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139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docx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完整

 

主要财务指标

分析

目  录

 

总结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和综合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本息)的能力。

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与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是衡量企业当期的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

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长黄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偿债人的权益越有保证。

国际上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00%;而流动比率等于200%时较为适当,它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

如果比例过低,则表明企业可能捉襟见肘,难以如期偿还债务。

但是,流动比率也不可以过高,过高则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主要是企业对待风险与收益的态度予以确定。

运用流动比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虽然流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流动资产保证程度越强,但这不等于说企业已有足够的现金或存款用来偿债。

流动比率高也可能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增多且收款期延长,以与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增加所致,而真正可用来偿债的现金和存款却严重短缺。

所以企业应在分析流动比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金流量进行考察。

(2)从短期债权人的角度,自然希望流动比率越高越好。

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通常意味着企业闲置资金的持有量过多,必然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

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将流动比率维持在不是货币资金闲置的水平。

(3)流动比率是否合理,不同的企业以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因此,不应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各企业流动比率合理与否。

(4)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剔出一些虚假因素的影响。

2、速动比率

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之后的余额。

由于剔除了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资产,因此,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能够更加准确、可靠的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其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注:

报表中如有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和其他应收款项目,可视情况归入速动资产项目。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

国际上通常人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

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00%,必然是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

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00%时,尽管企业偿还的安全性很高,但却会因企业现金与应收账款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两项:

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与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但是,也并非说该指标对谁都是越小越好。

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这样的企业偿债越有保证。

从企业所有者来说,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如果该指标过小则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

但资产负债率过大,则表明企业的负债负担重,企业资金实力不强,不仅对债权人不利,而且企业有频临倒闭的危险。

此外,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密切相关,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当将偿债能力指标(风险)与获利能力指标(收益)结合起来分析,予以平衡考虑。

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是企业财务报告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称资本负债率。

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又称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一般情况下,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所以,企业在评价产权比率适度与否时,应从获利能力与增强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即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产权比率。

二、运营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作用的大小。

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生产资料表现为对各项资产的占用。

因此,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总资产与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运营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营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

比如说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来说,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资产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运营能力就差。

资产的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来表示。

所谓周转率,即企业在一定时期资产的周转额与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营能力越强。

这一指标的反指标是周转天数,他是周转次数的倒数与计算期天数的乘积,反映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

周转天数越少,表明周转速度越快,资产运用能力越强。

两者计算公式如下: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

=(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具体地说,生产资料运营能力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以与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等。

(一)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下同)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期末年初数)/2

应收账款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0/营业收入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边线速度的快慢与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高表明:

a、收账迅速,账龄较短;b、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c、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同时借助应收账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购买单位的信誉程度,以与企业原定的信用条件是否适当。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公式中的应收账款包括会计核算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全部赊销在;

B、如果应收账款余额的波动性较大,应尽可能使用更详尽的计算资料,如按每月的应收账款余额来计算其平均占用额;

C、分子、分母的数据应注意时间的对应性。

2、存货周转率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营业成本(或销售成本,下同)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其中:

平均存货余额=(存货月年初数+存货余额年末数)/2

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存货余额×360)/营业成本

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其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

因此,通过存货周转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

存货与不能储存过少,否则可能造成生产中断或者销售紧;又不能储存过多,而形成呆滞、积压。

一定要保持结构合理、质量可靠。

其次,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流动性对企业流动比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因此,一定要加强存货的管理,来提高其投资的变现能力和获利能力。

在计算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A、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的周转率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是否一致;

B、分子、分母的数据应注意时间的对应性。

3、流动资产周转率。

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其中: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数+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数)/2

流动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在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率越好。

从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来看,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在生产和销售各个阶段时说占用的时间越短。

生产经营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改善,都会反映到周转天数的缩短上来。

(二)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其中: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净值年初数+固定资产净值年末数)/2

固定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需要说明的是,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价值指标有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净值和固定资产净额等。

其中,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

固定资产净值为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额则是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以与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固定资产净=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一般情况后,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同时也能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反之,如果固定资产周转率不高,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不强。

运用固定资产周转率时,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因计提折旧其净值在不断减少,以与因更新重置其净值突然增加的影响。

同时,由于折旧方法不同,可能影响其可比性。

故再分析时,一定要剔除掉这些不可比因素。

(三)总资产周转情况

反映总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

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

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总资产周转期(周转天数)=(平均资产总额×360)/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应采取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比如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理多余的资产。

三、获利能力指标

对增值的不断追企业资金运动的动力源泉与直接目的。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资金增值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受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

由于企业会计的六大要素有机统一于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并通过筹资、投资活动取得收入,补偿成本费用,从而实现利润目标。

因此,可以按照会计基本要素设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四项指标,借以评价企业各要素的获利能力与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此外,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获利能力指标还有每股股利和每股净资产等。

(一)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需要说明的是,从利润表来看,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种形式。

而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的来源有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资产使用权让渡收入等。

因此、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等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

此外,通过考察营业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者可能出现的转轨迹象。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与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获利能力越强。

同利润一样,成本费用的口径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主营业务成本、营业成本等。

在评价成本费用开支效果时,应当注意成本费用与利润之间在计算层次和口径上的对应关系。

(三)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总资产报酬率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对该指标都非常关心。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企业还可以将该指标与市场资本利率进行比较,如果前者较后者大,则说明企业可以从分利用财务杠杆,适当举债经营,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它是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

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与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映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

该指标通用性强,适用围广,不受行业局限,在国际上的企业综合评价中使用率非常高。

通过该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获利能力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与与同类企业的差异水平。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

分析发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四项指标:

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

它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其中:

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本年营业收入总额–上年营业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不断增加的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条件。

该指标若大于零,表明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

若该指标小于零,则说明产品或服务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市场份额萎缩。

该指标在实际操作时,应该结合企业历年的营业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与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或者结合企业前三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

(二)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当年资本在企业自身努力下实际增减变动的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一般认为,资本保值整治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债权人的债务越有保障。

该指标通常应当大于100%。

(三)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其中:

本年总资产增长额=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

总资产增长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资产经营规模扩的速度越快。

但在实际分析时,应注意考虑资产规模扩质和量的关系,以与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资产盲目扩。

(四)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与上年营业利润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其中:

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总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

五、综合指标分析

(一)综合指标的分析的含义与特点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全方位的了解企业经营理财的状况,并借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系统、合理的评价。

单独分析任何一项财务指标,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就必须进行相互关联的分析,采用适当的标准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所谓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的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释和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综合指标分析的特点,体现在其财务指标体系的要求上。

一个健全有效的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指标要素齐全适当

这是指所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能够涵盖企业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等诸方面总体考核的要求。

2、主辅指标功能匹配

这里要强调两个方面:

第一,在确立运营能力、支付能力和获利能力诸方面评价的主要指标与辅助指标的同时,进一步明晰总体结构中各项指标的主辅地位;第二,不同畴的主要考核指标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的信息有机统一,应当能够全面而详实的揭示出企业经营理财实绩。

3、满足多方信息需要

这是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资料,既能满足企业部管理当局实施决策对充分而具体的财务信息的需要,同时又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和政府凭依决策和实施宏观调控的要求。

(二)综合指标的分析方法

综合指标的分析方法很多,其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与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

其最初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并成功运用而得名。

该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其分解为若干财务指标,通过分析各分解指标的变动对劲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与其变动原因。

杜邦体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其中: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1/(1-资产负债率)

在具体运用杜邦体系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首先确定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基准值,然后顺次带入这三个指标的实际值,分别计算分析这三个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可以使用因素分析法进一步分解各个指标并分析其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