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1996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docx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

根治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新方案战略分析*

NewprojectsofeliminatingfloodsanddroughtsintheHuaiheRivervalley

(彭泽云安师大科技处芜湖241000)

摘要:

淮河流域的主要灾害是涝灾和旱灾。

取直淮河中游河道和开凿下游河湖分离、直通入海的河道,是解决淮河流域涝灾问题的唯一选择。

在流域内增建水库的同时,从长江三峡水库调水,是解决淮河流域缺水问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淮河流域涝灾旱灾调水直通入海造陆

淮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中洪涝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

50多年来,国家治淮投资900多亿元,建成了一个包括上游5700多座水库,中游行蓄洪区42处,修建加固堤防5万多公里,开凿20多条大型人工河道分洪入江入海的防洪工程体系,使淮河流域抵御洪涝旱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

但是,淮河流域的洪涝旱灾害远没有得到根治,在遇到大旱灾和大的洪涝灾害时,总是要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地制约了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例如,防洪工程面对1991年的大水,无法抵挡,造成大范围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成灾面积5954万亩,倒房186.7万间,死亡556人,直接经济损失282亿元。

2003年淮河中下游又发生相当于1991年的洪水,造成涝灾3000多万亩,120多万人临时迁移,直接经济损失140多亿元。

在欢呼科学调度抗洪胜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怎样解决涝灾问题。

经分析,造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淮河下游的洪泽湖以13米多的高水位排洪,壅高了中上游的水位。

2)淮河中游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壅高了中上游的水位。

3)流域山区水库的蓄洪能力有限,只能有限削峰,不能保证洪水不下山,加重了淮河排洪负担。

面对造成淮河洪涝灾害的原因,治淮战略应是:

上蓄下泄中取直。

上蓄,就是淮河流域的山区增建水库,保证洪水不下山。

下泄,下游开凿直通入海的以低水位泄洪的新河道。

中取直,就是将淮河的中游河道切弯取直,使水畅其流。

解决淮河流域的洪涝问题,关键点在于解决涝灾问题,解决涝灾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以低水位排洪。

1950年以来,治淮一直解决不了洪涝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抓住这一关键点。

如果1950年就抓住了以低水位排洪这一关键点,50多年来治淮投入的巨资大部分可以省下来。

如果能彻底解决淮河流域(不包括沂沭泗流域,下同)的涝灾问题,洪灾问题自然随之捎带解决,届时,行蓄洪区全部都不需再设置,淮河主干及其支流河道的大堤大部分可以作废,不需再投入巨资做庄台住人。

一、治淮新方案

治淮新方案就是一句话:

上蓄、下泄、中取直。

上蓄,在流域内的山区和黄河上兴建18座大中型水库,实现洪水不下山,既可减轻洪水对淮河的压力,又保存了淡水资源。

下泄,淮河下游开凿一条避开洪泽湖直通入海的新河道,使洪水可以畅泄。

中取直,将淮河中游河道切弯取直,即淮河中游河道改道。

同时,在淮北平原开凿2条东西向的河道,截取支流洪水直排入海。

淮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区,这是淮河流域旱灾问题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

要彻底解决淮河流域的缺水问题,仅靠增修水库显然不行,必须从流域外调水。

数省联动,开凿从长江取水的大中线南水北调运河是唯一可行的调水方案。

由于12月--5月几乎不能从长江调水,只有依靠水库供水,所以流域内增建水库,是解决旱灾问题必不可少的工作。

将淮河流域的旱灾问题与洪涝问题捆绑解决,可以相得益彰,大为减少淮河流域治理的费用。

二、治淮新方案可行性分析

1、解决洪涝灾害的方案可行性分析

淮河流域的洪涝主要发生在淮河中游两岸地区和淮北平原地区。

如果误认为这些涝灾地区的地面高程低,遭受涝灾不可避免,实在是战略性的认识错误,因为这些涝灾地区海拔并不低。

淮河中游两岸的低洼区,其实是洼而不低,淮北平原易受涝灾的低洼区,更是洼而不低。

以淮河中游上段的蒙洼地区(海拔22-25米)、中段的荆山湖地区(海拔16-17米)、下段的沫五淮澥地区(海拔15-17米)为例,将它们与长江流域的合肥市和荆北平原的海拔高程(合肥市到海约450公里,市区的高程是海拔12-14米;长江流域荆北平原到海距离约900公里,地面海拔高度为26-28米)比较,这3个地区的相对高程分别超过合肥和荆北地区9-11米和10-11米、6-7米和7米、7.5-9.5米和8.5-9.5米。

相对于长江流域的荆北平原和合肥市,可以说这些低洼区的地面相当高。

相比较之下,荆北平原更应该成为一个大湖,湖面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洪泽湖,可以蓄水1000亿立方米,为什么不干呢?

洪泽湖的排洪水位高,是造成淮河流域涝灾问题的关键点,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降低洪泽湖排洪水位的方案不可行,如果将洪泽湖入海水道的排洪门坎降低3米,水面高程降为10米,那么洪泽湖就不存在了,因为洪泽湖的湖底高程为10-11米。

洪泽湖是江苏省的重要水库,不能失去。

所以,要开凿以低水位排洪的直通入海水道,必须避开洪泽湖,由此导出河湖分家的治淮新方案。

设计淮河下游不经过洪泽湖的直通入海河道的路线是:

从蚌埠以东的沫河口起,经古沛镇(南)、盱眙县城(北)、金湖县城(北)、界首镇(南)兴化县城(北)、东台县城(北)等地,直至东台河口的川水港入海。

且称这条路线为沫川路线,开挖的河道且称为沫川入海水道。

沫川入海水道正对着河口外3800多万亩的浅滩沙洲区,冲

约620公里。

其中从起点到耿集长220公里,设计这一段河道的过水断面为250×20平方米;从耿集至寨后长184公里,过水断面为4500—4000平方米;从寨后至黄河长216公里,过水断面为3500平方米。

河道纵比降均为1:

10000。

选择从宜城过汉江,比从襄樊市、太平店镇、老河口市、丹江口市这四处过汉江的方案优越,并且投资省。

大中线调水运河工程,土方量约43亿立方米,其中石方约19亿立方米,计需投资585亿元。

桥闸搬迁等费用按200亿元计算,共计约需800亿元。

大中线调水运河起点流量每秒10000立方米,入黄流量每秒6000立方米,通过开凿的干线供水运河及黄河,向淮河流域供水约每秒4000立方米。

相应淮河流域承担开凿大中线调水运河的费用为320亿元。

大中线调水运河向淮河流域供水的3条干线河道的路线为:

①淮北线。

从大中线调水运河的寨后处向辛店水库(甘江河,叶县境内,待建)分水,然后利用甘六运河,向淮北地区供水,计划供水量每秒1500立方米。

②淮河线。

从大中线调水运河的大河屯处向淮河的出山口水库(待建)分水,大出运河长约75公里,土石方量约1.3亿立方米,开挖费用约需20亿元。

大出运河的正常供水量每秒1000立方米。

在出山口水库以下的明港镇再建一个水库(坝高20米),然后开凿从明港水库到臻头河官庄处的连接河道,明臻运河长约45公里,土石方量约0.25亿立方米,开挖费用约需4亿元。

出山口水库通过臻头河、宿鸭湖以及利用汝界运河、界洪新河,向淮北地区供水,也可以通过淮河向淮河两岸供水。

③淮南线。

开凿从耿集至淠河的供水干线运河,运河在以下水库的上首通过:

浉河南湾水库、潢河浒湾水库(待建)、寨河蒋畈水库(待建)、竹竿河龙升镇水库(待建)、泼河的泼河水库、灌河鲇鱼山水库、淠河赵家湾水库(待建)。

耿淠运河主要为淮河以南地区供水,兼顾江淮分水岭以南地区。

供水量每秒1200立方米(设计进入淮河流域每秒1000立方米)。

河道最大流量每秒2000立方米。

开挖土石方量约2亿立方米,需费用30亿元。

另外,利用黄河及废黄河,供应黄河南岸(河南境内)及废黄河以南地区每秒500立方米。

2)建水库战略规划

淮河流域西部是伏牛山和大别山区,有很好的建水库的坝点,可惜没有充分利用,已建的大中型水库库容全部偏小,不能有效的拦截洪水。

在淮河流域的西南部山区,可以再修建、改建16座大中型水库,库容量约有150亿立方米。

这16座水库的坝址为:

淮河干流的出山口坝址(信阳市西北15公里处,库容30多亿立方米)、淠河的赵家湾坝址(横排头上游1公里,库容40多亿立方米)、东淠河的大河北坝址(佛子岭水库西库库尾,午旗河乡正东约3公里处,库容10亿立方米)、西淠河的响洪甸水库大坝改建加高(增加库容10亿立方米)、史河的南弯坝址(梅山水库库中间三合乡以东2.5公里处,新增库容10亿立方米)、史河的支流皂靴河的唐湾坝址、史河的支流石槽河的二道河坝址、史河的支流小沙河的澧集坝址、潢河的浒湾和吴陈河坝址(一库两坝)、寨河的蒋畈坝址、竹竿河的龙升镇坝址、甘江河的辛店坝址、澧河的旧县坝址、北汝河的黄庄坝址、北汝河的豆堂坝址、双洎河的陈庄坝址。

在黄河上修建2座水库,它们是桃花峪水库草亭坝址(京广铁路桥以西约12km)、柳园口坝址(开封市正北)。

利用大中线所调之水的搬运,将这两个库区的河滩地平均下切20米,其中,桃花峪水库中河滩的泥沙将通过贾鲁河、颍河、淮河等河流冲入海中或淮河中游两岸的低洼区(例如蒙洼、唐垛湖、焦岗湖、荆山湖、城东湖、城西湖等),以抬高当地的地面;柳园口水库中河滩的泥沙通过涡河、淮河冲入海中造陆。

几百年来的实践及1938年的实例都证明,颍河、涡河和淮河可以通过大水量的高含沙水流,河道不会被填塞淤浅。

2个水库的总库容约有200亿立方米。

被冲走的泥沙约有170亿立方米。

靠自然降水,这些水库大部分都装不满,要依靠大中线调水运河的供水秋后将这些水库装满,这些水库的水留到冬春季使用。

18个水库的建库及电站等工程所需费用平均按5亿元计算,共需90亿元。

三、造陆工程方案可行性分析

大量造陆出售,收入用于淮河流域治理的费用,所以造陆也是流域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如下:

如果将开凿盛荆分洪道所挖出的土方冲入淮河两岸的浅水湖泊填埋造陆,假设填深平均为3米,可成陆24万亩。

有盛荆分洪道后,现淮河中游的河槽用于排泄新淮河两岸的主水,现淮河中游河槽两边的滩地可以正式开辟成耕地,约有10万亩。

淮河下游河道一旦直通入海,其顺直的河道和较大的纵比降将使水的流速很快,高速水流必然会席卷现淮河河道中的泥沙,使淮河河床快速下切,这种下切将由河口上溯到淮河的支流,冲刷下来的泥沙量将相当可观,如果淮河河道平均下切6米,约可以冲刷下来20亿立方米的泥沙。

用这些泥沙填海,填深按4米计算,可成陆70多万亩。

沫川入海水道筑312公里长的大堤,需用土方约0.5亿立方米。

开挖河道的土方除用于筑堤,尚有9.5亿立方米,用这些土填埋水面,设填埋深度平均为4米,可填出土地35万亩。

利用废黄河的泥沙造陆。

在淮阴以西向南开凿一条连接废黄河和小川入海水道的新河道(长63公里,只须开挖30公里,土方量0.3亿立方米,费用3亿元),使废黄河河槽的水可以流入小川入海水道。

从黄河柳园口到兰考县到淮阴,黄河、废黄河河道长约450公里,假设可冲下平均深10米、宽10公里的黄河河滩,则有450亿立方米泥沙,冲泥沙需费用450亿元。

用这些泥沙造陆,假设造陆填深平均按4米计算,可成陆1687万亩。

黄河上的2个水库被冲走的泥沙约有170亿立方米,冲沙需费用170亿元。

泥沙填海造陆深度按4米计算,170亿立方米泥沙可成陆620多万亩。

利用水流将洪泽湖东半部湖底的泥沙冲走,如果平均冲深7米(仍是地上湖,照样可以向里下河地区自流供水),可多蓄水70亿立方米。

当洪泽湖东半部蓄水位为13.5米时,可蓄水100亿立方米,这已经远超过了现在洪泽湖的蓄水量。

所以围垦洪泽湖的西半部,完全是可行的,约可成陆140万亩。

从洪泽湖冲走70亿立方米泥沙,需费用70亿元。

用这些泥沙填海造陆,填深按4米计算,可成陆260多万亩。

由于有充足的水量供应,不再需要白马湖、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等湖蓄水防旱,也不需要这些湖蓄洪,这些湖均可以排干成陆,面积约有140万亩。

以上工程共计可成陆约3000万亩,每亩按3万元出售,可收入9000亿元。

即使每亩按1万元出售,也可收入3000亿元。

四、经济效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