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389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docx

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技术设计

摘要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像以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

在航空摄影测量学方面,地形图的成图方法已从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发展到目前的数字摄影测量。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首先、先对本地区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D级和E级静态GPS测量方法,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其次、通过飞机用航摄仪对测区进行航空摄影,获得该地区的航空摄影像片,然后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加密软件在室内进行像片控制点的加密,如果出现漏测和未能识别的地物和地貌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补测;最后按照《图式》、《规范》的规定对采集的矢量数据进行编辑成正式地形图成果。

最后上交整个过程中每一步的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

关键词:

数字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

 

ABSTRACT

窗体顶端

Digitalphotogrammetryisthebasicprincipleofmeasurementbasedondigitalimagingandphotography,computertechnology,digitalimageprocessing,imagematching,patternrecognitionandmulti-disciplinarytheoriesandmethodstoextractthephotoonthegeometricalandphysicalinformationasdigitalexpressionthephotogrammetrylearnsubdiscipline.Aerialphotography,surveying,mappingofthetopographicmapfromanalogphotogrammetry,analyticalphotographymeasurementstothecurrentdigitalphotogrammetry.Thedesignofthemainelementsare:

firsthorizontalcontrolmeasurementsinthisregion,willusetheDandEstaticGPSmeasurementmethods,elevationcontrolmeasurefourth-leveling.FollowedbytheaircraftTheaerialsurveyareaaerialphotography,aerialphotographyphotofortheregion,andthenbyfulldigitalphotogrammetrythesystemandencryptionsoftwareintheindoorphotocontrolpointencryption,ifthereisleakagemeasurementandfailedtoidentifythesurfacefeaturesandlandscapesmustbenecessaryandsupplementary;compiledintotheofficialtopographicmapsoftheoutcomeofvectordatacollectedinaccordancewiththeprovisionsofthe"schema","norms".Finally,tohandoverthewholeprocesseverystepoftherawdataandresultsdata.

Keywords:

DigitalphotogrammetryAerialphotographicsurvey

1概述

1.1测区基本概况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北部,东经116°52′-117°26′、北纬31°55′-32°37′。

东与定远县、肥东县接壤,北与淮南市交界,西与寿县、肥西县毗连,南与合肥市庐阳区、新站综合开发实验区为邻。

总面积1938平方千米。

全县辖9个镇、6个乡:

水湖镇、庄墓镇、杨庙镇、吴山镇、岗集镇、双墩镇、下塘镇、朱巷镇、罗塘乡、义井乡、陶楼乡、造甲乡、杜集乡、左店乡,以及1个省级开发区(双凤开发区)和一个新区(合肥北城新区)。

地处江淮丘陵北缘,地势东、南部稍高,西部较低,平均海拔50米。

西部的瓦埠湖畔和东北部的高塘湖畔属淮河滩地平原。

横贯县境中南部的江淮分水岭将全县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南水入江,北水归淮。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960毫米,年平均日照216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4天。

由于是丘陵地带,地势和天气比较适合航空摄影测量。

图1长丰县航摄范围示意图

1.2主要工作内容

1、D、E级GPS控制测量;

2、四等水准测量;

3、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4、1∶1000航测数字高程模型测量;

1.3执行技术标准

表1技术依据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1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2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

GB/T19294-2003

3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4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

5

《1:

500、1:

1000、1:

2000航测内业规范》

GB7930-87

6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

GB/T18316-2001

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7798—1999

8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15967—1995

9

国家测绘局《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

10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

11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

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

GB/T17941.1—2000

12

《1:

500、1:

1000、1:

2000航测外业规范》

GB7931-87

13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2-95

14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1003-95

15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17160—1997

16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18315—2001

17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804—93

18

乙方技术设计书(经甲方批准)

1.4成图规格及主要技术规定

1.4.1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7°,按3°分带,1:

1000地形图可视需要而采用地方中央子午线。

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平原、微丘区、重丘、山区基本等高距为1米。

1.4.2成图比例尺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

1000。

1.4.3主要精度指标

1.4.3.1平面控制

此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GPSD、E及测量,D级为测区首级平面控制网,E级为次级平面控制网,D级GPS网平均长度以3—5KM为宜,E级GPS网每平米公里1—2个埋石点为宜。

D级GPS点必通视,E级GPS要成对通视。

具体精度要求如下表:

级别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

水平分量/mm

垂直分量/mm

D

20

40

3-5

E

20

40

<3

1.4.3.2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将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由于本测区地形复杂,可能四等水准实测有难度。

故:

四等水准可布设成结点网、附和水准路线、特殊情况下可布设成水准支线或使用GPS网高程拟合方法。

具体精度如下表:

四等水准各精度要求

水准附和路线或环线长度

≤80km

结点点距离

≤30km

支线长度

≤20km

每公里中误差

≤10mm

1.4.3.3地形测图

1.平面位置精度如下表:

地形图比例尺

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

1:

1000

0.6m

0.8m

2.高程精度如下表:

1:

1000地形图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注记点

0.3m

0.5m

0.7m

1.5m

等高线

0.5m

0.7m

1.0m

2.0m

注:

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至1.5倍。

 

2平面控制测量

2.1GPS控制测量

2.1.1选点

1、观测站(即接收天线安置点)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线以避免其周围磁场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

接收机天线与其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0m;

2、观测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3、观测站应设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且视野开阔。

在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大于10°~15°,以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

4、观测站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5、对于基线较长的GPS网,还应考虑观测站附近具有良好的通讯设施(电话与电报、邮电)和电力供应,以供观测站之间的联络和设备用电;

6、点位选定后(包括方位点),均应按规定绘制点位注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点位及点位略图,点位的交通情况以及选点情况等。

2.1.2埋石

所有GPS控制点按“摄影测量规范”要求制作,标石埋设时应高出地面2-4cm,不得超过;点位标石应埋设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漆注记点名;点位选在道路铺面上或山区固定、坚硬岩石上时,可以用直径不小于12mm、长度不小于15cm顶端带有“十”字中心标志的特制钢钉代替。

所有GPS点都要求绘制点之记。

点之记的栓距一般应有三个方向,距离在50米以内的应量取至0.01米;大于50米时,量至0.1米;无固定地物时,可只绘略图,不量栓距。

点位说明栏内应注意说明该点座落在市(县)、乡、村的名称及大体位置。

在实地标注栓距和点号时,应书写正规。

2.2控制点的观测与计算

2.2.1一般规定

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方法进行。

测区联测至少3个以上三等(或GPS网C级以上)的国家控制点作为起算点,联测高等级控制点的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已知控制点力求均匀分布,尽量保证在本项目起点处与终点处及线位中间处与国家高等级控制点联测。

2、采用GPS网平差软件进行平差。

2.2.2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1、接收机的检验:

GPS测量使用双频接收机,施测前GPS接收机要进行一般检视和通电检验。

GPS控制点的精度应不低于“GPS测量规范”中各级GPS点的精度,GPS测量中四等控制测量固定误差应小于5mm,比例误差系数应小于3mm/Km,一级控制测量固定误差应小于10mm,比例误差系数应小于3mm/Km。

基线测量中误差应小于下列公式计算的标准差。

计算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时,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可放宽至2倍。

式中:

——标准差(mm);

——固定误差(mm);

——比例误差系数(mm/km);

——基线长度(km)。

2.2.3、观测技术要求

1、GPS观测的技术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观测记录表格见附录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