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338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67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67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三(上)期末生物复习卷(67)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有纤维素组成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有关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2.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可发现细胞多数区域呈绿色

B.观察花生子叶切片脂肪滴(苏丹试剂染色)颜色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自加倍最好选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作材料

D.研究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实验中,适合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来做实验

4.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侵染T细胞会引发免疫缺陷综合征

B.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C.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

D.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5.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故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想隐蔽自己就产生了白色皮毛

C.野兔与环境一致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6.某种植物高茎(A)对矮茎(a)显性,红花(B)对白花(b)显性。

现有红花高茎植株与白花矮茎植株杂交,子一代植株性状表现与比例如下表:

  则:

红花高茎亲本的基因型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7.美国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并顺利移植到7名患者体内。

这种技术为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

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从患者的膀胱上取下一小块活细胞样本,将其中的肌肉细胞和膀胱上皮细胞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皿中培养。

在培养之前,需用____________处理以分散细胞,细胞在培养瓶中的首次培养过程属于________培养。

(2)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将患者的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___________中,此细胞需要培养至_______________期。

(3)利用动物体细胞_________技术,可以培养克隆动物。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8.图A是某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相对数目(假设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的变化曲线,图B是该细胞分裂的一个时期图象,图C是某些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的数目关系,请分析相关图形并回答问题:

(1)图B是______细胞(填“动物”或“植物”)有丝分裂的一个时期,对应图A中的______段。

(2)图B中染色体2上有______个DNA分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______.

(3)DNA的数目加倍发生在图A中______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图A中______段。

(4)图C中代表染色单体的是______(填字母),②图对应图A中______段.

9.森林生态系统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以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

林窗会影响食虫鸟类和食果类的分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林窗的出现对该处阳生植物的生存有利,原因是该处的阳生植物能够得到比以往更为充足的______

(2)在垂直方向上,食虫鸟和食果鸟在林窗区和非林窗区都有明显的______现象,这种分布特点主要是由鸟类的______和牺息空间决定的。

(3)为了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通常采取的调查方法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通过______(答出三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0.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  (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①该实验的思路:

  ;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11.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

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健康成年狗、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

(2)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实验组。

②给各组狗注射________,并测定________。

③分别给甲、乙、丙3组狗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甲、乙、丙3组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5天后分别测定三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3)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丙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

请分析原因:

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甲组狗置于低温环境中,结果狗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强,原因是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A.真核细胞中有蛋白质组成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有关,A错误;

B.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错误;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

D.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

解:

A、农家肥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有机物,其分解农家肥产生二氧化碳,可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正确;

B、种植蔬菜要合理密植,如果过密,植物叶片就会相互遮挡,并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提高,反而会使产量下降,B错误;

C、阴雨天光合作用较弱,要降低大棚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才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错误;

D、虽然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是对其它光也有吸收,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只允许红光透过,反而会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D错误。

故选:

A。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1、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2、控制温度的高低;

3、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生产实践中相关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考生要能够利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因素考虑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同时要提高产量还要注意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3.答案:

B

解析:

解:

A.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的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使DNA呈绿色,使RNA呈红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质区域范围大,应该是细胞多数区域呈红色,A错误;

B.观察花生子叶切片脂肪滴(苏丹试剂染色)颜色时,需要观察脂肪细胞内被染色的脂肪颗粒或液滴,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B正确;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自加倍应该选择分裂增生能力强的部位,最好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C错误;

D.研究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实验中,不适合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来做实验,因为高温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促进作用,会使得结果不准确,D错误.

故本题选:

B.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生物组织中脂肪成分的检测有两种方法,方法一:

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方法二:

花生子叶切片观察,后者需要使用显微镜,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自加倍应该选择分裂增生能力强的部位,高温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促进作用,研究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实验中,不适合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

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自加倍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结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答案:

D

解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调节,细胞的识别作用,T细胞和红细胞发育的场所,主要考查叙述,解读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T细胞,引发免疫缺陷综合征,A正确;

B.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会被HIV识别、入侵,而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B正确;

C.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很快会凋亡并连同入侵的HIV一起被免疫系统清除,C正确;

D.T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而红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D错误。

故选D。

5.答案:

C

解析:

A选项中长颈鹿的长颈是生物变异产生的性状,并非其努力吃树叶牵拉的结果;即使是由于其吃高树树叶,牵拉伸展颈项与前肢而使上述器官变长,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也是不遗传的。

B、D都是环境促使生物产生的变异向适应环境方向发展,显然这不符合变异是不定向的观点。

所以ABD错,C对。

故选C。

6.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运用,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间的网络结构能力。

由题意知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_B_,矮茎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

A_bb:

aaB_:

aabb=10:

1:

1:

10,说明亲代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且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

Ab:

aB:

ab=10:

1:

1:

10,出现两多两少情况,因此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连锁,a、b连锁,Ab、aB配子的出现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选C。

7.答案:

(1)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原代  

(2)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3)核移植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及体细胞核移植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相关知识。

(1)依据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在培养之前,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以分散细胞,细胞在培养瓶中的首次培养过程属于原代培养。

(2)体细胞核移植是指将患者的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此细胞需要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易容去除其细胞核。

(3)克隆动物是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

8.答案:

动物;CD;2;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AB;DE;b;BD

解析:

解:

(1)图B细胞含有中心体,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对应图A中的CD段。

(2)图B中标号2的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DNA的数目加倍发生分裂间期,即图A中AB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即图A中DE段。

(4)分析题图C:

①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

DNA=1:

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2:

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A中BD段。

故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

故答案为:

(1)动物     CD  

(2)2    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3)AB      DE  

 (4)b       BD

分析图A:

图A是某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相对数目(假设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的变化曲线,其中AB表示间期,BC表示前期,CD表示中期,DE表示后期,EF表示末期。

分析图B:

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中1为中心体,2为染色体,3为纺锤体。

分析图C:

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

甲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

DNA=1:

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

DNA=1:

2:

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和柱形图中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

光照 分层 食物 标志重捕法 鸟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解析:

解:

(1)林窗的出现对该处阳生植物的生存有利,原因是该处的阳生植物能够得到比以往更为充足的光照。

(2)在垂直方向上,食虫鸟和食果鸟在林窗区和非林窗区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布特点主要是由鸟类的食物和牺息空间决定的。

(3)鸟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通常采取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4)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故答案为:

(1)光照

(2)分层   食物

(3)标志重捕法  鸟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

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

本题以林窗为载体,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理解群落的结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

10.答案:

(1)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

(2)①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

②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5个白花品系之一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必是纯合子AABBCCDDEEFFGGHH;由题干信息可知,科学家选育出的5个白花品系与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可能存在于8对等位基因中的任何一对为隐性纯合子。

(2)让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科学家选育出的5个白花品系分别杂交,若子代都表现为紫花,则说明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若有一组杂交组合的子代表现为白花,其他四个杂交组合都表现为紫花,则说明该白花植株是属于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种。

11.答案:

(2)②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各组狗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③生理盐水;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

(3)(乙组注射的是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丙组注射的是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少

(4)寒冷刺激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析:

本题以验证实验的形式考查动物体内甲状腺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答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实验过程要遵循的原则,依据原则补充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2)

①将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健康成年狗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实验组。

②给各组狗注射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等量原则),并测定各组狗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③分别给甲、乙、丙3组狗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单一变量原则)。

④将甲、乙、丙3组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5天后分别测定三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3)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丙组狗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

请分析原因:

(乙组注射的是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丙组注射的是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负反馈),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少。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甲组狗置于低温环境中,结果狗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明显增强,原因是寒冷刺激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故答案为:

(2)②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各组狗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③生理盐水;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

(3)(乙组注射的是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丙组注射的是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少

(4)寒冷刺激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