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5582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docx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

浅谈师德是爱的核心

伙牌镇南王中心小学王风雷

关键词:

尊重和信任学会倾听真心付出学会宽容

内容摘要:

师德的核心是“爱”,这种爱包含着尊重和信任、学会倾听、真心付出、学会宽容。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无私地付出,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真正美丽。

在如今信息满天飞的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我国的国民阅读时间却在日益下降。

学生是爱玩电脑、玩游戏,却不怎么爱学习。

作为一位班主任,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拥有一个活泼向上的童年,是我们不要推卸的责任。

一、尊重和信任

孔子云:

敬人者人敬之。

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且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的这份情感,只在口头上说说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个常体验到尊严的人,总是对自己更有信心、办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这种尊重应该包含着真诚与信赖、宽容与激励,平等与友爱。

据报载,在美国学校的低年级教室中,教师常常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也常常弯下腰为学生独特的发问而鼓掌。

美国教师解释说:

蹲下来交流,是因为学生个子矮,在与老师交流时,会产生压迫局促的感觉,这对于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弯下腰鼓掌,是因为教师板直腰居高临下地拍拍手,小学生不认为老师的掌声是真诚的,只有弯下腰,两眼望着学生,融入学生中间,那掌声才是发自内心的。

可见,“蹲下来”与“弯下腰”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民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但要给予成功者、佼佼者以尊重,表达自己的敬佩、赞美之情,更要给予失败者、落后者以尊重,捎去自己的宽慰与鼓励!

有个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有一天,老师硬是请她站起来发言,可她的头却低着,老师说:

“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

”学生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

“这是什么?

”“哦,这是黑板。

”“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

”老师生气地说。

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也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思维特点,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别差异,保护和弘扬学生的个性,善于创设教育情景,让学生表现自我。

二、学会倾听

陶行知曾说: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的,才会打动心灵的深处。

作为班主任倾听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听能够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身体状况、情感波动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取向,能够获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工作的建议,更重要的是传达我们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以及无限的期待,给予学生无尽的信心与勇气,让学生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倾听,首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要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这样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才会畅所欲言。

在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以《跟我说心里话》为题对我说说心里话,哪怕只言片语,只要是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就行。

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举起了小手。

聪明好动的雷威豪第一个发言:

“您是一位有学问的老师。

可是说真心的,您太严厉了,经常皱着眉头,您应该爱笑一点,让我们时刻看到您的笑容。

”艾晨爽也不甘示弱:

“您是一位好老师,但您对我们了解不够,同学做错了事,您总是厉声厉色,什么时候也站在我们的角度想问题呢?

”学习委员说:

“老师,下课后,请您多到教室来坐坐,轻松愉快地和我们谈心,做游戏,也品尝一下我们小学生的快乐吧。

”……想不到这童言无忌的心里话牵出了这么多婉转、中肯、客观的批评,这使我不得不扪心自问:

你关注学生的需要了吗?

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

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而关注生命的需要,首先要学会倾听,即使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不准确,也要认真倾听,努力包容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意见。

倾听需要做到三点:

一是注意。

用自己的眼睛注视说话的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谈话的内容上,不要轻易打断。

二是接受。

用点头、微笑等表示你对他的理解,即便不一定赞同,也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

三是引深话题,用重述学生的意见、情感,或用恰当的提问,鼓励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叙述。

实际上,与专注的神情、尊重的态度相比,内心情感的体验更为重要。

在学生倾诉时,我们应该与他“同命运,共呼吸”,分享他的快乐与痛苦,担忧他的困惑与彷徨,寻找他的需求与渴望……这样,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与理智世界,才能给予学生人性关怀和人性激励,让教育的精神得以实现。

三、真心付出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而这种爱就是付出,一种将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奉献的付出。

这种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情感投资’”,而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爱,真诚平等的朋友之爱,这种爱又是及时的、全面的、科学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并用这些爱去排挤学生心灵上的杂草,这种爱的付出,应该是连绵不断地如涓涓溪流,终年流淌于平凡的琐事中:

学生生病时温暖的问候、轻柔的抚摸;学生失意时热情的询问、细心的剖析;学生成功时赞赏的目光、鞭策的话语;学生犯错时必要的警示、合理的规范……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份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式、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

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应该全身心地去爱学生、爱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也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四、学会宽容

曾经读过这么一则故事: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偷东西,老禅师知道屋里实在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便从容走进屋里,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温和地说:

“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啊!

”望着消失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背影,老禅师感慨地说:

“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照亮他在夜晚的前程。

”第二天早上,当老禅师打开房门的时候,发现昨晚送给小偷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

禅师满怀高兴地说:

“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被老禅师那博大、宽容的慈善之心深深折服的同时,也为小偷得到“一轮明月”心灵被感化而高兴,这就是宽容的魅力!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

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

教育需要宽容,教育呼唤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是一剂良药,只要教师适时适地地加以运用,就能使学生心胸开阔,气度恢弘。

总之,宽容的教师,会不责学生之小过,不揭学生之隐私,不念学生之旧错。

而宽容引起的道德濡染往往比惩罚来得更深沉、更持久、更有效。

作者简介:

王风雷,1979年7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襄樊师范学校,大专学历。

从教近十三年,在教育园地里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

本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将继续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师德——教师灵魂的体现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伙牌镇南王中心小学宋玉凤

关键词:

师德榜样爱心的培育教师的灵魂人格

内容摘要:

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所以,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树榜样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为人师表”。

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

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

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

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

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

“务学不如务求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

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

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

教师不能满足现状,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

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

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

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形象的生命更重要”。

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足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例如,我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数是住校生,他们来自全乡各个自然村,刚离开父母开始住校生活,什么都是从头开始,他们谁哭了,谁跌倒了,谁乱扔果皮纸屑了,谁的菜没有了,谁的鞋子湿了,谁又拉小便到裤子上了等都得管,因此,我做到从细微处,从身边的小事关心、爱护教育他们。

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开导启发他们。

教育他们日常生活常识和怎样淘米蒸饭,怎样睡觉、穿衣,怎样叠被扫地等等,同时教育他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谁生病要及时向我报告等。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要做到每天起床后、早饭后、晚饭后、熄灯后到学生寝室看看、问问。

教育他们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当心着凉等。

我们的学生难道不能感受到这种无私的爱?

三、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

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

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

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

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

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

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

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

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

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

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

“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

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

最后,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

“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

同时,他还必须向受教育者建议:

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重生’。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正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

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

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

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

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

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

“爱莫大于心死。

”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

魏书生说过:

“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

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

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

总之,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所以,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作者简介:

宋玉凤,1981年8月出生,2000年毕业于枣阳师范学校,大专学历。

从教近十年,我情有所牵,心系教坛,将自己的知识、智慧、情感和我的一生中最旺盛的精力和体力,献给开垦心灵、启蒙最初小学教育事业,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对自己的学生和学校负一份职责。

我先后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区优秀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