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7373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2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下册教案.docx

《化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下册教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下册教案.docx

化学下册教案

专题7初识酸碱盐

专题7初识酸碱盐

单元

教材内容

学习目标

 

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酸性和碱性溶液的判定——酸碱指示剂(石蕊和酚酞以及红蓝石蕊试纸);溶液的酸碱度、pH值以及pH试纸测定(粗略);酸度计测定(精确),pH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分组实验(1组):

教材P2-3上的“请你尝试”对比实验,引出溶液的分类;分组实验(1组):

教材P5上的“探究活动”。

1、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知道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1、酸和碱:

指示剂变色,酸碱定义的探究、应用;盐与中和反应,置换反应;潮解;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的性质——腐蚀性。

2、演示实验(1个):

酸碱溶液的导电实验。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初步认识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并能解释与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有关的一些现象。

 

单元3

盐化学肥料

1、盐的鉴别实验,盐的分类和应用,复分解反应,化肥及其分类。

2、演示实验(1组):

盐溶液的导电实验;分组实验(1组):

复分解反应的实验。

1、了解食盐、纯碱、碳酸钙等在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3、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认识盐和化肥的分类。

第一部分课标对专题7的学习要求

第二部分各单元案例设计

单元1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学习目标】

1、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知道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pH的关系。

4、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和pH的关系。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实验为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试管、滴管、镊子、pH试纸、比色卡、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茶水、苏打水、碳酸饮料、白醋、食盐水、蔗糖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水、蒸馏水。

【第1课时】

【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2,分三步完成:

A.达成目标1B.达成目标2C.巩固目标2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A.创设

情景

引入

新课

食品的味道可以通过品尝来确定,其中酸味和苦涩味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溶液的重要性。

创设情景应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但化学药品是不能品尝的,那么怎样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呢?

展示实物:

茶水、苏打水、醋、糖水、酒。

尝、闻味道。

这些物质为什么有不同的味道?

说明了什么问题?

不同物质会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合作

交流

展示:

醋、食盐水、石灰水滴在花上。

碳酸饮料、茶水、蔗糖水滴在植物的花上。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归纳

溶液中物质不同,与花作用会显示不同的颜色,说明不同物质的溶液呈现不同的性质(酸碱性)。

及时巩固。

投影

单元1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2、认识溶液的pH;3、了解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意义。

展示目标,明确该课任务。

讨论

白醋、碳酸饮料、茶水以及水

这些物质分别加入石蕊、酚酞,并用pH试纸测试

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B.实验探究

尝碳酸饮料、茶水、蔗糖水的味道。

阅读课本P3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并做好记录

白醋

食盐水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蔗糖水

石灰水

紫色石蕊

 

色酚酞

 

初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在6支小试管中分别倒入少量白醋、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水、稀盐酸和石灰水,再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用无色酚酞溶液和上述6种物质作用,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学以致用

石蕊遇酸溶液变色,遇碱溶液变色;酚酞遇酸溶液变色,遇碱溶液变色。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单元1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实验——用石蕊和酚酞测定白醋、食盐水、蔗糖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水的酸碱性,并观察实验现象: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石蕊

变红

变蓝

酚酞

不变

变红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碱指示剂:

【第2课时】

【教学流程】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2~4,分三步完成:

A.达成目标2、3B.达成目标4C.巩固目标3、4

教学

流程

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A.实验

探究

指导实验:

P2“请你尝试”

 

做实验并记录,完成表格内容

试管

溶液

pH

A

白醋

B

蒸馏水

C

石灰水

设置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经过细致的观察而充分体验探究过程:

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归纳

石蕊:

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酚酞:

遇酸性溶液不变,遇碱性溶液变红

中性溶液:

pH=7,例:

蒸馏水、食盐水等

酸性溶液:

pH<7,pH越小,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

pH>7,pH越大,碱性越强

培养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B.教师

引导

测定雨水、土壤、人的体液的pH

测定雨水的pH,可以分析空气的质量;测定土壤的pH,可以改良土壤;测定人的体液pH,可以分析健康状况

通过归纳,自主学习,及时对知识点巩固而形成记忆

C.学以

致用

1、pH=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

2、一些食物的近似pH为:

食醋3.2~3.6,葡萄3.5~4.5,牛奶6.3~6.8,鸡蛋清7.6~8.0。

其中显碱性的是()

A.食醋B.葡萄C.牛奶D.鸡蛋清

3、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后颜色不变,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A.一定显红色B.可能显红色,也可能仍为紫色

C.可能显蓝色D.一定显无色

4、在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把pH试纸润湿后,再滴该溶液测pH,则实际值与测定值比较()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

 

通过课堂练习反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检查,便于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单元1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度—pH

溶液的酸碱度: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范围:

0~14之间

关系:

(1)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例如:

醋酸、稀盐酸、硫酸溶液等。

(2)pH=7,溶液呈中性。

例如:

食盐水、蔗糖水、蒸馏水等。

(3)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例如:

茶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等。

二、测定方法:

(1)pH试纸—比色卡。

(2)pH计。

三、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意义

例:

1、测定雨水的pH,可以分析空气的污染情况。

2、测定土壤的pH,可以改良土壤。

酸性土壤撒入熟石灰(或生石灰)。

3、测定人的体液的pH,可以分析人的健康状况。

【知识反馈】

填写下列物质的酸碱性(填:

酸、碱或中性)、pH(填:

<、=或>)以及pH的变化(填:

不变、变大或变小)

1、一瓶食盐水,溶液呈性,pH7,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pH;

2、一瓶蒸馏水,呈性,pH7,通入二氧化碳后pH;

3、一瓶石灰水,溶液呈性,pH7,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pH;

4、一瓶醋酸,溶液呈性,pH7,加水稀释后pH;

5、一瓶稀盐酸,溶液呈性,pH7,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pH。

单元2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初步认识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并能解释与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酸碱的性质、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离子的观点认识酸碱的组成和酸碱的通性。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观察分析。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用具】试管、滴管、玻璃片、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导电装置、温度计、酒精灯、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石灰水、Zn、Fe、CuO、Fe2O3、油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第1课时】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归纳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分两步完成:

A.达成目标1B.巩固目标1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引入

新课

凉菜中有适量的醋酸口感比较好,醋酸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

如何用实验方法判断它的酸碱性?

怎样检验其酸碱度?

 

思考

回答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设问:

你还知道哪些酸和碱?

板书:

单元2中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列举所知的酸和碱

导入新课

A.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实验:

1、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

2、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无色酚酞

提出问题:

溶液显酸碱性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

实验

记录

填写课本P8“分析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P8

总结出:

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

 

设置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经过细致的观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

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引导归纳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讨论、归纳如下表:

酸类溶液

碱类溶液

石蕊

变红

变蓝

酚酞

不变

变红

提出问题:

为什么酸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猜想与假设

实验:

课本P8“请你尝试”

讨论完成课本P8“分析归纳”

总结:

酸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决定了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产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B.知识归纳

教师引导归纳:

酸碱组成的特点

总结出:

碱溶液呈碱性;电离产生金属离子(或NH4+)和氢氧根离子;酸溶液呈酸性;电离产生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含氧酸和无氧酸怎么分类?

碱、酸电离的特点是什么?

培养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酸碱的分类

 

1、酸分类的方法

(1)酸根是否含氧(含氧酸和无氧酸)

(2)氢离子的数目(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2、碱的分类方法:

 

通过归纳、自主学习,及时对知识点巩固而形成记忆。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单元2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酸类溶液

碱类溶液

石蕊

变红

变蓝

酚酞

不变

变红

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二、什么是酸和碱

1、酸

①定义:

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②特点:

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③分类:

含氧酸:

命名:

“某酸”例如:

硫酸、硝酸、碳酸等。

根据是否含氧

无氧酸:

命名:

“氢某酸”例如:

盐酸、氢硫酸等。

一元酸(盐酸、硝酸)

氢离子的数目二元酸(硫酸、碳酸)

三元酸(磷酸)

2、碱

①定义:

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②特点: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③命名:

氢氧化“某”,例如: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知识反馈】

1、酸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硫酸—硝酸—盐酸—氢硫酸—

碳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铜—

【第2课时】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或实验→归纳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3,分三步完成:

A.达成目标1、2B.达成目标3C.巩固目标1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实物,提出问题引入新知识

问: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醋酸除了有酸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稀盐酸、稀硫酸与醋酸有相似点吗?

思考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实验探究

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腐蚀性。

演示P14“请你尝试”实验2。

稀硫酸配制:

把浓硫酸沿器壁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并不断搅拌。

观察实验。

触摸容器外壁并用温度计测定实验前后温度的变化。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别人、关爱自己,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感。

几种常见的酸的性质:

指导实验P8“请你尝试”实验1、“分析归纳”;P14“请你尝试”实验1~3及“分析归纳”

学生实验1、记录完成“分析归纳”。

学生实验1~3、记录完成“分析归纳”。

通过实验得到感性认识。

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达成目标3

引导分析置换反应

总结置换反应的特点

课堂练习

指导练习

1.完成实验现象

酸+石蕊-

酸+酚酞-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哪些是置换反应?

HCl+Fe

HCl+Al

H2SO4+Zn

HCl+Fe2O3

H2SO4+CuO

HCl+CaCO3

巩固所学知识

归纳

引导归纳酸的通性

1.酸与指示剂作用

2.酸与金属反应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4.酸与盐反应

通过归纳,自主学习,及时对知识点巩固而形成记忆。

学以致用

1、两个烧杯分别放入等质量的浓盐酸、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如何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用下列的试剂()

A.锌和硝酸B.锌和浓硫酸C.锌和稀硫酸

3、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食盐和盐酸,可以一次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石蕊试液B.酚酞试液C.氯化钠溶液

4、在硫酸溶液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溶液不能导电()

A.NaOHB.Na2CO3C.Ba(OH)2D.HCl

5、用玻璃棒蘸取下列哪种溶液在石蕊试纸上写字,字迹会先红后黑()

A.浓盐酸B.稀盐酸C.浓硫酸D.稀硫酸

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三、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硫酸

盐酸

硫酸

含义

氯化氢的水溶液

物理性质

吸水性——作干燥剂

不同的化学性质

脱水性(碳化)

稀硫酸的配制:

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指示剂作用

(2)酸+金属氢气+盐

Fe+HCl

Zn+H2SO4

反应规律: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排在后面的金属

不能和酸反应。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H2SO4+CuO

HCl+Fe2O3

(4)酸+碱盐+水

HCl+NaOH

(5)酸+盐新酸+新盐

HCl+CaCO3

HCl+AgNO3

H2SO4+BaCl2

3、用途:

制备氢气、二氧化碳;除锈;鉴别分析Cl-、SO42-等。

【知识反馈】

1、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

A.都能和指示剂作用B.都能和碱反应

C.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D.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2、下列物质不属于酸类的是()

A.H2SB.HClC.NaHSO4D.H2CO3

3、有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甲变红;乙变蓝;丙不变。

这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乙甲丙B.甲乙丙C.丙乙甲D.甲丙乙

4、下列和我们生活相关的物质溶液的pH值中,显碱性的溶液;显酸性的溶液;近似中性的溶液。

(填序号)

(1)葡萄汁3.5~4.5

(2)牛奶6.3~6.6(3)西红柿4.0~4.4(4)乳汁6.6~7.6(5)鸡蛋清7.6~8.0(6)唾液6.6~7.1(7)血浆7.4~7.5

【第3课时】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或实验→归纳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3,分两步完成:

A.达成目标1、3B.巩固目标1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介绍生活中的石灰水

石灰水为什么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质?

怎么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投影

几种常见的碱

实验与探究

展示NaOH实物,引导观察物理性质,分析保存方法。

指导课本P16“请你尝试”实验1

怎么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演示实验 :

用氢氧化钠和有油污的布料混合搅拌。

观察认识NaOH的物理性质及腐蚀性

完成课本P16“请你尝试”实验1观察NaOH与油脂反应:

在不同的沾有污渍的物品上加氢氧化钠清洗

阅读P16,认识NaOH的用途

增强感性认识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探究: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氢氧化钠溶液、石灰,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的反应。

1.设计实验方案

2.观察现象

3.归纳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P12-P13“请你尝试”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归纳中和反应的概念

学生实验、记录。

完成“分析归纳”。

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留一定空间,让学生想象、合作、交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自主、合作探索使学生体验合作、协作的乐趣。

学以致用

指导实验P8“请你尝试”

1.酸、碱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酸类、碱类物质的溶液能导电。

导电原因是: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P16分析归纳

通过对问题的认识,产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课堂练习

指导、巡视、点评

(1)Ca(OH)2+CO2

NaOH+SO2

(2)NaOH+HCl

(3)NaOH+FeCl3

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四、常见的碱中和反应

1、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物理性质、俗名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石灰水。

熟石灰、消石灰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有吸水性,作干燥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

注意事项

有腐蚀性

强腐蚀性,使用要十分小心。

用途

配制波尔多液(硫酸铜和熟石灰的混合溶液)

石硫合剂

建筑材料

制造肥皂、造纸、化工原料

精炼石油。

潮解

2、碱的通性

(1)碱+指示剂作用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盐:

只要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碱+盐新碱+新盐

3、碱的用途

【知识反馈】

1、下列所述概念中前后没有包含关系的是()

A.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B.酸、含氧酸

C.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D.碱、碱性氧化物

2、将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

颜色是()

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

单元3盐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1、了解食盐、纯碱、碳酸钙等在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认识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3、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认识盐和化肥的分类。

【教学重点】常见盐(碳酸钠、碳酸钙、氯化铵、硫酸铜等)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用离子的观点认识盐的组成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手段】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烧杯、滴管、试管、酒精灯、导电装置、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蒸馏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碳酸氢铵、硝酸铵、尿素、磷矿粉、硫酸钾、硝酸钾。

【第1课时】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或实验→归纳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2、4,分三步完成:

A.达成目标1、2B.达成目标4C.巩固目标1、2、4。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盐”与化学中的“盐”

是一种物质吗?

石灰石是盐吗?

什么是盐?

学生讨论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投影

生活中食盐的作用以及有毒的工业用盐(亚硝酸钠)

观看教学片断

A.实验与探究

指导课本P18“请你尝试”与“分析归纳”。

引导分析盐的组成和分类。

用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钙溶液作导电实验。

填写P18“分析归纳”。

盐: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完成P19“交流讨论”。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人民就懂得了“湿法冶金”的原理,你还知道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反应有什么规律?

认识常见的盐的主要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测定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的pH值。

2.把一枚光亮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倒入硫酸铜溶液。

3.碳酸钠、碳酸钙溶液分别和稀盐酸混合。

4.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混合。

5.氯化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完成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

完成课本P20“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应用在生活中。

指导、点评

交流讨论:

对CaCO3、NH4Cl、Na2CO3、KNO3、Na2SO4、CaCl2、K2CO3、NH4NO3进行分类。

自主、合作探索使学生体验合作、协作的乐趣。

B.归纳

1、盐溶液能导电,不显示电性,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盐溶液会呈现酸、碱、中性。

3、盐与酸碱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补充实验巩固目标1、2、4

含硫酸根离子+氯化钡(稀硝酸)→白色沉淀

含氯离子+硝酸银(稀硝酸)→白色沉淀

观察并完成化学方程式

归纳:

1、凡是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凡是含硫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用氯化钡(稀硝酸)鉴别。

3、凡是含氯离子的化合物用硝酸银(稀硝酸)鉴别。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知识的能力。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单元3盐化学肥料

一、盐

1、盐的电离方程式

NaClCuSO4

2、盐的组成、结构、分类和命名

3、常见的盐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硫酸铜

物理性质

用途

制备

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