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883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docx

旋挖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方案

洞庭湖博物馆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桩基础工程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湖南嘉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1月12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

该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

业主发放图纸、地勘报告;现行规范、规程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主要规范、规程如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建筑、设计概况

(一)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畔,旅游路东侧,濠河以西,总建筑用地面积1818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864平方米,拟建场地设地下1层地下室,地上3层;分为主馆和辅助用房两部份。

(二)桩基础设计概况

1.本工程旋挖钻孔灌注桩为工程桩。

2.本工程为旋挖钻孔灌注桩,共615根,桩径为1000mm,入岩大于1米,设计持力层为中风化板岩层,桩长约32-34米。

桩身混凝土为水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3.钻孔浇筑桩施工的各工序必须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有停工现象。

清孔结束测得孔底沉渣厚度在满足设计要求内,半小时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否则需再次清孔。

4.桩孔成型后必须清除孔底沉渣,孔清后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cm并应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

5.混凝土实际浇筑高度高于设计桩顶标高0.8m,本工程桩基安全等级为甲级。

二、场址工程地质条件

场区位于洞庭湖冲积平原,原始场地原为耕作地及农田鱼塘,主要土层为中等液化粉质土层,现场地已人工填土推平,地面标高32-33m,场地较平坦。

已完成场地平整和入口道路硬化、围蔽施工。

根据勘探单位提供的勘探报告显示:

 

第三章施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图1工艺流程

二、施工方法、

施工顺序布置:

先从施工出口最远部位开始(即东南角),先完成辅助房再到主馆步骤施工。

由于本工程为地面下作业,而且是重型机械作业,机械进场前从施工出口路筑超过20m长8m宽仰角小于300(见桩编号示意图)机械车辆进出道路,道路中桩基础为最后施工。

(一)施工材料准备

本工程由施工单位采购材料,施工材料采购前经业主批准,施工材料的选材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时对原材料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准在本工程中使用。

3.2.1钢材:

钢材应提前进场,放置钢筋的地点应铺设碎石砖,搭设防雨棚,防止生锈,

原材:

同一验收批号,按不同规格,每60吨取一组,不足60吨按60吨取样检验。

焊接件:

同一焊工,同接头规格,同一钢筋直径级别,每300个接头取一组试件检验。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对钢材进行化学成份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

混凝土:

选择质量可靠、信誉好、供货及时的商品混凝土厂家,及时联系确定。

严格按C35混凝土配比验收,各种质保单齐全。

(二)放样定位、旋挖机就位

工程开工前,根据轴线及桩位布置情况,在场地内建立测量控制网,然后依据控制网测放各桩位中心点。

钻机就位必须稳固、调正、水平,定位,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误差不大于10mm。

(三)埋设护筒

因主要土层为中等液化粉质土层,工程桩需要穿透中等液化粉质土层,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各土层厚度数据,所以施工设计钢护筒深度为12-18米,钢护筒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大200mm,长度应满足护筒底进入黏土层不少于0.5m的要求,护筒顶端高出地面0.3m,护筒埋设的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护筒埋设偏差不超过30mm,护筒四周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

(四)泥浆的制备和处理

1、根据施工场地条件,我们在施工现场挖设泥浆制备池,选用膨润土成品泥浆灰造浆,拌制泥浆要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在泥浆浓度达不到技术要求时,可适当加入纤维质材料和纯碱提高泥浆粘度,确保泥浆护壁作用。

根据本施工场地条件特点,泥浆的深度要适当提高。

钻孔方法

地层情况

泥浆性能指标

相对密度

粘度

(Pa.s)

含砂率

(%)

胶体率

(%)

失水率

(%)

泥皮厚(mm/30min)

静切力

(Pa)

酸碱度

(PH)

正循环

一般地层

1.02——1.06

16——20

≤4

≥9.5

≤20

≤3

1.25

8——10

易坍地层

1.06——1.10

18——28

≤4

≥9.5

≤20

≤3

1.25

8——10

卵石层

1.10——1.15

20——35

≤4

≥9.5

≤20

≤3

1.25

8——10

2、泥浆护壁要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要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要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2)在清孔过程中,要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混凝土。

(3)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要小于1.25;含砂率≤8%;粘度28s。

(4)在易产生泥浆渗透的土层中要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3、废泥浆和钻渣的处理。

本次施工采取把废泥浆中的土屑,粗粉杂质等钻渣清除后,重新利用,以降低工程成本。

把无法利用的废泥浆和钻渣放入沉淀池中,进行自然脱水后运至指定弃土堆场。

(五)旋挖机成孔

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我司采用现代工具旋挖机进行成孔:

在护筒埋设并定位后,使用4台(中联重科)ZR360A-1、(中联重科)ZR280A-1型转挖机钻进,该钻机扭矩大,转速高,成孔效率高,适合在中风化层中钻进。

钻机在就位时应重新测量、定位,在成孔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

利用钻进过程中钻头对泥土的搅拌作用造浆,根据实际需要可对泥浆的比重进行调节,在施工过程中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2~1.3之间,泥浆在循环过程中在孔壁表面形成泥皮,它和泥浆的自重对孔壁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孔壁坍塌。

通过成孔施工,泥浆护壁效果比较好,完全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可通过掏渣筒掏渣以及给孔内加清水的方法来调节泥浆的比重,根据实际施工需要,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3以上,这样有利于钻进和孔壁的稳定。

(六)清孔

泥浆正循环清孔工艺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清孔方式,是由泥浆泵泵送的泥浆经过胶管,与孔口的灌注导管连接,并把泥浆送到孔底;送到孔底的泥浆悬浮并携带孔底沉渣,再经过灌注导管与孔壁之间的环状空间返回地面,流入循环沟、沉淀池,然后进入泥浆池循环使用。

正循环二次清孔工艺原理见图1示。

图1正循环二次清孔原理示意图

清孔操作注意事项:

泥浆正循环清渣运行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合适的泥浆泵,泥浆流量过大,对孔壁冲刷大,容易塌孔;泥浆流量小,沉渣上升速度慢,清渣效果差,耗费时间长。

实际施工中,流量、扬程作为选择泥浆泵的依据,可根据桩孔直径大小配制功率在12~30KW之间的3PN泥浆泵。

(2)减少管道接口,避免管道直径剧烈变化、运行方向剧烈变化,减小泥浆循环系统中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消耗。

(3)泥浆循环过程中,泥浆循环系统中含有较多的粗颗粒或岩渣,会反复循环带入孔内,影响清孔效果。

应定期对沉淀池、泥浆池废渣进行清理,可加大、加长泥浆循环沟,并派专人沟内捞渣。

(4)清孔过程中,根据清渣效果适时上下提放、左右移动导管,加快扰动孔底沉渣,以达到快速清渣的效果。

分两次清孔,第一次清孔是当钻到设计标高后即开始清孔作业,用孔内钻斗来掏除钻渣,第二次清孔是采用导管正循环清渣,在安装每节导管之前,应检查其密封圈是否完好,涂止水黄油,确保导管封水性能。

按孔深配置导管长度,导管下端距孔底宜为0.3—0.5m,导管安装完毕应下放至孔底,检查其到位情况。

此次清孔应使孔底500mm内泥浆比重小于1.25,含砂率小于8%,粘度不大于28s,孔底沉渣≤50mm,验收后在30min内应开始浇砼,若超过30min,应复测孔底沉渣厚度。

若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厚度时,则需利用导管清除孔底沉渣至合格,方可灌注混凝土。

(七)钢筋笼制作与安放

1.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在现场分节制作,主筋与加强筋全部焊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隔点焊加固,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表2规定。

制作好的钢筋笼,即进行逐节验收,合格后挂牌存放。

 

表2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主筋间距

±10

2

箍筋间距

±20

3

钢筋笼直径

±10

4

钢筋笼长度

±50

2.钢筋笼孔内安放

钢筋笼长(超过16m)在孔口焊接,单面焊10d,焊缝高度≥0.3d,焊缝宽度≥0.7d。

两段笼子应保持顺直,同截面接头不得超过配筋的50%,间距错开,不少于35d。

钢筋焊接完好后,应缓慢下放入孔内,严禁砸笼。

(八)下导管

1.导管的选择

采用丝扣连接的导管,其内径φ250~φ280,底管长度为4m,中间每节长度一般为2.5m。

在导管使用前,必须对导管进行外观检查、对接检查。

(1)外观检查:

检查导管有无变形、坑凹、弯曲,以及有无破损或裂缝等,并应检查其内壁是否平滑,对于新导管应检查其内壁是否光滑及有无焊渣,对于旧导管应检查其内壁是否有混凝土粘附固结。

(2)对接检查:

导管接头丝扣应保持良好。

连接后应平直,同心度要好。

经以上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不合格导管严禁使用。

导管长度应根据孔深进行配备,满足清孔及水下混凝土浇筑的需要,即清孔时能下至孔底;水下浇筑时,导管底端距孔底0.5m左右,混凝土应能顺利从导管内灌至孔底。

2.导管下放

导管在孔口连接处应牢固,设置密封圈,吊放时,应使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定沉放,避免卡挂钢筋笼和刮撞孔壁。

(九)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车搅拌运输;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cm;用搅拌车混凝土直接到孔口倒入料斗内。

2.水下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对不同直径、深度的桩孔分别计算出混凝土浇筑初灌量。

施工中要保证浇筑初灌量。

浇筑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并做记录,浇筑混凝土接近桩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筑量,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3.试块制作:

在浇桩过程中,随机抽取1~2盘混凝土做试块,每支桩应做一组试块,制作好的试块在12h后拆模,放置静水中养护。

(十)起拔护筒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即起拔护筒,并将浇筑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十一)回填桩孔

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将上部未灌混凝土部分利用场地内护筒、沟、池、槽开挖出来的泥土、矿渣等进行回填,回填满后,用混凝土重新将孔口封住,变成整块硬地坪场地。

(十二)混凝土灌注桩的桩位偏差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每浇注50m3必须有一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表1—14

序编号

成孔方法

桩径允许偏差(mm)

垂直度允许偏差(%)

桩位允许偏差(mm)

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

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1

泥浆护壁钻孔桩

D≤000mm

±50

<1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

D>1000mm

±50

100+0.01H

150+0.01H

2

套管成孔灌注桩

D≤500mm

±20

<1

70

150

D>500mm

±20

100

150

3

干成孔灌注桩

±20

<1

70

150

4

人工挖孔桩

混凝土护壁

+50

<0.5

50

150

钢套管护壁

+50

<1

100

200

注:

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

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三)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标准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规定。

表1—15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1

桩位

见(表1—14)灌注桩的桩位允许偏差

2

孔深(mm)

+300

3

桩体质量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设计要求

5

承载力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

垂直度

见(表1—14)灌注桩的桩位允许偏差

2

桩径

见(表1—14)灌注桩的桩径允许偏差

3

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

1.15~1.20

4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m)

0.5~1.0

5

沉渣厚度:

端成桩(mm)

摩擦桩(mm)

≤50

≤150

6

混凝土坍落度:

水下灌注(mm)

干施工(mm)

160~220

70~100

7

钢筋笼安装深度(mm)

±100

8

混凝土充盈系数

>1

9

桩顶标高

+30,-50

三、施技术文件和资料内容

(一)准备工作

1.开工前进行:

用砖渣铺设(道路、钢筋加工场)、质量教育及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上岗教育。

2.材料试验(钢筋原材料、焊接、混凝土配合比等)。

3.设备及仪器检修与标定。

4.施工所需的各种技术资料。

(二)成孔全过程

1.成孔前:

需对钻具参数进行标定,包括钻头高度、直径、主杆长度、加杆长度、孔口及平台标高、孔底标高。

2.在钻进过程中应记录以下参数:

泥浆比重、黏度、钻进速度、转速及进尺速度,各地层钻进异常情况描述。

3.终孔孔深及时记录,调节泥浆比重与时间记录,测量孔深记录,提钻时间记录。

第四章质量目标、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确保质量总目标达到合格,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工程桩桩位验收均满足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2.桩动测合格率100%,无三类桩、四类桩。

3.混凝土试块按规范留取、试压,统计合格。

4.所有存档资料应完整、清晰。

二、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控制手段

1.为保证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决定调派质量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施工经验丰富,创优意识较强,有高度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施工管理人员。

2.制定质量管理责任制,认真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施工全过程严格按有关质量标准进行,落实质量责任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

3.严格制定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质量保证大纲及质量计划,认真落实各级质量责任制,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强化“三工序”管理,严格质量法规,抓好控制把关,层层监督、检查、整改。

我们采取具体做法:

一是强化质量体系的运行,严格按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开展各项质量活动。

二是强化工序管理。

工序管理是施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要点,只有各道工序符合质量要求,施工质量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

对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确定管理点的负责人和管理办法,使工序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是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开展质量分析,事先制定预防措施,通过保证本工序,监督上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三工序”管理活动,使工程在全过程、全方位、全工序上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二)质量管理制度

1.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字确认形式。

2.技术复核制度

本工程技术复核内容主要包括:

钻孔孔位、钻孔孔深、部分有扩孔要求的桩的扩孔施工尺寸、桩底沉渣和混凝土浇筑等,技术复核应有相应的记录,由甲方施工员及监理签字后做为本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存档。

 

(三)质量通病控制手段

1.桩位偏差

在开工前用测量仪器对甲方提供的大样点进行认真复核,经确认无误后引出控制点,在场地周围建立控制网,其中永久性控制点不得受到施工干扰,对临时性控制点必须经常校核,桩孔定位必须严格遵照下列程序:

计算→复核→测量,每道工序由甲方专人负责复核检查,实行签字通过制度,在钻机开钻之前,由技术负责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复核检查,测量护筒偏差必须小于20mm。

2.偏孔事故

(1)事故原因:

场地不坚实、不水平,地表循环不科学,钻机安装不水平(或在施工时出现歪斜)、钻机运转中振动过大,主杆没有导正,摆动过大,钻具刚性小,加之钻进中转速过快,钻压大且不均匀,人为造成孔径不规则,换层、换径或遇到较大坚硬障碍物。

(2)根据以上各种原因,应该在施工中加以预防,一旦出现偏孔现象,应该利用翼片较多的扫孔钻头慢转,从偏斜处上方往下反复多次扫孔,或者直接使用筒状钻头加以修正,向孔内回填黏土,捣实后重新缓慢钻进。

3.堵管事故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造成堵管原因可能会有如下几种:

(1)导管原因:

导管内壁不干净,造成混凝土在下降过程中局部受阻,或由于导管接头处于不完全密封,造成管内进水而使混凝土局部离析,或者导管因变形导致垂直度无法保证。

(2)初灌量原因:

初灌量过大或过小,过大则可能造成导管底节爆开,过小则造成导管脱离混凝土面,使泥浆反压管内。

(3)泥浆原因:

泥浆比重过大,增加导管底部反压力,使管内混凝土无法正常压出。

(4)混凝土质量原因:

混凝土制作时搅拌时间不够,造成混凝土和易性降低,严重导致混凝土在管内离析,或在运输中振动离析。

(5)粗骨料原因:

由于卵石级配不符合施工要求或夹杂粒径较大的杂物。

(6)埋管原因:

埋管过深造成混凝土面混凝土初凝,埋管过浅在浇筑过程中,可能导致脱管,使泥浆与砂浆混合物反压入管内。

(7)操作原因:

导管没有位于钻孔中央,以致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导管底部插入孔壁。

(8)其他原因:

如孔口杂物不小心掉入导管内,或有水掉入导管内,或大斗出口处被堵住。

事故处理方法:

提升导管2m左右,在孔口板上上下振动,让混凝土在其自重力作用下压出导管,或使用高频振动器安置在导管顶部,开启振动器可以使管内混凝土因振动液化原理而压出导管。

以上办法无法解决,证明导管被堵严重,应立即提离混凝土面,采用球内胆止水,重新下导管及安装大斗浇入混凝土。

在两混凝土面交接处反复捣插,使其混合均匀,重新浇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该办法应该在孔内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到方可使用,并作好浇筑记录。

4.浮笼或掉笼事故

(1)浮笼原因:

导管埋深过大是浮笼的重要原因,故在底管接近笼底时,应尽量减少埋管,泥浆比重过大或泥浆中含砂率过大也会导致浮笼,由于导管接头法兰外突,故在提管过程也会造成浮笼,此时应顺时针旋转导管,让钢筋笼自动脱离法兰。

(2)掉笼原因:

一种原因是孔口吊筋固定不牢固;另一种由于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由于下插导管时碰到笼壁,使钢筋笼下掉,再有一种是由于地坪标高或吊筋长度计算错误而造成掉笼,掉笼是可以预防的。

5.断桩、夹泥、夹心事故

该事故在施工过程中须严格禁止,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

(1)浇筑混凝土应及时连续,中途停顿时不宜超过30min。

(2)二次清孔时孔内沉渣须清理干净,同时泥浆比重应调到1.2以下。

(3)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允许浇入孔内,应退回重新搅拌。

(4)在浇筑结束后,应注意假灌现象,严禁距混凝土面4~6m处混凝土与浮浆混合,有条件应尽量使用振动棒或利用导管自身反复捣插。

(四)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

1.成孔质量控制

本工程地质特殊性主要有:

1)全风化基岩层中钻进;

2)风化程度不均匀,且有夹层;

3)强~中风化、微风化基岩。

在以上地层中钻进,易产生孔斜、缩径,且难以钻进,以致使后续工作比如放钢筋笼、下导管等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在本工程施工中成孔质量是各工序的关键。

针对以上情况,在钻进成孔过程中,分别采取以下不同的技术措施:

1)全风化基岩层中钻进在软土层中,采用倒齿钻头钻进,利用钻机的三档转速充分搅碎泥土,造好泥浆。

孔口设立专用泥浆池,制作优质泥浆,比重为1.25~1.30,在钻进中及时向孔内补给;选用合适钻进参数:

总的原则是轻压慢钻小泵量,钻压15kN,转速25r/min,泥浆泵量80m3/h;钻具在孔内上下提动时,要轻提轻放,避免刮撞孔壁泥皮而塌孔。

2)钻进中遇到孤石

利用子弹头钻头钻进,钻进参数选择钻压40kN,转速30r/min,泥浆泵量108m3/h;

成孔时控制好泥浆比重,根据残留体层位石碴较多的特点,把比重控制在1.30。

3)强、中风化、微风化基岩中钻进

子弹头钻头钻进,利用金刚石轮齿把岩石破碎;每钻进0.5m深度应取样一次。

选择合理钻进参数,以提高钻进效率。

对于旋挖机,钻压取40kN,转速30r/min,泥浆泵量108m3/h;及时过滤、沉淀泥浆中的渣子,向孔内补给优质泥浆,泥浆比重控制在1.30左右,提高携带岩渣能力,避免孔底重复磨碎。

2.清孔的质量控制

钻孔浇筑桩施工中能否控制好孔底沉渣厚度,是影响桩端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工程施工图设计要求钻孔浇筑桩孔底沉渣厚度必须小于50mm。

清孔结束后,把测绳从导管内放入孔底,测量出的孔深跟终孔时的孔深比较,计算出沉渣厚度,沉渣满足要求后,即开始浇筑混凝土。

3.钢筋笼制作安装质量控制

在钢筋进场时,材料员须对钢筋数量、生产厂商、合格证进行复核,在使用前按规范对每批(≤60t)进行送验一次。

制作钢筋笼之前,对钢筋锈蚀严重的,需用钢丝刷或砂纸进行除锈处理,对钢筋弯曲的需进行调直处理。

根据焊接规范,焊条须有出厂合格证及质保书,焊条可采用E4303。

钢筋笼加强箍直径=桩径-2倍的保护层厚度,保持层采用混凝土预制块。

在下放钢筋笼时,应注意搬运与起吊,切勿将钢筋笼变形。

接笼时,上一节钢筋笼一定要吊直,确保整个钢筋笼的垂直度。

在下放过程中,若遇阻,应慢转钢筋笼,不能强行墩砸钢筋笼,以免笼底插入孔壁变形。

固定钢筋笼:

根据设计图纸及标高,认真计算好吊筋长度与钢筋笼长度,使用2根φ10圆钢作为吊筋,牢固地固定在安置物上,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吊筋是否松动或断裂。

(五)文明施工措施

1.现场围护措施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四周砌筑围墙,并预留大门。

2.封闭管理

(1)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设置进出口大门,制定门卫制度,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进场登记制度,门卫值班应设在大门右侧。

(2)门口应设置企业的“形象标志”,大门采用硬质材料,力争美观、大门并能上锁,不得采用竹笆片等易损、易破材料。

(3)进入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带工作卡,工作卡要根据各工种的不同,对颜色进行分类。

3.施工场地

(1)施工现场实行(填砖渣或碎石)硬地坪施工。

(2)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平坦。

(3)施工现场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畅通、不积水,对于施工中流出的泥浆要及时清扫,严禁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和排水河道。

(4)对于施工区域内已浇好的桩头要及时回填。

(5)施工现场适当地方设置吸烟处,作业区内禁止随意吸烟。

(6)积极美化施工现场环境,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进行绿化布置。

4.材料堆放

(1)建筑材料、料具必须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合理堆放。

(2)建筑材料及其他料具等必须做到安全、整齐堆放(存放),不得超高。

堆放分门别类,悬挂标牌,标牌应统一制作,标明、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等。

建立材料收发管理制度,落实到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车辆进出场应有防泥带出措施。

5.现场防火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消防防火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并成立领导小组,配备足够、合适的消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