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110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docx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

社会变革改变生活——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构成

所谓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个方面,一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然意味着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16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了解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探究其原因,进而理解这些变迁是适应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愈加突出强调以“以能力立意”和“以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

(摘自《河北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学科说明》)

考点罗列

张謇兴办实业及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轮船、火车、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电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及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就业制度的变化,就业观念的改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及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爱迪生电器的发明,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考点详解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综述

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它反映在政治上,是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此伏彼起;反映在经济上,是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人们在外来的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鲜事物不断出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也受到猛烈冲击,发生了相应的变迁。

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中国社会内部新兴的进步力量,为振兴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做出的努力;二是来自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

其中,旧与新、中与西的冲突、融合,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复杂多样的景象。

考点1:

张謇兴办实业及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历史背景: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

《马关条约》后,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开矿山,利用廉价的中国原料和人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骞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就必须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发展缩影:

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过一步发展;好景不长,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大生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深度理解:

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考点2:

轮船、火车、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新式交通工具和娱乐方式的兴起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影响深远巨大,而近代中国社会在这两方面的变化尤以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最具代表性。

新式交通工具:

①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②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社会相继传入中国,一方面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另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学科内综合:

①中国史:

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通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②世界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试车成功。

从此,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

深度理解: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并得到发展,追根溯源,这是西方工业革命作用于中国的结果。

娱乐方式:

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1896年电影在法国诞生,次年就传入上海。

民国时期,中国电影发展渐趋成熟。

考点3:

电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传媒不仅在历次政治变革中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申报》和商务印书馆在这方面可谓别具特色。

新式通讯工具: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1882年,上海开办近代中国第一家电话局。

文化1872年,上海创办《申报》是近代最著名的[注意:

不是“最早的”。

];1897年,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考点4:

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包括: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辛亥革命后,在社会变革浪潮的巨大冲击下,人们开始对许多不合理的风俗习惯进行变革。

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有损要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链接]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各种生活陋习卷土重来,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批判旧道德、旧礼俗,提倡新道德、新风尚,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强调]传统的习俗因传统势力强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比如缠足的陋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彻底废除。

二、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

知识综述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因此中国现代史关注社会生活的演变和发展。

众多的发生父辈和我们自己身边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新中国建立以后,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坚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

考点1:

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及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二个阶段来掌握,一是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二是改革开放后到我们生活的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20世纪末,中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对比:

考点2:

就业制度的变化,就业观念的改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发生变化,“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考点3: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及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社保、医保改革正在进行中。

考点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报纸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联系上文《申报》相关知识);影视是音像媒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在近现代社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联系照相、电影等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即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应用的层面上讲,有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

前两类属于传统媒介,各自都有较长时间的发展轨迹,后一类是现代社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媒介类型。

我国政府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三、世界史:

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生活

考点1:

“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旅行者”号。

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影响:

火车的发明促进了路上运输业的飞跃发展,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铁路时代”。

理解:

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考点2:

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驱动车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更加先进的四轮汽车,此后又建成了汽车装配线。

汽车工业很快在一些国家建立起来。

1903年,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利用内燃发动机驱动螺旋桨,进行飞行试验。

他们制造出一架名为“飞行者1号”的飞机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的第一步。

考点3:

爱迪生电器的发明,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爱迪生:

美国发明家,他在一生中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

主要发明:

电灯、电话机、电车、电报机、电影机、电压表、留声机、蓄电池等。

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

历史地位:

爱迪生的发明为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世界变得更加光明灿烂,人们称赞他是“打开电灯时代的领袖”。

理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推广和运用,除了在政治经济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外,与之相应的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发生变化,看电影、听留声机播音、欣赏爵士乐……成为时尚,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情感态度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现象,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性,所以应当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社会进步改变人类生活也让我们认识到物质文明进步和人们观念变化的关系,培养与时俱进、富有竞争精神的积极人生观。

一、选择题

1899年5月,张謇设在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开张试车,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在1914年至1918年之间,大生纱厂迎来迅速发展的机遇,但好景不长,后来负债累累被吞并。

据此完成1-3题。

1、大生纱厂开张试车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是

A.这是中国人创办第一家近代化纱厂

B.这是南通开办的第一家工厂

C.纱厂的规模在全国最大

D.创办者是清末状元“下海”

2、张謇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这一现象:

①说明他有强烈的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

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变化

③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种表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大生纱厂的“机遇”和“好景不长”都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直接地因果关系?

A.第二次工业革命B.辛亥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D.十月革命

19世纪后期,西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据此完成4-6题。

4、19世纪后期,传入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包括

①轮船②火车③飞机④马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5、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

②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③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的交通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并得到发展,追根溯源,这是  作用于中国的结果。

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工业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洋务运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传媒不仅在历次政治变革中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此回答7—9题

7、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与之有关的

事项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戊戌变法

8、见右图,这是我国早期的报纸,在这张报纸上,你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②《马关条约》的评论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9、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人们借助他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迅速传递到目标地点,下面传媒中成为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的是

A.电影B.电视C.互联网D.报刊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这些变化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

据此回答9—11题

10、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辛亥革命B.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新中国成立

11、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各种生活陋习卷土重来,对此中国社会又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运动是指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运动C.戊戌变法D.护国运动

12、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

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

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D.传统旧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新中国建立以后,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据此回答12—16题

13、过去的米店,或者说是粮店,不是真正的商店,只是公粮发放所!

市民要凭米票去购买。

而现在的超市,则物品极大丰富,通过下面两张图片的对比,请说出决定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经济的发展B.经营方式的变化C.外来产品的进入D.思想的解放

14、“民以食为天”出处于《汉书·郦食其传》。

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而世人更愿意诠释为“吃”。

下列对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已经彻底得到了解决

B.吃讲究营养均衡,精细搭配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D.野菜、粗粮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15、“持证上岗”、“公开招聘”、“自主就业”这些新名词的出现是在

A.改革开放后B.改革开放前C.建国初期D.民国时期

16、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16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究其原因及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这些变迁是适应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

B.这些变迁对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C.这些变迁往往是伴随着社会变革而出现的

D.这些变迁与工业革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人们爱把热闹说成“车水马龙”,这里的“车”指的是马车。

而当今交通工具中的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则都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赏赐。

据此回答17—22题

17、“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体现了火车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火车这一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的广泛应用,应该得益于被称为“铁路机车之父”的

A.富尔顿B.史蒂芬孙C.莱特兄弟D.卡尔·本茨

18、这一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斯托克敦至达林敦。

史蒂芬孙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者”号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车厢奔腾向前,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新纪元。

这一年指的是

A.1785年B.1814年C.1825年D.1903年

19、下列中外历史人物中,为人们生活的进步在同一领域作出贡献是

A.史蒂芬孙――詹天佑

B.卡尔·本茨――张謇

C.莱特兄弟――侯德榜

D.爱迪生――邓稼先

20、在1888年9月12日的德国报纸上,有这样一段描述:

“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

”请你猜猜车上的男人可能是

A.史蒂芬孙B.富尔顿C.莱特兄弟D.卡尔·本茨

21、下列交通工具按发明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22、在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图片展览中,小明为图片制作了一些标签,请你帮助检查哪一标签是错误的

A.史蒂芬孙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B.莱特兄弟与“飞行者1号”飞机

C.亨利·福特和世界上第一辆汽车D.富尔顿和他发明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电气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由此人类也由“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

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22—24题。

23、曼岛为赞美杰出的发明家和他们那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伟大发明而发行了“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金银纪念币。

该套纪念币介绍了18项伟大的发明和他们的发明者。

右图为其纪念币的一枚,请你猜猜这一纪念币中的发明者是

A.卡尔·本茨B.史蒂芬孙C.爱迪生D.富尔顿

24、下列的生活场景的描述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①在纽约街头一位学生在路灯下看书②两位亲人在相距千里外的地方用电话相互聊天③一位学者在用留声机欣赏音乐④一位商人用火车在拉运货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5、小明的奶奶90多岁了,她总是说:

“刚解放时,听人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候琢磨这辈子可能赶不上了。

你看现在,家家都这样了,想不到啊!

”这种生活能够实现应该得益于

①工业革命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改革开放④新中国的成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小明从小就对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完世界史之后,对近代工业革命中涌现的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更是惊诧不已。

他课外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图片,请你帮助他解决一些难题吧。

①②③ 

 

 ④⑤⑥

(1)整理小能手:

请为上面的图片进行归类。

并说出归类的理由。

 

 

(2)配伍小专家:

请为下面的发明家找到它们各自的发明吧。

爱迪生:

卡尔·本茨:

史蒂芬孙:

富尔顿:

莱特兄弟:

(3)分析小行家:

这些发明的出现给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

请你举例说明。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视春晚:

2007年春节,为了让不方便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的朋友,特别是在海外的广大同胞能够在除夕同步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央视国际通过网络向全球同步直播春节联欢晚会盛况。

材料二播客春晚:

这一有别于传统的电视春节晚会的创新形式是由**网站播客频道策划的,整台晚会吸引了大批明星加盟,除夕前夜在**网上24小时联播。

……以播客为平台和表现形式的网络春晚在中国尚属首次,它既满足了中国人对传统过年方式求变求新的需求,也反映了以博客、播客为代表的网络新势力影响力日渐扩大。

材料三手机春晚:

手机春晚是第一个专门为手机网民策划的春节晚会。

2006年可说是“无线年”,手机上网已成热潮,全国已经有过亿手机网民。

这个群体需要用他们最喜欢、最熟悉的方式来度过除夕之夜。

——《南方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什么传媒在春节晚会上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手机春晚”展现了无线的魅力,移动电话的出现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除了材料中的传媒方式,你能说出几种传统的传媒方式吗?

你认为传统的传媒方式的存在还有哪些优势?

 

 

28、所谓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个方面,一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然意味着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16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你以辛亥革命及改革开放这两件重大事件为例谈一谈社会变革对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3.C4.C5.A6.B7.A8.A9.C10.A11.A12.D13.A14.A

15.A16.D17.B18.C19.A20.D21.C22.C23.C24.B25.B

二、非选择题

26、

(1)按领域进行归类。

交通领域:

①②④⑤。

电器领域:

③⑥

按时间进行归类:

发明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⑤。

发明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②③⑥

按发明者的国籍进行归类:

英国:

④。

德国:

②。

美国:

①⑤⑥。

苏格兰人:

(2)爱迪生——⑥;卡尔·本茨——②;史蒂芬孙——④;富尔顿——⑤;莱特兄弟——①

(3)例如火车的发明,促进了路上运输业的飞跃发展,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铁路时代”。

火车在近代社会传入中国,一方面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另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言之有理即可)

27、

(1)互联网(或网络)。

说明我国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报纸、影视、广播等。

我认为报纸、影视、广播等传统的传媒方式更加平民化,广泛化和普及化。

有利于各个阶层的人接受。

28、

(1)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这些社会习俗的变化,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2历史备考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文综6.L1[2011·天津卷]某报以“新陈代谢”为刊文:

“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D.1928—1937年

课标文综6.L1[2011·天津卷]C 【解析】本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在政治制度、教育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能够推动这一变革的重大事件是辛亥革命,故选择C项。

A项约在维新变法时期,政治制度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是在清朝末期,辛亥革命之前,排除;D项约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干材料不符,排除。

课标文综17.L1[2011·浙江卷]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