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710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 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 第32题对题练 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浙江专版练习第一部分二必考非选择题对题练第32题对题练精校解析Word版

第32题对题练

真题1

 两次工业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

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

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

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

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

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

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

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

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

 

对应练

1.(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种种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系列排列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能够在欧洲其他国家看到他们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有的甚至很显著。

但是,只有英国具有如此丰富的各种因素的结合。

——王铭、王薇《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从1770年开始到1870年,主要发生于英国。

当时的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与殖民地的贸易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用于殖民开发的斧子、钉子、枷锁、铁链,以及武器的需求大大促进了英国炼铁工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了炼铁所用的煤炭的开采。

对棉纺织品的需求也刺激着纺织工业的技术更新。

强烈的需求增长导致了在这些工业里的一系列发明。

——海闻《国际贸易》

材料三 技术和贸易是拉动经济的两个大的引擎。

技术的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创造新的供给能力消费需求,能够催生新一轮经济的繁荣,而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国别和地区的比较优势。

——商务部长陈德铭在“2013财经年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只有英国具有如此丰富的各种因素的结合”的含义;结合材料二分析,你认为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为“技术和贸易是拉动经济的两个大的引擎”的立论提供依据。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

“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

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

“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

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

“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

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材料二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欧洲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对于英国市场机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你赞成哪一派的观点?

概括观点并说明理由。

 

(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

请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这一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真题2

 欧洲启蒙运动的内涵与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

……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

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材料二 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

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

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

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

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

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

“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

 

(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对应练

3.(2018·浙江暨阳联谊学校3月联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后来资产阶级强大起来,这时候法便在一切国家里(法国是在16世纪)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的。

但是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

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

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德斯鸠“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阐述这一办法在美国政体中的表现及影响。

 

4.(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量检测)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是“世界理性”……我们深信有一个神存在,我们是他的作品。

——伏尔泰《形而上学论》

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

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

——牛顿

材料二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

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1)概括材料一中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牛顿“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的主要著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卢梭在私有制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主要观点。

简述他们的政治启蒙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

 

真题3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

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

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

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

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

——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对应练

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外长舒曼在1950年提出:

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

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

——《舒曼计划》

材料二 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通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两机构正式成立……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欧共体12个国家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材料三 经过八年漫长等待和争吵,欧盟新宪法《里斯本条约》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

《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在税收、外交、防务等事关国家主权的领域仍实行一票否决,但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紧急救援等领域里的决策机制转为双重多数,即一项决议只要得到55%成员国的支持,并且这些国家能代表欧盟总人口的65%,决议就能获得通过,而不必像过去一国就可将决议轻易否决。

这一改革有望解决欧盟长期存在的“议而不决”难题,提高欧盟内部决策效率。

(1)分析法国外长舒曼的建议对法德经济发展和两国关系产生的作用。

指出法德关系变化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

 

(2)欧洲联盟的成立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欧洲联盟的成立给我们哪些启示?

 

(3)有人说,欧盟的扩大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利大于弊,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

 

6.(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3月联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