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378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docx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总情况

案例一三起成都加气站案例

1、事故经过

2008年2月25日,锦江区龙舟路成都公交压缩天然气有限公司成仁加气站天然气泄漏。

2008年3月6日,金牛区营门口北一段151号长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泄漏。

2008年12月28日,一私家车在武侯区草金CNG加气站加气时,钢瓶发生爆炸,造成站内部分设施和3辆机动车不同程度受损。

2、事故原因

(1)高压储气罐排污阀连接管冲脱。

(2)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更换储气罐压力表。

(3)违规加装的非法钢瓶。

3、事故分析

上述事故的原因在于:

(1)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培训不到位。

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法制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日常监管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技能知识,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2)安全设备、设施隐患严重。

一些企业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设备设施的技术规范要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排查、分析、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完善本企业内部相关安全生产制度、预案、设施设备的检修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安全设施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制度、工艺技术规程、设备、设施、储存场所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机器设备的维护、检修、保养状况不到位。

(3)CNG加气站与周边建筑安全距离不足。

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造成部分企业与周边单位、居民建(构)筑物安全距离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产生重大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整改周期长、协调解决难度大。

(4)车辆违规加装CNG气瓶行为严重。

自武侯区草金CNG加气站发生违规加装非法钢瓶加气时发生爆炸事故以来,市内加气站工作人员在加气前进行的检查工作中,陆续发现部分违规加装CNG钢瓶的机动车辆。

4、事故分析结论

加气站要确保作业场站的安全附件、安全联锁、安全保护装置处于完好状态;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防雷防静电及规定送检的仪器仪表要定期监测和送检;建立健全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等台账。

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

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此外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掌握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范,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做到依法生产、安全生产。

案例二宜宾CNG加气站储气井爆炸案

1、事故经过

2005年7月18日夜,宜宾某CNG加气站储气井发生爆炸。

埋入地下的几十米钢管全部飞向天空,然后分成数段砸向地面,所幸无人员伤亡,钢管落入隔壁的修造厂,造成数辆车辆受损。

2、事故原因

(1)钢管严重腐蚀,造成钢管壁厚减薄,承压能力下降,引起爆炸。

(2)固井和钢管防腐存在缺陷,未能防止钢管有效的防止腐蚀。

3、事故分析

储气容器分为瓶储式、罐储式和井储式。

从应用范围看,地下储气井应用范围最广;从发生故障概率看,储气瓶组发生故障概率最高,储气罐次之,储气瓶组最低。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储气容器,其内部压力都在25~30MPa,均属高压容器。

储气容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储存的天然气气质不佳;储存容器的材料不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地下储气井的无损探伤和缺陷补救问题尚未解决;大部分储气容器内没有安全阀,地面没有监测系统。

4、事故分析结论

储气井材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储气井尽量选用耐“氢脆”的材料,储气井井管应进行外壁防腐;防止与地下水中的酸、碱等腐蚀性介质长期接触,产生严重的外腐蚀,造成爆管事故。

加强储气井无损探伤和缺陷补救问题技术的研究;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地下储气井每隔6年就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案例三郑州丰庆路加气站气瓶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2004年2月13日中午12时,郑州市丰庆路汽车加气站,郑州大成出租车公司司机高四行驾驶豫AT6894富康车和另一位驾驶出租车司机王秀英于丰庆路加气站加气时气瓶突然爆炸。

加气站内共停放9辆汽车,其中富康出租车5辆,公交车4辆。

豫AT6894富康车位于东侧北端第二车道处,其左后侧全部因爆炸炸开,车头完好,该车顶炸飞至东南侧3.4米处,左侧后门炸飞至4.2米处,车内天然气气瓶底座炸飞至西北侧17.3米处。

充装工罗某卧在豫AT6894车尾左侧,身体被烧焦。

2、事故原因

充装工违反操作规程进行充装作业。

3、事故分析

(1)加装部技术主管,未按照生产厂家的安装规定要求对气瓶抽真空,对事故的发生应负直接责任;

(2)改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工作失职,没有受过安全培训,对安装工人是否受过培训不清楚,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一定的责任。

4、事故分析结论

应做到的防范措施:

(1)加强气瓶改装企业的监管力度,各岗位人员应按相关要求培训,持证上岗;

(2)加强加气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对情况不明的气瓶禁止加气。

案例四西安加气站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7月5日早晨,西安市丰禾路一加气站突然发生爆炸,火焰冲出设备房的屋顶。

事故中,一名加气站员工身亡。

2、事故原因

天然气压缩机汽缸冲顶,破损口瞬间压力过大,进而引发了天然气自燃。

3、事故分析

压缩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压缩机间泄漏量较大;润滑油泄漏量较大,在对车用气瓶检测过程中,发现不少气瓶中有润滑油残留物;排气温度高,在有的压缩机上未设置超温报警停机装置。

4、事故分析结论

提高压缩机质量应做到:

(1)压缩机外露运动部件应设置防护装置。

(2)压缩机应符合防爆、防雷标准,各类阀门应安全可靠;压缩机组现场电气和电路系统防爆等级应符合GB383611的规定且有防爆措施;静电接地和压缩机、驱动机接地装置应可靠,防雷装置应工作可靠。

(3)压缩机各类阀门必须可靠;安全阀开启压力应合格,止回阀关闭应可靠。

(4)压缩机中气体压力或润滑油压超限时能进行声光报警;压缩机各级排气温度及润滑油温度超限时应能进行声光报警。

案例五自贡天然气加气站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1995年9月29日,四川自贡富顺华油公司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发生爆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2、事故原因

钢瓶泄漏燃烧。

3、事故分析

站内工艺过程处于高压状态,工艺设备容易造成泄漏,气体外泄可能发生地点很多,管道焊缝、阀门,法兰盘、气瓶、压缩机、干燥器、回收罐,过滤罐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当压缩天然气管道被拉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管道被脱或加气车辆意外失控制而撞毁加气机时会造成天然气大量泄漏。

泄漏气体一旦遇引火源,就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4、事故分析结论

储气容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储存的天然气气质不佳;储存容器的材料不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储气瓶的最大储气压力为25MPa,设计压力应大于工作压力,并保持一定的设计冗余。

案例六遂宁市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喷射燃烧事故

1、事故经过

1995年10月7日,四川省遂宁市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发生喷射燃烧,火焰柱高达20余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万余元。

2、事故原因:

钢瓶质量问题。

3、事故分析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技术要求充装站的压缩机必须加压至25MPa以上,才能将天然气压缩到钢瓶内,这是目前国内可燃气体的最高压力贮存容器。

若钢瓶质量或加压设备不能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稍有疏忽,便可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

系统高压运行容易发生超压,系统压力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许用压力,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爆炸或局部炸裂。

4、事故分析结论

进入气瓶的CNG气质必须符合要求;增压后进入储气装置及出站的压缩天然气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的规定。

案例七绵阳地方天然气公司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爆炸事故

1、事故经过

1995年8月12日,四川绵阳地方天然气公司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给钢瓶充气时而发生爆炸并起火成灾。

2、事故分析结论

脱水工序处理不净。

3、事故分析结论

在天然气中的游离水未脱净的情况下,积水中的硫化氢容易引起钢瓶腐蚀。

从理论上讲,硫化氢的水溶液在高压状态下对钢瓶或容器的腐蚀,比在4MPa以下的管网中进行得更快、更容易。

目前,CNG气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出站CNG的含水量过高。

在GB18047《车用压缩天然气》的所有技术要求指标中,水露点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但实际监测发现,有的加气站的出站CNG的含水量超过80ppm,有的在70-80ppm,普遍的含水量都在50~60ppm。

出站CNG的水露点超过GB18047技术要求规定的85%。

(2)出站CNG的硫化氢含量过高。

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认为可导致井管出现“氢脆”的硫化氢浓度与储存气体的压力有关,并有近似对数线性反比关系,储存气体的压力越大,不发生“氢脆”的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越低。

CNG储存装置属于高压容器。

在车载气瓶最高工作压力为20MPa条件下,不发生“氢脆”的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约为15ppm;在储气井的最高工作压力25MPa条件下,不发生“氢脆”的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约为12ppm。

严格执行GB18047是可以避免“氢脆”的,但据调研,大约有45%的加气站在线监测硫化氢超标。

(3)气质在线监测装置问题。

据调研,45%的加气站没有安装微量水分分析仪等监测设备;42%的加气站没有安装硫化氢在线监测设备。

有些加气站即使安装了在线检测仪,由于没有法定监测单位,没有明确规定的监测周期,不少装置建站时候装上后,就再也没有校验标定过,形同虚设。

4、事故分析结论

要提高CNG加气站气质,应采取以下措施:

(1)要提高分子筛耐热耐压性能。

目前的脱水装置,由于分子筛的耐热强度差,再生气体加热温度只能控制在230℃以下,所以CNG中的水含量极易超标。

因此,当前首先应找中解决脱水装置分子筛的耐高温、耐高压的问题,再解决脱水装置的其他各项参数匹配问题。

(2)接触CNG的设备应尽量选择抗“氢脆”性能较好的材质。

(3)应对CNG的含水、含硫量进行监测;如条件允许,可对整个加气站建立实时安全监控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