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

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

你觉得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