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6243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docx

中级统计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基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需求、供应和市场机制作用

1、需求:

是指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乐意并且可以购买商品数量。

2、需求法则:

就普通商品来说,需求和价格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即在其她因素不变状况下,商品价格越高,对商品需求量越低,反之则反。

●需求曲线体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曲线,其斜率为负。

●吉芬商品属于需求法则例外。

一种商品只有同步具备“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不不大于代替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3、需求量:

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乐意并且可以购买商品数量,它由需求曲线上某一点来表达。

4、需求量变动:

是指在假定其她条件不变状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变动所引起商品购买量相应变动。

●与需求量不同,需求并非指某一特定需求量,而是指在各种也许价格水平上,所有特定需求量集合。

5、需求变动:

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状况下,由于其她因素变化所引起,在各种也许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变化所有状况。

6、影响需求变动重要因素:

①消费者可支配收入;②消费者偏好;③有关商品价格;④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

●有关商品涉及代替品和互补品。

如果某种商品代替品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需求与代替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代替品价格提高(减少)将引起该商品需求增长(减少)。

如果某种商品互补品价格发生变动,则该种商品需求与互补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提高(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减少(增长)。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Q)对它自身价格(P)变化反映限度,即Ed=(ΔQ÷Q)/(ΔP÷P)。

Ed>1表白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映强烈,此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奢侈品);Ed<1表白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映缓和,此类商品为生活必须品。

7、恩格尔系数计算公式:

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支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8、供应法则:

在其她因素不变状况下,供应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市场价格越高,卖方乐意为市场提供产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应量越少。

●供应曲线体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曲线,其斜率为正。

●供应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供应量对它自身价格变化反映限度,即Es=(ΔQ÷Q)/(ΔP÷P)。

Es>1,表白供应量对价格变化反映强烈,此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s<1,表白供应量对价格变化反映缓慢,此类商品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或不易保管商品。

9、供应量变动:

是指在假定其她条件不变状况下,由于商品价格自身变动所引起出售量相应变动。

10、供应变动:

是指在假定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状况下,由于其她因素变化所引起,在各种也许价格水平上供应量变化所有状况。

11、影响供应变动重要因素:

①投入要素成本;②技术水平;③厂商对将来商品价格预期

●在其她因素不变条件下,生产成本提高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生产者不乐意生产,进而减少供应量;技术水平提高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增长生产者利润,生产者乐意提供更多产量。

12、均衡价格:

是指该种商品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价格。

●均衡点:

商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应曲线相交交点。

13、供求法则:

(1)供应不变,需求变动影响:

需求增长,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增长;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减少。

(2)需求不变,供应变动影响:

供应增长,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长;供应减少,则均衡价格增长,均衡数量减少。

(画图)

●政府干预市场手段重要体现为价格控制,即制定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

第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达到普通均衡体现:

①消费效用极大化;②公司利润最大化;③市场总供应与总需求相等

2、达到帕累托最优会同步满足条件:

①互换最优;②生产最优;③互换和生产最优

3、导致市场失灵重要因素:

①外部性;②垄断;③公共物品;④信息不完全

4、正外部性:

当市场主体活动对其她成员影响为正面影响,即其她成员从中获得好处时,这种活动导致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

正外部性特性是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低于社会收益。

5、负外部性:

当市场主体活动对其她成员影响为负面影响,即其她成员因而而受到损失时,这种活动导致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特性是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而其收益高于社会收益。

无论是哪种外部性,都表白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备,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6、垄断形成因素:

①对核心资源或核心原材料控制或占有;②专利制度;③规模经济;④准入制度

●既有排她性又有竞争性物品称为私人物品。

●依照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限度,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具备完全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而准公共物品只具备某些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

7、政府消除外部性微观经济政策有:

①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②合并有关公司;③明晰产权

●科斯定理以为,只要产权是明晰,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最后成果都是有效率。

●公共物品有效生产问题不也许通过竞争市场机制来解决,由政府来生产公共物品是一种较好选取。

第三章宏观经济运营与生产总量衡量

1、两部门宏观经济均衡条件:

S-I=0,即储蓄(S)=投资(I)

2、国民生产总值(GDP)三种不同核算办法:

(1)从生产角度看:

GDP=∑增长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从收入角度看:

GDP=∑增长值

=∑(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从支出角度看:

GDP=∑最后产品=∑(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从生产角度看,GDP度量了一种经济体中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期期内新创造价值总和。

●在生产法核算GDP中,如果将折旧从GDP中扣除,得到指标被称为国内生产净值(NDP)。

3、GDP缩减指数计算公式: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缩减指数是一种具备广泛基本物价指数,可以较精确用来反映通货膨胀限度。

●如果实际GDP水平超过潜在GDP,即GDP缺口为正值,表白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运用,此时也许会浮现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即经济过热。

如果实际GDP水平低于潜在GDP,即GDP缺口为负值,则意味着资源没有被充分运用,存在失业,还也许浮现通货紧缩,即经济过冷。

4、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GNI=GDP+来自国外要素收入-付给国外要素收入

5、以GDP为核心国民收入核算缺陷:

(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耗减和对环境破坏

(2)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福利变化

(3)不能精确反映国民财富变化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与国民收入决定

1、宏观经济运营涉及四个市场:

①要素市场;②产品市场;③金融市场(也称货币市场);④国际市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一种基本原理。

●产品市场中均衡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国民收入。

2、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关系:

(1)在短期中,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与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不不大于零。

(2)随着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也增长。

(3)消费支出增长量少于可支配收入增长量。

●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

随可支配收入增长而增长消费叫引致消费。

3、平均消费倾向:

是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比率。

APC=C/Y

●平均消费倾向也许不不大于、等于或不大于1,由于消费支出也许不不大于、等于或不大于可支配收入。

4、边际消费倾向:

是指每增长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长消费量。

MPC=ΔC/ΔY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不不大于0而不大于1。

边际消费倾向具备递减趋势。

5、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关系:

(1)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储蓄不大于零,为自发储蓄。

(2)随着可支配收入增长,储蓄也增长。

(3)储蓄增长量不大于可支配收入增长量。

6、平均储蓄倾向:

是指储蓄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比率。

APS=S/Y

7、边际储蓄倾向:

是指每增长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长储蓄量。

MPS=ΔS/ΔY

●边际储蓄倾向总是不不大于0而不大于1。

边际储蓄倾向具备递增趋势。

●由于国民收入恒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因此平均储蓄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等于1。

8、乘数:

是指一定期期中,一单位总需求变动所导致数倍国民收入变动。

9、乘数正反两方面效应:

当投资或政府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扩张效应。

反之,当投资或政府开支削减、税收增长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紧缩效应。

10、重要乘数有:

①投资乘数②政府购买乘数③转移支付乘数④税收乘数⑤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普通不大于1。

11、货币四种功能:

①交易媒介;②财富储藏;③核算单位;④延期支付

12、人们持有货币三种动机:

①交易动机②谨慎动机③投机动机

13、货币三种需求:

①交易性需求②防止性需求③投机性需求

●凯恩斯提出流动性陷阱以为,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钞票,而不肯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已无力再加以控制。

14、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特点:

①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萧条之中;

②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

③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三个口径:

①通货;②货币;③准货币

16、国内现行货币划分层次:

①M0=流通中钞票

②M1=M0+活期存款

③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她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M2-M1为准货币。

●基本货币(B)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R)与流通银行体系之外通货(C)之和,即B=R+C。

●货币供应(M)与基本货币(B)之间关系为:

M=m×B。

m表达货币乘数。

●如果其她条件不变,利率水平越低,投资需求越大,总需求就越大,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长。

●IS-LM模型中,依照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应M作出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达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相一致,并且同既定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依照储蓄S和投资I做出IS曲线上每一点都表达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利率i和收入水平Y相一致。

国民收入Y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决定,即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共同决定国民收入均衡水平。

●在IS-LM模型中,通过利率把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

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互相联系和作用。

第五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的:

①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的;②充分就业目的;③稳定价格水平目的;④平衡国际收支目的

2、失业四种类型:

①摩擦性失业;②季节性失业;③构造性失业;④周期性失业

●如果在经济中仅存在摩擦性失业,此时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因此,自然失业率是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存在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局限性而引致失业。

●奥必定律以为,失业率变动与GDP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关系。

3、重要财政政策工具备:

①税收;②政府投资支出;③政府消费支出;④转移支付;⑤财政信用

4、扩张性财政政策:

是指国家通过减税、增长政府支出或转移支付,从而扩大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方式,刺激和增长社会总需求一种政策行为。

5、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指国家通过增长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压缩赤字或增长盈余财政收支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一种政策行为。

6、具备内在稳定器功能财政政策工具备:

①累进税收制度;②转移支付;③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7、扩张性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通过增长货币供应,减少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增长办法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长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目而实行扩张经济政策。

8、紧缩性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提高利率,进而减少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办法来达到抑制经济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稳定价格水平目而实行紧缩经济政策。

9、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备: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应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若要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机构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货币供应减少,市场利率就会上升,进而抑制总需求增长,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量减少。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减少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和其她金融机构就会增长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从而导致贷款规模增长和货币供应增长。

因此,如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应提高再贴现率;如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应减少再贴现率。

10、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时,就等于向货币市场注入基本货币,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引起总需求增长,进而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增长。

反之,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就会有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应并引起利率上升,并进一步导致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及就业减少。

因此,当政府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如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要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具备内在稳定器货币政策有:

①利息率效应;②货币余额效应

12、挤出效应:

是指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公司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均衡收入下降情形。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上区别:

①政策效应不同。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提高,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利率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挤出私人投资,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导致投资增长。

②作用时滞不同。

财政政策生效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结识时滞和反映时滞较短。

③在经济运营不同阶段作用效果不同。

在经济萧条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会直接增长总需求,因而具备明显效果。

在经济繁华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作为反通货膨胀武器,效果比较明显。

1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四种基本组合方式:

(1)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4)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第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营

●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记录实际资源流入(形成支出)、金融资产增长和负债减少(体现为资金流出),贷方记录实际资源流出(形成收入)、金融资产减少和负债增长(体现为资金流入)。

1、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

①经常项目;②资本和金融项目;③官方储备项目;④误差与漏掉

2、经常项目涉及:

①货品和服务贸易;②收益分派;③经常转移

3、直接标价法:

是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原则来计算相应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相称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应支付多少本币,因而又叫应付标价法。

4、间接标价法:

是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原则来计算相应多少单位外国货币,相称于计算出售一定单位本币应支付多少外币,因而又叫应收标价法。

●购买力平价是经济学中知名一价定律在国际经济领域应用。

5、短期内影响汇率波动最基本因素有:

①国际收支状况;②利率;③通货膨胀;④汇率制度

●影响出口重要因素涉及其她国家收入和实际汇率,影响进口重要因素涉及本国国民收入和汇率。

6、出口乘数:

是指每增长一单位出口所增长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出口变动量之比。

7、进口乘数:

是指每增长一单位进口所减少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进口变动量之比。

8、官方储备资产作用:

①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②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汇率

③信用保证;④赢得国际竞争利益

●按照特里芬比例分析法得出经验结论:

一国储备量应当与该国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比例关系,即储备进口比率。

普通以40%作为原则。

9、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

一国经济扩张或收缩通过进出口贸易导致其她国家经济相应扩张或收缩效应被称为溢出效应,又反过来对最初引起溢出效应国家经济运营产生影响效应被称为回振效应。

第七章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

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普通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按照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分为:

(1)爬行通货膨胀:

年度价格上涨率为1%--3%

(2)温和通货膨胀:

年度价格上涨率为3%--10%

(3)疾驰通货膨胀:

较长时间内大幅上涨超过10%

(4)恶性通货膨胀:

短期内大幅上涨,如每月超过50%

3、通货膨胀按照对不同商品价格影响限度分为:

(1)平衡通货膨胀;

(2)非平衡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按人们对物价上涨预期分为:

(1)可预期通货膨胀;

(2)不可预期通货膨胀

5、通货膨胀经济影响:

(1)对收入及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再分派具备影响,有助于富裕阶层,不利于贫困阶层;有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2)通货膨胀导致价格信号失真,影响资源进行最有效配备。

(3)通货膨胀短期内与产出水平正有关,长期则不会对产出产生实质性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达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白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失业率均为自然失业率。

6、新凯恩斯主义以为通货膨胀三种重要形式:

①需求拉动通货膨胀;②成本推动通货膨胀;③构造性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货币追逐过少商品。

●总需求增长也许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净出口四个分量共同作用成果,也也许是其中某一因素作用成果。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从总供应角度出发,假设在不存在过度需求状况下,由于供应方面成本提高所引起价格水平持续、明显上升一种经济现象。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把推动通货膨胀成本因素归结为工资和利润两个方面。

●构造性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构造因素变化引起通货膨胀。

7、反通货膨胀政策:

(1)用制造经济衰退办法抑制通货膨胀

(2)用收入政策反通货膨胀

●用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是一项反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经济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实现。

●收入政策是针对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而提出一项反通货膨胀政策,可以通过工资控制收入和产品价格上升来抑制由此而引起通货膨胀。

这种政策普通借助于工资与物价管制、道义劝告、变化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等办法来实现。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经济发展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不但意味着经济增长,还涉及技术进步、构造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进、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一步和谐等方面内容。

1、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因素:

(1)生产要素投入数量;

(2)生产要素效率提高

●萨缪尔森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四个要素视为经济增长四个轮子。

●库兹涅茨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归结为三个方面:

生产率提高、经济构造变化、知识存量增长。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以为,一国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只有投资等于储蓄时,经济才干实现均衡增长。

●在罗默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一种内生变量,是知识积累成果。

2、增进经济增长政策:

(1)刺激资本形成;

(2)增进技术进步;(3)增长劳动供应

3、经济周期性波动分为三种类型:

(1)长周期:

50—60年,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

(2)中周期:

8—,又称朱格拉周期

(3)短周期:

40个月,又称基钦周期

4、一种完整经济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1)复苏

(2)繁华(3)衰退(4)萧条

●西方经济理论界具备代表性解释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