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751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docx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杭政办函〔2006〕257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杭州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展现杭州特色、反映市民意愿及体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文件。

为组织实施好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落实《纲要》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认真履行政府职责。

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目标和任务,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领域的目标和任务,政府要加强产业、投资等政策引导,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努力争取实现。

(二)明确责任主体。

根据《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从主要指标、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事项等方面将目标和任务责任分解到各区、县(市)和各相关部门。

负责落实约束性指标的有关部门,要将指标分解到各区、县(市)。

二、责任主体

按照上述原则,明确落实《纲要》提出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重要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责任主体。

(一)主要发展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

到2010年,以2005年价格计算达到49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685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左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70%。

[以上目标由市发改委、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二)约束性指标。

1.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6%左右。

[以上目标由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2.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35%左右。

[以上目标由市城管办、林水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3.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小于28万吨,二氧化硫(SO2)年排放量小于14万吨,分别减少10%左右。

[以上目标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0万人。

[以上目标由市劳动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以上目标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6.建立约束性指标公报制度。

定期公布全市和各区、县(市)及重点行业、企业的能耗、取水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情况,加强统计数据审核,确保统计指标的准确性。

[以上任务由市统计局、经委、环保局、林水局、城管办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三)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

1.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综合功能。

建设和保护好160万亩标准农田,确保全市175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带。

建设超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60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500家。

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2.加大村庄整治力度。

全市再建设100个农村示范村、1000个重点整治村。

完善农村公路网和客运网,通村公路里程累计达到1.2万公里,新改善农村45万人饮水条件,新建110个园林绿化示范村,60%以上的乡镇建成生态乡镇。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3.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五年培训农民100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完善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就业工作。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农办、劳动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4.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不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或上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健全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助网。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农办会同市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5.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每个乡镇设立公办卫生院,原则上每个村设立卫生室并加快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以上任务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6.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力争率先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城市。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管,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65%以上。

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人畜安全。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农办、林水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任务。

1.发展高技术产业。

加强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构筑“两大两优两新”的电子信息产业格局。

基本建成杭州数字电视产业园、杭州动漫游戏产业园、杭州生物产业基地。

形成若干个技术水平突出、产业特色明显、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

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高技术产业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大城市前列。

加强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到2010年,使我市国家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的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科技局、信息办、文广新闻出版局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2.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突出重点领域,调整产业政策,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积极探索发展海洋产业,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重点发展汽车及运输设备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光、机、电一体化产品,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海洋生物医药与保健品,海水淡化设备等。

加快发展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

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著名商标。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快淘汰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物耗能耗高的产业。

[以上任务由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3.优化产业布局。

依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推进江东、临江、临平、钱江四大工业区建设,编制、完善四大工业功能区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核心区。

加快老城区工业的搬迁改造,制定、完善鼓励老城区工业搬迁的配套政策及时间表,推动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中。

加强五县(市)省级开发区和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发展块状经济,形成具有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工业功能区,引领和支撑县(市)工业经济发展。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经委、财政局,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

1.加快建设服务业大市,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旅游休闲功能区、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区、物流功能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区、南阳空港区等五大服务业功能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其中市区达到50%以上。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2.深入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加快发展大旅游产业。

整合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以西博会、休博会为载体,提高会展、休闲的国际知名度,打造“东方休闲之都”。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到2010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达到25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旅委、西博办、休博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引进知名的跨国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壮大地方金融企业,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金融市场体系。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辐射力,努力把杭州建设成金融机构齐全、金融市场发达、金融辐射功能强劲的“长三角”区域性金融中心。

(以上任务由市金融办会同市商业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及在杭金融机构组织落实)

4.加快商贸与物流业发展。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新型业态,重点培育发展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富阳口岸等三大国际物流中心,加快都市配送型、产业基地型、行业分拨型三大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等商贸新兴业态发展,加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打造“游憩购物天堂”。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贸易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5.拓展信息服务与软件业。

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数字认证平台和网络监控预警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和安全保障机制。

以发展网络增值业务为重点,加快推进电信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广播电视在线(传输)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发展。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光缆干线网络,加快建设互联网本地交换平台、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FTTH)接入,推进“三网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以上任务由市信息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6.培育中介服务业。

培育发展创意产业、经济鉴证、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等知识型、科技型服务业,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

加强对中介服务业的规范管理和信用建设,建立信用监管和惩戒制度,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中介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中介服务企业的执业行为,推进中介机构与挂靠的政府部门脱钩改制。

(以上任务由市工商局、工商联、民政局、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7.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房地产发展格局。

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等的建设步伐,“两个房等人”基本落实到位,逐步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

[以上任务由市建委、房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8.发展社区服务业。

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生活多样化需求。

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健全帮扶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组织体系,完善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建立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政府投入保证为主的福利服务制度,发展形式多样、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教体卫服务。

[以上任务由市民政局、劳动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六)城市化和区域协调发展重点任务。

1.主体功能区划管理。

编制全市主体功能区划,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与潜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建立和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的差别化区域开发政策,使主体功能区划成为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总体效率的重要依据。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会同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建委、环保局、林水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2.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实施以大都市新中心为核心、以“三副六组团”建设为重点的“新城区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以钱江新城为主体的中央商务区,启动钱江世纪城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江南、下沙、临平三个副城和义蓬、瓜沥、临浦、塘栖、余杭和良渚六个组团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萧山、余杭融入大都市,逐步使中心城区与萧山、余杭两区政策趋于统一。

健全适应大都市特点的高效管理体制和机制。

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推进依法管理、长效管理、标准化管理和无缝隙管理。

(以上任务由市建委会同市规划局、城管办、钱江新城管委会、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萧山、余杭区组织落实)

3.加快五县(市)发展步伐。

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旅游西进”、“交通西进”,高标准建设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构建通畅的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发展“高速公路经济”和“黄金水道经济”,促进产业梯度转移。

优化五县(市)城镇区域布局,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推动五县(市)尤其是富阳、临安从郊县(市)向郊区转变,促进资源要素向中心镇集聚,壮大主导产业,形成区域特色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会同规划局、交通局、经委、旅委等有关部门和五县(市)组织落实]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综合交通工程。

加快建设道路、铁路(轨道交通)、水运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互为配套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增强交通枢纽功能。

公路:

完成杭浦高速及连接线、杭徽高速、杭新景高速、临金高速、申嘉杭高速、杭长高速、钱江十桥(钱江隧道)及接线等高速公路,形成市域及对外的“一绕、十射、二连、一通道”高速公路主骨架。

铁路:

积极推进磁悬浮沪杭线建设;完成沪杭线、浙赣线、杭甬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积极推进杭宁、杭甬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启动铁路杭州枢纽改造工程。

水运:

完成杭甬运河杭州段改造、杭州港大松树集装箱作业区等项目建设;启动京杭运河二通道一期工程,新安江、富春江航道升级改造工程;继续深化钱塘江外海码头工程前期研究,争取尽快实施。

航空:

加快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开辟新的国际航线。

城市交通:

加快推进杭州地铁工程建设,力争到2010年前地铁一期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加快江东大桥(九桥)、庆春路过江隧道、德胜快速路、秋石快速路、留石快速路、机场高速路拓宽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快速公交线路、公共停车场、客运枢纽站场等设施建设;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平台。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建委、交通局、打私与口岸办、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办事处、杭州萧山机场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和萧山区政府组织落实)

(2)水资源保障和水污染治理。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严格保护钱塘江流域、苕溪流域等主要饮用水源地,创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

加快抗咸二期、萧山区西水东引、钱塘江引水入城等工程建设。

开展第二水源储备地的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南星等水厂扩建和饮用水净水技术改造、仁和水厂、萧山东部区域供水一期、高新区水厂一期等供水工程。

加快推进市区和五县(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萧山东片污水处理厂、萧山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萧山南部区域污水收集工程、余杭污水处理系统、蒋村污水处理厂和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等县(市)一批污水处理厂项目。

[以上任务由市建委、林水局、环保局、城建资产经营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3)能源保障工程。

电力:

推进电源建设。

加快建设萧山电厂天然气发电2×40万千瓦等电源工程;加快电网建设,重点建设500千伏杭北、钱江、萧东3座变电站以及220、110千伏输变电所,“十一五”期间新增加110千伏安及以上变电容量2500万千伏安;积极推进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和浙西核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石油和天然气:

加快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燃气系统建设,优化能源结构。

推进东海气输送管道建设;推进上海至杭州天然气支干线建设,形成联结“西气”、“东海气”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建成市区跨江环网和富阳、临安天然气通道。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电力局、建委、城建资产经营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4)城市防灾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消防、气象、人防、地质灾害、地震等防灾体系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积极推进“千库保安工程”,继续抓好钱塘江流域、苕溪流域江河堤防工程以及上游拦蓄工程,完成西险大塘土桥湾铁路桥扩孔工程、萧围东线治江围涂工程、双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分水江流域整治及防洪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气象事业建设,增强城市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以上任务由市林水局、公安局、气象局、人防办、国土资源局、科技局等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点任务。

1.组织实施循环经济“770工程”。

围绕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7个一批示范工程[一批循环型工业园区、一批循环型农业园区、一批循环型企业、一批“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程、一批循环型与节约型社区(村镇)、一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工程、一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工程],组织实施70个左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推动作用的重点项目。

[以上任务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2.发展循环型工业。

加大企业清洁生产的力度,抓好重点耗能、耗水行业的节能、节水工作,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源、水资源、原材料等消耗的减量化,“三废”排放的减量化和再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到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2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8%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3.发展循环型农业。

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型种养,开展养殖业污染物的生态化处理。

全面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进节水灌溉。

积极开发、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抓好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推广农膜回收利用,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管,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到2010年,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5%以上。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4.发展循环型服务业。

鼓励发展绿色宾馆、饭店、商场,降低服务行业的物耗、能耗、水耗,万元服务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10%。

建立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网络体系,促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用具,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旅委、贸易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5.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

到2008年,率先实施新建建筑节能达到65%的标准。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6.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建立可持续的科学用地机制,组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完善和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加强新增用地的前置控制和事后监督。

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办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完善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机制,合理制定农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定额,控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

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开展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改革,完善工业用地竞争性供地方式,加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

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和标准厂房集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以上任务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7.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线,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建立多样化、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系统。

加强对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西湖、苕溪、运河以及城市内河水系的保护和治理,完善城市、县城、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提高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强化省、市控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治理和控制各类噪声污染,控制市区扬尘污染源,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加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各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建设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到2010年,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5%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天数超过300天;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县(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5%,市区达到100%;危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市区和富阳、临安市基本达到生态市(县)建设要求;约60%的乡镇(街道)达到生态乡镇(街道)或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要求。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环保局、林水局会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8.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技术体系,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推广有重大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

建立和完善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推进供水、供气、排污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体制改革。

完善环境评价、环境淘汰和排污许可等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以上任务由市财政局、科技局、物价局、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八)公共服务重点任务。

1.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弘扬先进文化和“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推进文化创新,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广场文化建设,满足社会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加大文化投入,加快文化队伍和设施建设,建设好杭州广电中心、杭州图书馆、杭州科技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启动一批文化遗址保护工程,抢救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一批文化名区、县(市)、文化名镇、文化名园和文化名品,恢复一批历史文化品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发展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文化创意、出版发行、现代印刷、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数字视听等优势产业门类,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以上任务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闻出版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2.推进科技强市建设。

实施以“天堂硅谷”建设为核心,以企业自主创新为基础,以科技强市、人才强市为支撑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增加财政对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

到2010年,全市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0%,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

加快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扶持公共科技创新务服平台30家,市级以上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分别达到350家和500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和技术中心的比例达到10%以上。

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0家,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侵权违法案件的查处,完善技术市场,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2000件和7000件,全市专利示范企业达到100家。

增强全民的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全市公共科学素养达标率超过5%。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3.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努力实现公平教育。

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十五年”教育。

完善教育收费和补助制度,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和改造,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扶贫助学力度,切实解决城市弱势群体和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教园区建设,启动仓前、江东高教功能区建设。

到2010年,在杭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40万人以上,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在市属高等院校中建成市级重点学科20个、重点实验室10个。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到2010年,全市80%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达到国家、省规定的重点职校办学标准,创建30个国家、省级示范专业和2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以上目标和任务由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组织落实]

4.推进卫生强市建设。

健全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四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每个乡镇由政府办好一所卫生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功能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例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