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858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

《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心算开题报告.docx

珠心算开题报告

綦江区郭扶小学

“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

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而建立在珠算基础上的珠心算,已不再单纯具有计算的功能,更具有惊人的教育启智功能。

从另一层面来说开展珠心算教学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市教科院专家、区教委领导、区财政局领导、市珠算协会大力支持我校的珠心算研究项目。

珠算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定的价值,教育部提倡可以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进行教学研究。

珠心算教学在我校九十年代兴起,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低段数学学科的学生计算能力不理想,期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我校还没有与现行数学教材相匹配的珠心算教材和课程,指导珠心算教学。

(二)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期望通过“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校本课程的发展。

打造学校特色的珠心算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珠心算可以有效促进基础数学的计算和抽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使培养出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珠心算能力,对今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大有益处。

实践意义:

重庆市在永川、綦江等区县开展珠心算课改实验,珠心算不再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发展,而是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2014年,綦江区珠心算工作会确定了8所学校作为珠心算课改实验学校。

我们学校作为实验学校试点之一,积极投身到试验中,为綦江区珠心算教育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珠心算校本课程的研究活动在国内国外鲜有涉及,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独有性。

同时,珠心算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判断力、观察力,减轻学生计算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如果我们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我们就会产生一门可推广可复制的珠心算校本课程,在传承珠心算文化的同时丰富校本课程,为需要的学校提供蓝本,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可以为珠心算的传承培育师资队伍,并发展壮大。

改善我校学生计算能力不高的情况,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珠心算与现行西师版教材相整合的教学,传承九十年代的“三算”教学,教学形式与手段多样化,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模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适合本校研究的项目“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珠心算教育不断地发展,在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上都能得到珠心算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有助于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科学、有序的开展。

(一)珠心算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低年级学生有许多独特的心理特点,如:

思维的现象性特点,注意的转移性特点,学习的兴趣性特点,而珠心算的教学活动正好能够针对这些特点,这就是珠心算能够被广大的低年级学生所接受,并且能够取得突出效果的原因。

珠心算较好的体现了加里培林的技能形成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加里培林的技能形成理论

在心理学中,技能是指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动方式,包括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也称心智技能)。

在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看来,智力活动不同于操作活动(外部动作、实践动作),但来源于操作动作,它是操作动作的反映,是进一步通过操作动作的“内化”实现的。

“内化”指的是外部动作的内部转化,是内部的动作映象的形成过程。

珠心算是一种高级智力技能,它是由若干智力动作构成的,以操作技能的珠算为基础。

在教学中,必须采取迁移和新授的方法对珠象的活动结构、成像的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把握,使儿童正确获得对珠象活动的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4~12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进行群体运算,但还是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儿童必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才能促进智力活动的内化,建立认知结构。

算盘有具体直观的特点,而珠心算教学从拨珠入手,通过将数译成大脑中算珠映象逐步过渡到在大脑中进行珠象心算,整个过程都借助于“算珠”这个事物进行的。

因此,珠心算教学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能被儿童所接受。

(二)珠心算教学的生理学依据

1.左右脑分工的理论。

研究证明,人脑的左右半球分工是有区别的,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言语回忆和时间感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机能。

而右半球则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它主管着人们的视知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形、想象、做梦、理解隐喻、发现隐蔽关系、模仿、音乐、节奏、舞蹈以及态度、情感等,具有非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功能。

依据以上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开发大脑右半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儿童脑生理发展特征理论。

研究认为“一般而言,左右脑功能分化的完成和个体自身在用脑偏向上的定型大致以10岁为分界线。

在10岁之前是逐步分化、定型过程;10岁之后,个体开始迈入形成自己的风格的第一步。

”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提前开发孩子右脑功能,促进双脑协调发展的依据。

3.借助类似物做思维模型,可以降低思维难度的理论。

1960年拉塞尔·布莱恩(L·Brown)提出:

“有创造性的人与普通人在中枢神经上有一定差别。

有创造性的人的神经元数量并不一定比普通人多,但能组成丰富的被称为图式的功能模式。

”而珠心算中的脑图像,正是运用了模式理论。

(三)珠心算教学的教育学依据

1.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

知识的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等。

珠心算的活动过程,始终以教育学原理作为依据。

无论是进行数的概念的教学还是运算中的算理指导,珠心算的教学过程中,都能遵循教育学的原理。

2.在循序渐进方面,珠心算教学非常注重在低、幼儿童中开始,譬如:

认数,在运用一般的物体外,还不断地运用算珠为认数的对象,使他们逐渐地认识数与珠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逐渐地培养他们数与珠互译的能力,为以后形成珠心算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循序渐进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训练从低到高,数位从少到多,运算从加减到乘除,从单一到混合,从看算到听算,也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性原则。

3.在直观性方面。

珠心算就是一种以算盘为思维基础的心算方法,学生进行珠心算时,都要把形象直观的算盘作为支柱,而且在进行数的概念和计算法则的教学时,形象直观的算盘也为学生提供了抽象概念和法则的具体的形象。

4.在因材施教方面。

人们常说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其实他的具体标志就是具体形象的记忆,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珠心算就是根据心算过程具体形象的特点,在低幼儿童中,进行珠心算教学,以其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挖掘其应有的潜力。

珠心算在因材施教方面其实还有一个更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大脑的生理特征和左右手的活动能对相应的左右脑产生刺激原理,以及现代教学偏重于读-写-算的三点一线式过程,即语言、符号、数字、逻辑推理为媒介,以左脑为主的特点,在珠心算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双手拨珠训练,特别是强调左手的拨珠训练,以充分利用和刺激右脑,使其更好地配合左脑的作用,达到不断地全面地开发智力的目的。

(四)人本主义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功能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性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学生当作人,满足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存在,尤其是尊重他们的整体人格,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五)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读本,生活等)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给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是:

校本课程开发要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等开发者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安全的对话氛围,尽力激发、唤起、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六)其他理论基础和依据

1.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十个核心理念。

其中能借助珠心算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模型的建立。

2.珠心算研究经历。

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对珠心算的理论实践研究经验总结。

珠心算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的江浙一带,他们始终坚持珠心算课改,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经验,是我们实施珠心算教学研究一大理论依据。

在重庆八九十年代,“三算”教学也是赫赫有名的,以前的理论经验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些理论依据。

本校也开展过十多年的珠心算教学活动,有助于珠心算研究。

 3.珠心算专家论著。

很多名家名师的论著也是我校开展珠心算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比如王卫达主编《新编珠心算》,刘善堂、李伟滨、陈立强等主编的《珠脑速算训练守则》等为珠心算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农村小学:

本次课题研究是在农村小学中展开,在2014年初的问卷调查中,我们抽样调查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52人,全部都是农村户口,有的虽然居住在街上,也仅仅是租房,由家中的老人带孩子在学校学习。

农村小学的一大特点就是留守儿童多,家中没有父母辅导,学习只能靠学校的时间。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52名学生中有44%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应有的辅导和帮助。

第一学段:

第一学段指小学一至三年级,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基本囊括了整数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学习。

(二)珠心算:

是珠算式心算的简称,就是借助“珠象”进行心算,即“在头脑里打算盘”。

珠算式心算以打算盘技能的高度熟练而形成熟练技巧为基础,“算盘”和打算盘的过程充分“内化”,从而完全摆脱实际的算盘和打算盘的外部动作,凭借内化了的“心理算盘”(珠像)在头脑中快速高效地进行复杂的数的计算的一种独特的计算技能。

我们学校研究第一学段珠心算。

(三)校本课程建设:

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其包括:

目标、资源、实施、评价。

我们研究的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将由珠心算课程设置、师资团队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三方面来研究。

所谓“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就是设置专门的珠心算校本课程,创编一套切实可行的珠心算结合教学自愿报(校本教材),设计珠心算评价体系;培养一批具有珠心算专业知识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素质珠心算实验教师;提高学生的运算、记忆、思维等各方面的素质,让不同的学生在珠心算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现状

1.国外:

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纷纷开始把珠心算教育纳入基础课程,认为它有助于促进儿童全脑的开发,提高他们的智力潜能。

80年代以来,韩、日、中国及台湾地区的珠心算已经迅猛发展,全世界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珠心算"教学,在国外,有许多国家如:

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加拿大、美国、汤加等国学生珠心算之风势头强劲,在东南亚掀起了"珠心算热",方兴未艾,并向澳洲、欧洲发展,在电脑发达的美国,珠心算被称为"新文化"引进,并已开展珠算教育。

2.国内:

中国珠算协会自1991年推广珠心算以来,1992年以前我国仅有2万人参加珠心算教学活动,1997年则超过100万人,其中吉林省达到40万人,遥遥领先于全国。

90年代开始,珠心算向数学领域发展,浙江提出了"珠心算与数学教材是吉林省和浙江的经验,认为珠心算对数学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先后提出"在珠算上下功夫、从数学上见效果","把珠算、珠心算溶合于数学"的想法,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数以千万计的群体。

在“珠心算教学对开发学生潜能”、“珠心算教学有效策略”、“珠心算教学与数学教材相整合”等方面进行了试点研究。

其中,山西陈子镜的(珠脑结合速算),浙江王丞达(实用珠算式心算技术),黑龙江黄冠斌、宁秀荣(现化心算学),河南李洁璜(珠象脑算学),刘善堂、王氶达两人合着的(珠脑速算教学与训练)均形成珠心算学习方法教本。

浙江陈高木编写了珠心算与数学教材同步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小学数学课本;1997年上海市珠算协会与上海市教育科研究院合作(主编宋振华),编写了把珠算作为计算符号,将珠算、珠心算溶合于数学的小学数学教材。

到目前为止,珠心算教材众多,但从对珠心算教学规律的理解上看。

大多是基本相通的。

当作为一门校本课程研究的还没见一例。

多年来,珠心算在国内交流频繁,影响较大,并定期与国外交流,屡屡得到国外追捧,并登上江苏电视台“最强大脑”节目,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1.研究假设:

如果我校在“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通过提高我校珠心算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方法,那么会有助于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同时在“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通过建构低段珠心算教学校本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建设的有益补充。

2.研究创新:

(1)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教材的创新。

(2)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教学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创新。

六、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探索开设珠心算校本课程。

(2)培养一批珠心算教学实验教师。

(3)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通过“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设置专门的珠心算校本课程,创编一套切实可行的珠心算结合教学教材;培养一批具有珠心算专业知识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素质珠心算实验教师;提高学生的运算、记忆、思维等各方面的素质,让不同的学生在珠心算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2、研究内容:

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1-3年级参与珠心算活动的学生,执教珠心算数学课教师,珠心算校本课程设置。

八、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通过理论学习,文献查询来设计课题方案。

现状调查,文献查询,开展行动研究“假设(预设)——珠心算课堂教学实例研究——集中研讨——反思矫正——实践验证”的研究思路螺旋反复,依照研究内容、围绕研究目标、遵循研究计划有序开展研究工作。

本课题以数学珠算课堂为载体,围绕“农村小学低段珠心算教学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农村小学低段珠心算教学对教学质量的促进”展开研究。

探究“我校低段珠心算教学对数学学科质量提升的方法和珠心算教学校本课程的构建策略”。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老师、管理者问卷调查。

真实了解学校学生对珠心算校本课程的认识情况,了解学校数学教师对珠心算的认可度,学校领导对珠心算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

现状调查法:

收集珠心算有关素材,找准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献资料法:

收集、比对、阅读、分析掌握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相关的研究动态、特点和主要成果。

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中观察、收集、整理、分析素材,开展行动,反思总结修订基本方法。

经历调查——计划——行动——总结——反思五个阶段。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研究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3、技术路线:

本课题通过理论学习,文献查询来设计课题方案。

现状调查,文献查询,开展行动研究“假设(预设)——珠心算课堂教学实例研究——集中研讨——反思矫正——实践验证”的研究思路螺旋反复,依照研究内容、围绕研究目标、遵循研究计划有序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法、现状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经历调查——计划——行动——总结——反思五个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人员对珠心算校本课程的认识情况。

通过观察、问询等方式收集珠心算研究所需的有关素材,例如师生对算盘的态度,对珠心算的情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等。

通过收集、比对、阅读、分析掌握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相关的研究动态、特点和主要成果。

在研究中观察、收集、整理、分析素材,开展行动,反思总结修订基本方法。

本课题以数学珠算课堂为载体,围绕“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教学校本课程的建设”,结合师资培养和农村小学低段珠心算教学对计算能力的促进展开研究。

至课题准备以来,我们从初期的问卷调查,走访问讯,观察发现获得珠心算研究的基本情况,获得了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的可行性调研结论,随即开展课题申报,草拟研究计划和方案。

获得立项申请后,我们开始行动,按计划分阶段,围绕研究内容和目标开展研究活动。

每个阶段有研究工作计划,阶段结束有研究工作小结,每阶段都要召开课题研究会、工作会、讨论交流会,摆事实找问题,总结成果,筹划下阶段工作,并对重要研究目标、研究成果反思矫正,多次研讨改进,完善研究内容,努力达成研究目标,提炼研究成果。

九、研究计划及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4年12月—2016年1月)课题申报、立项、前期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2016年3月—2016年12月)准备阶段:

收集与本课程研究的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案、开题等。

3、第三阶段(2017年2月—2017年12月)实施阶段:

实验、研究、探索。

 

4、第四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总结阶段:

结题资料、提炼、总结、结题工作。

十、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

珠心算调查报告,中期报告,工作报告

最终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物化成果:

珠心算校本课程资源包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一)领导小组:

组长:

郭铁才(校长)

副组长:

黄良勇(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

组员:

黎开强(总务主任)

徐维刚(教导主任)

李能兵(德育主任)

(二)研究小组:

黄良勇(高级教师)

王晓莉(一级教师)

吴娜(二级教师)

谭雅秋(二级教师)

卢丽娟(二级教师)

徐维刚(一级教师)

(三)研究小组分工:

黄良勇课题秘书、课题主研,主要负责课题的日常管理、研究活动的组织。

王晓莉课题主研,主要负责校本教材的开发、珠心算教学实践的研究。

吴娜课题主研,主要负责珠心算教学实践、珠心算教学实践的研究。

卢丽娟课题主研,主要负责珠心算教学实践、课程评价的研究。

谭雅秋课题主研,主要负责珠心算教学实践、课程评价的研究。

徐维刚课题主研,主要负责课程设置、实践研究、课程评价。

十二、研究的经费及来源。

学校保障课题研究经费实报实销,不铺张不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