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970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docx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CompanyDocumentnumber:

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

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冷畅俭

基于国家的战略需求、旱农的区位特点、学校的综合实力和“三农”的突出问题,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

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应该有一流农业学科,支撑一流科技创新,促进一流人才培养,提供一流社会服务。

在我校现有的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105个二级学科中,最有特色、最有优势、也最有可能创建成为一流学科的,首先应当是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9个二级学科。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近期的学科调研,按照“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对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情况

国家重点学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等院校中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计划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是二级学科评定的最高等级。

国家重点学科对推动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所在学科的学术队伍中有一批学术造诣高、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博士生数量和质量位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科学研究方面,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了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目前承担着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其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的先进手段;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

在2006-2007年教育部进行的第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我校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二级学科入围国家重点。

2007年底,为进一步促进和带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完善学科结构和布局,建立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学科体系,满足国家和区域发展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教育部在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的基础上,从申报学科中再择优确定出一批水平较高的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予以重点扶持,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补充,其管理办法等同国家重点学科。

2007年12月,我校作物遗传育种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学科被教育部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至此,我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数量达到9个。

二、我校与兄弟院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对比

我们选择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等5所教育部直属的农林高校为比较对象,以此来反映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情况。

教育部直属农林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对比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大学在作物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兽医学和农业工程领域具有优势;华中农业大学在作物学领域具有优势;南京农业大学在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和兽医学领域具有优势;北京林业大学在林业领域具有优势;东北林业大学在林业和林业工程领域具有优势。

与其它5所高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相比,我们的优势集中在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土壤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农业水土工程和农业经济管理9个二级学科。

但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农林高校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国农业大学拥有6个,南京农大拥有4个,东北林大拥有2个,华中农大和北京林大拥有一个,我校却没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与我校目前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表1教育部直属农林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对比表

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

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一级重点学科

1.作物学

2.植物保护

3.农业资源利用

4.畜牧学

5.兽医学

6.农业工程

1.作物学

1.作物学

2.农业资源利用

3.植物保护

4.兽医学

1.林学

1.林学

2.林业工程

二级重点学科

1.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作物遗传育种学

3.果树学

4.植物病理学

5.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6.农药学

7.土壤学

8.植物营养学

9.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10.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11.草业科学

12.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13.基础兽医学

14.预防兽医学

15.临床兽医学

16.农业机械化工程

17.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18.农业水土工程

19.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20.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21.植物学

22.微生物学

2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4.农业经济管理

1.作物遗传育种

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3.微生物学

4.果树学

5.分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动物遗传育种

7.水产养殖

8.农业经济管理

9.蔬菜学(培育)

1.蔬菜学

2.农业经济管理

3.土地资源管理

4.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5.作物遗传育种

6.土壤学

7.植物营养学

8.植物病理学

9.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10.农药学

11.基础兽医学

12.预防兽医学

13.临床兽医学

1.作物遗传育种(培育)

2.植物病理学

3.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培育)

4.土壤学

5.果树学

6.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7.临床兽医学

8.农业水土工程

9.农业经济管理

1.林木遗传育种

2.森林培育

3.森林保护学

4.森林经理学

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8.植物学

9.木材科学与技术

10.林业经济管理(培育,2007年)

1.林木遗传育种

2.森林培育

3.森林保护学

4.森林经理学

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8.森林工程

9.木材科学与技术

10.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11.植物学

12.生态学

三、我校各重点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反映我校学科发展状况,我们选择与我校学科相近的5所教育部直属农林高校,且在2007-2009年国家学科评估排名中居前十位的一级学科来进行分析比较。

我校排名居前十位的一级学科涵盖了现有的所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2007-2009年国家开展的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农大、南京农大和我校排名居前十位的学科均为10个,中国农大有6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居前三位的学科高达9个,南京农大也有5个一级学科的排名居于前三位。

我校一级学科排名进前三的仅有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工程两个学科,且排名都是第三位。

我校不仅没有排名进入第一、第二的学科,而且在进入前十位的一级学科中,我校大部分都在第七、第八和第九的位置,这清楚地反映出我校一级学科与国内一流农业高校同类学科的巨大差距。

表2六所高校一级学科评比排名居前十名单

学校

一级学科排名在前十的数量

一级学科

学校

一级学科排名在前十的数量

一级学科

名称

排名

名称

排名

中国农业大学

10

生物学(2009年)

6

南京农业大学

10

科学技术史(2009年)

3

农业工程(2007年)

1

食品科学与工程(2009年)

5

食品科学与工程(2009年)

2

作物学(2007年)

2

作物学(2007年)

1

园艺学(2009年)

4

园艺学(2009年)

3

农业资源利用(2007年)

3

农业资源利用(2007年)

1

植物保护(2007年)

3

植物保护(2007年)

1

畜牧学(2009年)

5

畜牧学(2009年)

1

兽医学(2009年)

2

兽医学(2009年)

1

水产(2009年)

6

农林经济管理(2007年)

3

农林经济管理(2007年)

1

华中农业大学

8

食品科学与工程(2009年)

5

东北林业大学

3

林业工程(2007年)

1

作物学(2007年)

3

林学(2007年)

3

园艺学(2009年)

2

农林经济管理(2007年)

7

农业资源利用(2007年)

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

农业工程(2007年)

3

畜牧学(2009年)

3

林业工程(2007年)

4

兽医学(2009年)

3

作物学(2007年)

9

水产(2009年)

3

园艺学(2009年)

5

农林经济管理(2007年)

4

农业资源利用(2007年)

3

北京林业大学

3

林业工程(2007年)

3

植物保护(2007年)

5

林学(2007年)

1

畜牧学(2009年)

8

农林经济管理(2007年)

9

兽医学(2009年)

8

林学(2007年)

4

农林经济管理(2007年)

7

1、作物遗传育种(培育)

在作物遗传育种方面,我校的一级学科作物学排名第九,而中国农大、南京农大和华中农大分别是第一、二、三名,且均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中国农大在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上具有领先地位,南京农大和华中农大在南方农作物品种选育及基础研究方面走在前列。

我校在黄淮地区小麦的育种研究上具有优势。

自解放初至今,已选育推广了70多个小麦优良品种,引导陕西及黄淮主产麦区6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此外在玉米、棉花、油菜等作物育种上也有较多积累。

我校作物遗传育种二级学科现有科教人员67人,其中,教授19人(三级教授5人,四级教授14人),副教授29人,中级及以下19人。

该学科应充分利用我校在小麦、玉米、油菜等方面的深厚积累,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对耐旱耐寒农作物品种的独特需求,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加快优良作物品种选育的速度和效率,为我国农业发展与粮油棉安全做出贡献。

2、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培育)

在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方面,我校的一级学科植物保护学名列第5,中国农大和南京农大分列第一、三位,且这两所高校的植物保护皆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我校植物病理学二级学科目前拥有科教人员31名,其中教授11人(二级1人,三级2人,四级8人),副教授8人,中级12人。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二级学科目前拥有科教人员29名,其中教授8人(二级1人,三级3人,四级4人),副教授9人,中级12人。

目前,我校植物免疫学研究承担着我国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品种抗病性和病菌毒性变异及其互作机理研究,在国内长期居领先地位与水平。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在昆虫的系统发育、生理生化,濒危昆虫物种保护,西部重大害虫的灾变规律与控制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当前,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应强化积累,在保持优势学科方向的同时,紧盯区域农业发展中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等的病虫害问题,切实解决生产一线面临的突出问题,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衔接起来。

3、果树学

在果树学方面,我校的园艺学一级学科名列第五,华中农大、中国农大和南京农大分列第二、三、四名,其研究实力都在我校之上。

华中农业大学果树学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教授挂帅,在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条件支撑、科研实力上优势明显,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中国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带头人为韩振海教授,他们在基础领域、国内外优秀人才引进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应用研究相对较弱。

果树学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我校该学科突出优势是收集、保存了8000余份北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性状遗传研究和育种创新,培育了若干果树新品种。

目前,该学科拥有科教人员50人,其中,教授17人(三级教授5人,四级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中级及以下8人。

当前,该学科应积极利用我校果树学研究队伍人力资源丰富,校内外研究平台众多的优势,积极围绕解决我国西部果树产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应针对苹果、猕猴桃等产业发展,进行从品种选育、种植过程管理、采后储藏一直到果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4、农业经济管理

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我校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名列第七,南京农大第一、中国农大第三、华中农大第四,我校在此领域与上述三所高校存在较大差距。

与国内外高水平同类学科相比,我校该学科主要存在学科点数量多,涵盖范围窄,研究力量分散,学科及专业特色不突出、缺乏领军人才等问题。

当前,该学科拥有科教人员18名,其中,教授8人(三级教授1人,四级教授7人),副教授6人,讲师及以下4人。

在未来发展上,该学科应着眼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林牧资源配置、产业配置、农林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区域发展问题,特别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5、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我校畜牧学一级学科名列第8,中国农大第一、华中农大第三、南京农大第五,我们与兄弟院校差距较大。

我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二级学科现有科教人员27人,其中,教授11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7人,四级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及以下4人。

当前,该学科应该继续利用其在常规育种、黄牛研究,奶、山羊研究和动物肌肉发育与脂肪沉积机理方面的明显优势,加强理论研究与畜牧产业实践发展的联系,切实为我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好服务。

6、临床兽医学

在临床兽医学方面,我校兽医学一级学科名列第八,中国农大第一、南京农大第二、华中农大第三,我们与此三校差距较大。

这四所高校兽医学科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营养代谢病方面,处于中心城市的高校小动物疾病方面较强。

中国农大、南京农大和华南农大在中兽医学方向略有优势。

我校在胚胎工程、生殖内分泌、转基因抗病育种和中毒病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动物中毒性疾病研究为国内独具特色的方向之一。

我校临床兽医学二级学科拥有科教人员29人,其中,教授8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四级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及以下5人。

当前,临床兽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家畜胚胎工程、动物克隆技术、转基因动物研究、动物生殖内分泌与生殖疾病控制和动物中毒性与营养代谢性疾病方面。

我校临床兽医二级学科应紧跟这些研究热点,同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密切结合,服务于国家畜牧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7、土壤学

在土壤学方面,我校的一级学科农业资源利用与南京农大并列第三,中国农大名列第一,华中农大名列第五,在该学科,我校与其他学校差距较小。

我校土壤学二级学科共拥有科教人员3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授12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7人,四级教授4),副教授18人,中级4人。

在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我校土壤学有其相对优势,在黄土高原地带性土壤的相关研究上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是我校一个有着深厚积累,研究较为深入的学科。

当前,该学科力应积极跟踪国内外土壤学科发展的前沿,大力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使我校土壤学继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方向上保持领先水平。

8、农业水土工程

在农业水土工程领域,我校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名列第三,中国农大第一,吉林大学第二,我校在此领域与兄弟院校的差距不大,是我校科研教学实力较强的一个学科。

我校农业水土工程二级学科共拥有科教人员23人,其中教授9人(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2人,四级教授5),副教授8人,中级6人。

我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拥有农业部西部旱区农业节水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时还可利用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科研究平台实力雄厚。

该学科的发展应瞄准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农业的大舞台,在旱区农业节水的应用基础、节水灌溉新技术与装备、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和农业水土环境、农业水工程新技术与新材料研究等方向加强研究,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影响。

四、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我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分析,可以发现我校重点学科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偏少,学科优势不突出

我校学科涵盖了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等11个门类,现拥有9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与中国农大、南京农大和华中农大相比,我校学科建设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没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二是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偏少;三是学科评估排名靠后;四是有特色、有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数量偏少;五是基础性学科实力较弱。

如何推动进位升级,创建国家重点学科,尤其是创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学科建设突破的重点。

2、高水平的学术领军人才匮乏,学科团队未全面形成

我校远离中心城市,在人才引进与稳定上一直面临诸多困难,近几年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使学校人才队伍状况开始出现很大改观,但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主要是:

一是严重缺乏领军人才和优秀学术骨干;二是学科团队未全面形成,三是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亟待改善;四是人才的引进没能与学科方向和学科平台对接;五是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

受区位、地域、行业以及传统观念影响,我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难度仍然很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

如何汇聚和培养世界一流农业科技人才是学科建设突破的关键。

3、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基地数量偏少,省部平台作用边缘化

通过近10年的发展和建设,尤其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学科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数量快速增加,目前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44个,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但与其他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相比,我校科技平台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级重要科研基地偏少,在全国2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我校仅有1个,在全国14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我校仅有2个;二是省部级科研基地虽然较多,但硬件条件总体上相对简陋,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有效整合。

三是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许多省部重点实验室零资产、零人员、零运行,有名无实,没有发挥其在学科建设重应起的作用。

如何克服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促进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平台实体化运作是学科建设突破的难点。

五、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对策

国家重点学科是一所学校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学校间的竞争其核心便是重点学科的争夺,我校必须在优先支持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实现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突破和进位升级。

1、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

旱区农业特色是我校鲜明的学科特色,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校必须围绕“三农”问题,将大农学科做大做强。

在当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学科做大做强、进位升级,突出干旱半干旱农业的学科优势,努力形成一流的优秀学科群体,带动相关学科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必须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2、汇聚学科队伍,组建创新团队,培养创新人才

要通过平台和基地建设汇聚学科队伍,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积极发展“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模式。

要围绕优势学科发展方向组建创新团队,在人才配置、使用、评价、分配方式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创新团队的建设水平。

积极营造激励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培育鼓励创新、敢于冒尖的学术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放宽视野,汇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精英,培养年轻的学术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使重点学科高水平师资后继有人。

3、构筑学科基地,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开放共享

基地建设是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一流的学科离不开一流的投入,在当前有限的资金下首先要保障国家重点学科的平台建设。

要统筹“985工程”和“211工程”项目资金,加快建设管理先进、结构合理、功能一流的学科平台体系,提高仪器、设备、信息的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益。

此外,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促进开放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

4、创新机制体制,强化组织管理,建立制度保障

 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层次提高,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按照“有利于高水平学科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思路,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

我校要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就必须在保持现有组织管理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组织管理模式,力求突破原有以学院为单元的组织结构,建立跨学院的学科研究平台,探索以学院为横向管理系统、以学科平台为纵向管理系统、以专家教授为节点的矩阵式学科组织管理模式,并形成实体化运作,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

我校要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还必须建立完善学科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建设投入机制、项目管理机制、目标考核机制、效果评价机制、资源利用与共享机制等。

建立完善的学科建设制度保障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科建设的整体性发展,提高重点学科发展上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