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实训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62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描+实训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素描+实训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素描+实训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素描+实训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素描+实训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描+实训标准.docx

《素描+实训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描+实训标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素描+实训标准.docx

素描+实训标准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素描》

 

项目名称:

素描

适用专业:

图形图像制作

实训学时:

40学时

指导教师:

解睿

 

二0一四年十月日

《素描》学生学习手册

1.实训项目概况

实训项目名称为《素描实训》,本次实训是项目式。

该实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对空间的理解能力以及通过绘画素描来理解绘画的含义。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素描实训的基本要求。

素描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实践很强的学科,好的观察方法是画好素描的关键,只要看的对才能画的正确,对形体的比例、透视、空间、体积、质感的描绘,是实训的主要任务和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有熟练和准确的造型能力,为专业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实训项目适用于图形图像专业在校学生。

实训时间共计40学时。

2.实训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高职图形图像专业基础课程,在实训环节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关键性实训课程。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能力培养任务

造型能力

通过对素描知识的基础理论学习、案例操作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具备素描造型的能力。

结构分析能力

通过对石膏静物、单个几何体、多个几何体、静物临摹实践、写生实践,能够在纸张中合理布局,并熟练掌握绘画表现技法,使学生能够具备完善结构的能力。

设计表现的能力

通过对静物的写生,创作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具备较熟练地速写和默写的能力。

(2)知识培养任务

基本造型的能力

通过对素描知识的基础理论学习、案例操作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对构图、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光感、质感、量感等视知觉要素方面的敏感感受与把握。

造型审美的能力

通过对石膏静物、单个几何体、多个几何体、静物临摹实践、写生实践,并熟练掌握绘画表现技法,使学生能够具备造型审美的能力。

创意设计的能力

通过对静物的写生,创作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具备创意设计能力。

(3)素质培养任务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作风,工作能认真细致、吃苦耐劳,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实训主要任务及内容

主要训练学生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作品临摹、单个几何形体临摹、组合几何形体临摹;

透视的基础知识、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素描写生的观察与构图方法、结构造型的方法与要求、明暗造型的方法与要求、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与技巧;静物素描写生(石膏几何体写生、玻璃金属器皿、水果蔬菜、五金制品、石膏像等各类静物写生练习)等。

4.实训主要过程

教师提供素材,编写案例实训目标、案例知识要点。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的实训项目可手绘实践完成实训内容,最后提交作品。

教师对作品进行批改,检查是否达到实训要求。

5.实训要求

1.掌握素描的工具及用途,线条排列的正确方法。

2.掌握构图在素描画中的应用。

3.掌握几种的透视现象及其用法。

4.掌握明暗现象,明暗的“三大面”、“五大调子”。

5.掌握比例、透视形体结构、空间秩序的准确表达。

6.掌握光影、明暗的变化规律,训练对于三维空间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获得明暗塑造和质地感受的表现能力。

6.考核评定标准

(1)作品考核

本课程的每个项目结束时,学习者选取独立完成的相应内容作品一幅,进行评定。

最终成绩为每个项目的平均成绩。

(3)成绩评定

优(100-90)1.构图完整,能准确地表现对象结构和形态变化。

能主动地把握和处理造型关系

2.造型准确、和谐。

.能熟练地运用素描语言塑造形体。

3.形体塑造充分、自然,。

作业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良(89-80)1.构图比较完整。

比较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结构和形态变化。

2.造型比较准确、和谐。

比较熟练地运用素描语言塑造形体。

3.作业比较有艺术表现力。

中(79-60)1.构图基本完整.基本表现出对象结构和形态变化.基本能把握和处理造型关系。

2.造型基本准确、和谐。

基本能运用素描语言塑造形体。

形体塑造基本充分、自然。

3.作业具有基本的艺术表现力。

差(59-0)1.未能达到构图完整。

.未能达到表现对象结构和形态变化。

未能达到主动把握和处理造型关系。

2.未能达到运用素描语言塑造形体,未能达到充分、自然,构图不完整。

未能达到造型准确、和谐。

3.作业不具备的艺术表现力。

7.项目进度安排

序号

分项目名称

实训学时

实训主要内容及步骤

教师提供

指导资料

学生应提交

作业(作品)

备注

1

石膏几何体

14

1.素描的工具及用途,线条排列的正确方法

2.构图在素描中的应用

3.了解几何体的结构

4.熟悉画构图知识

5.掌握透视规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与圆形透视)

静物

两幅绘画作品

2

自然物写生

22

注重构图这个步骤,通过构图的

变化,寻找画面构成的最佳组合,

要求构图合理、饱满、有美感。

静物

三幅绘画作品

3

创意素描

4

掌握创意素描的手法与技巧

静物

一幅绘画作品

8.实训项目教师指导细则

序号

实训名称

实训学时

地点

实训步骤

学生应提交

作业(作品)

组织形式

教师指导要求

备注

1

石膏几何体

5

画室

1.排线时,要方向一致,一笔一笔地画,疏密适当。

2.要轻起轻收,使线条两头轻,中间重,不要连笔。

3.排线方向要适当考虑物体的快面结构。

4.画暗的部分,要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不要乱涂。

5.打形的线条,用手臂的摆动。

明暗的线条用手腕的力度。

6.物体高和宽的大体比例,先在画纸上确定画面的位置。

7.整个物体简化成为一个几何图形,轻轻地画在纸上。

8.据物体的结构,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再逐步画细、画准确。

手绘作品

个体(每人一个画板)

正确分析形体的知识要点

2

自然物写生

10

画室

1.选择角度的构图定位

2.确定比例位置和基本形状及结构关系

3.调整完成

手绘作品

个体(每人一个画板)

正确分析形体的知识要点

3

创意素描

1

画室

1.选择创意素材

2.根据创意表现手法进行创意

手绘作品

个体(每人一个画板)

正确分析形体的知识要点

4

5

6

图像文件

个体(每人一台电脑)

正确分析案例的知识要点

石膏几何体实训项目指导

任务一:

线条练习

任务二:

画面安排和打轮廓

任务三:

正方石膏体静物

任务四:

长方石膏体静物

任务五:

石膏球体

任务六:

圆柱石膏体

任务七:

圆锥、三凌锥、六棱柱石膏体

任务一线条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素描的工具及用途,线条排列的正确方法,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要求:

掌握素描的工具及用途,线条排列的正确方法。

2、仪器与材料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素描的工具。

1)纸和画板:

素描纸,注意纸张正反两面的质地不同。

素描纸固定在画板上,画板要略有倾斜地竖在你前方,远近要适当,让你的眼睛能看到整张素描纸,而且视线能直射在画面的中心。

2)笔:

初学素描,常常采用铅笔,打轮廓用B或2B铅笔,画明暗要用不同B数的铅笔。

铅笔B数越多画起来越浓,所以暗部用软铅,明部用硬铅。

执笔方法:

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笔握稳,其余三指衬在笔下边。

笔尖与画纸要保持一个斜面。

只有刻画精细部位时,才象平时写字那样执笔和运笔。

3)绘图橡皮和软性橡皮:

绘图橡皮可以修改画面,也可用来擦出白线条。

需要时,橡皮的一端可以削成尖的。

线条画得不够准确,不要忙着立即用橡皮擦掉,而应先仔细修改,修改好了,再把不要的线条轻轻擦去。

画得太浓的地方,可以用软性橡皮轻轻地吸淡一点。

4)其它:

胶带纸或画夹、削笔刀等。

3.2素描的表现方式。

1)线条是素描的造型因素。

任何素描作品都是各种线条在平面上的运用,就是在平面上或立体影像用线条的形式表现在平面上,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2)排线练习。

1.排线时,要方向一致,一笔一笔地画,疏密适当。

2.要轻起轻收,使线条两头轻,中间重,不要连笔。

3.排线方向要适当考虑物体的快面结构。

4.画暗的部分,要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不要乱涂。

5.打形的线条,用手臂的摆动。

明暗的线条用手腕的力度。

4、实训作业

进行排线练习,一定要熟练,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任务二画面安排和打轮廓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构图在素描画中的应用。

要求:

掌握构图在素描画中的应用。

2、实训仪器与材料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画面安排。

1)主要物体要突出。

2)大小适当,四周要留出一些空隙,过大,显得画面拥挤堵塞。

过小,画面显得空荡。

3)两边的空间要大体均衡,但不必完全相等。

太偏左或偏右会使人感到画面失衡而不稳定。

4)下面的空间要比上面的略大一点。

5)初学写生,宜把物体放得略低于眼睛的位置,使我们能看到物体顶上的一个平面。

这样就比较容易画出立体感。

3.2打轮廓。

3.2.1打轮廓的步骤。

1)量出物体高和宽的大体比例,先在画纸上确定画面的位置。

2)把整个物体简化成为一个几何图形,轻轻地画在纸上。

3)根据物体的结构,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再逐步画细、画准确。

3.2.2需要注意的地方。

1)物体高和宽的大致比例,我们常利用画图的铅笔来估量。

量时要闭住一眼,保持身直、头直、臂直。

先用笔尖对住物体的最高点,测出物体最低点落在笔杆上的部位,用拇指尖紧紧扣住;然后把铅笔横过来量物体的宽度,看宽度与高度大体形成什么比例。

2)要学会用手直线的方法来打轮廓,不能用直尺。

如果物体的边线是圆弧形的,初学时可以用切角的方法,逐步画出它的轮廓曲线。

4、实训作业

对静物体进行画面安排和打轮廓练习。

任务三正方体的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正方体的结构和明暗。

要求:

掌握正方体的结构和明暗。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一个正方体,通常可以看到三个面,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半明半暗灰调子的中间面。

在同一个面上,明暗也往往会有些变化,特别是在明暗交界的地方。

一般是靠近暗面的地方要亮一点,靠近亮面的地方要暗一点,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把它一一如实表现。

画好三个面,再加投影。

投影往往离物体越近越深,边线也越清楚;渐远渐淡,边线也就渐渐模糊了。

4、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内容进行练习。

任务四长方体的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长方体的结构和明暗。

要求:

掌握长方体的结构和明暗。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一个长方体,通常可以看到三个面,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半明半暗灰调子的中间面。

在同一个面上,明暗也往往会有些变化,特别是在明暗交界的地方。

一般是靠近暗面的地方要亮一点,靠近亮面的地方要暗一点,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把它一一如实表现。

画好三个面,再加投影。

投影往往离物体越近越深,边线也越清楚;渐远渐淡,边线也就渐渐模糊了。

4、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内容进行练习。

实训五圆球体的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圆球体的结构和明暗。

要求:

掌握圆球体的结构和明暗。

2、实训材料用具及方法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要通过画明暗,把圆球体画出立体的感觉是比较不容易的。

圆球体没有一个平面,明暗的变化往往呈现出圆环形状。

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观察和作画就不准了。

打好轮廓后,先要在受光部分轻轻画出光环,然后找出最浓最黑的圆环,那就是明暗交界线。

亮部要分出若干环形层次。

画暗部时要特别注意画出反光,反光有从桌面反射上来的,也有从墙上或别的地方反射形成的。

反光在暗中透亮,显得特别耀眼,但它的亮度无论如何不会超过受光部分,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4、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内容进行练习。

任务六圆柱体的透视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以圆柱体的轮廓把握为例,以检测学生对透视的掌握情况。

要求:

掌握几种的透视现象及其用法。

2、实训仪器与材料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几种透视现象。

1)平行透视:

方形、长方形物体,只要有一个面和画面底边(地平线)平行,表现在画面上的透视现象叫做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

方形、长方形物体,如果没有一个面与画面底边平行,只有一个棱边和视点最近,其他较远,表现在画面上的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3)倾斜透视:

倾斜物的边线在平面上一边高一边低,表现在画面上的透视现象叫倾斜透视。

4)圆面透视:

圆柱体的圆面透视变化同方形面透视变化一样,圆面透视是以方形透视为基础的。

3.2圆柱体的透视画法。

3.2.1圆柱体轮廓的步骤。

1)先画出圆柱体高和宽的比例。

2)圆柱体是个对称物体,要标出中间的对称轴;同时画出上下圆面的位置。

3)在上下圆面中分别画出直径,并把长方形的四周直角切除。

4)一次又一次地切角,把长方形改成椭圆形,圆柱体的轮廓就打好了。

3.2.2要注意的地方。

1)要先画上对称轴。

轴线总是穿过椭圆的圆心,与最短直径重合,与最长直径垂直。

2)每个圆都要画得符合圆面透视的原则:

被最长直径分开的两个半圆,离我们近的半个略大、略圆,离我们远的半个略小、略扁。

3)横放着的圆柱体,柱身正朝着我们时,两端圆面消失了,这时柱身最长,两条边线相互平行。

慢慢斜放过来,圆面越接近正圆,柱身就越缩越短,两条边线就更明显地向一个消失点收拢。

4实训作业

圆柱体透视。

实训七圆锥体的练习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圆球体、圆锥体、正五边体的结构和明暗。

要求:

掌握圆球体、圆锥体、正五边体的结构和明暗。

2、实训材料用具及方法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圆球体。

要通过画明暗,把圆球体画出立体的感觉是比较不容易的。

圆球体没有一个平面,明暗的变化往往呈现出圆环形状。

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观察和作画就不准了。

打好轮廓后,先要在受光部分轻轻画出光环,然后找出最浓最黑的圆环,那就是明暗交界线。

亮部要分出若干环形层次。

画暗部时要特别注意画出反光,反光有从桌面反射上来的,也有从墙上或别的地方反射形成的。

反光在暗中透亮,显得特别耀眼,但它的亮度无论如何不会超过受光部分,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3.2圆锥体。

(和圆球体的变化类似)

3.3正五边形。

正五边形多面球体正放时,我们通常可以看见六个面。

这六个面的明暗度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必须反复比较,仔细辨别。

每一个面与别的别的面相邻的地方,也会有些明暗变化,更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其细微的区别。

4、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内容进行练习。

 

自然物写生实训项目指导

任务一:

石膏组合静物1

任务二:

石膏组合静物2

任务三:

石膏组合静物3

任务四:

石膏组合静物4

任务五:

复杂日用品1

任务六:

复杂日用品2

任务七:

复杂日用品3

任务八:

玻璃金属器皿

任务九:

花卉静物

任务十:

生活用品静物1

任务十一:

生活用品静物2

任务一多件石膏几何体组合练习一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多件石膏几何体摆放在一起时,相互之间的关系。

要求:

掌握多件石膏几何体在画面中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多件石膏几何体写生,要特别重视进行比较。

1)高度比较。

1.组合总体的高与宽的比较。

2.几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比较。

3.每个物体自身的高度比较。

2)远近比较。

1.几个同样大小的物体,看起来总是近的大,远的小。

2.放在视平线以下的几个物体,底线低的较近,高的较远。

3.还可以从遮住和被遮住的关系来区分物体的近和远。

3)明暗比较。

1.颜色不同的物体,要根据色彩性质,通过深浅度的比较,来画出明暗。

2.颜色相同的物体,也要根据其位置远近,受光弱强,反复进行比较,细细辨别其明暗变化。

4、实训作业

对组合石膏几何体进行练习,注意实训内容中的比较。

任务二多件石膏几何体组合练习二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多件石膏几何体摆放在一起时,相互之间的强弱关系。

要求:

掌握多件石膏几何体在画面中的相互之间的强弱关系。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步骤

3.1通过仔细观察,反复比较,在作画时要处理好下列几种强弱关系。

1)主体要加强,宾体要减弱,不要不分主次。

2)明暗交接的地方,明和暗部要适当加强。

3)物体有远近时,近的要加强,画得清晰;远的要减弱,画得模糊些。

4、实训作业

对组合石膏几何体进行练习,注意实训内容中的强弱关系。

任务三、四同上

任务五静物临摹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了解静物画的意义,质感分析,对单个物体进行临摹。

要求:

了解静物画的意义,质感分析,对单个物体进行临摹。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静物画的意义。

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我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静物画都早已成为独立的绘画形式。

静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

在素描学习阶段,静物的学习与训练能够使初学者进一步加深对各种不同物象的认识,并能够提高对各种物体质感的表现能力。

静物的学习主要侧重于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特征和体量特点,通过素描造型的绘画形式,准确地表现物象的质感、量感,表达出物体的鲜明个性特征,是素描训练的基本目的。

3.2质感造型分析。

由于每个物体都是由不同的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因此诉诸于我们的视觉感受就不一样。

通常物体的质感主要是靠吸收光与反射光的性能来反映出来,不同材质、纹理的物体,表面会产生不同特点的明暗色调的变化规律,对于不同材料和质地的物质特征,应深入地观察,综合概括其特征,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通过控制准确的明暗反差,掌握灵活多样的描绘技巧,从而培养出表现物象质感、量感的绘画技能。

4、实训作业对单个静物体进行临摹,感受实训内容。

任务六静物画的作画方法和步骤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静物画的作画方法和步骤。

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静物画的作画方法和步骤。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步骤

3.1落幅构图。

注意主体物与衬托物的空间布局,精心组织安排好构图。

要求画面主次空间得当,主体突出而不拥挤,开始从静物组合的群体形状入手,避免盲目地局部堆砌。

起稿画轮廓的过程应对形体结构、比例与透视的关系表现得恰当而准确,同时对整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部位作概括的标示。

3.2明暗色调展开。

按“黑、白、灰”关系展开总体色调,注意观察光照物体现象及不同固有色和质的差别。

瓷罐、水果、书本等各个物体自身明暗色度不同,因而表现过程应从色调对比逐渐展开。

由于瓷罐、水果近处衬布的暗部区域有环境光的反射作用,暗部区域要有不同的透明度的对比和表现处理,以便在深入画的过程中进行重点刻画,可充分体现静物反光作用的质地感。

受光、顺光明暗层次的转变,要根据各个物体质地,色度的差别来进行作画。

高光点要有形而不死板。

在大色调开始阶段,要注意在笔法技巧上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为进一步进行形象刻画,反映质地及表现虚实关系打下良好的作画程序基础,以便增强静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对比性。

3.3调整完成。

这一阶段开始具体刻画瓷罐形象,由于受光、反光的形象,使其较暗的中间色调层次集中在罐子明暗交界部位,按照体积的构造与明暗的变化,深入刻画过渡色调的层次。

同时,根据形体结构精心刻画轮廓的边缘、体面的起伏转折和投影的虚实关系。

依次刻画各主体形象时,应着重体现体积,质地的主体形象的塑造。

在深入局部刻画的过程中,应注意主体与衬托物相互映衬而不孤立,前后虚实具有过渡层次。

经过反复深入进行色调、形体、质地的刻画后,应当综合视觉上的感受,对物体诸多现象与画面造型的效果作一一比较,进而调整、检验,使视觉感受与表现形式统一起来。

4实训作业

对以上实训步骤进行练习。

其他任务要求同上

知识点明暗关系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通过实训掌握明暗现象,明暗的“三大面”、“五大调子”。

要求:

掌握明暗现象,明暗的“三大面”、“五大调子”。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内容

3.1明暗现象。

物体总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面组成。

这些面由于吸收光线的强弱不同而呈现出光影与明暗度的种种变化现象,就是明暗现象。

3.2明暗“三大面”。

1)亮面处在光线的直射位置,是物体的受光面。

2)灰面由亮面向暗面过渡的一个中间层次,它有从亮向暗逐渐变化的不同层次。

3)暗面则是全部处在背光部位,但它不是一片漆黑,要注意表现它由强烈变缓和,由深暗变暗灰的各种层次,画出暗部既暗又透明的体积空间。

3.3明暗“五大调子”。

1)亮部:

物体的亮面。

2)中间调子:

过渡色,中间色的明暗层次最为丰富,由于色阶过渡自然微妙,较难分辨,在表现中间色的层次时,需要不断地比较中间层次明暗的递增与递减。

3)明暗交界线:

受光部受光线直接照射,暗部又受到反光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交界部分,明暗交界的位置往往处在物体形体的结构部位,抓住它能够把握住体面转折的立体造型。

4)反光:

反光的形成是周围环境光的影响所致,正确地处理反光,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透明感和物体的质感。

5)投影:

是物体投射的影子。

正确处理投影能加强物象的立体感,与物体接近处投影轮廓清楚,远处则模糊渐淡。

4、实训作业

用灯光照射一个石膏模型或者比较洁白的物体,仔细观察各个面的明暗区别,指出“三大面”和“五大调子”,然后把它画下来。

知识点以线构成的造型方法

1、实训目的及要求:

目的:

专注于对几何形体空间构造的体会和研究上,初步掌握比例、透视形体结构、空间秩序的准确表达。

要求:

掌握比例、透视形体结构、空间秩序的准确表达。

2、实训材料与用具

素描纸、橡皮、铅笔、画板等。

3、实训步骤

3.1选择角度的构图定位。

先选择好最能体现出形体空间的角度,然后认真观察由几个几何形体共同组成的群体形状,用轻而淡的直线在纸上确定群体形状的位置以及每一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构图时把各个形体组织安排合理,上下、左右和周边不要过于拥塞,做到主体突出,空间位置的层次明确。

3.2确定比例位置和基本形状。

寻找和确定每一几何形体的基本形状,以及它们在群体形状中的空间位置,画法上仍用较淡的辅助线(横、直、斜线)去分割。

要逐渐加重注意有意识地把直观感受与造型的因素结合起来,如比例、空间位置、大小、远近、形体透视现象和透视方向等。

再一次对几何形体的造型进一步地修正,注意形体外轮廓的画法可用中轴线去做视觉上的校对,同时运用分析构造的剖面线矫正外轮廓的形状,内外轮廓的相互结合,要达到感受与分析表现的统一。

3.3调整完成。

调整阶段要充分运用形体透视和形体结构的造型知识,进一步强化造型的意识,比例大小同空间透视相联系,形状特点与构造特征相联系。

观察分析先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获得多层面的理解。

表现方法上要保留与造型有关的必要辅助线,形状的中轴线,透视方向的切线,构造的剖面线以有助于形体结构与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