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757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下册《咕咚》第一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从。

 

全共有7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

的第2、3、4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再写小动物怎么说,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通过学习,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流利。

 

3借助连环画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

 

【教学时】2时

 

【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

 

1(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

(咕咚、咕咚)

 

2板书咕咚

 

对,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

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要求第一次读,能借助拼音把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想想中的“咕咚”是指什么?

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3识记生字(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转、跟”是前鼻音

 

“咚、命、象、领”是后鼻音

 

“熟”是翘舌音

 

“着”是多音字,在里读轻声的“zhe”。

 

三、图结合,品读

 

教师指导图结合学习,本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

(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

叫什么?

(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羊、小鹿也跟着跑起了。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了,大家/快跑哇!

”(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

(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

(有狐狸、羊、小鹿。

他们也跟着跑起,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了!

”)

 

6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

(梅花鹿、驯鹿等,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9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

 

(三)阅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

(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

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

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

 

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

 

野牛拦、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