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446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等知识的掌握;

2.通过对溶解度相关知识的复习,了解中考对溶解度的考查方式;

3.通过对有关图像题的解读,知道解决图像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升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运用知识,寻找并建立知识点间联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2.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确定结晶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以中考真题为主导,采用自主研学、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4、教学过程

(1)创境导入

1.展示侯德榜先生的图片,引出侯氏制碱法;

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在索尔维制碱法的基础上发明了更为先进的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对于这个反应,还有另外一种表述形式:

NaCl+NH4HCO3====NaHCO3↓+NH4Cl

2.提出问题;

我们熟悉的NaHCO3是一种可溶性的物质,为什么在这个反应中会以沉淀形式存在?

(2)自主研学考点梳理

1.相关知识回顾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2.考点一:

溶解度的定义及应用

【提问】

(1)溶解度是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方法。

固体溶解度是指____________。

(2)溶解度的四个要素:

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oC溶解度

3.考点二:

溶解度的意义

【提问】20oC时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g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强调】强调: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与溶解度有关,与溶液的多少无关。

4.考点三: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提问】

(1)影响因素

内因:

__________本身的性质。

外因:

a.__________的种类。

(如氯化钠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不同)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___变化而变化。

(2)变化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______而______,如______;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________而______,如________。

【思考】用哪种表现形式可以直观体现这种变化规律?

5.考点四: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提问】

(1)溶解度曲线的横坐标是________,纵坐标是__________,图中溶剂的质量是__________。

(2)曲线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上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的陡与平

“曲线陡升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缓升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下降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真题解析

【小组内讨论】1.(2016广州中考)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

NaCl+NH4HCO3=NaHCO3↓+NH4Cl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溶解度曲线

如右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

溶解度的大小:

A__B。

(填“>”或“<”)

②图中表示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

(填“A”或“B”)

【点评】本题是对课前导入问题的解释。

【小组内讨论】2.(2016济宁中考)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 

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小组内讨论】3.(2014•济宁)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N分别是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

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50℃时,M、N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50℃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60℃,M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50℃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40℃,N点向右平移,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

D.50℃时,向两饱和溶液添加溶质,M点不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

【提示】1.本题中的纵坐标是什么?

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

2.对NaCl溶液来说,能不能形成M、N之间的点所电表的溶液?

为什么?

【经典归纳】

 

【小组内讨论】4.(2016宿迁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图回答:

(1)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2)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

(3)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________方法提纯甲。

【思考】本题中提到了结晶方法,常用的结晶方法有哪两种?

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物质?

(4)深入学习点拨提升

1.考点五:

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方法

【提问】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如___________。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如_______________。

【思考】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5)合作探究真题解析

【小组内讨论】1.(2016山西中考)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供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某同学抽到的题目是“从30gNaCl和2g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

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提纯。

上述两固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_______,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_________3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一位同学问道:

“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方法提升】30gNaCl中混有2gKNO3此时即使是降温至0oC,KNO3的溶解度仍未13.3g,即KNO3无法达到饱和状态,无法结晶析出,因此在本题中不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小组内讨论】2.(2015济宁中考)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得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

【方法提升】1.判断有无发生化学变化可以通过判断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同来判断(只有纯净物才能写出化学式,故能写出化学式的是纯净物,化学式不同,纯净物种类不同);

2.温度越高物质所含结晶水越少,因为温度越高,水分越容易散失。

(6)拓展延伸生活链接

气体的溶解度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3.温度一定时,压强越____,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压强一定时,温度越______,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7)展望中考

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的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至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八)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时间,如指间沙粒,中考即将来临。

亲爱的同学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希望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道题都能让你有新的收获,都能让你离成功更进一步。

还等什么,快来畅谈你的收获吧!

(9)思维导图

《中考复习之溶解度》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效果分析

溶解度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学生难于理解,且这个概念也是初高中衔接不上的一个点,初中新课程中对溶解度的计算不作要求,老师也讲得浅显,但到了高中,又有对溶解度的直接计算,所以很多同学不能适应。

因此,初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溶解度这个概念的实质。

如“溶解度”概念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

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

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本节课缺点:

师生之间配合不是太好,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事实而非。

今后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跟上教师的思路,当然也要注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只顾照着自己的思路走。

《中考复习之溶解度》教材分析

本课题属于教材中的溶液专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学习溶液时已涉及,本部分不再做过多复习,只是在溶解度的意义中提到。

本部分在近五年中考中主要以溶解度曲线的形式出题,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一般出在第7或第8题,分值一般为2分。

《中考复习之溶解度》评测练习

1.(2016广州中考)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

NaCl+NH4HCO3=NaHCO3↓+NH4Cl

回答下列问题:

(2)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溶解度曲线

如右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

溶解度的大小:

A__B。

(填“>”或“<”)

②图中表示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

(填“A”或“B”)

2.(2016济宁中考)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 

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2014•济宁)右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M、N分别是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点。

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50℃时,M、N之间任一点表示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50℃时,其他条件不变,升温至60℃,M点向右平移,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50℃时,其他条件不变,降温至40℃,N点向右平移,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

D.50℃时,向两饱和溶液添加溶质,M点不动,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

4.(2016宿迁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图回答:

(1)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2)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

(3)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应采用________方法提纯甲。

5.(2016山西中考)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供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某同学抽到的题目是“从30gNaCl和2gKN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

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提纯。

上述两固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_______,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_________3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一位同学问道:

“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6.(2015济宁中考)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得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

7.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的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温度由t2降低至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中考复习之溶解度》课后反思

在本节内容中,虽然说难度不大,但在习题中,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很多,原因在于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以及对溶解度影响因素的准确理解和掌握上,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根本在于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以及对溶解度影响因素掌握和理解不是很准确,在做题的时候,感觉难度不大,自己觉得是做对了,但实际上出现了错误。

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我体会到启发—研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当前形势下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一言堂”的被动局面,倡导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心与智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本课中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实施策略方面始终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学会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到对一类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无不体现了培养人的思维素质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中考复习之溶解度》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部分。

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的教学是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之美。

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