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56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830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56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六上语文56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六上语文56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六上语文56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六上语文56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语文56定稿.docx

《六上语文56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语文56定稿.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语文56定稿.docx

六上语文56定稿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7、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难点】

理清课文层次;抓住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难点是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学法指导】

本文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本文抓住这些特点,把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

认真读课文,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知识链接】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写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1921年,虽然用的是当时大力倡导的白话文,但当时正值古今汉语交替时期,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有些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完全相同。

【自学互助】: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语,努力做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学互评。

2、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

畜生(chùxù)五行(xínɡhánɡ)正月(zhēnɡ zhènɡ)

神佛(fúfó)供品(ɡōnɡ ɡònɡ) 空地(kōnɡ kònɡ)  

3、走近作者(阅读“资料袋”填空)。

鲁迅,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浙江__________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作__________,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__________》。

他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____”。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是中国__________的主将。

4、初读课文,我的疑问是:

【展示互导】

一、课文朗读我最棒:

班内课文朗读展示,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全班互评互读。

二、通过自学,我们还有这些问题要探究。

(小组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疑惑。

【质疑互究】

1、想想下列词语是什么意思。

其间:

许下愿心:

便是:

无端:

素不知道:

如许:

先前:

单知道:

2、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写()。

3、“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4、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检测互评】

一、看拼音写词语。

kuà xià        chúfánɡ        cìwei      chùshenɡ   mínɡhuānɡhuānɡ

二、抄写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三、学习本文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外貌,注意写的时候最好不要出现名字,写后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7、少年闰土(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难点】

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

少年闰土讲述的几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要好好体会。

【知识链接】

关于小说《故乡》的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

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

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

【自学互助】:

1、按课文内容填空,同学互改。

   (  )天空中挂着(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  )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向一匹猹(  )刺去。

2、抄写描写闰土动作的句子。

【展示互导】

一、朗读描写闰土动作的句子。

二、通过自学,我们还有这些问题要探究。

(小组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疑惑。

【质疑互究】

1、闰土和“我“在一起时,给“我”讲了哪几件事?

小组合作,用小标题概括事情。

2、从这四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有哪些特点?

3、在这四件事中,作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件事?

4、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画面和人物特点。

5、在这四件事里,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人物的特点。

6、闰土给我讲了这些事,我有什么感受?

7、“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8、分别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检测互评】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少年闰土》节选自____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文中回忆了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是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

2.闰土生活在“__________”,而“我”生活在“__________”;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儿子,“我”是一个“__________”;闰土__________,而“我”却__________。

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引起“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总结提升】

学了这课,我知道了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是: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清课文层次;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

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

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

【知识链接】

周晔,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

浙江绍兴人。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

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

鲁迅逝世时,周晔才10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自学互助】:

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语,努力做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学互评。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追悼(dàodiào)咳嗽(sousòu)殡仪馆(bìnɡbìn)

水浒传(zhuànchuán)女佣(yònɡyōnɡ)挨打(áiāi)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  )

2、忽然一下子明白过来。

    (  )

3、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

4、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

【展示互导】

一、课文朗读我最棒:

班内课文朗读展示,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全班互评互读。

二、通过自学,我们还有这些问题要探究。

(小组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疑惑。

【质疑互究】

1、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部分。

请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2、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找出课文中心句。

4、学习第二部分。

(1)理解句子: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2)这件事表现了鲁迅。

(3)有感情朗读。

        

【检测互评】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ǎnliángǎoxiàoxiángxì

késouwénzhāngshìshì

二、我还会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难点】

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学法指导】

揣摩关键词、关键句,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知识链接】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郑振铎:

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老舍: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

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史特莱沫:

在鲁迅的一生的最后的几个月里,他的夫人和朋友曾劝他出国,但他总是不肯离开中国。

他说,他不能在中国这种危急的历史关头离开。

他知道他自己病已很深,可是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这片国土。

他说中国需要每一个人。

何满子:

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

【自学互助】:

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质疑互究】

1、学习第三部分。

(1)理解句子: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这件事表现了鲁迅。

(3)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四部分。

(1)找出描写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动作的词语。

(2)理解句子: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3)这件事表现了鲁迅。

(4)有感情朗读。

        

3、学习第五部分。

(1)这件事表现了鲁迅。

(2)有感情朗读。

4、回答第一部分提到的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5、第一部分与后面几个部分有什么样的关系?

【展示互导】

交流读了“阅读链接”的感受。

【检测互评】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__________写的回忆伯父的__________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第一段是果──,后几段是因──。

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主题。

课文以__________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

“伯父”是__________________,“先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提升】

学了这课,我想说的是:

我学到的阅读方法是: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9*、一面

【学习目标】

1、我会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难点】

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法指导】

抓住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外貌描写进行研读。

【知识链接】

关于《毁灭》和《铁流》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鲁迅十分重视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尤其注重介绍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

鲁迅着力推荐的作品是法捷耶夫的《毁灭》和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

这两部小说写的都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

鲁迅认为“这两部小说,虽然粗制,却并非滥造,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娇百媚的佳人所谓‘美文’,在这面前淡到毫无踪影。

【自学互助】:

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语,努力做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同学互评。

二、我能据意写词。

 1.用手抚摩。

 ( ) 2.做错事或说错话,后悔不应该这样。

(  )

 3.精神不振作。

(  )4.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  )

 5.犹豫,拿不定主意。

(  )6.憎恨,厌恶。

(  )

7.鲁莽。

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  )

三、初读感知。

你认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展示互导】

一、课文朗读我最棒:

班内课文朗读展示,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全班互评互读。

二、从课文中,我找到了值得积累的新词语,还能用它说话。

三、通过自学,我们还有这些问题要探究。

(小组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疑惑。

【质疑互究】

一、快速默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认真读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2、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

三、“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呢?

四、细读课文后,你认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检测互评】

一、填空。

这篇课文讲述1932年秋天,“我”在_____________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抄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

【总结提升】

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0*、有的人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我能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法指导】

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可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反复朗读,学会捕捉言外之意。

【知识链接】

臧克家 (1905—2004)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他除了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2002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

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自学互助】:

1、读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同学互评。

2、本文的作者是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   而写的。

3、如果把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你认为怎么分?

  第一部分(第节) 第二部分(第节)第三部分(第节)

4、初读课文后我的疑惑是:

【展示互导】

一、课文朗读我最棒:

班内课文朗读展示,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全班互评互读。

二、通过自学,我们还有这些问题要探究。

(小组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疑惑。

【质疑互究】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有的人”分别指谁?

3、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

  4、我会写出“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5、“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这节诗怎样理解?

  6、对比朗读。

【检测互评】

一、词语理解。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

2.第一个“活”是指,“死”指的是;第二个“活”是指,“死”指的是;

二、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我认为它的好处是:

三、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表现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出了这样的道理

【总结提升】

学完这课,我想说的是: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围绕“初次见面──相处过程──印象变化”这一主线展开交流。

【学法指导】

打开记忆的闸门,把触动心灵的,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的“留在心里的印象”述说出来。

【知识链接】

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

口语交际是维系人际感情的纽带。

口语交际是社会环境稳定剂。

口语交际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能力。

口语交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自学互助】

1、自读“口语交际”,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读课文《少年闰土》。

 

【展示互导】

1、认真回顾《少年闰土》一文,再次感受闰土的形象在“我”心中是怎样变化和加深的。

2、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A、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和留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B、后来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C、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组内交流,畅所欲言。

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要求:

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内容说具体。

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4、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5、评议。

【总结提升】

1、这次口语交际,我的优点是

我的不足是。

2、修改后,再说一次。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习作(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或者能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2、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能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或者能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学法指导】

角度一:

选好写作对象,用恰当的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角度二:

确定好主题,根据人物特点合理展开想象。

【知识链接】

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白净柔嫩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炯炯目光双目如潭火眼金睛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气宇轩昂高大魁梧英姿飒爽衣着得体

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破涕为笑捧腹大笑笑逐颜开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和颜悦色悠然自得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神情沮丧愁眉苦脸没精打采泪流满面

【自学互助】

明确习作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准备习作。

【质疑互究】

1、明确要求。

2、选择角度。

3、开启思路。

角度一:

首先确定写谁(写作对象),其次要思考表现他怎样的特点,最后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怎样选择恰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

角度二:

仔细研读所给材料,确定文章所要反映的主题(如,表现朋友间的友谊),然后依据人物的特点合理地展开想象,如,事情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又会怎样,从而给大家展示具有一定特点的人物和具体、充实的故事内容。

4、范文引路,借鉴写法。

【当堂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总结提升】

我的作文要表现的是:

 

学校-----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习作(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或者能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2、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

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