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35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docx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

一、建立货币供给量Excel文件,将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GDP、CPI数据导入文件中,并测算相关指标,运用EViews软件,测算各层次货币对CPI的影响。

(1)通过eviews对1999年到2010年CPI的月度数据作图可以发现,在这10年内的CPI指数波动较大,对CPI进行单位根检验和ARMA过程检验,结果如下。

经济学解释:

cpi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形势有均有关系,而我国CPI在2009年1月有下降趋势而之前之后均是波动上升,可推测在09年有相关政策出台使CPI下降了10左右,通过查资料得知在09年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优化了信贷结构,促进了出口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CPI暂时下降;但又由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的的通胀率居高不下,最终使CPI呈上升的趋势。

(2)对cpi进行单位给检验,发现cpi一阶平稳

NullHypothesis:

D(CPI)hasaunitroot

Exogenous:

Constant

LagLength:

11(AutomaticbasedonSIC,MAXLAG=12)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statistic

-4.940796

 0.0001

Testcriticalvalues:

1%level

-3.493129

5%level

-2.888932

10%level

-2.581453

(3)对CPI进行自相关检验,发现CPI在一年内的相关性较小,检验值都未达到临界值,但是一每一年1月的CPI值与其滞后两年的CPI值有强相关性。

即2010年1月的cpi与2009年1月的CPI,2008年的CPI都有强相关性。

Autocorrelation

PartialCorrelation

AC 

 PAC

 Q-Stat

 Prob

       .|*|

       .|*|

1

0.135

0.135

2.2083

0.137

       .|*|

       .|*|

2

0.170

0.154

5.7201

0.057

       .|*|

       .|*|

3

0.179

0.145

9.6662

0.022

       .|*|

       .|.|

4

0.094

0.037

10.774

0.029

       .|*|

       .|.|

5

0.113

0.056

12.383

0.030

       .|*|

       .|.|

6

0.090

0.034

13.414

0.037

       .|*|

       .|.|

7

0.097

0.048

14.618

0.041

       .|*|

       .|.|

8

0.110

0.058

16.167

0.040

       .|.|

       *|.|

9

-0.038

-0.103

16.359

0.060

       *|.|

       *|.|

10

-0.103

-0.156

17.746

0.059

       .|.|

       .|*|

11

0.071

0.078

18.408

0.073

    ****|.|

    ****|.|

12

-0.494

-0.529

50.963

0.000

       *|.|

       .|.|

13

-0.128

-0.039

53.170

0.000

DependentVariable:

D(CPI)

Method:

LeastSquares

Date:

10/23/11Time:

23:

12

Sample(adjusted):

295

Includedobservations:

94afteradjustments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D(CPI(12))

-0.764911

0.081332

-9.404752

0.0000

D(CPI(24))

-0.469531

0.080722

-5.816655

0.0000

取2010年1月的CPI与2009年1月,2008年1月的CPI为例用eviews作方程模拟可以看出t统计量值均超过2,即解释变量有效。

2010年1月的CPI与2009年1月,2008年CPI的关系式

DependentVariable:

D(CPI)

Method:

LeastSquares

Date:

10/23/11Time:

22:

47

Sample(adjusted):

1046

Includedobservations:

25afteradjustments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D(DGP)

3.80E-06

6.82E-06

0.558256

0.5818

R-squared

-0.025825

    Meandependentvar

0.116000

经济学解释:

在每年的一月都临近春季,人民的消费量大增,使CPI在每年的一月都呈现了相关性。

(4)对cpi与基础货币(jc)货币发行(hf),金融资产(jr),非金融资产(fjr),M0,M1,M2的相关系数,发现cpi与货币发行和M0的相关系数稍大,且cpi与货币发行呈反比,,与M0成正比。

D(FJR)

D(HF)

D(JC)

D(JR)

D(M0)

D(M1)

D(M2)

D(CPI)

 0.093303

-0.189770

-0.021994

-0.006685

 0.173279

-0.005382

-0.015313

CPi与各层货币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5)Cpi与与基础货币(jc)货币发行(hf),金融资产(jr),非金融资产(fjr),M0,M1,M2,相关性分析如下表所示。

(对各层货币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各层货币的发行量均不是平稳的,其中基础货币(jc)货币发行(hf),金融资产(jr),非金融资产(fjr)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而M),M1,M2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各层货币均是一阶平稳的) 只有货币发行量与M0与CPi的关系较大,通过了相关性检验,其他各层货币与CPI的相关程度均较小。

DependentVariable:

D(CPI)

Method:

LeastSquares

Date:

10/23/11Time:

22:

53

Sample(adjusted):

2119

Includedobservations:

118afteradjustments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D(FJR)

1.16E-05

9.89E-06

1.169600

0.2447

D(HF)

-8.00E-05

3.98E-05

-2.007064

0.0472

D(JC)

2.61E-05

2.70E-05

0.965637

0.3363

D(JR)

1.96E-05

2.39E-05

0.817040

0.4157

D(M0)

5.68E-05

4.18E-05

1.359967

0.1766

D(M1)

-1.55E-05

3.07E-05

-0.506236

0.6137

D(M2)

-4.41E-06

1.52E-05

-0.289863

0.7725

R-squared

0.076249

    Meandependentvar

0.028814

DependentVariable:

D(CPI)

Method:

LeastSquares

Includedobservations:

118afteradjustments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D(FJR)

9.79E-06

9.62E-06

1.017349

0.3111

D(HF)

-5.22E-05

2.99E-05

-1.744906

0.0837

D(M0)

6.21E-05

3.66E-05

1.697693

0.0923

R-squared

0.063658

    Meandependentvar

0.028814

AdjustedR-squared

0.047374

    S.D.dependentvar

0.703969

S.E.ofregression

0.687092

    Akaikeinfocriterion

2.112398

Sumsquaredresid

54.29099

    Schwarzcriterion

2.182839

Loglikelihood

-121.6315

    Hannan-Quinncriter.

2.140999

Durbin-Watsonstat

1.542956

对CPI与货币发行与M0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但仍可得到拟合式:

对拟合式进行残差分析发现残差基本成正态分布,拟合较好。

经济学含义:

cpi的值与货币发行量与非金融资产和M0相关性较大,即一国的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与国家的发行货币量正相关,发行越多货币物价水平上升的越大;一国的物价水平也与流通中的现金也成正比,在人民手中的货币越多,人民的消费越大使物价水平上升的可能性越大;非金融性货币资产与物价水平也是正比,即非金融性公司的货币量越大,其进行投资的量越大使在市场上的货币量也越大,最终也促进物价水平的上涨。

(6)Cpi与GDP关系图。

 通过观察可发现CPI与GDP在10年内均呈上涨趋势,且上涨趋势相似,用eviews做Cpi与GDp的相关性检验发现,cpi与gdp相关性较强,关系式为

DependentVariable:

CPI

Method:

LeastSquares

Includedobservations:

32afteradjustments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DGP

0.000549

0.000110

5.001313

0.0000

经济学含义:

 CPI指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一揽子商品的价值,而GDP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

在经济学上两者是等价的,均反映了一国物价的变化,因此CPI与GDP有很大的相关性。

二、应用Excel绘制货币供给增长率、货币乘数、货币化率、货币流通速度、GDP增长率和CPI增长率、货币结构等图表。

分析上述数据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探究中国经济发展和货币稳定存在的问题。

(1)探究货币供给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0年货币供给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每年的增幅都有加快的趋势,2008年往后尤为明显。

这个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经常呈双顺差,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我国买进了大量的外汇,因而向市场中投放了大量的货币,被动投放的货币增加导致基础货币的量大幅度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而且货币供给增长率也逐年增加。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因国际经济危机,而且导致我国热钱涌入的情况严重,2008年以来我国的热钱流入情况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货币供给。

从2001年到2010年GDP增长率整体形势上升但其中仍有波动,2007年GDP增长率下降较为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投资和出口的增长预期有所回落。

新开工项目投资的增长急剧回落,有时甚至为负增长。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放缓等国际因素将导致中国出口放缓,贸易顺差仍将处在高位。

因而拖慢了GDP的增长率。

(2)探究CPI增长率

由上图(以2001年1月为基期)可知,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的CPI一直处于不断波动中,2001-2005年波动不大,集中于4%以内。

2007年波动尤为剧烈,可能是因为国家出台了优化贷款利率的政策,使得当年中小企业贷款增加,导致CPI增加过快,因而增长率高。

而后的几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4%以内。

(3)探究货币结构

由上图可知,自2001年到2010年,我国M2、M1和准货币的量均稳步增加,M1的量小于准货币。

观察可知,M1的增幅较为平缓,因而M2中准货币的量有小幅的增加,整体上M1与准货币的比例不变。

由此说明了,我国热钱涌入后,国家及时采取措施,买进了大量的外汇,维持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并且发行央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回收投放的基础货币。

因而,M2增幅缓慢放大中,而M1有所增加但增幅得到较好的控制。

(4)探究货币成熟

从图中可知,我国m1和m2在2001年到2005年期间都是处于上升趋势。

而在2005年到2008年之间出现下降,然后再2009年再次出现上升。

自2008年9月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和信贷快速增长,经济呈V型复苏。

影响货币和信贷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货币乘数,它反映了基础货币的扩张能力,也反映了经济活跃程度,货币乘数的变化对每月新增货币和贷款起着重要的影响。

2008年年底,货币乘数开始下滑。

2008年9月份开始,我国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

经过了短暂的调整后,11月份和12月份新增贷款开始快速增长,2008年11月份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比10月份增加5512.34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4769亿元;12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16521.94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400亿元,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呈现大幅度回升的态势。

从货币乘数变化来看,2008年10月份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为3.92,11月份、12月份分别下降为3.84和3.68,因此2008年年底的信贷增加主要是由于基础货币增加所导致的。

2009年初,我国货币乘数开始反弹,前几个月货币乘数的放大成为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加的主要推动力,货币乘数上升反映了市场信心恢复,金融机构愿意增加贷款,投资者也愿意借款。

从2009年6月份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供应量和新增存贷款的大幅度上升主要是由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际上,2009年上半年货币乘数上升主要是由于我国超额准备金率下降,总之,央行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控制基础货币和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乘数会发生相应变化,进一步影响货币和信贷的变化。

(5)探究货币化率

从图中可知,我国货币化率自2001年起处于一个缓慢的上升,到2003年到了一个阶段的高点1.63,此后几年稍有回落,到2008年降至1.51,而在2009年则又快速上升,再创高点至1.81,直到2010年依然有个小幅度的上涨

货币化的指标,该值越高,经济货币化程度高,金融业越发达;反之,经济货币化程度越低,金融越落后。

近年来,我国的M2/GDP呈不断攀升之势,从最初的1918年的0.32到2009年的1.82,成为世界之最。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金融虽有发展,货币化程度已经进入较高级的阶段,有助于这一指标的提高,但是是金融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而我国的货币化率为何一再的创新高,有以下几点分析:

1.储蓄率上涨。

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化机制不完全,投资工具单一,融资结构不平衡,使人们有钱无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储蓄倾向。

企业融资来源严重依赖银行。

我国企业的融资来源中银行贷款占到了70%以上,银行体系也只有被动地供给货币以满足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增加贷款。

而这些贷款投入实体经济还有一个很长的渐进过程。

再这个过程中,贷款又以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体系。

M2的增长并没有带来GDP的增长,其结果便是货币化率的增长。

2.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政府干预存在,不良贷款率攀升。

在国有经济融资过程的“倒逼”问题,反过来加剧了我国货币的发行,使M2/GDP进一步攀升。

此外,我国近些年采取的刺激经济的宽松的信贷政策更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提高,进而继续影响M2/GDP走高。

然而,在我国M2/GDP比率不断攀升并居高不下的这些年,也恰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年份。

但从长远来看,其中所反映的金融结构失衡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问题必然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羁绊;并且,这种依靠增发货币维系粗放型金融资源配置的模式终究是非良性的,必然会造成风险向银行体系的过度集中并极易酿成通货膨胀,不利于宏观金融的稳健运行与经济的稳定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