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1063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周期律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命题调研(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设项方向

频数

难度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物质)性质

①非金属(金属)性比较

②原子(离子)半径比较

③单质、氢化物熔、沸点比较

④离子键与共价键判断

⑤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判断

⑥物质性质判断

11

0.51

2.元素周期表片段

1

0.58

3.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综合推断

1

0.49

本题型以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内容涉及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及非金属元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等知识点。

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周期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

只有推断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并熟悉它们所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本节是选取了命题角度3--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综合推断

2.教学目标

①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②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③以ⅠA、ⅦA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④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基于元素周期律(表)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键概念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3.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实质与应对高考题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了解,并且对元素内在的递变规律有了些感性认识,也能较好地理解“位一构一性”三者的联系。

但鉴于遗忘的自然规律,学生在概念的细节把握上存在漏洞,对概念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

学生对这块内容没有形成系统性认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通过这节复习课,要让学生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三)教法分析

该知识块理论性较强,与生活联系较少;记忆性内容较多,趣味性内容较少。

而这块内容对无化合物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却又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不能单纯记忆,需要深刻理解。

以高考题为例,用“需求度”保证“关注度”。

在教学的预设问题中体现知识结构化,以具体内容、思路方法、核心观念的层层递进,关注课堂中的生成问题,通过边讲边练的方式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进而更精准、更有效地进行指导,保证“落实度”。

(四)学法分析

与教法相对应,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引入】

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元素周期表中蕴含着很多奇妙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化学。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这些规律。

【板书】元素周期律

【教师】【题组一】<判断正误>

①(18·国Ⅰ·12D)F和Cl具有相同的最高正价

②(15·国Ⅱ·9A)元素H、S、Cl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学生】快速判断正误并总结考点——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最高正价

+1→+7

相同

最低负价

-4→-1

相同

O一般不显正价,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教师】进一步提问: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与主族序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上述高考题选项。

【教师】【题组二】<判断正误>

①(18·国Ⅲ·13A)原子半径:

O<F<Na<Cl

②(16·国Ⅱ·9C)H、O、Na、S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③(17·国Ⅲ·12D)简单离子的半径:

Al3+<O2-

④(16·国Ⅲ·12A改编)简单离子半径:

O2-<Na+<Cl-<Cl

【学生】快速判断正误并总结考点——简单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主族元素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教师】进一步提问:

如何比较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呢?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简单粒子半径大小比较一般规律:

思维建模: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

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学生】用建立的思维建模解决上述高考考题选项。

【教师】提出疑问:

电子层数多的元素半径一定大吗?

【学生】不是,如Li>Cl。

【教师】【题组三·

(1)】<判断正误>

①(17·国Ⅱ·9B)H、Li、Be、Na中Li的金属性最强

②(16·国Ⅰ·13B)元素的非金属性Cl>C>O

③(15·国Ⅱ·9A)元素的非金属性Cl>S>H

【学生】快速判断正误并总结考点——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主族元素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教师】【题组三·

(2)】<判断正误>

①(18·国Ⅱ·10D)氮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②(17·国Ⅰ·12A)氧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N大

③(16·国Ⅲ·12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O<S

④(15·国Ⅰ·12B)阴离子的还原性:

H->Cl-

⑤(17·国Ⅱ·9C)铍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⑥(17·天津·5C)右图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C>Si

【学生】快速判断正误。

【教师】进一步提问:

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

【学生】讨论并回答,见表1化合物性质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复习的知识解决上述高考题选项。

进一步突出要点:

①记住特殊化合价:

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H的最低负价位-1;②比较酸性或碱性一定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指热稳定性;④离子的还原性多数考察的是比较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教师】为什么元素原子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学生】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越容易得电子、越不容易失电子;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越容易失电子,越不容易得电子。

【学生】用复习的知识解决上述高考题选项。

【教师】元素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实质是什么?

【学生】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的周期性变化(逐渐精确的过程)导致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是可以相互推断的。

实现“位—构—性”的有机统一,如表1

【教师】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A2+、bB+、cC2-、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你可以预测元素有哪些性质?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ⅠAⅡAⅥAⅦA

表中位置————CD

AB

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10电子微粒

性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D>C;稳定性:

HD>H2C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B>A;碱性:

BOH>A(OH)2等等。

【教师】前面都是给出元素判断性质,比较简单,而实际高考题是从推断元素开始,以所得元素为载体,进行有关知识的考察,挑战高考1.

【学生】讲解。

【教师】在题目中,我们可以以元素的结构、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应物质的性质为突破口推断元素。

考什么?

还可以怎么考?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化学是不断发展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种元素以你的名字命名。

表1: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

不变

逐渐增多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大

不变

元素性质

主要化合价

+1→+7;-4→-1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金属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化合物性质

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逐渐容易

逐渐变难

逐渐稳定

逐渐不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阴离子(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逐渐变难

逐渐容易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逐渐减弱

逐渐增强

阳离子的氧化性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

【巩固提升】

1.(2018·课标全国Ⅰ,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2.(2017·课标全国Ⅰ,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作业布置】

完成本部分相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元素周期律

一、内容

1.主要化合价

2.半径

3.金属性、非金属性

二、实质

二、教学反思

一师一优课的活动给了我一个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以及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

我选择的这节课是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了解,并且对元素内在的递变规律有了些感性认识,也能较好地理解“位一构一性”三者的联系。

但鉴于遗忘的自然规律,学生在概念的细节把握上存在漏洞,对概念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

本节课设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主要化合价、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同学们获取知识信息简单明了,易于接受。

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主要化合价、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同周期、同主族为何如此递变,为实现“位-构-性”的有机统一做准备。

探究高考真题再此模块怎么考?

考什么?

如何应对?

以元素结构、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应物质的用途等方面为突破口进而推断出所有元素。

在此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小组讨论探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概括整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所学内容形成体系,有系统的了解、认识。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结构设计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参与度高、思考讨论,课堂效果较好。

 

《元素周期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了解,并且对元素内在的递变规律有了些感性认识,也能较好地理解“位一构一性”三者的联系。

但鉴于遗忘的自然规律,学生在概念的细节把握上存在漏洞,对概念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

学生对这块内容没有形成系统性认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通过这节复习课,要让学生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该知识块理论性较强,与生活联系较少;记忆性内容较多,趣味性内容较少。

而这块内容对无化合物知识形成系统性认识却又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不能单纯记忆,需要深刻理解。

《元素周期律》

效果分析

【引入】

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一百五十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元素周期表中蕴含着很多奇妙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化学,这结果我们复习这些规律。

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教学】

第一部分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主要化合价、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同学们获取知识信息简单明了,易于接受。

第二部分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主要化合价、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同周期、同主族为何如此递变,为实现“位-构-性”的有机统一做准备。

第三部分探究高考真题再此模块怎么考?

考什么?

如何应对?

以元素结构、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应物质的用途等方面为突破口进而推断出所有元素。

在此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小组讨论探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概括整合】

最后概括整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所学内容形成体系,有系统的了解、认识。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结构设计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参与度高、思考讨论,课堂效果较好。

《元素周期律》

教材分析

我选择的这节课是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而又基础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特别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

对本部分内容的处理:

首先,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本体内容,为学生的分析理解奠定基础,从看单一元素到开始认识和比较不同元素的性质;接下来进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在有了思路基础的前提下,迸一步学习一些事实性知识;最后,运用这部分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推断更多的元素性质,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自己的理解。

《元素周期律》

评测练习

班级:

姓名:

用时:

1.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r(O)>r(Cl)>r(S)>r(P)B.r(Al3+)>r(Mg2+)>r(Ca2+)>r(Ba2+)

C.r(H+)>r(Al3+)>r(Mg2+)>r(K+)D.r(Cs)>r(K)>r(Na)>r(Li)

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2+、B+、C3-、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

D>C>B>AB.原子半径:

B>A>C>D

C.离子半径:

C3->D->A2+>B+D.氧化性:

A2+>B+,还原性:

C3-<D-

3.不能判断甲比乙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  )

A.常温下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乙不能B.甲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强

C.甲的得电子能力比乙强D.甲、乙形成的化合物中,甲显负价,乙显正价

4.(2018·海淀二模)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

序号

事实

推论

A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金属性:

Na>Mg

B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金属性:

Ca>Mg

C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非金属性:

S>C

D

t℃时,Br2+H2

2HBr K=5.6×107

I2+H2

2HI K=43

非金属性:

Br>I

5.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密度:

Na>KB.0.1mol·L-1溶液的pH:

NaOH>LiOH

C.还原性:

I->Br-D.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更剧烈

6.(2017·课标全国Ⅱ,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7.(溯源题)(2017·课标全国Ⅲ,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

由此可推断(写元素符号)

W

X

Y

Z

W:

____;X:

____;Y:

____;Z:

____。

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化物沸点:

W<Z(  )

(2)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Y>W(  )

(3)化合物熔点:

Y2X3<YZ3(  )

(4)简单离子的半径:

Y<X(  )

8.结合如图所示的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_;b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i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f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请按氦元素的式样写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9.(溯源题)(新课标全国Ⅰ改编)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请根据元素周期律及相关内容排序

(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

(2)单质沸点:

    。

(3)离子半径:

    。

(4)原子序数:

    。

《元素周期律》

课后反思

一师一优课的活动给了我一个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以及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

我选择的这节课是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了解,并且对元素内在的递变规律有了些感性认识,也能较好地理解“位一构一性”三者的联系。

但鉴于遗忘的自然规律,学生在概念的细节把握上存在漏洞,对概念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

本节课设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主要化合价、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同学们获取知识信息简单明了,易于接受。

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主要化合价、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同周期、同主族为何如此递变,为实现“位-构-性”的有机统一做准备。

探究高考真题再此模块怎么考?

考什么?

如何应对?

以元素结构、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应物质的用途等方面为突破口进而推断出所有元素。

在此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小组讨论探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概括整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所学内容形成体系,有系统的了解、认识。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结构设计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参与度高、思考讨论,课堂效果较好。

《元素周期律》

课标分析

我选择的这节课是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

命题调研(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设项方向

频数

难度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物质)性质

①非金属(金属)性比较

②原子(离子)半径比较

③单质、氢化物熔、沸点比较

④离子键与共价键判断

⑤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判断

⑥物质性质判断

11

0.51

2.元素周期表片段

1

0.58

3.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综合推断

1

0.49

本题型以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内容涉及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及非金属元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等知识点。

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周期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

只有推断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并熟悉它们所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本节是选取了命题角度3--元素周期律及物质性质综合推断,高考考纲要求如下: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ⅦA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实质与应对高考题的策略方法。

教学难点:

对该块知识形成系统化认识,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方法,能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