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449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docx

苏教版九级上语文综合练习

初三语文阶段性测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33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拮据,精髓,qiè意怅wǎng

2、改正错别字。

(4分)

分道扬镳 与日俱增 一愁莫展  不惜功本无精打采

矫揉造作狼狈不堪 消声匿迹 玲珑剔透溶会贯通

错别字

订正

3、默写填空。

(11分)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⑷晓战随金鼓,。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杏枝头春意闹。

行远必自迩,。

4、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句子是病句,请修改。

(4分)

①又是一个宁静的清晨,阳光洒在草地上,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睡梦中的儿子。

②一阵风吹来,凝聚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我贪婪地吮吸着,心里感到久违的舒畅。

③我绕着校园慢慢地走着,看着优美的环境,心中涌起种种欣喜和骄傲,为自己、为母校。

④请让我带着你领略她的风韵与内涵,绕着校园走一圈。

(1)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④句修改意见:

5、走近名著(5分)

“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

……他的面孔和胡子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

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

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

他把粪便分成几部分,去掉从胆汁里得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再把浮着的唾液除去。

每星期人们供给他一桶粪便,那种桶大约有一个布利斯脱酒桶那么大。

文段选自文学名著《》,作者是。

(2分)

这是主人公在国的一段经历,这里的科学家搞的实验是,作者借此讽刺(3分)

6、古诗词赏析:

商山早行(温庭筠)(5分)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所展现的景象。

(3分)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理解(57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回答7---11题。

【甲】与朱元思书(吴均)(16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顾章书(吴均)

去月谢病

,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

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

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

哉!

【注释】

仆:

作者自己。

谢病:

因病而自请退职。

还觅薜萝:

正准备隐居。

幽岫:

幽深的山穴。

重:

向往。

竹实:

竹米,隐士爱吃的东西。

办:

具备。

徒语:

虚妄之语。

7、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千丈见底才美不外见

负势竞上遂葺宇其上

水皆缥碧皆生寒树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

深溪蓄翠

山谷所资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10、乙文中作者为什么选择石门山作为自己的归隐之地?

(3分)

11、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12---16题。

如何给地球降温(16分)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

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如何给地球降温?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

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

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

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

特勒设想:

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

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

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

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

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

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

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

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

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

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

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

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

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

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

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

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

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2、文中第①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3、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3分)

14、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

被采用了吗?

为什么?

(4分)

15、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

为什么?

(3分)

16、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

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两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

(2分)

(三)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17----20题。

人生可以创新(13分)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

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

这是过去的概念。

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

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

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

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作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

④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

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

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

反之,对成人来说,我们通常

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

⑤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

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

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

比如,学生在做一个课题:

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

考察的

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

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着能力和态度。

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

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人自我实现和意识下进行的。

而自我实现是所有人类的共同需要。

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生,也是人人可以创新的。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

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⑥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

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链接]

   材料一:

据统计,在GPA(相当于平均成绩)的表现上,中国学生普遍比美国学生高。

在美国学生来看,中国学生知识广博,学习用功刻苦。

然而,在一次有着全球青少年“科学世界杯”美称的创新大赛中,虽然中国学生获奖数量不少,但是美国学生获奖质理更高。

   材料二:

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发现苹果里藏有一颗漂亮的星星,而有几十年切苹果经验的母亲却不以为然。

小朋友将苹果一刀切开,在苹果的切口果真显现出一颗清晰的五角星。

原来母亲习惯于纵切,而小朋友用的是横切。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8、第⑤段画线句“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句中加点的“第一流的汤”在文中喻指什么?

(3分)

19、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20、文中说“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都是创新”。

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材料,请你联系实际,用简明的语言例举学习中有关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法。

(4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12分)

为爱挺直(12分)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

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

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

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

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

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

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

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

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

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

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