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096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docx

植物保护学重点内容

植物保护的定义:

植物保护是植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

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技术措施,将有害生物持续地控制在经济

允许损失水平之下或美学容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植物可持续生产。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是指当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时,从而导致一

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

至死亡的现象。

症状:

植物生病以后其外表不正常的表现

病状: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

类型:

A变色B坏死C腐烂D萎蔫E畸形

病症:

植物生病后病部的病原物的结构体称

类型:

A霉状物B粉状物C锈状物D煤污状物E点状物F线状物、颗粒状物G

伞状物、马蹄状物H脓状物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能传染的病害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能够传染的病害

寄生性:

从活体上获得营养的能力

致病性:

指病原物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和诱发病害的能力(病原物的致病力仅仅是决定植物病

害严重性的一个因素,其他如病原物的持久性、发育速度、传染效率等许多因素与

其有关)

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不同

病原物对寄主的影响:

1)从寄主中吸取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供自己生长和发育。

2)分泌各种酶,直接或间接地破坏寄主组织和细胞。

3)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和感病组织的分解物影响寄主的生长和发育。

各种寄生物对寄主细胞和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可分两种类型:

1)直接破坏性大:

寄生物在侵入以前或以后不久,就能分泌一些物质如酶、毒素,

杀死寄主细胞和组织,然后吸取营养。

2)直接破坏性较小:

它侵入后并不立即引起寄主细胞和组织的死亡,而是直接从

活的细胞中吸取营养。

真菌和其他生物的区别:

Ø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有分枝没有根、

茎、叶的分化,有甲壳质的壁。

Ø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的,没有叶绿素和其它可光合作用的色

素,主要从外界吸收营养。

Ø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菌丝:

(真菌营养体三类中的一类)

无隔菌丝:

整个菌丝体是一个多核的大细胞,只有到老龄和受伤时才有隔膜。

有隔菌丝:

菌丝体有隔膜,分隔成很多细胞,隔膜之间有孔沟。

真菌菌丝的变态:

我们把在特殊环境下,菌丝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特殊结构称为真菌菌丝的

变态。

a)产生吸器

b)产生厚垣孢子

c)产生假根

d)产生菌环、菌网

e)产生附着胞:

起固定作用

真菌组织:

菌组织:

有的菌丝体可以聚集形成菌组织

疏丝组织:

组成比较疏松的组织,还能看到菌丝体的长形细胞。

拟薄壁组织:

组成比较紧密的组织,细胞呈圆形或角形,与高等植物薄壁细胞组织相似。

组织体:

菌核、子座、菌索

无性繁殖:

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直接由营养体分化形成孢子的繁殖方式

无性孢子:

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的孢子

孢囊孢子:

产生在孢子囊内的孢子,产生内生无性孢子的器官系统称为孢子囊。

中的孢子称为孢囊孢子。

如果孢子囊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则孢子囊

称为游动孢子囊。

也有些真菌的孢子囊着生在孢囊梗上。

(无隔的真菌产

生这类孢子)

分生孢子:

产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的外生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由菌丝体分化而

来,有短枝状,也有的很长,并且有分枝(有隔的真菌产生这类孢子)

有性繁殖: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

有性生殖

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

有性孢子: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有些低等真菌如根肿菌和壶菌产生

的有性孢子是一种由游动配子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而成的厚壁的休眠

孢子

真菌生活史:

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

种孢子的过程

转主寄生:

同一病菌不同类型的孢子,发生在两种不同科属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转

主寄生

子囊果(名词解释):

有性生殖产生的子囊,一般都有特殊的组织将它包裹,称子囊果

担子果(名词解释):

菌丝体构成大型的结构较复杂的子实体,称担子果

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的初步诊断:

1、田间观察:

a短时间内形成的为机械损伤,有病理变化过程的为病害

b有中心且从点到片到面的为侵染性病害,无中心的则为非侵染性病害

2、实验室观察:

a有病症的,脓状物为细菌,霜状物等其他则为真菌

b只有病状通过菌溢反应,有散开的烟雾状物为细菌

c恒湿恒温培养有霉状物等为真菌

e以上均无结合全株性的病状断定为病毒

植物病原细菌特点:

它的一个特点是小:

它的基本体形有球形、杆形、螺旋形。

植物病原

细菌大多是杆形和球形的,两端略圆或尖细,一般宽0.5—0.8um,长1

—3um。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

细胞结构,芽孢,荚膜,

鞭毛等。

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阴性

致死温度:

在10分钟内杀死细菌的最低温度(高温区段)称为致死温度(植物病原细菌繁殖

的最适温度为26~30℃,细菌能耐低温,对高温非常敏感,除少数产生芽孢的细

菌种类外,一般致死温度是50℃左右)

革兰氏染色反应: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的一种生化特性。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用结晶紫染色

和碘液处理后,再用酒精或丙酮洗后不褪色的是阳性反应;洗后褪色的为

阴性反应。

革兰氏染色反应在细菌分类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植物病原细菌除棒状杆菌外,都呈革兰氏阴性反应

病毒:

化学组成:

病毒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还含有水份、金属离子,有的还含有

脂类物质、碳水化合物、酶等

增殖过程:

侵入、复制、装配、释放--多分体病毒、卫星RNA、辅助病毒

与介体昆虫之间的关系:

昆虫与病毒的生物学关系区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非持久性的

第二种是半持久性的

第三种是持久性的

稀释终点:

病毒汁液用水稀释,直至仍保持有致病力的最大倍数称稀释终点。

钝化温度(也称失毒温度):

将含有病毒的汁液放入不同温度(高温区段)中处理10分

钟,使其失去致病力的最低温度,称为钝化温度。

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比

其它微生物高。

体外存活期(也称体外保毒期):

在20℃左右的条件下,病毒汁液离体后能保持致病力

的最长时间称为体外存活期。

血清学反应:

血清就是动物血浆除去纤维蛋白质及其它的凝血因子后的液体,在有外来

抗原的情况下会产生抗体。

把这种有抗体的血清纯化,即称为抗血清或免

疫血清。

抗原和抗体在动物体外能特异地结合!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畸形、变色、黄化,更多的是花叶夹带皱缩、坏死斑

线虫:

作物受线虫为害后所表现的症状,与一般的病害症状相似,故称为线虫病,所以线虫

也是一种病原物。

线虫大多生活在土壤中的耕作层内,即土表15~20cm的土层中线

虫最多

线虫的食道腺分泌物对寄主植物可产生下列影响:

1)刺激寄主细胞的增大,形成巨细胞

2)刺激细胞分裂形成肿瘤和根过渡分枝等畸形。

3)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

4)溶解细胞壁及中胶层,破坏细胞及使细胞离析

有些线虫和真菌联合对植物的危害,远远超过两者中任何一个单独造成的后果,这种情

况称联合作用

寄生性种子植物:

半寄生:

半寄生性的种子植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它的导管和寄主植物的

导管相连,从寄主植物吸收部分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水份。

全寄生:

全寄生性的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片或者叶片退化成鳞片状,没有足够的叶绿

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导管和筛管和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它

们不仅从寄主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还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其它有机营养物质。

非侵染性病害:

低温冷害和冻害

寄主和病原物的识别:

按病理过程分:

接触识别和接触后识别

按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性质分:

亲和性识别和非亲和性识别

病原物的致病作用:

酶、毒素、生长调节物质

抗病性:

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垂直抗性:

特异抗性或小种专化抗性

水平抗性:

非特异抗性

昆虫的基本特征:

A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B头部为感觉取食中心,具有三对口器附肢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

C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

D腹部是生殖及内脏活动中心,其中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附肢,但多

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E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的变态

昆虫纲繁盛的特点:

A种类最多

B数量最大

C分布广泛

昆虫纲繁盛的原因:

A历史久远

B有翅善飞

C相对体小

D繁殖力强

E食性广泛

F具有变态和发育阶段性

头式:

口器的形状及着生位置不同使昆虫的头部形式也不同

下口式:

头的纵轴和身体的纵轴成直角

前口式:

头的纵轴和身体的纵轴成钝角或平行

后口式:

头的纵轴和身体的纵轴成锐角。

触角:

类型对应昆虫(图)

单眼和复眼

口器: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

(对应昆虫图)

上唇:

悬在头壳前下方的一个薄片,具有味觉的作用。

上颚:

左右两个坚硬的齿状物,用以磨碎、切断食物

下颚:

位于上颚下方,左右成对,用以握持食物送入两上颚之间,其上有一分节的下颚

须,是感觉器官。

下唇:

构成口器底部,两个合二为一,构造和下颚相似,主要功能是托持食物和感觉的

作用。

舌:

为一袋形的构造,位于口腔中央,基部有唾液开口,唾液由此流出和食物混合。

不同口器昆虫的危害: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

食根类害虫:

在地下或近地表处取食危害植物种子、根或根茎的一类害虫

食叶类害虫:

取食危害植物叶片的一类害虫。

暴露危害类、潜藏危害类

蛀茎类害虫:

在植物茎干内钻蛀取食的一类害虫

蛀果类害虫

贮粮害虫

吸收式口器害虫:

刺吸式

锉吸式

虹吸式

刮吸式

直接伤害:

对植物造成机械伤害同时分泌唾液和吸收植物汁液,使植物细胞和组织

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造成病理和生理变化

危害状:

卷曲、皱缩、畸形和枯萎

间接危害:

是植物病害特别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足、翅对应昆虫

体壁:

昆虫的体壁,在昆虫最外层的组织,这种组织象脊椎动物的骨骼一样,着生肌肉,并

且大部分硬化,构成昆虫的体壳,我们称之为外骨骼

消化系统:

昆虫消化道的构造和食性有密切关系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属于开放式循环系统,它的血液充满着整个体腔,而内部器官都浸浴在

血腔中,昆虫的心脏是一个后端封闭的背血管。

昆虫的血液中没有血红素,所以

不能担负携带氧气的任务,昆虫的供氧和排碳都由气管系统完成

呼吸系统:

以气管系统进行呼吸,由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气管的主杆纵贯体内两侧,主

干间有横气管相连接。

主干再分支,愈分愈细,最后分成微气管,分布在各组织

的细胞间,能把氧气直接送到身体的各部分,气门一般10对。

内激素:

①脑激素:

由脑特殊神经分泌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是激发和活化咽侧体和前胸腺

②蜕皮激素:

由昆虫前胸腺分泌,主要功能是促进代谢活动和激发蜕皮作用

③保幼激素:

由咽侧体产生,主要功能是促进体内各组织保持原来形态和生长,同时抑

制成虫器官芽的分化和生长

外激素:

昆虫种群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化合物

孤雌生殖:

在昆虫中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

有三种类型:

①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出现没受精的卵发育成新个体

的现象,如家蚕

②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有一些昆虫以孤雌生殖作为正常的生殖方式之一,即两性生殖和

孤雌生殖同时进行,如蜜蜂、蚂蚁等。

③季节性的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变迁而交替进行,如蚜虫

多胚生殖:

由一个卵发生二个或更多个的胚胎的生殖方式,称多胚生殖。

一般二到一百个,最多二千个

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的生殖方式称卵胎生,如蚜虫、一些蝇类

幼体生殖:

有些昆虫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时期就能进行生殖,称为幼体生殖。

如一些瘿蚊

孵化:

当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

幼虫期是昆虫的生长时期

蜕皮:

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受到体壁的限制,必须将旧皮脱去,才能继续生长,这种

现象称蜕皮。

每次蜕皮后,身体适当长大,脱下的旧皮称为蜕

龄期:

昆虫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前后两次蜕皮间的阶段称为龄期

根据幼虫的头壳可以测算出幼虫的龄,从而在预测预报上起作用

蛹期:

一些昆虫从幼虫期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

a离蛹:

又称裸蛹,特点是附肢和翅不粘在体上,可以活动,腹节间也可以活动。

鞘翅

目的甲虫和膜翅目的蜂类是这类蛹

b被蛹:

这种蛹的附肢和翅都粘贴在体上,不能活动,大多数或全部腹节也不能活动。

如鳞翅目的蛾类和蝶类的蛹。

c围蛹:

这种蛹是由幼虫最后的皮形成的一个桶形的硬壳,以保护其中的蛹,是蝇类特

有的蛹。

成虫:

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时期为成虫期,是繁殖时期。

羽化:

昆虫从幼虫或蛹蜕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交配前期:

羽化到第一次交配的间隔期,称为交配前期

产卵前期:

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称产卵前期

不完全变态:

成虫的特征随着幼虫的生长而逐步显现,因此成虫在形态上和幼虫的分化不是

很大,但却有一定差别,如翅、性器官的发育程度等

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的特点是具有四个不同的虫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全变态类的幼虫在形态上与成虫很不相同,并且往往具有成虫所没有的器官。

昆虫的世代:

昆虫由卵到成虫,开始产生后代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一年只发生一代昆虫,称它为一化性昆虫。

多化性昆虫一年发生代数的多少还与环境有关。

休眠:

昆虫在年生活史的某一阶段,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常引起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

动,环境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宜,则生长发育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滞育:

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

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称为滞育

区别和意义:

滞育也是由环境因子引起的,但往往不是不利的环境因子,而是由某些因素诱

导产生。

可远在不利环境条件出现之前,或始终没有出现真正不利环境条件的

情况下发生。

主要因子有光照、温度和食料,以光照为主。

休眠和滞育是一种

高度重要的适应,这种适应使昆虫能够应付许多陆生环境所特有的变动不定的

条件。

一个需要很少或不需要食物的休眠阶段能够使一个种安全度过极为不利

的条件或者能在短暂的有利阶段中完成它们的发育

假死性:

有些昆虫在受到突然振动时,立即呈麻痹状态,对于一切运动立即表现反射性的抑

制,从树上掉落地上,这就是假死现象

趋性:

一些昆虫对任何一种外部刺激来源如:

光、温度、化学物质、水等的趋向运动

刺吸式口器同翅目昆虫危害最大,咀嚼式口器鳞翅目昆虫危害最大

同翅目:

形态特征为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喙1~3节,前翅质地均匀,为膜质或革质.休

息时常放置背上呈屋脊状;多数种类有蜡腺

两性卵生,有的进行孤雌生殖;不完全变态,卵产在植物表面或植物组织中

造成为害:

大多刺吸植物汁液,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适温区内温度与昆虫生长发育的关系:

与发育速度正相关

与发育阶段所需时间负相关

生殖力:

寿命: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指一种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之后,在适宜条件下引发病害的

全过程

(一)侵入前期(亦称接触期):

是指病原物在侵入以前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

从病原

物与寄主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

和叶围后,开始向侵入部位运动,并形成某种侵入机构为

止。

(2)侵入期:

是指病原物在侵染点开始侵入寄主或组织,并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

(3)潜育期(亦称扩展期):

指病原物侵入植物建立起寄生关系,并从寄主获得营养物

质而进一步发展壮大到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过程。

(四)发病期:

指病原物经过潜育期的定植和扩展,最后在植物体引发局部的或全株性

的病害症状的时期。

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可以区别为以下几种:

一是直接侵入(代表病原)

二是自然孔口侵入(代表病原)

三是伤口侵入(代表病原)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1、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

2、田间病株

3、病株残体

4、土壤

5、粪肥

6、昆虫和其它介体

多循环病害(多病程病害):

是指一个生长季节中发生初次侵染过程后,还有多次再侵染过

程。

单循环病害(单病程病害):

是指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次侵染过程。

单年流行病害:

在单一生长季节里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每一个世代病原物增殖数量又大,

病害增加速率就会很高。

只要条件适宜,当年就会流行成灾

积年流行病害:

一年只完成一个侵染循环,年增长率相对较低,需要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才能

引致严重损失

病害流行:

是指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发生病害并引致一定程度损失的过程

和现象

三要素(问答题):

感病寄主植物

强致病性的病原物

有利的环境条件

病害的传播(距离):

田内传播、田间传播和区间传播

季节性消长类型:

昆虫与螨的种群密度随着自然界季节的演替而有起伏波动。

种群的这种波

动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形成了种群季节性

消长型

1、斜坡型

2、阶梯上升型

3、马鞍型

4、抛物线型(图PPT第九章P27)

病虫害的空间格局:

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因而造成种

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这种形式称为种群的“空间

分布型”(4种类型图PPT第九章P33)

取样调查方法:

1、对角线取样法

2、棋盘式和五点取样法

3、分行取样和平行线式取样

4、Z字形取样法

调查的类别:

1、一般调查:

主要了解病害的分布和发病程度

一般调查的面广,并且有代表性

2、重点病害调查:

深入了解病害的分布,植物的发病率、造成的损失、环境

影响和防治效果等

重点调查的次数多,发病率计算准确

3、调查研究:

一般不是针对一个病害,而上针对一个病害的其中一个问题,

调查面不广,但很深入。

田间病情的表示方法:

1、发病率:

表示的是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

发病率=[病叶(秆)数/调查总叶(秆)数]×100%

2、病情指数:

表示总的病情

病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数值)/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100

预测:

依据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间之后病虫害

的发生流行状况,称为预测

预报:

由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称为预报

发生期的预测:

就是预测某种病虫害的某一发生阶段的出现日期,以此作为确定防治适期的

依据

发生或流行程度的预测:

主要是预测某种有害生物可能发生的量。

以此作为确定是否要防治

的依据

预测具体方法:

1、发生期预测:

1.1发育进度预测法:

应用统计的方法沿着时间维分别计算出该虫各虫态的发育进

度值,一般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进度值:

始见期、始盛期、高

峰期、盛末期及终见期。

1.2期距预测法:

是利用当地积累多年的有关害虫发生规律的资料,分析总结出适

合当地主要原因害虫(螨、病害)发生的任何两种现象之间的时

间间隔。

这种有规律的带必然性的时间间隔叫做“期距”。

1.3物候预测法: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生物包括动植物与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周期

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应用物候学知识预测病虫害发生期,

即为“物候预测法”

1.4有效积温预测法:

有效积温是用来分析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法则。

昆虫(螨等)在其生长发育(某一生长期,或一个世代)所

需热量是一个常数。

昆虫(螨)的发育在高于0℃的某一特定温度以上发育才开

始,故常称此特定温度为发育起点温度(即为量低发育有效

温度)。

积温公式为:

K=N(T-C)(例PPT第九章P62)

2、发生量预测:

2.1有效基数预测法:

根据上一代的有效密度(虫口、螨口)、存活率等来预测下

一代的发生量。

对一化性害虫或一年内发生世代数较少的害

虫预测效果较好。

2.2气候图预测法:

气候图是以月(旬)总降雨量或相对湿度为坐标的一方,月(旬)

平均温度为坐标的另一方。

将各月(旬)的温度—雨量或湿度

(或相对湿度)组合绘为坐标点,然后用直线按月(旬)先后顺

序将坐标连接成不规则多边形的封闭曲线,即形成气候图。

2.3经验指数预测法:

经验指数来源于研究分析害虫猖獗发生的主导因素。

因其地

区性较强,不同病虫害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生态影响因

子不尽一致,所用的经验指数也不同。

常见的经验指数有温

雨系数、温湿系数、气候积分指数、天敌指数、综合猖獗指

数等。

2.4数理统计方法

2.5种群系统模型

植物检疫的目的(即重要性):

首先是植物检疫通过阻止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农产品和植

物繁殖材料的入境,阻止局部危害的有害生物的地区间传播

和蔓延。

其次,通过指导农产品安全生产,以及与国际植物

检疫组织的合作谈判,可以为本国的农产品出口铺平道路,

维护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利益。

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以生物的或其它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

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起点:

1、传播途径:

可能会使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的传播途径,通常是

一种进口商品

2、有害生物:

可能被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

3、政策:

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

检疫性有害生物:

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

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非疫区:

是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非疫产地:

是指有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

时间的地区。

非疫生产点:

指有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

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

产地检疫:

在输出国家或地区进行田间和加工场所检查,监测有害生物种类和发生情况,包

括大范围诱集有害昆虫。

检疫检验和处理:

在进境或过境口岸实施,以发现和铲除有害生物。

在领土幅员广大,实施

国内植物检疫的国家,还针对国内流通的植物、植物产品以及包装材料、

运载工具等,进行检验和处理。

(接受?

隔离场圃检验:

通过设置严格控制隔离的场所、温室或苗圃,提供有害生物最适发生流行环

境,隔离种植被检植物,定期观察记录,检测植物是否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

植物检疫的特点:

植物检疫以法律为后盾,以先进技术为手段,通过对人类农产品经营活动

的限制来控制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

强制性、宏观战略性、歼灭性

农业防治:

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培育健壮植

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

措施。

轮作、合理施肥、清洁田园、合理修剪

作物抗害品种:

1、优点:

(1)使用方便,潜在效益大

(2)对环境影响小,和其它防治措施有兼容性

(3)有累积作用

2、局限性:

(1)抗性基因资源限制

(2)有害生物有较强的变异适应能力,使抗害性很快丧失

(3)有时抗了主要病虫,次要病虫危害增加

(4)培育成一个抗害品种需要较长时间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以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

广义的生物防治把用以控制有害生物的“生物”理解成生物体及其产物。

狭义的生物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