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概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4894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密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密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密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密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密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密概况.docx

《高密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密概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密概况.docx

高密概况

    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与内陆结合部,东临海滨名城青岛,西依世界风筝都潍坊,面积1526平方公里,辖7个镇、3个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胶河疏港物流园区,960个行政村(居),人口85.7万,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沿海开放重点县市之一。

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4.2亿元、增长1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28元、增长21.4%;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22.2亿元、利税64.2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5.2%。

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居83位,在2009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列47位。

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中等城市,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园林城市”、“省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

高密秦代置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春秋名相晏婴、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清代东阁大学士刘墉、当代著名作家莫言都出生在这里。

高密民间文化繁荣,扑灰年画、剪纸、泥塑和茂腔等“民艺四宝”,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扑灰年画之乡”。

得益于优秀文化的滋养,高密人民崇贤好学、诚实守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愿与国内外朋友和睦相处、共创大业。

高密区位优势明显,是青岛城市区副中心城市,是山东省政府实施半岛城市群战略重点扶持的城市。

境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距青岛机场和青岛港仅40分钟车程,是连接山东省会济南和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

高密城市卫生整洁、绿意盎然,社会稳定、秩序井然,人居环境优越。

高密投资政策优惠,服务措施配套,始终注重与外商合作共赢、共图发展,尽心竭力服务外商、善待外商、保护外商,为外商生活居住、事业发展提供最大的优惠和方便,支持外商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和事业成功。

高密现有各类企业38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7家,上市公司1家。

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光伏电、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中国家纺名城”、“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山东省制鞋业基地”。

棉纺织业进入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行列。

高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较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46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

高密服务业发展迅猛,教育文化、休闲娱乐、房地产各业不断壮大,经济活力日益增强。

高密积极把握山东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良好机遇,规划建设了孚日光伏、豪迈装备、银鹰化纤、荣昊汽车、康达环保、双星鞋业“六大产业园”和胶河疏港、姜庄商品、朝阳铁运、晟绮通关“四大物流园区”,搭建起了“大投入、大调整、大提升、大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平台。

“六大产业园”:

一是光伏产业园。

总投资60亿元,以孚日光伏为平台,以太阳能电池生产为起点,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不断拉长光伏太阳能设备生产、太阳能发电等产业链条,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光伏产业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300兆瓦,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是豪迈装备产业园。

总投资80亿元,以豪迈科技为带动,以生产数控机床、高档轮胎模具、风力发电设备等产品为主,不断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加快推进配套工业发展,构建五百亿级机械装备产业链,形成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规模优势明显的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

三是汽车产业园。

总投资40亿元,以高密荣昊汽车与长春一汽合作为依托,不断引进关联企业,增加产品组合,优化动力匹配,形成集整车销售、汽车改装、保养维修、零部件加工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链条。

力争五年引进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100家,形成年产10万辆、产值200亿元的汽车产业集群。

四是环保产业园。

总投资18亿元,依托重庆康达环保有限公司,引进发展环保型、节能型、科技型、循环经济型产业、企业,建成集产品生产、经营、研发于一体的环保基地。

五是双星产业园。

以双星北方鞋业基地建设为带动,整合现有鞋业企业,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行专业化分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上档升级,形成品牌竞争优势。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成年产鞋2亿双、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的鞋业集群。

六是化纤产业园。

积极发展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新型纤维和保健型纤维,重点抓好纤维素醚类产品研发、生产,争取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6亿元。

“四大物流园区”:

一是姜庄商品物流园区。

投资5亿元,着力打造由钢材物流区、纺织品物流区、小商品集散区、食品物流区、公共服务区组成的大规模物流配送基地。

二是朝阳铁运物流园区。

以胶济电气化铁路改造高密货运站东移为依托,三年投资10亿元,建成辐射山东半岛、年交易额500亿元的物流中心枢纽。

三是胶河疏港物流园区。

以青岛海港、空港为依托,以发展港口物流为重点,打造青岛港口经济辐射内陆的核心节点。

四是晟绮通关物流园区。

充分发挥“潍坊海关高密通关预录处”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物流服务范围,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集出口加工、进出口通关放行、国际物流分拨配送于一体的国际加工物流园区。

一、地理位置

高密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胶莱平原腹地。

地理座标在北纬36°8′44″至36°41′20″、东经119°26′16″至120°0′38″之间。

东邻胶州市,西依安丘市、昌邑市,南连诸城市,北接平度市。

南北最长60.1公里,东西最宽51.2公里,总面积为1605.55平方公里。

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距省会济南265公里,距世界风筝都潍坊市75公里,距旅游名城青岛市70公里。

胶济铁路、胶新铁路、海青铁路(在建)、济青高速公路、平日公路、沂胶公路、潍胶公路纵横贯通,四通八达,是山东沿海通往内陆的交通枢纽。

二、历史沿革

高密,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远在5000年以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史载,今市治春秋为莱夷维邑,属莱国。

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十五年)齐灭莱,地属齐。

战国已有高密之名,亦为齐国。

秦代,始置高密县,治城阴城(今井沟镇田庄村东)。

公元前164年(西汉文帝十六年)县属胶西国,都高密。

公元前73年(西汉宣帝本始元年)县改属高密国。

公元9年(新王莽始建国元年)改高密为章牟。

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复称高密。

公元37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改属北海国。

公元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高密地归魏,改属青州城阳郡。

公元266年(西晋武帝泰始二年)县属青州城阳郡。

公元317年(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县改属青州高密国。

公元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后南北朝时期,先属南朝宋青州高密郡,后属北朝魏青州高密郡。

公元529年(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改属胶州高密郡。

公元585年(隋文帝开皇五年)改州为郡,县属高密郡。

公元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改郡为州,属河南道密州。

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县治徒夷安城(即今市区)。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县改属高密郡。

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改郡为州,县复属河南道密州。

公元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后(五代)建置、隶属相沿。

公元960年(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县隶属京东东路密州。

公元1121年(金太祖天辅五年)县改属山东东路密州。

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县属山东东西道益都路胶州。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县属青州府。

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改属莱州府,清初沿袭明制。

1905年(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县属胶州。

1913年县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县属莱胶道。

1927年县直属山东省。

1944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王干坝一带建立高密县(仅两个多月)。

1945年7月在中岭一带建立高密县,不久即撤销。

8月建立潍东县。

9月,潍东县改为高密县,隶属滨海行政区滨北专区。

11月胶济铁路北建立胶高县,隶属胶东行政区南海专区。

1946年上半年,胶高县改属滨海行政区滨北专区。

1946年7月,高密胶高两县均改属胶东行政区滨北专区。

1949年9月胶高县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高密县初属胶东行政区滨北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1956年2月划归昌潍专区。

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撤销,组建潍坊市,县均属之。

1994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县级市),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

全市总面积1605.55平方公里,辖7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疏港物流园区,960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84.94万人。

高密市隶属山东省潍坊市。

三、地貌概况

高密市地势总体特征是南高北低。

最高点在南部张林北侧梁尹岭,海拔109.4米;最低点在北部曹家东北、胶莱河西侧地片,海拔7.5米,相对高差101.9米。

地面总坡度约1/600。

市境南部是泰沂山丘的末端,地势较高,地面起伏变化大,为南部缓丘区。

区内包括剥蚀残丘和丘间凹地两种微地貌单元。

缓丘区以北至胶莱河南岸,为山前平原,属胶莱平原之一部,有两种较明显的地貌类型。

大致以胶济铁路为界,南属剥蚀堆积平原,地形缓坡起伏,为中部缓平坡地区;北属堆积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展,为北部低平地区。

中部缓平坡地,沿几条主要河流,形成南北向的滨河平地和低分水岭地两种微地貌单元。

北部低平地,在人工治理的遗迹上,隐约残存一些河间洼地地和缓流型,水交替属混合型,排泄方式以蒸发和人工排泄为其特点。

主要水系有潍河、南胶莱河、北胶莱河三大水系。

潍河,境内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107.7平方公里。

南胶莱河,境内全长108.9公里,全长37.6公里。

北胶莱河,境内全长256.94公里;全长117.6公里。

截止到2009年底,高密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

四、气候土壤

高密市属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雪,盛行西北风。

1986—2008年平均气温13.2℃,一月平均气温-1.4℃,七月平均气温26.2℃,极端最高气温40.5℃,出现在2005年6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3.6℃,出现在1998年1月19日;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29.9毫米;无霜期227天。

高密自南至北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和砂礓黑土4大土类。

高密市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鲁东古隆起区西部、胶莱坳陷之内,境内第四系广布,地层构造较简单,岩浆活动微弱,矿产较少。

五、全市2009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决策部署,全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国民经济实现企稳回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我市列第83位,比2008年提升了6个名次。

1、国民经济企稳向好。

综合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2009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13.5%。

第一产业增加值34.31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82.1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57.8亿元,增长14.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8年的12.55:

67.22:

20.23调整为12.51:

66.40:

21.09。

一、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比2008年提高0.8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02%、22.03%,分别拉动GDP增长9.61和2.98个百分点。

财政增收,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4亿元大关。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31398万元,增长19.41%;地方财政收入142800万元,增长21.42%;上缴中央“两税”61708万元,增长20.4%。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94032万元,增长19.82%;农业“两税”完成21494万元,增长30.35%。

全年财政总支出183876万元,其中地方灶内支出164265万元,分别增长20.98%和20.12%,与地方可用财力164267万元相抵,当年实现结余2万元,累计结余304万元。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4.92亿元,比年初增加31.5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97亿元,比年初增加18.04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1.43亿元,比年初增加35.39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91.50亿元,比年初增加15.82亿元;中长期贷款41.31亿元,比年初增加16.20亿元。

2、农业发展稳中略升。

除棉花、油料、蔬菜外,主要农作物增产增收。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0.7万亩,比去年增长3.0%。

粮食播种面积172.8万亩,增长7.4%。

其中小麦面积83.4万亩,增长3.2%;棉花播种面积4.39万亩,下降36.4%;油料播种面积18.2万亩,下降16.8%;蔬菜面积20.9万亩,增长5.7%。

全年降水量达539毫米,年平均气温13.6℃,日照时数2352.1小时,比较适宜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丰产丰收。

因秋收时节雨水较多导致棉花大幅减产。

2009年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主要农产品

单位

总产量

比2008年增长(%)

粮食

万吨

82.5

6.8

其中:

夏粮

万吨

40.3

7.1

秋粮

万吨

42.2

6.5

棉花

万吨

0.4

-36.2

油料

万吨

7.1

-16

烤烟

万吨

0.3

93.1

果品

万吨

8.4

9.6

蔬菜

万吨

71.4

-7.8

畜牧业生产有升有降。

全年生猪出栏104.8万头,增长14.3%;家禽出栏4891.7万只,下降1.5%。

肉类总产量17.4万吨,增长13.8%;禽蛋产量2.98万吨,减少9.8%。

2009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年末存养数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比2008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174216

13.8

禽蛋产量

29846

-9.8

蚕茧产量

546

5.9

大牲畜存栏

万头

8.2

1.4

猪存栏

万头

67.6

18.5

羊存栏

万只

3.2

-7.8

家禽存栏

万只

1297.9

5.6

生猪出栏

万头

104.8

14.2

家禽出栏

万只

4891.7

-1.5

 

 

 

 

 

 

 

 

 

 

林业、渔业生产稳定。

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400公顷,其中新增经济林80公顷;育苗100公顷;改善农田林网400公顷,四旁植树450万株。

全市淡水养殖面积2950公顷,水产品产量4195吨,下降3.6%。

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7.74万千瓦,增长6%。

联合收割机3351台,增长20%;拖拉机机引农具99701台(套),机具配套比达1:

3.6。

全年完成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128.37万亩、213.42万亩、187.42万亩。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

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6亿元,投工390万个,搬动土石方1600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达100.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0%。

3、工业、建筑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生产、效益同步提高。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87家,比上年增加53家;实现增加值167.5亿元,增长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产品销售率为99.8%;实现利税64.2亿元,增长25.2%;实现利润40.3亿元,增长23.1%。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2008年增长(%)

精制植物油

38575

21.64

棉纱

万吨

31.835

14.12

万米

243747

15.01

服装

万件

6453.2

14.5

皮鞋

万双

2138.16

74.95

化学纤维

92594

18.8

轮胎外胎

亿条

527.8722

17.54

铸钢件

38302

30.22

家俱

万件

194.5

0.13

小型拖拉机

16921

31.42

收获机械

3790

-20.73

发电量

万千瓦时

75313

23.08

供电量

万千瓦时

165330

8.5

支柱产业更加突出。

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木器加工四大支柱行业发展迅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别完成总产值326.09亿元、101.90亿元、42.48亿元、18.72亿元,分别增长14.6%、19.2%、10.7%、14.5%,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纺织业完成销售收入333.46亿元,利税28.1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6.43%和43.90%,我市纺织业继续保持全省十大产业集群行列。

骨干企业发展迅猛。

我市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成效明显,208家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168家企业纳税过百万元,孚日公司上缴税金4.05亿元。

继孚日集团、银鹰化纤、供电公司和大昌纺织后,豪迈科技成长为我市第五家大型企业,在《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排行榜”中列第10位。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以孚日光伏、豪迈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已有87家,产值达到14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21.04%,比上一年提高2.03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

年末全市共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50家,从业人员16412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8.39万平方米,竣工72.12万平方米。

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7.32亿元。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96亿元,增长23.8%。

其中规模(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80.17亿元,增长23.9%。

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的比例为3.73:

35.24:

61.03,第一产业的比重略微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比上一年提高了5.33个百分点。

从城乡看,城镇投资116.49亿元,增长17.6%;农村投资63.68亿元,增长37.3%。

房地产市场建销转旺。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86亿元,增长37.6%。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23.68万平方米,增长30%,商品房竣工面积60.8万平方米,增长53.04%;商品房销售面积77.84万平方米,增长71.94%。

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2471元/平方米,增长18.46%。

5、国内贸易持续繁荣。

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2亿元,增长19.1%。

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41.63亿元,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8.3%。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市及以上城镇零售额实现42.89亿元,增长24.47%;市以下农村实现43.23亿元,增长14.2%。

分行业看:

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4.65亿元,增长2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5亿元,增长5%;其他零售额2.81亿元,增长17.5%。

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以汽车、娱乐为主的发展型、休闲型消费已逐渐形成新一轮消费热点。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1.67亿元,增长41.3%,其中:

汽车类、体育及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实现49722万元、428.6万元,分别增长112.3%、40.5%。

6、对外经济合作态势良好。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03500万美元,增长7.5%。

其中进口26122万美元,增长55.9%;出口创汇77378万美元,下降2.7%。

在出口总额中,自营出口64606万美元,减少6.9%;三资企业出口12772万美元,增长2.2%。

招商引资工作又上新台阶,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

2009年我市以企业招商为重点,借势青岛,主攻日韩港台,实现了招商引资新突破。

全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86.4亿元,其中境外资金3150万美元。

7、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

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批准成立,首届招生600人,填补了我市无全日制高等院校的空白,在高密教育史上树起新的里程碑。

高中教育城区化全面实现。

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37处,在校学生112824人。

其中普通中学42处,在校学生46765人;职业中学4处,在校学生8018人。

8、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全市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1处,病床2396张,卫生技术人员3849人,乡村卫生室430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序开展,全年筹集合作医疗资金6185.2万元,有58.9万人次参保。

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一年来共投入资金2738万元,用于更新医疗设备和业务用房建设。

9、体育事业捷报频传,又创佳绩。

全市运动员在潍坊市级比赛中荣获金牌46枚,银牌40枚,铜牌41枚,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14枚,银牌11枚,铜牌7枚。

同时,向上级体校、运动队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51人。

文体公园也于年内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10、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莫言文学馆正式开馆,高密茂腔进央视11频道演出成功,电影大厦等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480处村居建成文化大院,新建规范化农家书屋210处。

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年末有线电视总户数达18.06万户,其中城区6.1万户,农村11.96万户。

11、科技事业成果丰硕。

全市新上科技计划项目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1项,潍坊市级5项,本市34项。

全年共完成科技成果78项,其中有38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潍坊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

潍坊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14家,新增24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

全年共申请专利564项。

12、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较快。

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3.35亿元。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943.62公里,其中国道31.3公里,省道126.32公里,县道332.7公里,乡道283公里,村道2170.3公里,公路密度达19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30.4公里。

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20917辆,其中客车531辆,货车20386辆。

全年完成客运量139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5562万人公里,增长59%;完成货运量2310万吨,货运周转量805007万吨公里,增长382%。

13、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825.6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市年末各类电话总计74.2万部,其中移动电话53.9万部,固定电话20.3万部。

每百人拥有手机62.9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3.7部/百人。

14、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493.67吨,比2008年降低9.23%;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7234.77吨,比2008年降低4.78%。

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11.39万吨,其中工业污水6.10万吨,生活污水5.29万吨。

1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农业建设实现新进展。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7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36%。

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6%。

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园林城市”。

16、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

全市年末总人口85.7万人,比上年净增7753人,城镇、乡村人口分别占23.7%、76.3%。

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17、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改善。

全年全市刑事发案3283起,比上一年下降10%;交通事故发生3469起,致死192人,下降2%;火灾事故385起,上升11.6%,实现火灾事故人员零死亡。

18、农民生活条件日臻完善。

全市农村用电量9.5亿千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