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9094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

《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案 二年级1 长度单位一.docx

数学教案二年级1长度单位一

教案

教材版本:

激趣版.学校:

.

教师

年级

二年级

授课时间

课时

2课时

课题

第1讲——长度单位

(一)

教材分析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本讲中我经历3,我来做4,5,我挑战1有一定难度,教师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其他问题难度不大,可由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讲解。

拓展问题作为补充,教师可根据课堂学生情况选讲。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从日常生活中理解常见长度单位,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学会根据题意画出简单的示意图进行解题。

数学思考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了解不同长度作为标准量同一物体时,得到的结果不同,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实践活动,感受实际长度,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

问题解决

1.在学习和讨论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1.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长度单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实际长度,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说明:

留给备课教师在备课时填写自己上课所需内容.

 

一、导入

(教师进行自我介绍)

师:

新学年新气象,小朋友们也都长高了,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更高一些?

(同学们互相比一比)

师:

你知道自己有多高吗?

(学生只有说一说)

师: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在描述自己的身高时用了米(厘米)。

师:

你知道米或者厘米是什么单位吗?

生:

长度单位。

师:

没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长度单位。

(揭示课题)

(播放导入)

师:

小动物们的运动会精彩不精彩?

其实在这次运动会上还有很多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我经历

(一)我经历1

例1.跳远场地已经挤满了小动物。

哦,原来小兔聪聪正在参加跳远比赛,大象和狮子两位裁判正在为结果争论不休呢!

大象说:

“我用筷子量,发现有5根筷子的长”。

狮子说:

“我用树枝量,发现有3根树枝的长。

”这可怎么办,该记下谁的结果?

小朋友你觉得用什么测量工具比较好?

1.小组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讲解。

2.指定某一小组指派一名学生先汇报能想到的办法。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纠正)

提示:

用统一的测量工具。

可以用米尺、卷尺、皮尺等。

3.小结:

量长度比较大小时,我们一般都是统一测量工具,其实也就是统一单位才能进行比较。

(二)我经历2

例2.下一个跳远的是蜗牛宝宝,只见蜗牛宝宝挺起胸走到起点,用力一跃,就快速跳了出去。

观察一下示意图,你知道蜗牛宝宝跳了多远?

1.学生独立完成变式练习。

同桌比赛,看谁量出的快,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讲解,并说出如何量出这些长度。

师:

要测量蜗牛跳了多远,应该怎么量?

生:

蜗牛从直尺上的0刻度起跳,落在直尺上的5厘米处,跳了5厘米。

师:

有没有不同意见?

答案:

5厘米

(三)我经历3

师:

正在蜗牛跳完之后,这时正好有一片树叶落在尺子上,你能告诉老师这片叶子有多长吗?

例3.比赛依旧进行着,就在这时,天空中飘来了一片树叶,正巧落在了放在地面的小尺上,观察一下,你发现这片树叶有多长呢?

1.师生共同分析问题。

师:

同学先看屏幕,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

一片叶子落到尺子上了

师:

叶子两头分别在什么地方?

生:

一头在1厘米处,另一头在6厘米处。

师:

要知道叶片的长度,这样测量行吗?

2.学生小组讨论。

生1:

我觉的这样量不出叶片的长度,要从0刻度开始测量才行。

师:

对,我们最好从0刻度开始测量,可是这片叶子我们没办法移动,这样房叶子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大家想想办法吧!

生1:

如下图,我们可以把1厘米看成0厘米,把2厘米看成1厘米,把3厘米看成2厘米,……这样就得到树叶的长度是5厘米。

生2:

我还有个好方法,从0~6厘米的长度是6厘米,树叶的长度比6厘米少了1厘米,所以长度是6-1=5(厘米)。

师: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难理解的题目都能将它简单化,并正确解答。

可见只要我们动脑子认真想,没有什么题目能难倒我们的。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答案:

6-1=5(厘米)

答:

树叶的长度为5厘米。

师:

原来测量长度的问题还真有趣,大家学得怎么样?

接下来检验一下大家会不会做吧!

先来看我来做第1题。

三、我来做

(一)我来做1

1.小猪笨笨走向跳高场地,这里非常的热闹呢!

场地两边插上了漂亮的彩旗,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真好看啊!

小猪笨笨从彩旗旁边走过,这些彩旗比我高很多呢!

想知道彩旗有多高,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尺来测量呢?

(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教师小结。

(二)我来做2

2.小猪笨笨津津有味的看起跳高比赛了,只见马先生快速跑起来,轻轻一跃,跳过了竹竿,小猪笨笨看一下刻度,在2米和4米的正中间,小朋友你知道马先生跳了多高吗?

(1)学生尝试解答。

(2)请位同学将示意图画在黑板上,再请其他同学讲解其思路及过程。

师:

你是怎么想的?

能说说思考过程吗?

生:

我是这样想的,2厘米和4厘米的正中间是3厘米,那么同样的道理,2米和4米的正中间就是3米。

(三)我来做3

3.小猪笨笨想到别的场地看一看,走着走着被一个木块绊倒了,谁放了一个木块在这里啊!

小猪准备找个纸盒把木块收起来,大约需要多长的纸盒就能收得下呢?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学生汇报讲解。

师:

观察一下慕可与爱的长度,大概是多少?

生:

比3厘米多,比4厘米少。

师:

那么选多长的盒子比较合适呢?

生:

选4厘米比较合适,因为3厘米的盒子放不下,4厘米的盒子能放下,5厘米的盒子有点浪费,所以4厘米最合适。

师:

咱们班的同学真是太聪明了,想必下面的一题也难不倒你们!

(四)我来做4

4.小猪笨笨发现小猴正在忙着爬杆比赛呢!

只见小猴要爬上6米高的竹竿,可是每次他爬上4米,休息一下时,就掉下2米,小猴第几次才能爬上杆顶?

(1)学生尝试解答。

(2)指定学生将讲解,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教师要及时的表扬或鼓励,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奖励荣誉标记!

师:

小猴每次爬4米掉下2米,这样相当于爬了多少米?

生:

2米。

师:

那6米里有3个2米,是要爬3次吗?

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如果学生没有质疑的老师就说咱们可以演示一下)

生:

小猴爬到顶就不再往下掉了,所以最后一次是直接爬上去的。

前面的是每次爬2米。

师:

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这位同学真是太聪明了。

那应该怎么解答呢?

答案:

4-2=2(米)

6-2=4(米)

答:

小猴第2次才能爬上杆顶。

师:

解决了小猴爬杆问题,大家下课休息一下吧。

第二课时

复备内容及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一、过渡语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刚才的几道题目大家都得心应手,那下面的几道题目你会吗?

前5名做好且做对的同学可以加1分哦!

二、我来做

5.裁判席上传来了一个消息:

“这里有一个磨损了的尺子,上面只能看清楚“0”“1”“4”“6”“9”这几个刻度(单位:

厘米)。

谁知道用这把尺子一次可以直接画出几厘米长的线段?

”小朋友,你能试着写一写吗?

(1)小组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能量出的长度最多。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讲解。

(2)指定某一小组指派一名学生先汇报能量出哪些长度。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纠正)

生:

可以量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学生可能说的不全教师提问)

师:

仔细观察,能量出8厘米吗?

怎么量?

生:

从1~9可以量出8厘米…

答案:

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8厘米、9厘米

(3)小结:

量长度,我们一般都是从“0”开始。

但有时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小尺,用残缺不全的直尺量长度,我们就依次观察:

能不能量1厘米?

能不能量出2厘米?

能不能量出3厘米?

……依次寻找,就能找的又全又准。

师:

一把残缺的小尺,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还是可以量出很多长度。

下面进入我挑战解决问题。

三、我挑战

(一)我挑战1

1.小猪笨笨看到大家都在快乐的忙着,他也想找点事情做一做。

于是他到运动会的后勤部鸡阿姨那报到,鸡阿姨请小猪把运动员的成绩记下来,小猪发现成绩都是不一样的表示方式,你能帮小猪把成绩写下来吗?

学生根据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进制独立完成本题,指定4名同学板演讲解。

(二)我挑战2

2.跳高运动员袋鼠妹妹和熊大叔吵了起来,袋鼠妹妹说自己跳了1米98厘米的高度,熊大叔说自己跳了198厘米的高度,他们都认为自己赢了对方,狐狸裁判想了想,一下就想出好方法来比较了。

小朋友你知道谁赢了?

(1)学生独立解答本题。

(2)找人汇报结果和解题过程。

师:

1米98厘米和198厘米能直接比较吗?

要比较它们的长短应该怎么做?

生:

应该先统一单位。

师:

怎样统一它们的单位呢?

(教师指定学生讲解,如果学生讲解不清楚教师讲解。

)我们发现1米98厘米和198厘米这两个数据中,有2个厘米,那么我们就把米换成厘米,1米=100厘米,那么1米98厘米=198厘米。

答案:

1米98厘米=198厘米

答:

两个人说的高度是相等的。

(3)教师强调:

两个数据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

要先同一单位。

(三)我挑战3

3.裁判中要数大象是一流裁判了,大象先生平时就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瞧,下面就是大象平时记下的一些收获。

试着帮它填完整。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同桌之间互相批改。

(四)我挑战4

4.小猪笨笨也想做让人羡慕的裁判,于是去找大象先生学习经验。

知道小猪笨笨的想法后,大象先生决定给小猪笨笨一个机会,于是对小猪笨笨说:

“只要你能通过三关测试,就让你担任裁判员。

”听了大象先生的话,小猪笨笨开心得一蹦一跳。

“第一关”测试:

比较出下面每组数据的大小。

2米○199厘米1米○100厘米

300厘米○290厘米1米40厘米○100厘米

学生先根据两边的数据及单位尝试进行单位的转化,然后进行大小比较。

答案:

>=>>

“第二关”测试:

先估计一下,黄彩带长度大约是()厘米,再用小尺量一量,长度是()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第三关”测试:

判断下面的说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1)笔记本的厚度有2米。

()

(2)手机的长度大约10厘米。

()

(3)楼房高14厘米。

()

(4)黑板长6米。

()

(5)旗杆高13厘米。

()

(6)一步长70米。

()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来感知单位的应用,并尝试进行判断。

答案:

×√××××

(五)我挑战5

5.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猪笨笨顺利地完成三关测试。

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猪笨笨是怎么当裁判的吧!

小动物们的跳远成绩全部出来了,如下:

小兔贝贝:

1米39厘米

小狗乐乐:

1米80厘米

小松鼠甜甜:

143厘米

谁是第一?

谁是第二?

谁是第三呢?

用线把它们与名次连起来。

(1)师生共同分析。

师:

能直接比较吗?

生:

不能,要先换算单位。

师:

你怎么换算单位呢?

这道题和前面学过的哪道题一样?

(2)学生独立完成本题,说一说自己换算单位的过程。

(六)我挑战6

6.小猪笨笨的评判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运动会的组委会为了给小猪笨笨一点鼓励,特地送给小猪笨笨一个大奖章。

观察一下奖章的形状,再动手量一量,你知道这个奖章每条边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动手量一量,老师强调量长度时候注意事项。

(七)我挑战7

7.小猪笨笨得到奖章后,特地买来两条红丝带,准备用两根红丝带把奖章挂起来。

这两根丝带长都是50厘米,如果把它们接在一起,接头处有5厘米重叠(如下图),那么接好后的带子一共长多少厘米呢?

(1)学生小组讨论。

(2)集体汇报交流。

师:

两条红丝带接起来的长度是50+50=100厘米吗?

生:

不是,比100厘米短。

师: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那请再思考一下比100厘米短了多少呢?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答案:

50-5=45(厘米)

45+50=95(厘米)

答:

接好后的带子一共长95厘米。

四、拓展延伸

(一)拓展1

1、估计男孩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解答。

(2)集体汇报交流,说一说理由。

(二)拓展2

2、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多少厘米?

(1)学生动手折一折。

师:

对折再对折以后,绳子分成了几段?

生:

分成了…

师:

那么请你撕一条纸条,验证一下你想的对不对呢?

(2)学生动手操作,折纸条。

师:

对折2次,绳子被折成了几段呢?

生:

4段。

师:

每段长是2厘米,那么绳子原来长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答案:

2+2=4(厘米)

4+4=8(厘米)

答:

这根绳子全长8厘米。

(三)拓展3

3、估一估,()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

(1)学生动手量一量课本。

师:

要估一估几本书的长是1米,我们得知道数学书的长度,下面请大家同桌合作量一量。

生:

数学书的长度大概是26厘米。

师:

那么几本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答案:

1米=100厘米

数学书的长应是26厘米,将其估成25厘米。

100=25+25+25+25

五、课堂总结

1.用肢体比划一下1厘米、1米的长度。

2.1米=100厘米

教材答案:

我经历:

1、略

2、5厘米

3、5厘米

我来做:

1、略

2、3米

3、4厘米

4、2次

5、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8厘米、9厘米

我挑战:

1、10024008

2、1米98厘米和198厘米相等,所以平局

3、厘米米厘米米

4、第一关:

>=>>

第二关:

第三关:

×√××××

5、小狗第一,小松鼠第二,小兔第三。

6、略

7、95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