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951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docx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胸痹护理常规

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一)疼痛发作的时间、部位、性质,是否有放射,伴随症状及缓解的方法。

(二)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辩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痰浊血瘀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边监护,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及用品。

3.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放射痛的部位。

(2)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3)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波形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观察患者24小时出入量,发现尿量减少,报告医师。

(二)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三)饮食护理

1.少量多餐,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

2.心衰患者宜低盐饮食、低脂饮食。

(四)情志护理

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谈心释放法、转移法等。

(五)临症护理

1.寒凝血瘀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茶饮。

2.疼痛时,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解除疼痛的药物。

4.喘息不得卧者,遵医嘱给予吸氧,并取半卧位。

3.心跳骤停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即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六)并发症护理

潜在并发症:

心阳暴脱

1.密切观察病情,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面色、尿量。

2.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遵医嘱尽早给予药物治疗,维持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

4.保持休克体位,床头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

以利静脉回流,防止脑缺血。

5.保暖,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吵闹等刺激,并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三、辩证施护

(一)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

(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居室应向阳,随气候变化调整衣被厚薄。

(2)胸痛时口服冠心苏合丸或速效救心丸。

(3)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和寒凉食物

2.气滞血瘀证

(1)多因情志不遂而诱发,应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情舒畅,

以利气血条达。

(2)中药宜热服,以利活血化瘀。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晚餐不可过饱。

(二)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

(1)以休息为主,体力允许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心痛发作为度。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晚餐不可过饱。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1)饮食宜益气养阴之品滋润之品,如木耳、香菇等。

(2)中药汤剂宜饭后1~2小时稍凉服用,服药后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化火伤阴。

(3)保持大便通畅

3.痰浊血瘀证

(1)食宜以素食为主,忌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痰

(2)肥胖患者应限制饮食,控制体重,减轻脾胃负担,宜进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食品。

(3)胸痛发作时可用宽胸气雾剂或速效救心丸。

四、健康指导

(一)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

(二)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三)避免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四)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五)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病情突然变化时的筒易应急措施。

眩晕(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淤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昡、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牌。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一)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痰瘀互结证、肾气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昡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二)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宣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三)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之品。

2.阴虚阳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四)情志护理

1.肝火亢盛者、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2.对昡晕、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五)临症护理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六)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1)老年性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2)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对于原有高血压者,应注意观察和调整血压。

(5)半身不遂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患侧肢体受压畸形。

2.呕吐

(1)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以防发生窒息。

(2)患者呕吐完毕后及时处理呕吐物,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根据病情及医嘱,可给予患者止吐剂、解痉剂、镇静剂,可以按摩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止吐。

(5)呕吐停止后,应给予患者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三、辨证施护

(一)阴虚阳亢证

1.保持稳定情绪,使其心情舒畅。

2.病室应凉润通风,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刺激。

3.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油腻及过咸之品。

4.按摩风池、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缓解眩晕。

5.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二)肝火亢盛证

1.病室宜安静整洁,避免噪声刺激。

2.饮食宜清淡为主,宜食淡菜、紫菜、芹菜等,禁食辛辣油腻及过咸之品。

3.肝火亢盛患者宜情绪激动,讲明情绪激动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控制不良情绪。

4.耳穴压豆:

肾、枕、皮质下等穴位。

(三)痰瘀互结证

1.痰湿较盛的患者应居住在宽敞明亮、通风、干燥、温度适宜的房间。

2.观察患者眩晕及呕吐情况。

如出现四周事物旋转,站立不稳并伴恶心呕吐,应通知医生。

3.饮食:

少食肥甘厚腻,生冷荤腥。

素体肥胖者适当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食不宜过饱,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时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半流质饮食如,小米汤、鸡蛋汤等。

忌甜粘、生冷之品。

(四)肾气亏虚证

1.发病时宜卧床休意,平时适当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太极拳等。

起卧时动作缓慢,勿突起站立或坐起,防止跌伤。

2.使患者睡眠充足,失眠时可遵医嘱进行耳穴压豆压皮质下神门、心等穴位。

3.饮食宜富营养的食物为主如淡菜、银耳等,忌食煎炸及辛辣刺激之品。

四、健康指导

(一)应使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起居规律的良好习惯。

(二)注意饮食调养,以清淡可口为宜,低脂、低盐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烟酒。

(三)不宜从事高空作业,避免游泳、观水、乘船及各种旋转度大的动作和游戏。

(四)坚持体育锻炼,选择适当运动方法,如散步、太极拳等。

(五)定期检查血压情况,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早治疗。

喘病护理常规

喘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肺系疾病。

发作时喉间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一、护理评估

(一)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二)喘息气短的程度、时间及缺氧的程度。

(三)痰的性质、颜色和气味。

(四)心里社会状况。

(五)辩证:

外寒内饮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雍肺证肺气郁闭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喘憋气急者,半卧位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3.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1)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2)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3)痰呈黄绿色浓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二)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三)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四)情志护理

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五)临证护理

1.痰黏稠难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氧气持续吸入,观察效果。

(六)并发症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改变,及时发现肺性脑病及休克病情变化。

2.及时清除痰液。

清醒患者鼓励多饮水用力咳痰、无力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三、辩证施护

(一)外寒内饮证

1.病室宜安静,温暖向阳。

2.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3.宜进食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紫苏粥、白果煲鸡等。

(二)风热犯肺证

1.病室宜通风凉爽,避免凉风直接吹入。

2.饮食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物,如金银花茶。

3.发热者可针刺合谷、曲池等穴位。

(三)痰浊雍肺证

1.痰黏稠难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油腻辛辣刺激。

(四)肺气郁闭证

1.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指导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的办法,给予心理疏导。

2.饮食宜进食开郁宣肺、降气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粥、胡萝卜、生姜汁等。

四、健康指导

(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指导患者戒烟,室内勿放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剌激性气体的吸入。

(二)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三)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四)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五)自我保健锻炼。

 

中风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神志、劳累等诱因所致。

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与自然界风性善行多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亦称“卒中”。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一)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二)生活方式、休息、排泄等状况。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中经络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中脏腑一一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一般温度以18℃-20℃为宜。

湿度以50%-60%为宜。

4.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5.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

6.加强ロ腔、会阴、眼睛及皮肤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7.伴有神昏的患者应转入单人病室或抢救室,设专人看护并做好特护记录。

神志不清者取平卧位休息,躁动不安者加挡,防止坠床。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意识障碍加重说明颅内压升高,要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二)用药护理

1.服中药后应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毛巾擦干。

2.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治头晕,注意安全。

(三)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神志昏迷三天以上或有吞咽困难者用鼻饲法进食。

(四)情志护理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爆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五)临证护理

1.高热者,使用冰袋冰帽,持续使用可降低耗氧量,保护脑细胞,观察有无肺部及尿路感染。

2.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可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

3.便秘者,顺时针按摩腹部,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4.大便失禁者应保持床单位清洁,肛周皮肤干燥。

保持会阴及床单位清洁干燥,做到勤按摩,勤翻身,勤擦洗,勤观察。

(六)并发症的护理

1.压疮

(1)帮助患者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在受压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保持皮肤干燥。

(2)按摩受压局部,以改善血液循环。

2.呕血

(1)遵医嘱禁饮食,恢复进食后给予少量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遵医应用止血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

(3)观察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的变化,判断有无继续出血的迹象。

三、辨证施护

(一)中经络

中经络患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分为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

1.风火上扰证

(1)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声、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

(2)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

(3)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2.阴虚风动证

(1)病房宜通风凉爽,但避免凉风直接吹入。

(2)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复中。

(3)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如淡菜汤、面汤、银耳汤、黄瓜、芹菜等。

3.气虚血瘀证

(1)体弱多汗者,居住环境宜温暖避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

(2)由于气虚血瘀,手足肿胀或肤色紫暗,可用中药或温水浸泡以消肿化瘀,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3)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黄芪粥、莲子粥、白菜、冬瓜、丝瓜、木耳、赤小豆等。

4.风痰阻络证

(1)3天以内密切观察病情的转化。

若舌质不红,无眩晕头痛、病情平稳,可以进行功能锻炼;若舌苔变黄厚腻,口臭,便秘,脉弦滑而大,说明已转化为痰热腑实证,即汇报医生。

(2)饮食宜黑大豆、藕、香菇、桃、梨,忌羊肉、牛肉、狗肉、鸡肉、乌梅等。

5.痰热腑实证

(1)室温不宜太高,衣被不可太厚,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2)用通腑化痰饮服药后3-5小时泻下2-3次稀便即可说明腑气已通,不需再服。

若服完药物后,未见大便,可报告医生,继续服药,以泻下为度。

(3)如果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脏腑转化,即汇报医生。

(4)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ト、绿豆、丝瓜、冬瓜、梨、香蕉、芹菜等,忌羊肉、牛肉、鸡肉、对虾、鱼、韭菜、辣椒、大蒜等。

(二)中脏腑

中脏腑以突然昏迷而半身不遂等证为临床表现,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1.痰热内闭证

病情凶险,应严密观察面红、身热、躁扰不宁、肢冷舌红、苔黄褐等证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放。

(2)神昏高热时遵医嘱针刺人中,以泄热开窍。

(3)ロ噤不开者,应用开ロ器,启开上下牙齿,加牙垫,以免咬伤舌头。

2.痰蒙清窍证(阴闭)

(1)肢体软者,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和肩关节脱白,四肢不温。

(2)饮食宜偏温性食物,如萝ト汤、糯米、油菜、南瓜等。

3.元气败脱证(脱证)。

(1)元阳败脱重危阶段,应积极进行中医综合措施抢救。

(2)中药可用生脉注射液静点,以回阳固脱。

(3)观察病情变化

①观察舌的变化。

若舌体禁缩、巻曲,为肝气欲绝的垂危表现;

②观察汗的变化,若全身大汗淋漓、淋漓不止、汗冷、表示病重。

③观察神志的变化,是否有神、无神、假神。

详细记录,及时汇报医生。

(4)ロ张不合用湿纱布覆盖口部,保持湿润。

(5)四肢厥冷,适当给予热水袋保暖。

(6)可用艾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20分钟,有助于回阳固脱。

四、健康指导

(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二)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度休息。

(三)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四)保持大便通畅,经常食用含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观察血压变化,定时到医院复查。

(六)康复护理

1.急性期应帮助患者将肢体摆放在功能位,按摩关节,活动小关节。

恢复期指导患者做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功能的训练。

2.语言功能障碍的训练,洲练原则:

由粗到细,由小到大、有简单到复杂。

3.自理能力的训练,锻炼患者梳头、洗脸、刷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