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639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I

AbstractⅡ

1引言1

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危害1

2.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1

2.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2

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4

3.1生产者恶性竞争导致“囚徒困境”4

3.2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5

3.3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6

4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对策8

4.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8

4.2构建强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8

4.3提高食品市场准入管制,加大处罚力度8

4.4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9

4.5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9

5结语9

致11

参考文献12

 

摘要

近年来国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是“谈食色变”,从表面来看是食品生产过程量使用农药、杀虫剂、激素、添加剂、劣质原料、不安全饲料以及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等因素造成的,但究其深层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是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执法部门的执法不严以及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的。

食品安全完全靠市场机制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必须依靠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才能得到保障。

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说到底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市场失灵和政府监管失灵的共同结果。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希望能把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

食品安全安全监管对策

 

Abstract

Inrecentyears,domesticappearconstantlyoffoodsafetyproblemletusis"talkaboutfoodcolorchange",fromthesurfaceisfoodproductionprocesstheuseofpesticides,pesticides,hormones,additives,inferiorrawmaterials,notsecurityfeedandgrowthenvironmentsuchdestructionfactors,butinthedeepreasonswecanfindofthegovernmentdepartment,lawenforcementofmultiplemanagementlawenforcementislaxandexistinglawsandregulations,notperfectcause.Foodsafetyiscompletelyonthemarketmechanismcannotgetthefundamentalsolutions,mustrelyonthenationalfoodsafetysupervisioncanbeguaranteed.Eachsideofthefoodsafetyeventsbehindtheproblemsexistingregulationisslack,inthefinalanalysis,foodsafetyproblemisthemarketfailureandgovernmentfailureofthesupervisiontogether.Basedontheanalysisofourfoodsafetybasedonexistingproblems,thisarticleanalyzesthecausesoftheproblemofallsortsofreasons,and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ofgovernance,thehopecanputthefoodsecurityprobleminthebud.

Keywords:

foodsafetyfailuresafetycountermeasures

 

1引言

古语有云:

“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可见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关系到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国际竞争力,更有甚着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政治的稳定。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从以前传统的吃饱、吃好到现在的追求吃的有营养、放心、健康。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从2004年的“劣质奶粉”事件到近期发生的老酸奶事件,每一件都牵动着人民群众的神经,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但由于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所以,研究食品企业、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等几方的行为对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

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危害

2.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食品安全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它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定义为:

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有关卫生法律则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为:

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需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显而易见,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层出不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同时也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食品安全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端午、中秋、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令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等。

但令

人费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对此付出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下表列出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表2-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览表

问题食品

发生时间

问题物质

对人体的危害

毒蜜饯

2012年4月

甜蜜素

致癌

鳕鱼

2012年4月

油鱼

脂肪含量高,食用后易腹泻

酸奶、果冻

2012年4月

皮革废料

骨质疏松、致癌

地沟油

2012年4月

变质的动物脏

致癌

雀巢等婴儿食品

2011年4月

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超标

智力神经受损、致癌

牛肉

2011年4月

牛肉膏

致癌

食品调料

2010年8月

一滴香

损伤肝脏、致癌

豇豆

2010年1月

水胺硫磷

食物中毒

王老吉

2009年5月

夏枯草

添加非食用物质

柑橘

2008年10月

蛆虫

少量食用柑蛆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三鹿奶粉

2008年9月

三聚氰胺

导致肾结石、肾衰竭,严重者可致死

东北米

2006年12月

化粮

长期食用会致癌

桂花鱼

2006年11月

孔雀石绿

可致癌

红心鸭蛋

2006年11月

丹红

可能致癌

大闸蟹

2006年10月

硝基呋喃代物

致癌

可比克薯片

2005年11月

铝超标

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啤酒

2005年7月

甲醛

可能致癌

奶粉

2004年4月

劣质

“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严重者可致死

火腿

2003年11月

敌敌畏

有剧毒,可能致死

2.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这些不安全因素,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第一,损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人是食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生产出来的问题产品最终是要人来消费的。

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分辨出食品的好坏,只有在食用以后才能确定,所以,食品安全问题最终的受害人还是我们自己。

例如:

2004年4月,市查处了一家生产劣质奶粉的工厂,该奶粉厂生产的奶粉几乎没有营养,直接导致13名婴儿的死亡,200名婴儿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症,出现了很多“大头娃娃”;同年5月,散装假酒事件,在短短10天,导致14人死亡,39人受伤;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使全国各地1000余名婴儿患上泌尿系统结石病;而今年4月曝光的“地沟油”事件,如果长期食用将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看着那些小小的身体惨遭病痛的折磨,看着那么多人因为问题食品失去了生命,让我们这些正常人在对他们表示同情的同时,也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第二,加深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程度,影响政府形象,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前,国各行业都处于一片火热的繁忙场面。

但是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又让民众毛骨悚然,不知所措。

他们不禁会想:

国家不是制定了那么多的食品法律法规吗,不是设置了那么多质检机关吗,那为啥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层出不穷,为啥不能在问题发生前就已经发现并处理?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很容易引起民众的心理恐慌。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使人们在食品购买过程中充满疑虑,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安全的,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对政府的不信任油然而生,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就会产生。

于此同时,正规食品生产厂商出于自身利益受到问题食品的挑战,会铤而走险,仿效别的厂商,生产低成本的劣质产品,以维持自身的市场地位,这样也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第三,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我国国际形象,阻碍了国食品的出口。

在生产过程中,正规食品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成本高,所以价格偏高,而问题食品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价格往往也很低廉。

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面对同样的产品,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后者。

不法厂商正是看中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将大量不合格的食品导入市场,结果使合法厂商的利益受损,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就遭到了破坏。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能能力一般都高于国市场,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利益,很多厂商都会选择产品出口。

但出口产品的质检一般都很严格,所以,他们在出口产品的生产上会采用高质量标准,而在国产品生产上则降低标准,这就造成了国的食品安全隐患。

但同时,由于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也引起了食品进口国的普遍关注,他们开始对我国的出口产品提高质检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这又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第四,市场萎缩,阻碍企业的发展。

厂商的不正当生产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同时也给自身及同行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例如三鹿奶粉,本来是国奶制品行业数一数二的大品牌,凭借自身品牌的优势合法经营的话完全可以在国市场上长久的生存下去,但是受短期利益的驱使,走上了生产劣质产品的路。

“三聚氰胺”事件不仅造成全国各地1000余名婴儿患上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恶果,还使消费者对中国奶制品行业产生怀疑,导致市场萎缩,给中国奶制品行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利益。

不仅如此,它还直接导致三鹿的倒闭和被收购,一个在国存在几十年的大企业就这样永久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我们可以从市场和政府这两个主体来考虑。

而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作为市场的两个重要主体,他们的行为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形成。

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本文主要从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三个方面来分析食品问题的成因。

3.1生产者恶性竞争导致“囚徒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

经济,市场主体也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

而作为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的食品,仍然在人们的日常开支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在买方市场下的食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是相当激烈的。

而当今中国的食品企业很多,为了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谋得生存和发展,不正当竞争就应运而生啦。

下面我们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对食品生产经营商不正当竞争进行分析:

假设;

(1)某地某一食品有A、B两个生产商;

(2)当双方都诚信经营时,两者的收益都为4;(3)当一方诚信经营而另一方非诚信经营时,诚信经营一方的收益为1,而另一方为7;(4)当双方都诚信经营时,双方的收益都为3;(5)当前国食品市场成本较低,受害者诉讼成本高。

表3-1食品生产商间的博弈假设

生产经营者A

生产经营者B

诚信经营

非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

4,4

1,7

非诚信经营

7,1

3,3

如表3-1所示:

A、B两生产商都面临着两个选择:

(1)诚信经营;

(2)非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意味着要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但也面临着被竞争对手逐出市场的风险;非诚信经营意味着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但是可以起到挤兑竞争对手,获得额外收益的作用。

根据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和分析,再结合当前国食品市场成本低廉,受害者诉讼成本高的国情,每个生产经营者的理性选择是:

非诚信经营。

在不清楚竞争对手情况的条件下,先确保自己有收益3.这是一个纳什均衡点。

其实,如果两个生产经营商都选择诚信经营的话,他们都可以获得收益4,这是最好的双赢结果。

而且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总体经济收益最佳选择。

但事实并不会向我们想象的结局发展。

在选择战略的时候,两方都会担心:

如果我选择诚信经营,对方不配合怎么办。

事实上,每一方都希望自己选择非诚信经营,对方选择诚信经营,这样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短期经济收益,抢占对方的市场。

同时,一方也会担心自己选择诚信经营后,另一方会选择非诚信经营,这样一来,在成本很低的国情下,自己很有可能面临市场萎缩,甚至破产局面。

出于双方的不信任,所以在理性的驱使下,每个生产经营商都会选择“非诚信经营”。

这里的经营者

在看似理性的博弈过程中却没有选择最优结果,其实他们陷入了“囚徒困境”。

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食品生产经营商必须联合起来走合作博弈的道路,以合作的精神解决博弈冲突,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保障食品的消费安全。

3.2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

虽然消费者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害者,但作为市场参与的一个主体,他们的行为有时候也会间接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

(1)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在交易的过程中一方拥有与交易密切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从而造成交易的结果明显不利于信息缺乏一方的情况。

在食品交易市场中,消费者和食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对自己所购买的食品在原材料、加工、运输环节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从而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不合格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故。

(2)消费心理的不成熟。

我国人口众多,消费需求旺盛,但支付能力较低。

主要表现在一切以价格为主的购物观念与习惯上。

低消费能力加上旺盛的市场需求,给低价格的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

从而纵容了不法经营者的嚣气焰。

(3)自我防和维权意识较弱。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后就直接食用,很少关注产品的保质期、生产厂家等,甚至连票据都不要。

在遭受不洁产品侵害后也往往是自认倒霉,以破财消灾的心理来宽慰自己。

消费者的自我防意识薄弱和应对食品卫生的消极态度,是构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大根源。

3.3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

3.3.1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缺失。

在国即便是同一种食物,也存在着多重标准。

就国家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而言,就存在着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两套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是卫生部行政执法的依据。

食品质量标准则是按照《中华人民国产品质量法》制定的,是国家质检总局行政执法的依据。

两套标准各行其是,并不相通。

致使经常出现按食品卫生标准检查合格的产品,用食品质量标准就不合格了。

现实中很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没有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标准模糊所导致的。

(2)质量标准明显滞后于国际标准。

例如:

2011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局称,在雀巢婴幼儿米粉中化验出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

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则表示,米粉中的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

这表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不够,在很多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存在空白,如果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制度,像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

3.3.2多头分段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取的是多头分段管理的体制。

虽然此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从横向、纵向层面强化了监管职责及配合机制,但对多头分段管理体制并未做出实质性改变,因此,仍会导致种类繁多、环节复杂的食品领域出现监管盲区。

首先,分段监管造成了权力分割。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的监管权被划归给农业、质检、卫生、工商等不同的行业部门,分解了监管权,破坏了监管权的完整性,导致了各个监管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不力。

其次,分段监管造成了权责不明。

由于监管权被划归给不同的部门,致使食品监管权、责在各部门间难以进行明确、合理的划分,必然会导致执行过程中监管职能的重叠和缺位。

于此同时,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将难以追究相关机构的责任。

最后,分段监管造成了监管效率低下。

虽然食品监管权被不同部门分割执行,但执行部门监管责任界限不清、权责不明,往往会造成“你管,我不管”‘你管,我也管”的混乱局面。

因此,分段监管不仅无法发挥食品安全监管的功能,反而会形成各部门围绕部门利益、争夺权力的博弈行为,最终造成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局面。

3.3.3食品安全惩罚成本过低,缺乏制约力和威慑力

作为以追求经济收益为最终目的的商人,其任何行为都是对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而成本是成本收益分析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生产经营者处于守法和的边界时,是选择守法还是,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成本。

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收益时,大部分生产经营者会铤而走险,置法律于不顾,选择;当成本与所得利益相当时,生产经营者会选择打擦边球,从而选择生产;而当成本远远大于收益时,生产经营者才会选择守法生产。

因此,只有当法律对生产的处罚力度足够大时,他们才会放弃行为。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与我们的惩罚力度不足有关。

所有关于处罚假冒伪劣产品制造和销售的法规,没有一条能到达让不法厂商倾家荡产不得翻身的地步。

一些法律法规执行弹性大,处罚上下限悬殊,随机把握空间大,难以体现严厉惩罚的原则。

如最新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9章规定了对生产经营者,根据不同情形处以2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或按照货值的2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表面上看,好像增加了生产经营者的成本,对非法经营者会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但实际上,有害食品生产者被查出送往司法机关的极低,判刑的就更少啦,除非是一些影响全国的大事件。

所以,成本过低、处罚不严厉是打假打不绝和食品安全防不力的主要障碍。

3.3.4食品安全监管的滞后性

一般情况下都是当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以后,各种严格的管理条列才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厉打击,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啦,但过一段时间,一切如故。

这种管理模式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起不了根本性作用的。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无疑是主力军。

但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在面对种类繁多、影响面广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单靠少数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鼓动群众、媒体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

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监管渠道不畅通,权力太少,缺乏实际监督行动的参与权,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

4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对策

4.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企业都是以追逐利益为最终目的的经济主体,在利益的诱惑下什么道德规都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不能把保障食品安全的希望都寄托在企业家身上。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法律的高度来保证食品的安全。

虽然在2009年我国已经颁布了《食品安全法》来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它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它是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大众不满的情况下才出台的,属于经验式、总结式的立法模式,不具备前瞻性。

同时,保证食品安全,不能单凭一部法律,必须在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分门类的综合性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4.2构建强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有学者认为,政府监管问题是食品监管最大的问题。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职能分解给卫生、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进行分段管理,并对各监管部门的职能进一步明确。

但由于监管环节过多,多头管理和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往往会造成重复监管及监管缺位等权责不清、职责交叉等问题。

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才导致食品监管不到位、效率不高,给劣质食品的猖獗留下了存在的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整合监管资源,减少监管环节,归并监管职能,延长监管链条,建立起专业、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把各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彻底解决掉因多头监管造成的权责不清等制度性问题。

同时,各监管部门应依法行政、积极配合,实现部门间的资源共享、监管合作和无缝对接,最终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环节的合作监管体制。

4.3提高食品市场准入管制,加大处罚力度

食品市场准入管制是指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的一种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管制措施,只有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

管制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在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过程、原材料把关、产品标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检测能力、质量管理制度和包装要求等方面具备产品质量保证。

坚决执行食品市场准入机制,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给其生产劣质食品的机会。

同时,可以起到警示符合条件的企业,让其不敢违章生产,这样就可以铲除其生产劣质食品的沃土。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成本,对生产造成人身、财产及其他损失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除依法进行赔偿外,还要承担相应的行政和刑事处罚,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应严格惩罚,最好能让其体验到破产的危险。

企业都是以追逐利益为最终目的的经济主体,只有当生产劣质产品的成本远远大于其生产合法产品的成本时,它们才会合法生产。

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成本,营造一个生产者合法生产,消费者放心购买的和谐环境。

4.4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

虽然消费者与食品生产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但这并不代表消费者在问题食品层出不穷的今天,不能有效地避免问题食品的侵袭。

他们可以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通过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配料的成分、标志是否齐全、厂家是否正规,并索票要证等方法来避免和降低购买问题食品的几率。

当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政府应该鼓励新闻媒体加入到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与维权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食品安全,把问题食品扼杀在萌芽阶段。

4.5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