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760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docx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细菌的结构与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

 1、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个体微小,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的微生物是:

(A)

   A细菌B真菌C病毒

2、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

(A)

   A菌落B菌苔

3、下列复合菌落条件的是:

(A、E)

~

  A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B细菌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C细菌在适宜的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D某种细菌的菌落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大。

  E某种细菌的菌落形成以后,其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4、多个菌落融合成一片称为:

(B)

  A菌属B菌苔

5、细菌的测量单位是:

(A)

]

   A微米(μm)B纳米(nm)C毫米(mm)

6、细菌的个体形态包括:

(A、B、C)

  

  A球菌B杆菌C螺形菌D线形菌

7、细菌大小的表示方法:

球菌的大小用(A)来表示;杆菌的大小用(B)来表示;螺形菌的大小用(C)表示。

    A直径B长和宽C长、宽、两端点间的距离

  

8、螺形菌分为(A)和(B)两种。

    A弧菌B螺菌C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A、B、C、D)

    A细菌壁B细菌膜C细胞质D核体E核糖体F荚膜G芽孢

2、细胞质中的超微结构包括:

(A、D)

  A质粒B菌毛C芽孢D核糖体

3、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

(A)

  A肽聚糖(粘肽)B蛋白质C脂多糖

4、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

(C)

  A糖类B脂类C磷壁酸D蛋白质

5、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壁的组成是:

(B、C、D)

  A磷壁酸B外膜蛋白C脂质双层D脂多糖

6、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革兰氏阴性菌:

(B)

  A薄B厚

7、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脂多糖是由(A、B、C)组成: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壁酸

~

8、革兰氏阴性菌中(A)是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酸酸

9、革兰氏阴性菌中(B)具有细菌属的特异性。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酸酸

10、革兰氏阴性菌中(C)具有种、型特异性。

A类脂AB核心多糖C特异性多糖D磷酸酸

1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A、B、C、D)

  A维持菌体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

  B与细胞、外物质效换有关,细胞壁有许多微孔,可使水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并阻留大分子物质,它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胞、外物质交换;

  C细胞壁为表面结构,携带多种决定细菌抗原决定簇;

D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毒素作用,革兰氏阳性菌的磷壁酸、A群链球菌的M蛋白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12、L型细菌是指:

(B)

  A有完整细胞壁的细菌B缺乏完整细胞壁的细菌

13、关于质粒的正确描述是(A、C、D、E、F)

  A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能自我复制,传给子代D可以自然丢失E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F在遗传工程中常用作基因的运载体

14、关于核体的正确描述是:

(A、B)

:

 A是细菌的染色体B是细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C有核膜

15、医学上重要的质粒包括(A、B、C)

  A致育性的F质粒B耐药性质粒(R质粒)C致病性的毒力质粒

第三节细菌的特殊结构

1、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

(B、C、D、G)

  A细菌胞壁B荚膜C鞭毛D菌毛E细胞膜F细胞质G芽孢

2、荚膜的作用是(A、B)

 A保护细菌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增加细菌的侵袭力,是构成细菌致病性的重要因素;

?

  B荚膜成分具有特异的抗原性,可作为细菌鉴别及细菌分型的依据;

  C荚膜是运动器官;

  D有特异性抗原,常称K抗原;

  

3、鞭毛是(A、B、C)

  A细菌的运动器官B有特异性抗原,常称H抗原

  C有些细菌的鞭毛与细菌的黏附有关,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致病性

D鞭毛不是运动器官

]

4、鞭毛的类型包括:

(A、B、C、D)

  A单毛菌B双毛菌C丛毛菌D周毛菌

5、菌毛(A、B、C、E、F)

A又称菌毛素

B包括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类型

C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D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E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F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

G普通菌毛通常有数百根之多

H性菌毛仅有1—4根I又称为F菌毛J菌毛分为6个型,即F1、F2、F3、F4、F5、F6。

K2型(F2)为性菌毛,其余的为普通菌毛。

6、芽孢是

  A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形成的,具有多层膜包裹、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水体;

  B是细菌的休眠状态,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

  C常以杀灭细菌芽孢作为灭菌或消毒是否彻底的标准;

  D芽孢的大小、形态和在菌体中的位置随菌种而异,有助于细菌的鉴别;

 第四节细菌的染色方法

1、单染法是:

(A)

  A仅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B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染色

2、革兰氏染色法的程序是:

(C、D、A、B)

  A95%酒精脱色30SB石炭酸复红或沙黄复染1min

  C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D碘液媒染1min

3、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

  A鉴别细菌,革兰氏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

 B与致病性有关,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以外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以毒素致病,二者致病机制各不相同;

  C选择抗菌药物,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龙胆紫等敏感,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

4、瑞氏染色法(A、B、C)

  A可将细菌染成蓝色B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蓝色C背景和细胞浆染成红色

  D可将细菌染成红色E组织细胞的细胞核染成红色F背景和细胞浆染成蓝色

5、抗酸性染色法常用于(C、D)菌的染色

  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结核杆菌D副结核杆菌

  

6、抗酸性染色法可使(C、D)菌染成红色,(A、B)菌染成蓝色或绿色。

  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结核杆菌D副结核杆菌

7、抗酸性染色法的顺序是(B、A、C)

  A3%盐酸酒精脱色B石炭酸复红微热3-5minC碱性美蓝或孔雀绿复染1min

8、特殊染色法包括

A芽孢染色法B荚膜染色法C鞭毛染色法

第五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渗透压)

^

  2、大多数病原性细菌最适PH为  3、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围,可将细菌分为三类(嗜冷菌、嗜热菌、嗜温菌)

  4、嗜温菌的温度围是10~45℃,最佳生长温度是20~40℃

  5、细菌对分子氧的需求(呼吸类型)包括:

(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6、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

  7、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后,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反映细菌增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8、细菌生长曲线包括: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9、生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

迟缓期:

菌体增大,代活跃,但分裂迟缓,细菌数增加不显着;

  对数期:

活菌数呈对数直线上升,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特性、生物活性等都较典型;

@

  稳定期:

活菌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

衰亡期:

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生理代活动与趋于停滞。

【"新疆畜牧兽医"微信公众号,由多位国家执业兽医师倾心打造,我们致力于服务全疆乃至全国兽医届的朋友,为大家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最丰富的学习资料,学术的交流。

更多资料请加小编】

第六节细菌的合成和分解代

  1、细菌新代的能量要由(ATP)供给。

  2、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分为(呼吸)与(发酵)。

  3、细菌合成代的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类、色素、细菌素、抗生素、维生素)

  4、细菌分解代试验:

  ⑴氧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

阳性者产酸产气。

  ⑵氧化酶试验:

阳性者为紫色。

(阳性菌有:

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

阴性菌有:

肠杆菌科)

  ⑶过氧化氢酶试验:

阳性者产生气泡。

(阳性:

葡萄球菌、微球菌等。

阴性:

链球菌等)

   ⑷VP试验:

阳性者呈红色反应。

(阳性菌有:

产气杆菌等;阴性菌有:

大肠杆菌等)

   ⑸甲基红试验(MR):

红色反应为阳性。

黄色为阴性。

(阳性菌有:

大肠杆菌等。

阴性菌有:

产气杆菌)

  ⑹枸缘酸盐利用试验:

培养基变深蓝色为阳性。

(阳性菌有:

产气杆菌等。

阴性菌有:

大肠杆菌等)

  ⑺吲哚试验:

阳性呈红色。

(阳性: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⑻硫化氢试验:

产生黑色为阳性。

(阳性菌有:

普通变形杆菌等;阴性菌有:

大肠杆菌等)

  ⑼脲酶试验:

阳性者呈红紫色。

阴性者不变色或呈黄色。

(普通变形杆为阳性,马流产沙门氏菌为阴性)5、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有哪些(氧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缘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脲酶试验等)

第七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1、用人工方法在体外培养细菌叫细菌的人工培养。

   2、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3、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4、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是:

2%。

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是%.

5、基础培养基:

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培养用。

6、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等,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

  7、营养培养基中常用的营养物质有:

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鸡蛋、马铃薯等

  8、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及产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用来鉴别细菌。

  9、厌氧培养基:

可供厌氧菌生长的培养基叫。

 10、细菌在培养中的生长现象:

  ⑴液体培养基:

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

  ⑵半固体培养基:

沿穿刺线生长、由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呈放射状或去雾状生长;

  ⑶固体培养基:

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光滑度、湿润度、透明度及在血平板上的溶血情况等。

  11、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

细菌的鉴定、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制品的制备、饲料或畜产品卫生学指标的检测等

  第二单元细菌的感染

  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1、半数致死量用(LD50)表示。

半数感染量用(ID50)表示。

  2、正常菌群:

在动物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动物无害的细菌称为。

  3、动物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⑴消化道:

口腔中细菌较多;单胃动物胃中细菌较少,反刍动物胃中细菌较多;小肠中细菌较少、大肠细菌繁多。

  ⑵呼吸道:

鼻腔和咽部常有葡萄球菌、酵母菌等;咽喉及扁桃体中常有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及致病性菌;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

*

  ⑶泌尿生殖道:

尿道外部有些细菌。

  4、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颉颃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

  第二节细菌的致病性

1、柯赫法则要点:

⑴特定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⑵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⑶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

  ⑷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能重新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

  2、细菌毒力测定常的(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

  3、半数致死量:

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4、半数感染量:

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在一定时限引起半数感染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5、细菌毒力因子:

构成细菌毒的菌体成分或分泌产物称为细菌毒力因子。

  6、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

侵袭力、毒素。

  7、毒素包括:

毒素、外毒素。

  8、外毒素:

是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汔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

  9、毒素:

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后才能游离出来。

  10、外毒素的区别:

见P499。

  11、与侵袭力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或定植因子、侵袭性酶、Ⅲ型分泌系统、干扰宿主的防御机制)

  12、具有Ⅲ型分泌系统的细菌有:

沙门氏菌、耶尔森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13、干扰宿主的防御机制:

细菌的荚膜、细菌表面的蛋白、蛋白酶、细胞逃逸

  14、隐性感染:

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时,感染后病原菌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的临床病症状,称为隐性感染。

 15、显性感染:

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时,机体组织细胞常受到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显性感染。

  16、带菌状态:

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在体继续留存一段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为带菌状态。

.

    第三节细菌的耐药性

1、耐药性:

是指微生物多次与药物接触,发生敏感性降低的现象。

2、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理:

细菌产生破坏药物结构的酶、靶位的改变、渗透屏障、药物主动外排系统。

  3、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包括:

表型检测法、耐药基因检测法。

  4、药敏试验表型检测法包括:

稀释法、纸片法

  5、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分为:

敏感、中介、耐药三种。

  6、药敏试验结果中:

敏感是指被测菌株所致感染,用常用剂量该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中介是指被测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清和组织浓度相近。

耐药是指被测菌株不能被该抗菌药物常用剂量所能达到的血液浓度所抑制,临床治疗无效。

  

'

  第三单元细菌感染的诊断

  第一节样本的采集

  1、采集样本的原则:

  ⑴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标本被杂菌污染;

  ⑵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不同的标本;

  ⑶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样本。

采集局部不得使用消毒剂,必要时宜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试干后再取材;

  ⑷样本必须新鲜,尽快送检;

  ⑸根据病原菌特点,多数病原菌可冷藏运输。

粪便样本常加入甘油缓冲盐水保存液;

  ⑹对疑似烈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的标本,严格按相关的生物安全规定包装、冷藏、专人递送;

  ⑺样本应做好标记,并在相应检验单中详细填写检验目的、样本种类、临床诊断初步结果等。

第二节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1、细菌学诊断方法包括:

常规细菌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基因诊断

  2、常规细菌学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形态学诊断、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

  3、免疫学诊断包括:

抗原检测、抗体检测

  4、基因诊断包括:

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杂交技术

第三节消毒与灭菌

/

1、消毒:

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消毒。

2、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叫灭菌。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无菌:

物体上、容器或特定的操作空间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4、防腐:

阻止或抑制物吕上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不一定死亡。

第二节物理消毒灭菌法

  1、物理灭菌法包括:

热力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滤过除菌法

 2、热力灭菌法主是利用高瘟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而使细菌死亡。

  3、热力灭菌法包括:

干热法和湿热法两大类。

&

  4、热力灭菌法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效果比(干热灭菌法)效果好,因为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强,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加速菌体蛋的变性或凝固。

  5、湿热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法、巴氏消毒法)

  6、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条件:

℃,维持15-30min。

  7、煮沸法的条件:

100℃煮沸5min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1-3h可杀死细菌的芽孢;含2%碳酸钠水溶液沸点可提高到(105℃)即煮沸15-20min可杀死细菌的芽孢体。

  8、流通蒸汽法的条件:

100℃的蒸汽,维持30min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能杀死芽孢体。

 9、巴氏消毒法的条件:

第一类为63-65℃保持30min;第二类为71-72℃保持15s;第三类(超高温巴氏消毒法)132℃保持1-2s,加热消毒后应迅速冷却至10℃以下,称为冷击法。

  10、干热灭菌法包括:

火焰灭菌法、热空气灭菌法

  11、热空气灭菌法的条件:

160-170℃,维持2h能杀死芽孢。

·

  12、辐射灭菌法包括:

紫外线法、电离辐射法

  13、紫外线的杀菌原理是:

DNA吸收紫外线后,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嘧啶二聚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时的正常碱基配对,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14、电离辐射又称(冷灭菌)

  15、滤过除菌法所用的器具为(滤菌器)

  16、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于:

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物品的灭菌。

如:

培养基、生理盐水、玻璃器皿、塑料移液枪头、手术器械、敷料、注射器、使用过的微生物培养物、小型实验动物尸体等。

  17、煮沸法常用于:

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18、流通蒸汽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品,如糖或含血清培养基的灭菌。

  19、巴氏消毒法常用于葡萄酒、啤酒、果酒及牛奶等食品的消毒。

  20、火焰灭菌法常用于传染病畜禽及实验感染动物拓尸体、病畜禽的垫料及其它污染的废弃物等。

  21、热空气灭菌法常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或需干燥的注射器等。

  22、紫外线消毒法常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无菌室、养殖场入口的消毒室、手术室、传染病房、种蛋室等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能用高温或化学药品消毒物品的表面消毒。

  23、紫外消毒的有效距离不超过2-3米。

  24、电离辐射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也可用于食品的消毒而不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第三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1、消毒剂:

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

  2、抑菌剂(防腐剂):

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药物称为防腐剂或抑菌剂。

  3、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⑴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如醇类、酚类、醛类、重金属盐类等。

  ⑵干扰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和代。

如酚类、表面活性剂、重金属盐类等。

 ⑶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质重要代物质逸出,胞外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并能破坏细胞膜上的氧化酶和脱氢酶,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如新洁尔灭、酚类、表面活性剂等。

  4、消毒剂种类:

含氯消毒剂(漂白粉)、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酚类(煤酚皂)、碱类(氢氧化钠)、醛类(甲醛)、醇类(乙醇)、含碘消毒剂(碘酊)、季胺盐类(新洁尔灭)

   5、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⑴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

   ⑵温度和酸碱度;

   ⑶细菌的种类、数量与状态;

   ⑷有机物。

  6、消毒剂作用温度每增高10℃,杀菌作用约增加5-8倍。

  

  第五单元主要动物病原菌

  1、革兰氏阳性菌:

球菌、氏杆菌、炭疽杆菌、结核分支杆菌。

  2、革兰氏阴性菌:

其余均为革兰氏阴性菌。

}

  3、对生长要求高的细菌有:

链球菌、巴氏杆菌、里氏杆菌、嗜血杆菌、放线菌、布鲁氏菌、结核杆菌、支原体

  4、衣原体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可用细胞培养。

  5、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6、结核杆菌可用抗酸性染色法鉴别。

  7、布氏杆菌可用柯氏染色法鉴别。

  8、对动物有致病性的结核杆菌有:

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禽型结核杆菌。

  9、禽型结核杆菌不感染人,其它型可互相感染。

  10、革兰氏芽孢杆菌有:

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等。

>

  11、分支杆菌有:

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禽分支杆菌。

  12、螺旋体有:

钩端螺旋体、猪痢疾短螺旋体。

  13、支原体有:

鸡毒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

  14、真菌有:

皮肤真菌、典曲霉。

  15、肠杆菌有: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16、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主要疾病:

化脓性炎症、毒素性疾病(中毒性呕吐、肠炎、休克等)、葡萄球菌性肠炎。

  17、大肠杆菌可分五类: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败血性大肠杆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

  18、病原体及对应疾病: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牛乳房炎;

  沙门氏菌——仔猪副伤寒、鸡白痢等;

巴氏杆菌——猪肺疫、禽霍乱、其它动物巴氏杆菌病;

里氏杆菌——雏鸭传染性浆膜炎;

  嗜血杆菌——猪格氏病、鸡传染鼻炎;

  衣原体——鹦鹉热;

19、病原学检查方法:

细菌染色镜检、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检查等。

  第六单元病毒基本特性

<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

   1、病毒的测量单位是:

纳米(nm)。

  2、病毒的基本结构:

核酸、衣壳、囊膜

  3、病毒的对称类型:

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

   4、病毒囊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从宿主细胞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

   5、囊膜表面有突起,称为纤突或膜粒。

  6、病毒的化学组成:

核酸、蛋白质、脂类与糖类。

第二节病毒增殖方法

1、病毒的培养方法:

实验动物培养法、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法。

  2、病毒培养所用的细胞包括:

  ⑴原代细胞:

动物组织经胰蛋酶等消化、分散,获得单个细胞,再培养于培养器皿中。

 ⑵二倍体细胞株:

将长成的原代细胞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培养传代,其细胞染色体数下原代细胞一样,仍为二倍体。

  ⑶传代细胞系:

在体外可无限制分裂的细胞。

有的来源于肿瘤组织或转化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正常,为异倍体。

   3、原代细胞特点:

大多数组织均可制备原代细胞,但生长的快慢及难易程度不一。

肾和睾丸最为常用。

   4、二倍体细胞数量可扩大,对病毒的易感性基本无变化。

   5、传代细胞:

传代及培养方便;有的对分离野毒不敏感。

`

   6、细胞培养方法:

静置法、旋转培养法。

   7、细胞病变(CPE):

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损伤称为细胞病变。

  8、细胞病变的表现:

细胞圆缩、肿大、形成合胞体、空泡等。

  9、包含体:

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特征性的形态变,通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检测到。

  10、空斑:

将病毒接种吸附于单层细胞,原先感染病毒的细胞及病毒扩散的周围细胞会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斑点,类似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称为空斑或蚀斑。

11、病毒克隆:

将获得的单个空斑制成悬液,梯度稀释后再做空斑,最终可获得只含一个病毒颗粒及其子代的空斑,叫病毒克隆。

【"新疆畜牧兽医"微信公众号,由多位国家执业兽医师倾心打造,我们致力于服务全疆乃至全国兽医届的朋友,为大家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最丰富的学习资料,学术的交流。

更多资料请加小编】

  第三节病毒的感染

   1、病毒的急性感染又叫病原消灭型感染。

  2、持续性感染:

是指病毒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其至数十年。

动物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3、持续性感染的原因:

    ⑴机体免疫功能弱,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在体可长期存留;

   ⑵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可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

   ⑶某些病毒的抗原性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