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521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终结版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的领域

1、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5

1908年,两本社会心理学专著的出版指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6

社会心理学领域第一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是“个人成长”的心理和行为,山谷终于微观的一个层面。

主要涉及个体的社会化、自我概念、必胜发展和人生规划、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情感、社会态度、个体的信仰和价值观、社会学习、社会认同、异常与偏差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等。

社会心理学领域第二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人际关系。

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概念、成分、分类、发展阶段、人际吸引和友谊、人际交往、竞争与合作、侵权与助人、爱情和婚姻、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等。

社会心理学领域第三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是三人以及三人以上人群的群体行为。

主要涉及社会群体心理成分、群体心理氛围、群体规范和压力、群体冲突与战争、民族与阶级心理、社区心理、职业群体心理、舆论与谣言、群众运动等。

社会心理学领域第四个层面的研究内容是最宏观,是社会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变革(革命)心理、现代化心理、国际化与全球化、社会生活质量、人口与流动、环境社会心理、贫困社会心理、腐败心理、科技发展的社会心理、其他社会心理问题等。

3、精神分析理论(诞生的标志、理论发展、荣格)P7

此处答案不确定,各位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由发挥。

4、社会交换理论P12

霍曼斯在其著作《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形式》中阐述了社会交换理论的六个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如果个体的某种特定行为经常得到奖励,那么个体就会越多地表现出该行为。

(2)刺激命题如果过去某一特定刺激或某组特定刺激的出现,往往能够伴随着对个体行为的奖励,那么当前的刺激与以往的特定刺激越相似,个体便越可能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行为。

(3)价值命题个体的某种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对个体来说越有价值,个体便越可能表现出该行为。

(4)剥夺—满足命题如果个体近期总是会得到某一特定的报酬,那么该报酬的追加对该个体而言越来越没有价值。

(5)攻击—赞同命题该命题有两个方面:

①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其预想的报酬,或得到其没有预想的惩罚时,他将感到气愤,并可能表现攻击行为,该攻击行为的结果对他是一种报酬;②当个体行为得到了预期的报酬,特别是得到的比预期的报酬多时,或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时,个体将感到高兴,并越可能表现出赞同行为,该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更有价值。

(6)理性命题个体在决定采取何种行为时,会选择他当时认为更有可能会实现结果,并且所得结果价值较大的那一行为。

霍曼斯认为,这六个基本命题是相互关联的整体。

单一的命题只能对人类的行为做出部分的解释,而整个命题系统则可以全面地解释社会结构。

霍曼斯所提出的这六个命题是具有公理性质的,也就是说在他的社会交换理论中,这六个命题是无需证明的。

5、符号互动理论P13

布卢默的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社会互动以符号为中介

符号互动论者都认为,人不仅生活在物理世界中,而且生活在符号世界中。

人类具有创造符号、使用符号和理解符号的能力。

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是大家所共识的。

人类依赖符号运用能力来适应环境。

布卢默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之间加入了一个中介因素,那就是符号。

(2)人类通过理解和定义来进行交往互动

定义是对待客体的方式,而理解则是确定客体的意义。

人可以通过符号将一系列刺激传递给他人,而他人对刺激的理解可能与自己并不相同。

(3)符号互动过程是能动的和可变的

与米德的思想相通,布卢默也认为“我”是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自己进行对话的过程。

米德将“我”区分为“主观我”和“客观我”,“我”不仅仅是行为者,还是被观察者,“我”要不断地觉察自己的行为并且设计自己的行为。

个体对情境进行定义,该定义还给个体提供一个参考框架,个体预期行动方案的结果,一个行动完成之后,个体会对情境重新定义,不断调整。

布卢默认为个体不是由社会和心理力量所被动驱使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创造着。

(4)符号互动理论、维持和变革社会

社会组织的存在,是由于理解和定义在不同个体间的共同性。

社会是由处在不断互动中的人们所组成的。

人们的共同行动是可重复的、稳定的,那么它就构成了社会文化。

6、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极其观点)P15

代表人物主要有塔德、迪尔凯姆和黎朋。

塔德和迪尔凯姆的观点不同。

塔德从个体的角度来阐释群体行为,在著作《模仿率》中他提出了模仿理论,,并以此来解释所有的社会行为,他认为一切社会行为不是发明就是模仿,先行者发明事物和行为,其他群众则模仿事物和行为。

而迪尔凯姆的观点与其不同,他认为社会层面的事物是无法还原为个体层面的,群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组成他的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不同的,要研究群体层面的心理与行为,而不能以个体层面来还原之。

黎朋则集成了二者的观点,是两者的折中。

一方面他使用暗示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另一方面他也认为群体意识是不同于个体意识的一种独立存在的形式。

黎朋的观点得到了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进一步发展。

7、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应对P18

20世纪60年代末期,社会心理学经历了沉痛的打击。

当时美国社会发生了各种问题,如黑人运动、妇女运动等社会行为或社会问题,困扰着当时的人们。

面对此形势,人们迫切需要社会心理学家来解决,但是走出实验室的社会心理学家却发现自己一时手足无措,这使得人们对这一学科大失所望。

这次危机使社会心理学家们开始反思:

(1)心理学家们开始对实验社会心理学进行反省,主要是针对实验法的外部效度问题。

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实验者效应的存在,这对心理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提出了怀疑。

学者们开始认为社会心理学不必须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实验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对很多无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实验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出现。

因此,社会心理学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研究多元化的主题。

(2)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需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心理学需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如环境、性别问题、偏见问题、司法、犯罪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3)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开展。

二战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占有了霸主的地位,但是由于该次危机,其他国家的社会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美国社会心理学的问题,从而开始结合本土文化特点建构本土社会心理学。

欧洲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建立欧洲社会心理学的主张。

(4)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现代社会心理学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促进了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出现。

8、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类型、优缺点)P22

相关研究的类型:

按照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可以将相关区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正相关是指两组变量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一个变大,另外一个也变大;而负相关则反映了两组变量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一个变大,另一个变小。

按照变量间变化趋势,可以将相关区分为线性相关和曲线相关。

线性相关是指两变量数据模型呈线性变化关系,在数学模型中,一般用一次方程表达。

曲线相关中,两变量的数据模型是非线性的,换句话说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是不相同的。

优缺点:

实验研究的类型:

根据实验情境和对额外变量的控制程度不同,实验研究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研究。

前者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创造和模拟情境来完成,后者则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

优缺点:

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实验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有利于发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可以进行反复的验证,但缺点是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研究的外部效度可能不高;而现场实验是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它的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更高,但是由于对额外变量的控制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9、观察法(分类和优缺点)P24

观察法可以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所研究的活动,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优缺点:

一般来说,参与观察的效果较非参与观察要好一些。

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可以隐蔽于被观察的群体中,使观察对象的活动不受研究的影响,从而能够避免“观察者效应”。

此外,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参与其中,既有对活动的直接而深刻体验,又可以对被观察者建立融洽的关系,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但是,在从事参与观察的时候,也容易被观察对象和活动所感染而失去客观的研究立场。

10、访谈法与问卷法P24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资料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的一种。

问卷法是以问卷的形式向被试提问问题,通过被试的填答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自我与社会化

1、自我的定义和心理成分P32

自我的定义:

自我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及调度对自我进行了界定。

W.詹姆士认为自我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纯自我四个部分组成。

沙利文之处儿童在家庭成员的影响下,发展处自我系统的三种成分:

好喔、坏我和非我。

库利与米德分别提出了“镜像自我”与“一般化自我”的相关概念,都认为自我并非天生的,二是社会的产物,需要社会经验及反馈信息。

罗杰斯吧我在区分为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自我在西方心理学中试个机器重要而又含糊不清的概念。

各个不同的学派从自己的理论角度来诠释“自我”,有不少描述关于自我食物的不同词汇,如self,ego,prorium等。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对自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

(1)从主—客关系维度可将自我分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来进行分析。

主体自我是主动的我,如自我指导、自我批评、自我监控、自我实现、自我图式和自我决定等;客体自我是被认知的自我,被考验的我,如自我知觉,自我概念等。

(2)从与人的关系维度可将自我作为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来进行分析。

个体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属性的认知和评价;关系自我是给提对人际关系中自己的角色。

地位等属性的认知和评价;集体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集体中具有的属性如合作、社会认同等的认知和评价。

(3)从与实践关系维度可将自我作为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来进行分析、即个体在不同时期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4)从发展的维度可将自我作为身体自我、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来进行分析。

给提最先获得的自我是身体自我,尔后发展起来的是对“我的”各种东西的认知和我的各种心理属性及我的各种社会属性的认知。

(5)从个人活动领域维度可将自我作为家庭自我、工作自我、学校自我、学业自我、数理自我、等来进行分析。

(6)从评价爱维度可将自我作为好我和坏我来进行分析。

好我是个体把自己评价为好的,因为行程如自尊、自信、自大等;坏我是个体把自己评价为坏的,因为行程如自卑、自负、自贬等。

(7)从个体意识关注方向的维度可将自我作为私我意识和公我意识来进行分析。

前者是指个体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评价标准,后者是指个体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人的评价标准。

(8)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的自我维度可突出地分析自立、自信、自尊和自强,等等。

总之,自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对自我的分析师友条件的,将每个维度置于整体中才能理解丰富多彩的个体。

也只有对自我作全面的系统分析才能深入地认识自我,认识这个被称之为多样性的自我家族。

自我包含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是自我的认知成分,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感觉、观察。

分析和评价等。

自我体验是自我的情绪成分,是主管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反映了主体我的需要与客体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调控是自我的意志成分,只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作用过程,也就是主管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

自我的暗中成分紧密相连,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知、情、意、行。

2、自我认识的三种方式P34

一、自我观察当几种注意力与自己时,个体的行为和内部特征,便成为自我观察的对象;此外,个体还把观察的对象直接指向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成为自我观察又称自省。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