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168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docx

外爬架施工方案标准

1.工程概况

1.1建筑结构

SOHO现代城为框架、梁结构,总层数为38层;标准层共35层,层高为3.05M;第27和28层之间、3层和4层之间为设备层,层高为2.2M;梁体厚度为:

400MM;第3层为600MM。

第32~34轴、37~39轴及A轴隔层有梁;第F~H轴及40轴隔层有梁;第35~36轴及A轴隔2层有梁、隔4层有板。

1.2分项工程

该建筑工程外脚手架使用北京星河人施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生产的外墙XHR-01型导轨式爬架(简称:

爬架)。

导轨式爬架能够满足主体结构施工时外防护和装修作业操作架的要求。

XHR-01型导轨式爬架是一种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成套施工设备,它由竖向主框架与底部水平桁架的组合系统、爬升机构、动力及控制系统和安全防坠装置等组成,符合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平分标准》(JGJ59-99)的有关要求,并在九九年十月十二日首批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附着升降脚手架产品鉴定,鉴定证书编号为:

(99)建科鉴字040号。

2.爬架施工范围及工期

导轨式爬架第1~4和12~31提升点及架体从三层顶板开始搭设,爬升至第三十八层;第5~11提升点及架体从4层底板开始搭设,爬升至第三十八层;之后下降至四层底板。

3.方案设计说明

3.1方案设计依据

施工单位提供的建筑结构图及有关要求;导轨式爬架的技术指标。

3.2导轨式爬架平面布置是沿结构四周分布提升机构单元,提升机构单元之间搭设架体,对于结构而言,形成四周封闭的外架系统。

3.3本工程共设31套导轨式爬架提升单元。

采用电动分片整体提升。

提升时分片:

第1~14提升点为1片、第15~17提升点为1片第18~31提升点为1片

(注:

整体搭设完毕后分片情况)

下降时分片:

第1~3和31提升点为1片、第4~14为1片、第15~17为1片、第18~22为1片、第23~26为1片。

3.4提升点处竖向架体采用竖向主框架,上部采用钢管搭设;底部1.8米步高采用水平支承框架;其余架体采用Φ48×3.5钢管、扣件脚手架搭设。

架体中心宽度:

900mm;步高1.8M;柱距小于1.8M。

3.5架体内排立杆中心离墙距离

北面

距梁:

650mm;距柱:

300mm

西面

距梁:

500mm;距柱:

300mm

东面

24点局部距梁:

700mm;距柱:

500mm;其余同西面

南面

1~3和30点局部距梁:

700mm;距柱:

500mm;其余同西面

提升点选用Ⅰ型可调拉杆。

3.6提升机构预埋位置要求

提升机构平面预埋点位置参见“平面预埋图”。

第1、2、3、24、30五点不用在结构预埋,采用抱箍做附着点。

立面预埋位置参见“提升点预埋图”并采用钢管预埋件。

预埋孔(预埋件)位置的基本要求

采用48×3.5钢管作为预埋件,在焊接时要牢固、水平;并且保证预埋件中

心距离尺寸为:

150MM。

临近两层间的垂直偏差不大于±20mm,多层累积垂直偏

差不大于50mm,同一点处两预留孔水平偏差不大于±20mm,如果预留孔偏差超过

±20mm。

必须调整后方可安装导轨。

3.7架体立面搭设要求

外爬架架体外排高度:

15M(电动)

架体步高为:

1.8M;

提升点处主框架组合方式为:

主框架1(1.8M)+主框架2×3节(3.6M);

导轨安装下端距楼层面:

见爬升过程图;

架体底端距离楼面:

见立面图及平台图

3.8导轨式爬架提升点处立面布置主要部件:

水平桁架、竖向主框架、连墙机构(包括:

穿墙螺栓、挂板、可调拉杆、拉杆座、导轨)、提升滑轮组件、导轮组、限位锁、提升挂座、保险设施(花篮螺栓、钢丝绳)等。

3.9安全网布置要求

架体外排、底端、底端与墙之间的翻板满铺密目安全网,并且在每层脚手板与结构之间再加铺一层大眼网,安全网要封严、绷紧、绑牢固。

密目安全网接缝应无缝隙。

3.10吊篮布置

为了拆卸导轨、可调拉杆、挂板、穿墙螺栓,在每一提升点处的架体下面搭设一个吊篮。

其高度为:

3200mm;宽度为900mm。

利用钢管、扣件搭设,吊蓝至少与架体两道横杆扣接。

吊篮底端铺设木脚手板;三面封闭密目安全网。

提升点处底面架体留有上、下吊蓝的洞口,能够上下一个人即可。

3.11脚手板布置

脚手板(木板)设计规格:

厚度:

50mm宽度:

两个250mm;一个300mm。

架体内排向结构悬挑搭设钢管并铺设一块脚手板,保证脚手板距离剪力墙200mm即可。

所有脚手板两端用铁丝绑扎牢固。

脚手板应对接,保证操作面平整;脚手板之间缝隙应小于20mm。

3.12剪刀撑的搭设

搭设内、外排剪刀撑时,外排剪刀撑从架体底部一直搭设至顶且为最大四步柱距搭设一排剪刀撑;内排剪刀撑从架体底部搭设到最上边的导轮组位置;剪刀撑与剪刀撑之间一定要相互平行,接头处不得少于三个旋转扣件。

3.13在架体最底部一层脚手板以及中间一层脚手板与墙之间,利用脚手板、钢管、扣件制作翻板。

架体施工作业时,放下翻板;架体提升前时,翻起翻板;在每层铺设脚手板的外侧,应铺设200MM高的挡脚板。

3.14塔吊附墙与爬架架体关系

塔吊附臂与爬架发生干涉时,其附臂应尽量穿过爬架底部的一至二步架体。

此时塔吊附臂处爬架架体利用钢管搭设,当爬架升降时将局部钢管拆除使爬架升降通过,爬架升降之后立即将拆除的钢管复原安装。

3.15平台搭设要求(平台脚手板面距离楼面见平台图)

在爬架安装前先搭设安装平台,平台最小应能承受大于2KN/m2荷载。

平台水平度应控制在20mm之内,平台宽度1600mm,平台内缘离墙距200mm。

在安装提升点处,预留安装导轨孔洞(300×300);平台外缘应设防护栏及挡脚板。

支架搭设一层半时,要采取卸荷措施,即要装保险钢丝绳和限位锁、锁夹。

3.16第1、2、3、24、30提升点由于建筑结构无法预埋,因此,此五点采用“柱子抱箍”临时附着于柱子上。

参见“柱子抱箍示意图”

3.17参见“爬升过程图”第1-4和12-31提升点在3层顶板搭设,第5-11提升点在4层底板开始搭设,由于设备层,因此第1-4和12-31提升点及架体需要爬升2.2米才能与4层搭设的第5-11提升点及架体连接。

3.18架体下降时由于升降机上冲至顶,因此,在升降机位置处架体要断开。

将3号提升点从33轴改装至34轴(利用抱箍附着);又由于结构平面变化,因此,下降时将27~30提升点之间架体拆除。

3.19第35轴15提升点处墙柱在37层和38层加大900,因此,15提升点东边1.8米跨钢管架体要局部做“凹”进处理。

3.20提升点第1和第2之间、第2和第3之间要求施工荷载不大于80KG/m2,且此处架体仅为防护架体,不做操作承重架体。

3.21施工升降机在主体施工时,其跟随爬架下面;在装修施工时,其上冲至结构顶层,因此,需要爬架断开。

3.22爬架爬梯的设置(参见“爬梯搭设示意图”)

3.22.1爬梯应设置在爬架提升跨度较小的跨度。

3.22.2利用钢管、扣件等材料搭设。

3.22.3爬梯搭设时应搭设扶手栏杆。

(0.9米高度)

3.22.4爬梯仅为上下施工人员的通道,应设置安全通道警示标牌。

3.22.5施工人员应均布上下爬梯。

3.23外用电箱平台的设置(参见“电箱平台示意图”)

3.23.1电箱平台搭设在爬架外排,悬挑宽度1.2米,搭设高度1.2米,上端搭设防雨棚,搭设时采用斜撑和斜拉。

3.23.2利用钢管、扣件等材料搭设。

3.23.3电箱平台应搭设扶手栏杆并封闭密目安全网。

3.23.4电箱平台仅为放置电箱使用,禁止堆放其它任何物料。

应设置用电警示标牌。

3.23.5电箱平台承载应不大于50KG。

4.高空拆除方案

由于施工升降机在爬架主体施工提升到顶后要上冲至结构顶和结构变化等原因,爬架第32轴和34轴及A轴之间架体、第H轴和J轴及40轴之间架体、第37轴至40轴及A轴和A轴至D轴及40轴之间架体要在高空拆除。

高空拆除的基本要求应按照“第七部分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高空拆除的具体范围及位置参见“下降平面图”。

4.1高空拆除时需强调以下几点:

4.1.1被拆除架体上应无任何物料、无任何与拆除架体无关的人员。

4.1.2在被拆除架体各楼层及地面设置警戒标牌和警戒线,设置专职巡视人员。

4.1.3拆除架体时星河人现场技术工程师、项目部安检总监、模架租赁公司人员应在现场监控指挥。

4.1.4拆除时应配备塔吊辅助拆除架体。

4.1.5拆除前应做全面技术交底并报星河人公司工程部、施工项目部、模架租赁公司审批。

4.1.6拆除前应将架体与结构拉接、从结构向外搭设挑架操作平台;拆除时应遵循“从上至下、从外至里”的拆除原则。

4.1.7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否则,停止其施工并予以重罚。

4.2改装要求

架体下降时,第3号提升机构要从第33轴改装至34轴。

4.2.1先拆除30号提升机构所有构件并将其改用在34轴安装第3号提升机构使用。

4.2.2将第34轴处安装抱箍、挂板、可调拉杆、上部四根导轨、四道斜拉钢丝绳。

4.2.3割开第34轴处大横杆的架体杆件,安装竖向主框架。

4.2.4安装第34轴处的导轮组、提升滑轮组件。

4.2.5拆除33轴3号提升点及其两边架体,其右边拆除至34轴左边1.5米柱距。

5.大跨度设计说明

由于建筑结构隔层有梁的变化情况,因此,导轨式爬架无联梁可以附着,只能利用抱箍附着于墙柱上,为此,造成爬架第1、2、3提升点之间的跨度均为8.4米,已经超出爬架最大7.2米跨度的要求。

应施工项目部及其经理要求,33轴~36轴之间仍然做爬架,但必须以如下几条为前提条件:

5.1将第1、3爬架提升机构附着点,由原标准5对拉杆增加1对,变为6对拉杆附着点。

将第2爬架提升机构附着点,由原标准5对拉杆增加2对,变为7对拉杆附着点。

5.2第1、3爬架提升点处增加的1对拉杆安装于第二层或第三层;第2爬架提升点处增加的2对拉杆安装于第一层和第三层。

5.3抱箍配置:

第1、3爬架提升点各6套;第2爬架提升点7套。

5.4考虑导轨式爬架各个构配件均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并严格控制大跨度的载荷,要求其施工荷载不大于80KG/m2。

5.5此两跨禁止超载施工、禁止堆放任何物料、禁止人员集中、禁止搭设爬梯和外悬平台。

5.6此两跨两端设置禁止超载使用及限载标牌。

5.7荷载计算

恒载计算:

大横杆:

8.4米/根×(14+3)根×0.0384KN/m=5.48KN

小横杆:

(1.4米/根×15根+1.2米/根×30根)×0.0384KN/m=2.19KN

剪刀撑:

13米/根×8根×0.0384KN/m=3.99KN

立杆:

13.2米/根×10根×0.0384KN/m=5.06KN

吊蓝:

(5.8米/根×4根+1.2米/根×12根+4米/根×4根)×0.0384KN/m=2.06KN

竖向主框架:

0.4KN+1.35KN=1.75KN

水平桁架:

5.35KN

H12

H15

FH15

X12

X15

FX15

中间框架

8根

14根

2根

4根

6根

2根

5个

脚手板:

(0.9+0.3)米×8.4米×0.05米×3层×0.7=10.5KN

安全网:

(15+(0.9+0.3)×3)米×8.4米×0.01KN=1.56KN

扣件:

(17×14+45×2+8×3+16×3)个×0.015KN/个=6KN

以上恒载合计:

43.94KN

施工荷载:

0.8KN/m2

8.4米×(0.9+0.3)米×3层=30.24KN

荷载设计值:

G设=γO·γd·(γG·GK+γQ·GQ)

=0.9×1.05×(1.2×43.94+1.4×30.24)

=89.8KN

计算书荷载设计值:

G设=γO·γd·(γG·GK+γQ·GQ)

=0.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