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467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

《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工作总结.docx

教育部工作总结

教育部工作总结范文

  教育部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地区教育的水平和禁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部工作范文,请参考,上站,发现学习。

  教育部工作总结范文一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内涵发展为主线,科学谋化未来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的步伐,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

  1.新建22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使全市已交付使用和正在建设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数达到104所,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到14亿元,容纳学生近18万人,占整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的90%,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xx年建设10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任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校”,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散、小、弱”的落后面貌。

  2.投入360万元,启动首批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再提升工程,通过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改善校园环境、强化教师培训等措施,使这些学校的教育设施、办学质量和文化建设都得到显著提高。

认真规划,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全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3.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在对去年“手拉手”活动认真总结和现有农村师资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继续选派第四批干部教师到“手拉手”学校支教。

目前,已有144所城区学校79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结成手拉手合作体,到农村支教的干部教师达到237名。

  4.完成20所农村乡镇幼儿园维修改造任务。

在20xx和20xx年重点发展40所乡镇中心园基础上,20xx年全市又确定2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发展对象,对园舍进行维修改造,增添设施设备,为农村的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目前,我市除了后并入的2个新区和法库县外,12个区县(市)全部完成省级“普三”达标任务。

  5.加快农村地区“双高普九”步伐。

苏家屯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辽中县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达标验收,使我市“双高普九”达标区县达到10个,达标数量稳居全省第一位。

  6.远程视频教育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又一次跨越。

截至目前,系统建设已顺利完成,包括312个项目节点,其中,市级远程教育中心1个,在线会议室15个,区县(市)远程教育中心13个,交互式在线教室145个,接收式在线教室138个。

教育网资源总量达8600G。

  二、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城区校际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1.对全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新近的一些目标调整进行整合,制定了《市建设教育强市五年行动计划》,梳理出未来五年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按照整体求协调、领域促均衡、学校打质量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未来五年使全市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的工作目标。

  2.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工作,加快完善大学区工作。

加快大学区工作制度建设,先后制订了学区长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区统一备课制度等。

各大学区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网站,及时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各种信息等内容,使全市的教师共享不同学区的教育资源。

深入开展优秀大学区创建活动,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创建优秀大学区工作的》,评选出15个优秀大学区。

  3.完成106所薄弱校综合改革工作,实现了城区薄弱校的全覆盖。

为63所学校购置“英语教学系统”,推动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加强校际联系、整合教科研力量,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加强综合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完善保障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改革资金。

  4.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城区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完成教师交流1772人,其中,1622人走关系动的实质性交流,比例达到94.2%,城区教师资源进一步得到均衡配置。

四县(市)共招聘152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有效改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全年共安排市本级培训82项,培训经费1000万元,其中农村项目安排经费562.53万元。

共培训校级干部9600人次、教师12万人次,使全市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基本完成5所万人职校建设任务,职教高地形态进一步显现

  1.基本完成5所万人职业学校建设,为“职教高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职教园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三所学校的室内配套水、暖、电等工程等基础工程全面完成。

综合管网中给排水、消防、热力、强弱电等配套工程基本完成。

校园道路、景观等工程完成基础性工程。

  2.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实施“六大工程”。

围绕落实《创建职教品牌,打造全国技工高地行动计划》,

  召开了“校企合作、师徒结拜”大会,我市职业学校与224家企业签订了职工培训协议,全年培训职工23430人;有3897名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学生,与1364名企业师傅结拜为指导教师。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势品牌专业。

通过组织校长、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讲座,与著名大学、企业开展合作等形式,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对全市职业学校482名专业技能大比武优胜技术能手进行了表彰。

制定发《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试点工作意见》,在13所职业学校启动“学分制”试点工作。

  4.优化资源配置,完成了市计算机学校与市政法学校、市汽车工程学校与市电力学校的资源重组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人数再次达到1万人以上。

  四、提高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1.围绕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支持、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日常管理,完成民办学校20xx年度资产与财务审计、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工作和换发新办学许可证工作。

完成民办高中20xx届毕业生的审核、毕业证的办理发放工作。

对30所民办学校的100余名校长和教师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

  2.支持高校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大学、医学院以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本科)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高职)被评为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医学院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

  五、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xx大精神。

结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积极开展“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全市1000多所学校、近50万学生参与了评议活动,成为市首个由学生自己提出的行为规范。

开展“感动校园好少年”网上评选活动,表彰105名“感动校园好少年”。

开展宣传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活动,发放《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20xx册,组织学生参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活动。

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称号。

  2.深入开展特色校评比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发展。

组织了首批10所外语特色和13所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开展面向全市中小学的开放活动。

命名了34所外语特色发展项目学校和27所科技教育特色发展项目学校。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了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各学校结合体育课、大课间等形式广泛开展冬季长跑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

  3.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

完成了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的申报和迎检工作,确保市外国语学校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完成了《关于我市普通高中发展状况的调研》;组织人员参加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暨高中名校长论坛,取得良好效果。

继续加大省级重点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取消报考区域限制,打开农村与四郊区和城区的界限。

  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发展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1.从秋季学期开始,投入2300万元,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城市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23.1万名学生的学杂费。

对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近29000名学生进行资助,其中低保边缘户92名,资助金额达2150万元。

  2.投入3000万元,完成了50所城区幼儿园的改扩建工作,使部分条件较差的幼儿园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开展早期教育服务网络试点工作,积极构建0—6岁学前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幼儿教师市、区、园三级的全员培训,组织开展了农村百名幼儿教师进城学习活动,有效提高了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水平。

  3.投入20xx万元,使14所特教学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安排专项经费,加快为学校配备了专业化教学设施设备,使我市特殊教育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4.改造136所农村学校自备水源,完成水源卫生防护合格单位的采样、化验工作,对学校自备水源卫生防护设施情况、水质卫生检验结果及需购置设备情况进行细致分析。

启动第一批42家学校的安装设备工作。

为206所义务教育阶段未使用桶装水的学校安装饮用开水系统,目前已经完成98所学校的安装工作。

  5.加强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管理。

召开了20xx年全市特教干部教师培训会,培训人数近400人。

成立市

  盲、聋、弱智教研中心,通过确定每类特教学校的教学工作框架、组建教学资源研发小组、统一学校业务工作的标准,定期召集同类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开展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组织承办了辽宁省朝鲜族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现场会,召开了全市朝鲜族学校教科研一体化模式研究现场会,通过各种培训、交流,实现了民族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

  七、多角度维护教育良好形象,教育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1.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教育发展的安全环境。

加大安全工作检查力度,全年共对区县(市)开展安全大检查5次,检查学校156所,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了95%以上。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和“平安奥运安全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全面完成了奥运安保各项工作任务。

积极开展“经常性交通安全教育”,利用每天课前、放学后的“一分钟安全教育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确保学生安全乘车。

  配合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等部门,对中小学200米内存在的流动商贩、违章占道、违规网吧及娱乐场所等进行了清理整顿,有效地保障了学校周边的环境安全。

  2.加强教育立法和法制宣传工作,对《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修订。

按照市人大、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对《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和《市学前教育》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3.科学有序推进城市学校基本建设和管理,全年完成总投资16660万元。

对四县(市)101所学校175栋建筑物、152个构筑物的防直击雷系统进行了改造,投入资金总额达到300万元;组织各区县(市)对近5000栋、约700万平方米校舍抗震情况进行了排查。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学校建设。

加强对韩国国际学校建设的指导,解决好其他国籍人员子女在沈接受教育问题。

推动现远见学科外语培训学校向国际学校转化工作。

利用“德中同行—走进辽宁?

”的契机,加强与德国教育界、企业界联系,举办对接洽谈会,促进双方在更广阔领域开展合作。

  5.加强财务审计和预算管理工作。

召开了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工作会议,制发了《市教育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同市属高校主管财务的校长、直属单位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

举办了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培训班,使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6.加大纠风治理工作。

多次召开区县(市)教育局主抓纠风工作的局长、纠风办主任和直属学校领导参加的纠风工作会议,部署纠风工作。

加大查处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等行为的力度,共查处乱补课10起,涉及违规人员18人,有效遏制了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的势头;共查处违规收费问题50起,处理违规人员47人,涉及违规收费金额175万元,使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了实效。

  八、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值班制度等多项制度,推进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不断深入落实《市委教科工委市教育局20xx年机关目标绩效考评办法》,加强目标考核工作。

启动机关文化建设,新建的健身活动室投入使用。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形式,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2.全面贯彻《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认真落实《教科工委教育局党风建设责任制》要求,加强机关廉政建设。

加强老干部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

市教育局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机关称号。

  教育部工作总结范文二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都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十大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成都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教育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有序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职责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务效能。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全市近100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近7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了零费用入学。

全市的19公办民助类改制学校回归公办体制办学,执行同类公办学校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2016年市教育局工作总结2016年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二是健全特殊群体的帮困助学体系。

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9.4万人次;全市近10万名一,二年级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子女18.6万人(其中在中心城区就读的12.9万人);落实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市共有21所(占全省总量的1/4)中等职业学校接收9+3学生2594人,占全省总数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根据不同阶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学校开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时间与卫生部门和学校共同、及时处理疫情,防制疫情扩散,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四是统筹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

全市899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全市新增财政支出20.35亿元,近7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在职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1.9万元/人.年,4万余名退休教职工退休费平均增加1.6万元/人.年。

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全市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

  五是统筹改善灾区办学条件,灾后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市政府筹集资金48.8亿,通过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小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如期交付使用,18万灾区中小学生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校舍,灾后重建学校的基础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如期完成,校园绿化工作将逐步完成,校园特色文化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

  二、构建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体系,深入推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构建起了既并行发展又互相补充的优质教育资源全域成都满覆盖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名校城乡共享。

组建名校集团,推动名校进工业园区、进灾区、进山区,提升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全市组建名校教育集团115个,其中学前教育26个,小学39个,初中26个,高中24个。

中心城区组建学前教育名园集团6个,小学名校集团12个,初中名校集团6个,高中名校集团3个,涵盖39所幼儿园和114所普通中小学。

通过领办支持、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团,覆盖了所有20个区(市)县,触角延伸至43所城乡学校,涉及学生8万余人。

  二是建立城乡互动联盟。

制定并实施《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城乡学校互动发展联盟,集成推进教育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共享。

五个中心城区、高新区与三圈层的8个区(市)县和青白江区签订了互动交流协议,全面启动了互动发展工作。

通过城乡教育互动发展,在城乡教育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开展城乡百校结对。

在城乡互动发展联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出137所较好的学校与143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中心城区的名校与郊区边缘学校全部结对。

结对学校共同制订结对计划,采取一对一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辐射优质教育。

  四是支部城乡师徒牵手。

在全市支部和选拔1932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包括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与4869名农村教师和一般教师结成师徒,采取师徒一对一、一师多徒、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温江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等成立了32个名师工作室,高新区建立了名师与区内薄弱学校教研组结对帮扶制度,63位名师满覆盖区内7所薄弱学校的78个教研组或年级组。

  五是教育网络全域覆盖。

以教育的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用共享。

力争通过3年努力,让所有独立建制学校拥有校园网,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4:

1,学校教师计算机师机比达到3.7:

1,教室多媒体系统达到4个班拥有一套,实现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目前,全市生机比为19.6:

1,多媒体系统到班比例达到4:

1,校园网建设完成比例达到48%,全市接入光纤建设进度约70%。

市、区、校三级资源共建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开发任务。

  三、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一是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逐步扩大。

今年计划修建的51所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将完成56所。

全市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总计完成68所。

并将以此为骨干,实现农村幼教服务网络满覆盖,促进全市城乡幼儿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两基果进不断巩固提高。

20xx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为104.3%;全市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为93.54%;小学生辍学率为0.07%,初中生辍学率为0.35%;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93%。

  三是普通高中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规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办学校校均规模首次突破XX人;三类示范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高考本科硬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10.09%,上线率达42.7%(含艺体),占同龄人口的24.39%,专科上线率达85.2%,占同龄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优学生占全省近一半。

  四是职教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20xx年,我市区域内中职招生10.65万人,在校生26.11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96%,对口就业率为79.3%,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0%以上;全市职教攻坚经费总投入13.54亿元,其中,争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支持经费近3000万元;34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6个的历史最好成绩,奖牌数量占全省83%。

  五是社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成立社区大学,初步形成以社区大学为龙头,社区教育学院为支撑,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教学点为延伸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青羊区、武侯区的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辐射,社区教育西部协作会议在我市首次召开,西部社区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显现。

  六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今年,全市义务教育段193所薄弱学校硬件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进入软件提升阶段。

通过实施初中学校提升行动计划,已经提升83所初中学校办学水平。

全市小学生均教育技术装备值由过去(XX年)的587元提高到现在的808元,初中由过去的710元提高到现在的1228元;高中由过去的986元提高到现在的1429元。

  七是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聚焦课堂推动减负提质。

从五个禁止入手,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启动成都市中小学内涵发展聚焦课堂系列展示活动,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状况的随机视导。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

建立素质教育监测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体系。

启动市级专项学能监测工作。

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教师、学生科学的评价制度。

  四、建立全球视野的教育合作机制,统筹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以开放的视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抓住灾后教育重建契机,推进灾区教育与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积极推进成都教育与先进地区教育、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是建立与援建省市的合作机制。

灾区与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援建省市为灾区制定了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计划、资培训协议和支教计划,分期为灾区培训教师和开展支教活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注入灾区教育;上海市与19个区(县)的32所知名学校与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51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福建省教育厅与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学校与彭州市16所学校签订了手拉手对口帮扶协议;都江堰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签定了教研合作协议和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机制。

  二是建立城市间战略合作机制。

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友好城市签署教育合作备忘录。

以共同构建区域性教育高地为目标,在教育发展战略、教育规划、教育政策、课题研究及教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与宁波市、雅安市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整体谋划,战略项目和具体项目合作与交流,积极创新合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促进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升区域内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间战略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素质教育、大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整合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智力优势,促进高师院校为地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

与成都大学共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统筹城乡教育的决策咨询研究。

青羊区依托中央教科所的优势和力量,整体谋划和提升区域教育水平。

  四是积极引进境内外优质资源落户。

由市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占地260亩,美国梅里塔斯国际教育集团全权办学的乐盟国际学校(成都)今年秋季顺利开学;争取国家汉办支持,特批20名城乡学校骨干教师纳入对外汉语教师资源库。

高新区采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办法,引进台湾大地幼儿园、新加坡阿波罗爱儿坊幼儿园等,在区内开办了连锁幼儿园;成华区通过内引外联发展战略,引进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优资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语特色学校和北大附中外语学校,引进美国加州阳光幼儿园入驻龙潭同乐社区,加盟标准化幼儿园。

  五、不断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城乡教育交流互动的活力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障碍。

我我们抓住体制机制这个根本,大胆探索创新,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是实施校区校点村小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通过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小学或完全小学、与乡镇中心校合并、设立为乡镇中心校校区等方式,彻底消除原有的294所村小。

保留的校区与中心校统一排课,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办学情况纳入对各区(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