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8333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docx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鹿炳辉主讲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课堂笔记

时间:

2012-3-24地点:

人大德明楼3层;主讲人:

鹿炳辉KKR董事

私募股权基金,我觉得这个话题从近十年开始,一直是我们资本市场上,我们律师界的很热的话题。

私募股权PE,这个东西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包括很多类型,我简单也列了一下,VC,一般投资早期的企业。

这个时候,也有一些专门的基金VC关注早期的这些项目。

风险可能会大一些。

第二类,成长基金,一般投资于相对企业发展了一段时间了,轨迹相对清楚,基础相对打下了。

投入资金主要为了扩大规模、研发、提升空间。

第三类,我们叫并购基金,或叫BUYOUT,一般拿控股权,风险投资和成长投资,一般只是获得小股权。

少数情况拿大一些。

并购基金,取得股权比例相对大一些。

在做并购基金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采用杠杆模式。

第四类,是夹层基金,投资采用了债权或贷款的方式,但又不是纯粹的,又附加了与股权相关的性质。

比如,企业需要100元,我给你100元贷款。

未来5年之内,我有权以一定的价格购得公司的股份。

所以,简单来说,夹层基金,是股权与债权的混合。

在资金回报上还有一些区别。

最后一个,叫基金的基金,投资基金的基金,专门研究基金哪一个好,投哪一个。

这个地方,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所的PE\VC私募股权都包括在内。

我们有时候讲PE\私募来说,有时候又不一样。

做PE\VC又有不同。

私募股权投资的不同的阶段:

横向是企业的发展阶段;纵向是企业的规模。

中间的线是企业随着发展时间的长短,而它的规模在扩大,同时企业的风险会降低。

最早期的时候,有死亡谷,大家从媒体上看,一个商业计划书去融资,主意也可以吸引资金。

这个时候,有的VC拿出天使投资或种子基金。

慢慢发展。

早期的时候,VC可以介入;再向后,成长性基金介入;企业这个时候发展,企业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IPO。

上市之后,依然可能和基金合作。

比如,有的上市公司有A股定向增发。

还有,上市公司不管管理问题,还是企业发展,有并购基金可以介入。

我把整个上市公司买下来,使上市公司变成非上市公司,我们叫退市或下市。

在不同的阶段,VCPE在不同的阶段介入,我想,在可能在5年之前,一个国内企业发展,和基金打交道的不多,现在不同。

最近五年不同,有一个初步主意,和基金打交道的机会多。

现在基金发展很快。

不同企业发展时期,都有基金介入。

下面,基金的一些法律形式。

三种法律形式,我更多从国内角度讲。

第一种,公司制,可以是投资公司,有限公司,某种程度上是股份公司。

公司制,相对而言,税收、灵活性上差一些。

国内之前,法律环境上,有限合伙制,成熟之前,很多基金是公司制。

现在更多的是合伙制的更多一些。

第二种,信托方式,很多情况下,合伙制成熟之前的变通方式,相当于法律形式没有采用股权,而是信托的方式。

发行信托产品,募集潜在投资人的钱,由专门第三方管理这些资金,投资。

这是信托方式。

现在这个方式并不多了,因为从国内证监会的角度,它还是希望采取更透明的方式。

最后一种,合伙制,有限合伙制。

国内遍地开花。

这个方式是一直是外国的主要流行方式。

合伙制的方式。

一般来说,分为有限合伙和普通合伙。

专业投资人是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只出资1%,主要的资金来源于有限合伙人。

法律责任上双方差别大。

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

这个方式,大家在利润分成上比较灵活。

私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基本上是普通合伙人1%左右,但是,你要为有限合伙人服务,可以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利润也要有一个分成的机制。

现在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家提起这个话题,2和2%。

管理费,2%左右。

赚了,100块,有20块是基金管理人的。

这个行业都基本认可的比例。

但是,这些年,包括国内和国外,根据不同的性质,也有不同的变化。

这个都有。

大家这个行业,处在经济利益分配方式探索中。

有限合伙不错的模式,国际通行采用。

在资金的运作和管理上,合伙企业有灵活性。

信托制首次要到位了,合伙制,比较通行的做法,基金有承诺的金额,根据项目投资的情况,由有限合伙人逐步追加这个投资。

我们设一个十亿人民币的基金,不需要一次性到位,根据项目投资情况,按当初承诺的比例来。

现在,其实大家简单讲了私募管理框架的问题。

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对私募管理没有明确的监管的法规法律,一般是按企业性质监管。

在美国,基金大多是有限合伙,不会专门出事这个东东。

但美国这几年争议多的是,利润的值应该适用哪个税率。

但没有专门的法律监管私募股权基金。

国内不同,管得比较细。

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性质的企业,监管也不一样。

发改委。

当然,后来,国内很多基金不套用产业基金的方式。

后来,发改委慢慢收紧了,包括曾设过规定,比如,要募社保的钱,就要备案。

现在设立的都要发改委备案大多。

信托产品由银监会管。

保监会涉及保险公司的问题。

还有证监会,证券公司的直接投资;还有民间PE,还涉及资产管理的问题,法律形式也比较灵活。

在国内,做一个基金,涉及的监督管理部门可能比较多。

规模大,想募集一些大机构的钱,国有机构的钱,社保基金的时候,涉及监管多一些。

下面说人民币基金。

交流一下,国内私募近几年发展很快。

国内私募发展的程度,每年设基金。

作为一个第三方的投资管理人,到市场上找投资人,设立基金。

每年职业投资管理人募集到的资金量很大。

2001年的时候,包括国内国外,和中国相关的,一年募集13亿美元左右。

全部和中国相关的。

在2011年时候,整个募集的规模在670亿美元左右,翻了60余倍。

也就是去年一年,2011年一年,市场上境内外放到私募基金里有600亿美元。

其中,投到VC里,有280亿美元;其它的300多亿美元,大多成长、并购类基金。

数量上来看,每年有几百亿美元给第三方管理投资。

这里面,大约有一半,超过一半,是人民币,另一半是美元。

其实在十年前,看人民币的话,整个是13亿美元,但人民币,以亿为单位,应该是个位数。

人民币基金,这些年有了巨大的发展。

我们再回到关于人民币基金的发展问题上。

其实,这些年为什么人民币基金发展快?

有几个主要的原因:

1.法律法规的完善;包括刚才提过的合伙企业法的修订,和频布。

政府出台了各种措施鼓励设立。

包括中央政府层面和地方层面。

相当从法律制度上,为基金发展打破瓶颈。

2.政府支持;各级政府从各种政府上吸引基金落户,从税收,人才引吸上。

地方政府出资,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和第三方投资管理人合作。

有接触。

哪个省没有政府主导的基金?

基本都有。

政府基金很普遍。

3.机构投资人的出现。

国外的经验来看,私募股权基金,基金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类似养老基金,社保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是最主要的出资人。

5年前,不管是社保还是保险,还不允许投资于类似私募的。

最近5年,特别是最近2-3年,监管机构放开了机构的投资范围和领域的限制,并且,慢慢提高了可以投资的比例。

包括社保和保险公司。

大型的机构投资者,成为了私募股权职业管理人寻找基金的重要来源。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4.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财富神话之类听得很多了。

这里面,确实为中小型企业打通了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基金退出的渠道。

很多从05-06年开始的基金,其实在中小板和创业板退出后,回报惊人。

现在全国大小私募有几千家。

它们主要投的方向,就是为来中小板、创业板为主要目的,然后退出。

几千万至几亿都有。

为这个人民币私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高的途径。

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人民币基金发展可能遇到的瓶颈。

有时候感觉上是一窝蜂。

短短三四年时间,从几十家发展到了几千、上万家。

其中,一定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很多基金规模小。

很多基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投资方向和策略。

某一方面,大家了解了,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些特殊关系,去设立基金。

金额可能较小,涉及面不宽。

另外,很多资金来源,以政府类型、社保基金为主,刚才提到的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这些主体投入的比例和金额还是小的。

成熟国家,机构投资者在基金中的比例要比国内高得多。

现在投资者,基金投资人相对急功近利,特别是前两年中小板、创业板获得高回报,基金投资二、三年赚个七八倍。

这些基金投资人要求管理人,能否在相对短时间内,给我实现相对高的回报。

更看中短期利益,而且,国内的投资人更愿意插手基金的管理中来。

不利于专业的投资管理人的工作。

毕竟,把资金给我,决策和管理权应该由我职业管理人来行使,我应该披露,但你不该管。

现在国内投资人插手的例子不少。

回到投资管理人,整体水平不是很一致。

真正发展也是5-6年的时间,处于早期阶段。

专业投资人的成长也需要时间。

很多所谓管理人只是在某个特别的角度上,有特别的关系,有熟悉的人,能投一两个投资的项目。

从基金的长期运作上看,不一定合格。

基金的投资报喜不报忧。

整体来看,整个基金投资回报率不高,也许只有一个成功的项目。

如果是这些基金,想再募集下一个基金,原来没赚钱就困难了。

一个基金的存续,是五到七年的时间,市场上才能分辨出来。

所以,真正成熟、优秀的投资管理人,要相对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

下面,是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

整个来看,分四个阶段。

刚才我们讨论了基金的一个类型,一个法律形式。

但是,第一个阶段,资金募集问题,要找钱。

不管多么好的职业管理人,要有钱管。

和很多行业差不多。

一个做基金的,管理着上百亿的基金,他的客户是他的出资人。

顾客是上帝,上帝是出资人。

募集基金的时候,要把团队的具体情况、业绩,未来投资策略如何,目标投资回报率多高,要告诉潜在投资人。

把钱交给你管理,别人为什么相信你?

职业投资管理人而言,要有过往的业绩、团队,去说服你的投资者。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你钱募集的多少,影响着你的基金的管理动作。

还会涉及经济利益的分配。

管理费问题,利润分成问题。

这也是经常和投资人协商的方面。

当然,具体取决于你采取什么法律形式。

这是资金募集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投资企业。

这里面,结构是如何的?

估值是如何的?

投资策略如何?

基金分不同类型。

很少有基金什么都能看、什么都能投。

这种情况很少。

专业能力和经验、侧重点不一致。

大多数基金侧重某一区域、行业,或某一个发展阶段。

在投资项目之前,要有投资策略。

再考虑估值、交易结构、合作对象。

在投资企业过程中,涉及到的尽职调查、设计、法律文件的起草,涉及到和律师配合的地方。

随后我也会讲到相关内容。

第三个问题,叫价值创造。

很多情况下,所有的基金,钱和钱没有区别。

我们做基金,我的一块钱和你的一块钱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

潜在的目标企业为什么和这家合作而不另外一家合作?

价值的创造,简单来讲,业务拓展,包括成本降低、流程再造,内部管理效益的提升,融资成本降低、资本市场的运作,可以体制在不同的领域中。

可能在相对早期的企业,更看中,业务的拓展的作用。

高成长关注业务拓展,和内部的管理上,效率提升上,是否可以起到作用。

对于一些成熟的管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整合资本结构。

不同企业,需求不同。

不同的基金,明确自己的优势。

最后一步,退出,简单来说,其实是上市、卖股票。

实质上说,上市后卖股票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

一个是时机选择,卖的时候市场不好,公司业绩不佳;现在,普遍而言资本市场环境整体有差别,什么时机退,也是很重要,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未来?

另外,上市之后,往往之后,基金拿的比例也不低了。

公司股份的流通性不高,每天股票交易量几万股,5块、10块几亿股没有意义。

所以,上市就能退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想退出的时候能退出吗?

不一定。

前几年,第一二批上市的时候,一年锁定期后,现在09年后,国内基金投的时候,估值还是高的。

这几年,业绩滑坡的很多,加上整体宏观形式和资本市场,其实,光看IPO赚了,退出的时候,一年锁定期过了之后,业绩再不好,退出好,也许只能拿到本钱。

退出,国内上市之后退出也不容易。

这几年,境内境外,投了退不出,很多。

还有一种退出方式,私下转让。

私下里的交易,某种程度上讲,效率高,上市之前卖出去。

往往要花一年、长的要花四五年才能在上市之后转让套现。

像基金在考虑退出时机时,不要只考虑上市。

退出效率和回报不见得比IPO成功后回报低.

刚才我讲的中间的四个环节,这里面,基金和基金之间,有的基金不好,有的基金水平高,有的基金水平低。

成熟的市场上,在于基金的发现和创造。

简单来说,比如说,在国内,过去的五年,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是高成长的。

上市的只是一小部分。

投资之后,给企业能带来什么帮助?

从业务上,从收入上?

成本上?

还是管理上?

带来什么东西?

还有,从财务上,融资上,除了你自己的钱,还能带来什么帮助?

这是区别此基金与彼基金的不同之处的关键。

一般来讲,上市公司不希望基金管理人退出,它担心退出会影响股价,会误导投者者以为基金对企业发展没有信心。

所以,基金是否有经验,如何退出,也是很重要的。

投资一家企业,上市了,股价很好。

你为了回报,卖了,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对基金长期发展不利。

基金的经验和协调,也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会讲一下,一般来讲,基金如何评估看待一个项目。

在去看一个项目的时候,管理人,或基金管理公司从哪个方面看?

第一块,是业务。

看行业。

和市场情况。

过去的两到三年,最近一两年,国内基金最热的行业,基本上VC角度来看,是互联网,清洁科技,这两个行业。

是目前最热的二个领域了。

从私募投成熟企业、增长企业来说,对象和早期又不一样,投的金融行业比较多。

医疗、机械工程、房地产、能源这几个行业比较多。

相对而言企业规模大,对资金需求大。

我们再去看一个行业的时候,如何看?

投金融。

这里面有N多细分,比如,能源,也有N多细分。

我看到一个行业的公司,我如何判断?

纵向和横向的看行业。

不是简单看增长率的问题,要看增长率背后,是什么因素推动发展?

随便来说,比如,煤炭,一半是发电,其它是做化工,水泥等。

每年增长10%,5%是电力行业带来;还有百分之几,是什么行业带来的。

房地产紧缩,涉及钢,水泥,各种建筑材料的减少,传到煤炭中去。

分析子行业,未来数据,不能只看过去,还要看背后历史上哪些因素导致增长。

虽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但可以进行大方向判断。

假定这个行业,过去增长10%,未来增长减少,不增长,这个项目还可以投。

但靠自身增长发展,就很难,整个行业是不增长了,就难了。

企业讲商业计划和发展战略,没有意义。

第二块,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竞争力。

你接触管理层的时候,他们说他们如何好。

如何判断企业好还是坏?

首先,看公司的业务模式。

到底是什么东西?

基本的,行业本身进入的门槛在哪里?

高还是低。

你在行业里凭借的是什么东西?

奖金、技术还是其它?

靠钱,没有竞争力;靠人才,为什么你的好?

靠品牌,为什么你能建立起来?

靠成本,为什么你的成本低?

这里面,第一个因素,进入门槛不高,今天发展好,发展快,可能是行业上升的原因。

短短两三年之后,行业可能变了。

另外一个状态了。

大家想投一个公司,不是看今天,而是三年五年之后如何。

你有钱,别人也有;你有技术,别人可以复制。

什么是你独有的?

国内很多企业,喜欢说,我和哪个部门关系好。

哪个大型国企好,我能够拿下协议。

坦白地说,这种事情不能永远。

过去2-3年,靠单一客户和政府,基本都会大幅滑坡。

这里面说到业务模式,再延深一下。

不管哪一种,要靠一个执行团队了。

大家都说,投一个企业,是投资了一个管理层。

这是一个事实。

我记得我前几天刚看到一句话:

一流的想法,三流的执行团队;三流的想法,一流的执行团队。

这个管理层和执行团队,是否能把企业带到应该有的程度,这是关键的。

投资也是最难的,对人的判断,很难,最难了。

投资短了一两个月,决定投资;长了,一年几年都在谈,也有。

几个月时间,你要对人判断,这个不容易。

很多投资失败都是对人判断出了问题。

除了对客观性分析性的问题搞定,很重要和管理层沟通。

这样可以更多了解他们。

这是我们选一个投资对象很关键的内容。

第二个方面,法律方面评估。

大家都是律师。

我们再讲一些重要的法律问题。

投资的时候,我要考虑,我今天投资的时点存在什么法律问题?

哪些问题是实质性的问题?

哪些是以后可以解决的?

这两方面的问题,有的时候难判断,确实要靠律师把握。

或黑或白容易,灰色的问题就难。

(这里面企业家事律师的作用)

另外,未来如何退出?

预留更多的灵活性。

也许是上市了,也许是卖给第三方,也许是国内A股,也许是香港,也许是美国。

尽职调查中,尽可能想好。

预留更多的灵活性。

所以,在对法律问题进行判断的时候,不仅需要静态判断,动态也要判断。

这个过程,对投资人、律师提出相对比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了解基本的法律问题,对私募、上市都要了解。

第三个方面,财务方面。

财务资料的真实性的问题。

这个可以说大,也可以说小。

未上市的企业,财务资料,没有哪一家,可以说绝对没有问题。

财务资料是否相对合理。

基本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

企业,是否真实地告诉了他的实质情况。

财务数据审核的时候,投资人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也涉及法律问题。

比如,员工社保够不够。

是法律还是财务问题?

如果不够,缺多少?

财务报告补记多少?

这是财务问题。

我们做过的所有项目中,看公司财务数据的时候,永远离不开律师的帮助。

再比如,一个合同的执行问题,到底假定他违约了,有不规范的地方,潜在的危险有多大?

有多大的金额?

财务数字是一个结果,相关的东西,背后是要有法律依据。

包括很多收入确认、销售合同的执行。

这儿虽然单独列出来了,但其实里面律师的工作很多。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

第四个方面,估值。

基于我的财务预测,我的观点是什么。

今天利润是一个亿,几年后是三个亿。

企业值多少钱?

我如何判断?

很多方式。

大家现在看市盈率,PE。

我就回去看市场上同类型的公司大约是多少。

15倍,我要看,市场上的公司与我要投的公司有什么不同,规模、增长、盈利能力、负债率。

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发现,上市公司比企业好,不能用同样的市盈率算。

我今天还是非上市,所以不能用15倍。

也许6倍、也许10倍合理。

第二步,还要想,今天是15倍,五年之后,行业的普遍市盈率大约会是多少?

也有参考。

看看美国和欧洲的成熟企业是多少?

他们是10倍还是15倍?

不能用今天A股的市盈率。

投资3年5年之后如何。

相对比较完整的情况下。

把这个今天市盈率水平和未来的水平,我才给企业报价。

基于这个,才能算出比较合理的水平出来。

回报率20%,有了预测了,什么价格退出,可以倒算一下。

简单讲是这个道理。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个特别容易的过程,很难。

未来没有人真正能预测。

08-09年,创业板刚出来,15倍的到处是;现在中小板跌了这样,今天不会有人谈到这个估值。

毕竟目标公司管理层大股东对估值有预期,这个不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

业务法律财务能通过专业能力可以实现,估值还要看对未来的把握,对人的把握,谈判技巧,对投资人提出更高要求。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直接股权,还是可转债?

债权加上购入权?

优先股?

取决于你对风险的承受力。

国内,一般直接股权。

境外投资,更灵活一些。

可以可转债;优先股等。

对投资人有风险保护。

在投资者的可转债,转为股权之前,对投资人的本金是有保护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风险更小一点儿。

考虑退出,能否退出。

在做投资评估的时候,要有一个比较合理成熟的考虑。

接触和保密协议:

可长可短,几页,一两页,我们律师接触过。

不是特别复杂。

涉及哪些是保密信息,有效期多长,有争议的如何赔偿,如何适用法律。

第二步是初步尽职调查,视业务和企业的复杂程度,时间不等。

大多数情况下,四到六周,四到八周。

这个时间段,一般投资人也不会花钱正式请律师,投资人团队对几个东西做判断,行业,市场,公司的业务模式,核心竞争力,对管理层的判断。

相对初步的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的看法,财务预测。

对业务市场行业市场公司的规划,对公司的估值进行判断。

是普通股,还是可转债。

如果是这个判断,行业公司不错,赢利预测不错的,估值也行,我可以和公司管理层谈。

如果大家对公司估值、结构、发展认可。

这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文件,商业条款书,来就这个东西达成一致意见。

商业条款书,主要包括,估值和投资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我占你30%,我要不要董事会席位;未来5个人,我投资人占2个,3个是你大股东派的。

这2个董事有什么权限?

过半数还是2/3,还是全票?

公司法有一般性的治理结构约定。

投资人可能还会有特别的约定。

公司合并、分立、破产、清算,要经所有股东的同意。

法律里面有相对明确的规定的。

投资者的特别要求,我要你每年公司的预算,必须全部董事通过。

公司超过1千万元人民币的项目等决定权。

公司治理结构;

未来上市;

投资者保护:

回购,出售权,反稀释;优先认购;

大股东锁定:

一般来说,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大股东往往是管理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

一般来说,会要求在上市之前,退出之前,锁定比例,不见得100%锁定,90%的股份,不能超过10%,作出一定的限制。

我今天投资,你明天卖了,对我不利了。

在我完全退出之前,你大股东卖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

根据谈判确定的。

正常,上市之前,只允许卖小部分,上市之后,不能比我卖得多,一般是这二个原则。

利润承诺;对赌条款,基金里普遍。

承诺哪一年,净利润达到多少,达不到,调股份。

股份调整有上限,我们设一个限制,不会无限制要求。

不愿意调成一个大股东,大股东也不会同意。

第二个,利润调整,一般对赌,上市报材料的时候,不允许存在的。

很多变通方式,先签订一个投资协议,正儿巴经的。

然后再有一个补充协议,上市报材料前再调整。

国外,对赌原则是可以的,香港这几年管得严一些。

所以,对赌这个东西,在香港上市不是不可以,而是相对困难一些。

在美国,比较容易。

不会有问题。

在往下,排他,一般什么意思?

上市条款书,给我两到三个月的排他期。

不能和其它投资人接触。

尽职调查的费用,谁承担如果成功都一样;如果谈不成,费用谁承担?

看谁在谈判中强势一点儿。

投资人希望公司承担;但如果没有谈成,但没有谈成拒付的很常见。

谈不成,还出钱的情况不多。

谈不成,各承担50%。

如果公司强势,投资人自己承担也有。

这个商业条款书,会约定一个法律语调性。

其它的东西是君子协定,可以打官司的是保密、排它、费用条款。

其它东西都不好打官司的。

在商业条款书中,还可能会有陈述与保证等条款。

承诺与担保。

也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详细尽职调查接触:

商业条款书完了之后,对双方基本上达成共识了。

这种情况下,详细的尽职调查。

正儿把经的请别人了,请律师,审计师,对公司的法律和财务情况进行调查,和我之前和公司的判断是否一致(企业家事律师作用点)。

重大合同和知识产权的进一步把握,和律师进行更细致和详细的判断,有没有重大瑕疵,这些需要律师判断。

也可能需要花钱进行一些研究分析,更细的东西。

相当于我去更细致的验证我之前初步尽职调查的问题。

如果是和我之前了解的东西没有大的出入,我基本上就可以进入协议的起草和谈判的阶段。

这个期限,对中型的公司,业务不是太复杂,也要4-8周的时间,能够把这个过程做完。

接下来协议起草,重要的法律文件,和投资重要的是投资协议,股东之间的协议;公司章程,根据新的公司股东协议改动。

这个过程,一般来讲,是律师来牵头起草相关协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商业条款书里的条款放进去。

律师在私募的作用:

基金的设立,什么样的法律形式,合伙制、公司制。

基金募集中也起到作用,见基金的潜在投资人签订保密协议;包括后续的、国内的政府审批。

基金运作,投资过程中,刚才也已经讲过了,尽职调查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公司自身的法律状态,历史上的重组,重大资产设备、无形资产、合同、员工等潜在法律问题。

如果存在,风险有多大?

也需要对投资的架构进行分析。

未来退出方式。

可能涉及好几家律师,纯国内A股上市,纯粹国内律师;私募投资的律师和资本市场的律师还可能不一样。

可能要听取几个人的意见。

也许去香港和美国上市,即要听中国律师的意见,也要听美国或香港律师的意见。

项目投资里面,法律协议的起草,看可能发生在哪个层面;如果是境外层面,可能会复杂,境外法律文件的起草,境外律师负责;如果涉及投资境外的中国公司,中外合资企业的股东协议或公司章程的修订,这个时候,也需要中国律师协助。

下面,我快速过一下关键问题:

问题一:

公司重组和设立。

当然有些细节,我也不想讲得特别细,有几个东西想点一下。

相关约定,国内A股上市接触多的,和A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