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177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循环小数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例7、例8及“做一做”,第36页练习八第1~11题,能够认识理解循环小数,并能认识循环小数和循环节,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准确把握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循环小数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结合情景图,通过除不尽的除法计算,感受到计算中的重复现象。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商的特点,认识循环小数和循环节,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

3.通过对“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的思考和讨论,准确把握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含义。

(四)学习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五)学习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1.复习任务计算下面各题。

42÷287.2÷1.6+0.819.8÷3.32.5×3.6(16.8+1.47)÷0.718×0.45【设计意图:

课前对小数乘除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进行练习,温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课堂设计1.导入

(1)故事导入师:

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什么呢?

……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

(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PPT课件适时演示)【设计意图:

由故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中的循环。

(2)理解“循环”师:

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深入思考,尝试用语言描述“循环”的含义。

】(3)师:

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

循环)。

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

(PPT课件演示。

)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2.问题探究

(1)认识循环小数①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PPT课件)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400÷75师:

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在用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师:

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

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

循环小数)②猜想验证,初识循环小数师:

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循环出现“3”?

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

独立思考后汇报。

引导小结:

因为每次余数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

师:

是这样的吗?

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

学生计算验证。

师:

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

引导小结:

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也除不完的商。

板书:

400÷75=5.333…。

揭示概念:

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并在验证的过程中感知循环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考查目标1、2】③方法迁移,揭示概念出示教材第33页例8:

28÷1878.6÷11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重在引导学生思考:

在计算这样题目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技巧?

引导学生发现:

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

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

进一步理解概念:

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

师:

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学生尝试归纳,然后阅读教材第33页的概念。

教师适时PPT课件演示。

④灵活应用,巩固概念练一练:

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PPT课件演示。

)0.426426…1.4446.32121…3.1415926…【设计意图:

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

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

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

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考查目标1、2】(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①认识概念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什么是循环节?

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生汇报后,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

例如7.14545…记作,读作:

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②应用概念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①尝试计算,发现问题师:

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现在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

15÷16和1.5÷7。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引导小结:

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3÷7.2和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2.29÷1.1、23÷3.3、1.5÷7一样。

②揭示概念我们把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考察目标3】(5)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师: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

为什么?

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试着用合适的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教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考查目标3】3.课堂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会用简便记法来标记循环小数,认识到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无限小数除了循环小数以外,还有无限不循环小数。

(三)课时作业1.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循环节。

32÷62.7÷111.4÷0.39.4÷6答案:

5.333……;2.454545……;4.666……;1.5666……;解析:

循环小数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它们都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分别是3、45、6、6。

【考察目标2、3】

(2)写出下列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1.3777……≈1.989898……≈3.145151451514515……≈0.847847……≈答案:

1.378;1.990;3.145;0.848。

解析:

保留三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面第4位,如果第四位数小于5,舍去;如果第四位数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

【考察目标2、3】2.提高练习算一算,想一想:

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答案:

5。

解析:

10÷7=1.428571428571428571……循环节是428571,有6个数字,100÷6=16……4,所以第100位上的数字是5。

【考察目标2、3】《循环小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3-34页例7和例8。

2、教材简析循环小数是教材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中第八课时的内容。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7,是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

2、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节,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

自主练习、归纳知识。

五、说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故事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问:

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不能,因为它不断地重复。

)师:

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

一年当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天都有24个小时、红路灯······你们能不能也举例说一下。

生:

举手回答。

2.引出课题。

师:

像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循环”。

那么在数学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循环现象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循环小数。

3.初步感知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到数学信息,独立列算式。

学生列式:

400÷75=(米)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

(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二、互动新授1.认识循环小数。

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商的特点。

28÷18=78.6÷11=2.在第2小题:

78.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先停一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

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

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3.引导学生比较400÷75,28÷18,78.6÷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起开始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

师小结:

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做循环,像5.333···、1.555···和7.14545···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如:

5.333···的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节是45,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4.简便写法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5.333···写作:

5.36.9258258···写作:

6.92585.巩固练习辨一辨,下列小数中,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

为什么?

4.2727275.63535···0.428.46660.5013.2142857142857···三、知识拓展1、思考:

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15÷16=1.5÷7=学生独立计算,并思考。

2、教师从而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是有限小数。

如0.9375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是无限小数。

如0.2142857是无限小数。

四、巩固练习教师出示连线题,找学生回答。

师小结:

我们现在学的小数比以前又扩大了,又增加了无限小数,而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反馈)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1、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或几个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并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每个孩子的知识起点是不同的。

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在引入课题时候,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然而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

因此当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循环小数时,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

这恰好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认知程度。

不是一张白纸,也决不是一副已经绘就好的图画。

而在这时我们不急于判断对错,我们大部分的孩子也还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数放在一边,通过今天的学习结束后再来解决问题。

学生也能很快、很愿意的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对新知识渴望。

教师也能从这个环节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间。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

如果在教学方式上总是以教师“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

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探索的热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师把结果告知。

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3、关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好的练习设计能够起到巩固、延伸的的作用。

教学新知后的练习,都紧紧围绕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的开展,便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数学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遗忘。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

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阶段就给与一定的策略与方法,相信这样的尝试总是会进步的。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新型玻璃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

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

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却什么也瞧不见。

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

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有人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

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吸热玻璃”。

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玻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功能独特的新型玻璃层出不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篇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课文前5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

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

如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3自然段的开头既连接了上文,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清楚明白;第4自然段的首句过渡非常自然,令人感到亲切。

第5自然段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起读者阅读的愿望。

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也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

课文对每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都介绍得极为生动具体。

如开篇先从夜深人静、警铃骤响讲起,引人入胜地讲述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可以自动报警,为下文介绍这种玻璃的作用埋下了伏笔。

再如介绍夹丝玻璃的坚硬时,说夹丝玻璃即使破碎,碎片仍粘在一起,课文用“藕断丝连”加以形容,使人易于理解。

作者还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它说成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并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加以印证,使人清楚明白,印象深刻。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1、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安然无恙”是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受不到任何伤害。

“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

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才安全可靠。

2、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

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

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把它叫做“自动窗帘”。

“自动”指不凭借人的力量而自己活动,“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上的窗帘。

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3、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段话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一词启示人们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二、对词语的理解

企图:

图谋,打算。

嫌疑:

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问世:

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噪音:

嘈杂、刺耳的声音。

吃音:

本课指阻挡、消除噪音。

分贝:

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可先告知学生这堂课将要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前提是先学好《新型玻璃》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如轻声读、默读、同桌对读等)通读课文,读熟课文,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思考每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自己练习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填写在表格中。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之后全班同学共同进行交流。

5、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应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字形结构、书写要领,将字写正确、写美观。

教师应对学生写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以指导。

如“恙”中羊字头的“竖”不露尾巴,并要注意上小下大;“藕”字下边的“耦”左边是“耒”不是“未”,最后一笔要由捺变为点;“废”字的最后一笔“捺”是这个字的右出笔画,应写得长一点,以使这个字保持平横不歪斜。

另外,“粘”、“调”“处”是多音字,“粘在一

起”的“粘”字应读“zhān”,”调节室内光线”的“调”字应读“tiáo”,“处理”的“处”应读“chǔ”。

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较多,可结合课文的朗读指导正音,对于词义的理解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加深理解,如“急促”“嫌疑”“安然无恙”等,有些词可以结合实物进行理解,如“藕断丝连”,可以将一段藕轻轻掰开,让学生观察藕虽断了,丝仍旧连着。

猜你感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所任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现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8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从开学分班质量检测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比较大。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数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课时安排:

8课时

(二)小数除法:

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