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34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docx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

复旦MPA学生开题报告的规范格式

一、选题的由来及其意义

(一)选题

(二)选题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社会意义

二、研究综述(国、内外在该领域代表性的流派、学者观点、代表性的作品,要尽量系统全面)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常用的有:

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系统分析、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相结合。

 (需要具体阐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思路(文章的结构)

(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导论或引言(后面是正文各章节)

问题的提出

研究议题的现状

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对策思考

结语

五、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及研究的难点与重点

六、参考文献 

1、论文

2、著作

3、外文资料(论文与著作)

附件一

关于复旦MPA学位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体例

近年来,校内外专家在评审我校MPA学位论文时,多次指出论文的注释和参考文献的编写存在不规范问题。

为此,复旦MPA中心在参考国内有关学者的著作和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和重要学术期刊的要求,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一般中文著作注释要求

(一)首次引用

引用的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一般中文著作的标注次序是:

著者姓名(多名著者间用顿号隔开,编者姓名应附“编”字)、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1、专著

吴冷西:

《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梁守德、洪银娴:

《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阎学通等:

《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页。

(作者三人以上,可略写为XX[第一作者等]”;出版社名称已包含地名,不必重复注出。

2、编著

倪世雄主编:

《冲突与合作——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3、译著

应在著者前用方括弧标明原著者国别,在著者后标明译者姓名。

[美]孔飞力:

《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07页。

4、期刊杂志(期刊指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杂志指周刊或半月刊))

吴承明:

《论二元经济》,《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

李济:

《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阎学通:

《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世界知识》,2000年第3期,第9页。

5、报纸

符福渊、周德武:

《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人民日报》,1999年6月11日,第1版。

(此例适合署名文章)

《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第6版。

(此例适合不署名文章或报道)

6、通讯社消息

《和平、繁荣与民主》,美新署华盛顿1994年2月24日英文电。

(写明电文题目、通讯社名称、发电地、发电日期和发电文种)。

7、政府出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研究室:

《中国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月,第768页。

8、会议论文

任东来:

《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提交给“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6月5日至16日,第2页。

9、学位论文

孙学峰: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20年——1979-199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1月,第39页。

10、未刊手稿、函电等

标明作者、文献标题、文献性质、收藏地点和收藏者,收藏编号。

“蒋介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缩微胶卷,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二)再次引用

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资料时,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页码;如在同一页且紧接同一资料来源的上一注释,可以用“同上”(论文)或“同上书”(著作)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

吴冷西:

《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第13页。

同上书,第45页。

(三)转引

将原始资料出处按上述要求注出,用句号结束。

用“转引自”表明转引,再把载有转引资料的资料出处注出来。

胡乔木: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89页。

转引自杨玉圣:

《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

二、析出文献的注释要求

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为:

(1)作者;

(2)析出文献名;(3)文集编者;(4)文集题名;(5)卷册;(6)出版者与出版时间;(7)版本;(8)页码。

1、析出文献的作者和文集编者相同时,后者可以省略;不同时,要分别标示。

如:

唐振常:

《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陈序经:

《东西文化观》,邱志华编:

《陈序经学术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4页。

2、引证书信集、文件汇编及档案汇编中的文献,应标注原始文献形成的时间,如:

《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

《蔡元培书信集》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1927年10月,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6-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20页。

3、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的序、跋、前言、后记、按语、编辑说明、引论等,与析出文献标注方式相同。

如:

袁伟时:

《卷首献辞》,《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海天出版社,1992年,第2页。

楼适夷:

《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轩家书》,三联书店,1988年第3版。

4、引证著作及编辑作品中由作者自撰的序、跋、前言、后记,也可用中圆点连接来表示。

如:

李鹏程:

《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三、古籍的注释要求

引证标注内容及顺序为:

(1)责任者与责任方式;

(2)书名;(3)卷次;(4)部类名及篇名;(5)版本;(6)页码。

由于古籍种类和出版状况比较复杂,常常有一些特殊情况。

(一)责任者

1、常用基本典籍,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以及官修大型典籍,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管子》、《通典》、《资治通鉴》、《陶渊明集》、《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大清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十五史等;有些书籍作者失传,应标注“佚名”。

2、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只注书名。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

如:

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6《人物·文苑》。

民国《中牟县志》卷8《地理志》。

3、如果需要,责任者前也可用圆括号标注朝代名。

如:

(清)姚际恒:

《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

(二)卷次

1、卷次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2、引证古籍中的续集、余集、外集、别集、别录、续编、遗文、补遗、卷首、卷末等续补附属部分,卷次须依照原书标明续补附属部分的名称。

如:

(宋)章如愚:

《群书考索》后集卷21。

(三)部类名及篇名

1、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在书名号中仍用汉字数字。

如:

《太平寰宇记》卷159《岭南道·循州·风俗》。

万历《广东通志》卷24《郡县志十一·广州府·人物二》。

2、原有的条目名称,用双引号表示。

如:

《元典章》卷19《户部五·田宅·家财》,“过房子与庶子分家财”条。

3、正史中人物传之附传可标注为:

《魏书》卷67《崔光传附崔鸿传》。

4、引证编年体典籍,通常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

如:

《资治通鉴》卷200,唐高宗永徽六年十月乙卯。

5、引证古籍正文所附注疏、笺释,一般采用在篇名外注出注疏、笺释的方式。

如:

《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资治通鉴》卷35,汉哀帝元寿元年“王嘉封还诏书”,胡三省注。

(四)版本与页码

1、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标注版本和页码(用阿拉伯数字)。

薛福成:

《庸庵笔记》卷2,宣统二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清史稿》卷486《吴汝纶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3444页。

2、一些古籍的版本可以直接通过某丛书来反映时,可省去具体出版情况。

如:

(宋)彭乘:

《墨客挥犀》卷10,丛书集成初编本。

3、影印古籍必要时可标注影印所依据的原始版本。

如:

崇祯《吴县志》卷2,上海书店,1990年(据明崇祯年间刊本)影印本。

(五)其他

一些常用典籍只标书名和篇名,用中圆点连接。

如:

《论语·学而》;《淮南子·天文训》。

(六)数字用法

1、清代(含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非公历纪年使用汉字,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秦文公四十年(前722年)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1860年11月2日)

2、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用中文数字。

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八日八月十五中秋节

四、数字使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年、月、日、时间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2000年2月28日;下午3时25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凡是原文中指20世纪时用“本世纪”的字样,一律改作“20世纪”。

在约定俗成的情况下,某些专有概念、名词等仍用汉字而不用阿拉伯数字,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三K党等。

数字百位数以上,不用逗号分割而应连写。

如若889564100,不能写作9,889,564,100。

五、英文注释要求

(一)首次引用

同中文一般著作注释一样,引用英文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需将资料所在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时间及资料所在页码一并注出。

1、专著

KennethWaltz,TheoriesofInternationalPolitics,(Reading,Mass:

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Inc.,1979),p.81.(作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即名在前,姓在后;姓名后用逗号与书名隔开;书名使用斜体字,手稿中用下划线标出;括号内,冒号前为出版地,后面是出版者和出版时间,如果出版城市不是主要城市,要用邮政中使用的两个字母简称标明出版地所在国,例如UK;单页用p.表示)

HansJ.Morgenthau,PoliticsAmongNations:

TheStruggleforPowerandPeace,6thed.,(NewYork:

AlfredA.KnopfInc.,1985),pp.389-392.(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多页用pp.表示,意思是pages)

RobertKeohaneandJosephNye,PowerandInterdependence:

WorldPoliticsinTransition,(Boston:

LittleBrownCompany,1977),pp.45-46.(作者为两人,作者姓名之间用and连接;如果为两人以上,写出第一作者,后面加etal.,意思是andothers)

2、编著

DavidBaldwin,ed.NeorealismandNeoliberalism:

TheContemporaryDebate,(NewYork:

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3),p.106.

KlauseKnorrandJamesN.Rosenau,eds.ContendingApproachestoInternationalP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