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693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已知: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

的质量

C.固体中

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于KCl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气体O2,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应该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但由于、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的质量不变,故氧元素质量不会变为0,正确,B、生成O2的质量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错误,C、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的质量不变,错误,D、由于固体总质量减少,而钾元素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错误,故选A

考点: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量的变化,催化剂的特点

2.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

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4.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B.H2OC.H+D.2H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即H2。

选A。

考点:

物质的构成。

点评: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

5.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原子的质量为

D.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非镁原子的质量;

D.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故选C。

6.下面是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D.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D选项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蕊与变为紫色;故答案操作C

考点:

实验现象及记录

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可以支持燃烧B.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可用于医疗急救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2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O2可以支持燃烧,故A正确;

B、O2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O2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C正确;

D、细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D错误。

故选D。

8.下列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镁条C.蜡烛D.红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详解】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B、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且在瓶壁上有水雾产生,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观察过实验,并记住现象的描述,即可轻易解答,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不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实验现象是在做实验过程中眼睛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和实验结论是有区别的,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来的。

10.实验室制氧气主要过程为以下几步:

①给试管加热②检查气密性 ③装配好仪器④装药品⑤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正确顺序为()

A.②④③①⑤⑥⑦B.④②③①⑤⑥⑦

C.④③②①⑤⑦⑥D.③②④①⑤⑦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

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③②④①⑤⑦⑥。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B.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C.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生成的氧气能增加氧气的质量,故选A。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顺序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滴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答案】C

【解析】

A.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错误;

B.用滴管取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这样容易污染药品,故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正确;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错误。

故本题选C。

13.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下列物质最适宜选用的是

A.铁丝B.木炭C.蜡烛D.红磷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采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所选物质必须只与氧气反应,且不生成气体物质。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有气体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有气体生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无气体生成,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4.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D.禁止焚烧秸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治理工地扬尘,防止空气中大的颗粒物增加;

B选项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

C选项使用公共自行车,会减少空气中PM2.5;

D选项禁止焚烧秸秆,会减少空气中PM2.5;故答案选择B

15.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气体不会产生白烟,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Fe在Ⅰ中生成四氧化三铁、Ⅱ中生成三氧化二铁,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两者都是放热的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凡是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该实验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故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实验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实验不能成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7.有a、b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但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详解】

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

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

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

显然只有D符合。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

18.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与铁粉的氧化。

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B.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250﹣20)mL=230ml,进入水的体积是45mL,即氧气的体积是4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

≈19.6%,故错误;

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正确;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正确。

答案:

B。

19.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相关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有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过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故错误;

②二氧化锰在在这个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减小,根据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反应停止质量分数会不再变化,正确;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但不会减小到了0,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B。

2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A、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故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正确;

B、氧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错误;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生物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正确。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