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490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docx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工作汇报

二00七年四月三日

内 容 提 纲

一、基地概况

二、基地工作汇报

(一)基地发展战略定位

(二)基地工作指导原则

(三)基地工作指导思想

1.以教育创新促进基地发展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地发展

3.以和谐校园目标规划指导基地发展

(四)基地工作特色

1.以课题研究促进基地校外教育教学理论建设

2.以管理创新推进基地跨越式发展

3.科研与教研并重构建完整课程体系

4.以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基地工作目标及实施措施

1.教育一体化

2.教师专业化

3.科研高端化

4.管理科学化

5.发展多元化

(六)基地体会与收获

1.基地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2.基地已成为校外教育必不可少的载体

3.基地形成了有序、规范、低成本的运行模式

4.基地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七)发展存在问题研究

-10-

一、基地概况

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石家庄市教育局于2001年在原石家庄师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于2001年11月13日正式开营。

它的成立,为全市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校外活动场所,这也是2001年石家庄市政府为老百姓办的二十件实事之一。

基地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职工100名,其中教师70名。

基地以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将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石家庄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市内各区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一的学生有计划地来这里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每周一期,每期平均1500人,每年累计4.5万人。

到2006年底,基地已累计培训学生18万多名。

基地坚持公益性的原则,本着厉行节约的指导思想,实施成本管理,根据河北省物价局的相关规定,每周向每名学生收取135元的培训费,其中伙食费50元,住宿费20元,项目活动成本费60元,交通费5元。

二、基地工作汇报

(一)基地发展战略定位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地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紧紧抓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这条主线,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发展方向,以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地工作指导原则

基地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4号)文件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即:

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基地的教育教学之中,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基地的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场景,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的机会,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学生在自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升华道德境界,增加成长动力。

(三)基地工作指导思想

1.以教育创新促进基地发展

基地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按照“教育创新”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内容上,以自行开发的主题活动为主,注重与学生的生活、需要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将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小组探究的方法获得直接经验;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推行教学上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基地逐步建立起了符合中小学生全面发展规律、激发中小学生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努力创造了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平台。

2.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地发展

基地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基地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中心,在项目设计和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基地重视内部管理和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人的生存环境净化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基地更注重和谐与持续发展,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想教育、办教育、作决策,避免盲目发展、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短期行为,在学校布局设置、教育项目设立、教育投资建设等方面,既着眼当前教育,又考虑全面发展目标,确立了教育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战略。

3.以和谐校园目标规划指导基地发展

为了让学生在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基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十六大上所提出的“以学校安全工作为中心,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以“把基地建设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中小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标任务,把基地打造成为一所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基地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落实各项道德规范,增强学生自律能力,美化校园环境,增强人文气息,提高了校园整体文明程度;完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卫生制度标准,完善安全卫生体系,建立健全了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加强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注重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保障学校安全卫生基本条件;严防重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基地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力度,出台应急预案,做好紧急事故的处理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感。

基地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拓展工作思路,已逐步建立适合基地情况的长效运行机制,使基地的整体建设处处渗透着和谐的音符。

(四)基地工作特色

1.以课题研究促进基地校外教育教学理论建设

在校外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较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可借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内部的教学理论建设,基地的全体老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不断摸索,阶梯式的推进,逐步形成了基地的理论建设体系。

基地建设之初,就提出了“让问题充满课堂”的教学指导原则;经过不断的探索,逐步总结出了“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综合提高,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能力培养是主线、拓宽视野是关键、运用知识是基础、参与实践是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成长的需要,制定了让每一位小学生感受一段经历、尝试一次创新、体验一次成功;让每一位初中生解决一个问题、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一种方法;

让每一位高中生亲历一次研究、培养一种能力、塑造一种品质的活动目标。

2005年,根据国家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基地形成了“以德为首、德智并重、学以致

用、知行合一”的教育方针。

这些教学管理理论的建立,有效地指导了基地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以管理创新推进基地跨越式发展

基地在学校管理方面,以创新的思想和理念来促进基地发展。

在第一个五年规划时,基地提出了建设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走出基地办基地,走出教育办基地,将基地融入社会,将社会拉进基地”为目标,先后与石家庄市计生委联合环保局、交通管理局、公安消防支队、省会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建立了五大专业教育基地,实现了大教育与小教育的结合、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的对接,使基地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地完善充实活动内容,扩充建设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如,基地与省会文明办共同建设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中心”,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为核心思想,通过让学生参观美德展室、观看立体投影美德故事、制作美德宣传画等活动,从看、听、做等多个方面感悟中华美德的内涵,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基地的这种共建模式,让每年来基地参加实践活动的4万余学生都能接受中华美德教育,既丰富了基地的教学活动内容,又很好的实现省会文明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目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3.科研与教研并重构建完整课程体系

基地课程体系是基地教育活动的总体纲领性文件,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因此,基地提出了以科研和教研为载体,构建基地课程体系的工作目标。

基地的教师们,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研组的各项学习活动和实践研讨活动,确定研究目标,增强教研的成果意识,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基础上,遵循“学生需要和学生发展相结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层次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人与文化”为模块内容,充分考虑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对开发

建设80多个活动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序列,逐步形成了以小学、初中、高中为纵向,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为横向的

活动课程体系。

例如,在安全教育方面,基地通过与石家庄市消防局、交管局、计生委、禁毒

局等部门合作,相继开发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性健康教育》、

《拒绝毒品》等多个方面的安全教育活动,这些内容构成了基地课程的横向体系;基地又在安全教育每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征,开设了不同教育目标的纵向体系,如在安全救助和安全常识的掌握方面,针对小学生开设了《自救自护》项目,针对初中生开设了《现场急救》项目,针对高中生开设了《急救医学》,这些纵横体系的构建,形成了基地完整的课程体系。

4.以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地设置的80余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

每一个活动项目都确定了一个主题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中医按摩》这个活动项目,先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医学,体验推、拿、按、揉等基本的按摩操作技术,在学生们掌握了基地的按摩技术之后,老师就引导学生要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他人的关爱之情,让他们感悟“浓浓亲情献给父母,点点爱心献给他人”的内涵,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

又如针对高一学生开设的《模拟法庭》这一活动项目,通过模拟

创设法庭背景和环境,让学生来亲历亲为法律知识、程序、角色等,从而增强学生认识社会、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些特色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五)基地工作目标及实施措施

1.教育一体化

基地在实施建设一体化的基础上,制定了“基地建设一体化推动基地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根据“固化基地教育成果,丰富基地教育内容,拓展基地教学形式,实现基地三教联合”的指导思想,通过社会教育、基地教育、家庭教育的联合行动,以基地为中心,以河北青少年博学院、全国模型运动训练基地、中国青少年新闻学院为载体,突破基地教育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丰富和发展基地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使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2.教师专业化

加强基地教师专业化建设,是基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引领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