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310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0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干冰做制

冷剂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Na2CO3碱制玻璃

B.生石灰CaO氧化物补钙剂

C.食盐NaCl盐除铁锈

D.火碱NaOH碱生产橡胶

【答案】D

【解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3.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答案】B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4.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S、P在氧气中燃烧,分别产生蓝紫色火焰、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Ⅰ、Ⅱ两类反应,分别体现了氧气能支持燃烧、能发生缓慢氧化,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Ⅰ类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Ⅱ类反应发生缓慢氧化,也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碘酒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C

气体受热膨胀

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D

固体碘受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

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

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C。

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D。

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

故选C。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6.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等

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当爱护水资源

【答案】A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水的净化;水资源状况

7.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8.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

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之比为3:

4

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答案】B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9.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

A.借助托盘天平和其他手段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6.25%

B.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

C.20℃时,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

D.将100g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计算的方法测定质量分数,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按照要求保留相应位数的小数,故选项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B、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C、氢氧化钙为微溶性物质,意味着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在0.01g﹣1g之间,最大的质量分数=

×100%<1%,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D、盐酸加热蒸发水时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会小于20%,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

A。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0.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制备和检验氢气的可燃性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C.蒸发食盐水D.测定溶液的pH

【答案】D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11.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

A.Cu

CuCl2

Cu(OH)2

B.H2O

O2

MgO

C.CaCO3

CaO

Ca(OH)2

NaOH溶液

D.MgCl2

Mg(OH)2

M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该方案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方案理论上正确,但水通电分解制取氧气成本较高,经济上不合理;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该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较

为简便,经济上也合理;故选项正确。

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钠不与氢氧化镁反应,该方案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盐的化学性质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t2℃时,20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70g溶液

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氮此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20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溶解15g,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错误;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次之,丙物质应该是t3℃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故正确。

答案:

D。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A.H2SO4NaClNa2CO3CaCl2B.HClNaOHCuSO4MgSO4

C.Na2CO3K2SO4BaCl2HClD.NaNO3HClCaCl2KO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

故选:

D。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14.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1:

收集氧气时,氧气的验满

B.图2:

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C.图3:

验证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

D.图4:

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答案】C

【解析】

示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A。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1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CO3溶液

Na2SO4溶液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H2

HCl

加过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C

NaCl固体

细沙

加过量的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铁粉

Fe2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洗涤、干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均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细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2O3和铁粉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17.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

B.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

C.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

D.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步骤①:

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因为Ca2+可以与SO42﹣反应生成白色微溶物CaSO4,

考点:

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证明碳酸盐

18.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

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氧化铁失去氧,则固体的质量应减少,故

考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9.在一个

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

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g﹣2g=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30g﹣8g=22g;W是生成物,生成的W的质

量为25g﹣7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是Z和W。

A、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3g=35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g:

32g=1:

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20.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除杂的方法

B.化学物质中的“三”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粉

三大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

三种黑色氧化物-——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C.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D.日常物质的区别

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厨房天然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换气扇

酒精灯熄灭-——用灯帽盖灭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食醋-——闻气味

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木炭粉不能,用磁铁吸引可以除去杂质;灼热的铜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可以除去杂质;故选项知识整理的内容均正确。

B、煤、天然气、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是三种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硬水与软水;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碳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21.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克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

7克

2530毫克

(1)表中“钠”是指(填“序号”)。

A.离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是加碘盐,人体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3)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不超过6克,假设小明某天吃了100克该方便面,相当于吃了食盐克(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1)C

(2)甲状腺肿大

(3)CH4+2O2

CO2+2H2O

(4)6.4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2.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至少答两点)。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陶瓷碗B、不锈钢炊具C、橡胶手套D、铜质水龙头

(4)微型化录音录像的高性能带中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化学组成相当于CoFe2O4的化合物,又知钴(Co)和铁都有+2、+3价,且在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具有一种化合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5)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答案】

(1)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含碳量不同

(3)BD

(4)+3

(5)硫酸、硫酸铜

【解析】

试题分析: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金属可以制作电线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制作热水壶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拉成丝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故填: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价;若Co的化合价为+3,Fe的化合价为+2时,钴和铁的化合价的和为:

(+3)+(+2)×2+(﹣2)×4≠0,不符合要求;若Co的化合价为+2,Fe的化合价为+3,钴和铁的化合价的和为:

(+2)+(+3)×2+(﹣2)×4=0,符合要求。

(5)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这一理论,结合题意中的“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可以断定反应后的滤渣中的成分是铁或者锌、铁的混合物,一定有铁生成,锌与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反应,先置换出铜,因此有铁一定有铜,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铁、铜;因为滤渣中存在铁,因此滤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硫酸、硫酸铜,因为不能和铁共存。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已知:

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

氢氧化钙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

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

【答案】

(1)碱性

(2)溶液红色褪去氯化钙、氯化氢

(3)氯化钠氯化钙

取上层清夜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等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静置后发现:

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不含碱性物质,即不含氢氧化钠、碳酸钠;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没有剩余,否则不会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钙不能确定;故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可采用取上层清夜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合理即可)。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24.我市著名的纸面石膏板企业,用热电厂燃烧煤产生的炉渣来生产石膏板。

原理是:

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热电厂用“碱﹣石灰﹣石膏(CaSO4•2H2O)”的方法使烟气脱硫从而生成石膏。

(1)工业烟气没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会污染、破坏环境。

(2)写出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离的。

(3)化学反应类型有不同的分法,其中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塔、制

碱釜中发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制碱釜中的反应物Na2SO3作氧化剂

C、氧化塔中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塔中的反应物CaSO3作还原剂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答案】

(1)酸雨

(2)SO2+2NaOH═Na2SO3+H2O沸点

(3)CD

(4)NaOH(或烧碱溶液)

(3)A、吸收塔中SO2+2NaOH═Na2SO3+H2O、制碱釜中氢氧化钙和亚硫酸钠反应

生成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钙,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B、制碱釜中氢氧化钙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钙不是化还原反应,反应物Na2SO3不是氧化剂,故错误;C、氧化塔中发生的反应中氧元素、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D、氧化塔中的反应物CaSO3作转化为CaSO4•2H2O,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为+6,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故正确。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气的工业制法;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25.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如图,像这种用实际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