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136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7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docx

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

主要结论

1、全球以及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整体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虽然全球通信行业依然在低谷徘徊,但是在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以太网交换机的销售情况都令人振奋。

全球市场中以太网交换机同比去年增加了10%左右,而国内市场增加的幅度更大。

2、行业应用成为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最主要的拉动因素

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可以被称为行业应用之年,政府的电子政务、教育的高校网络建设、中小学的“校校通”工程、银行的网络升级、数据集中等等一系列项目极大的拉动了以太网交换机市场。

3、中国以太网市场10/100M交换机仍是主流,千兆增长快,万兆成焦点

在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中10/100M交换机仍然是主流产品,千兆交换机成为增长最快的产品,而万兆交换机成为许多设备厂商关注的焦点。

一、2003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现状与特点

(一)市场现状

1、通信市场继续低迷

经历了2002年整个通信行业的整体低迷后,2003年全球的通信行业由于宽带应用以及数据业务的拉动而停止了下滑,但整体水平还是在低谷徘徊。

固话语音业务现在仍然是各大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不过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原因,固话业务收入也在缩减。

以英国为例,英国电信曾经是固话服务市场的主宰,但现在固话语音业务收入份额已降低到56%,市场总份额也降低到了63%。

当然,欧洲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电信业的困境,不再强制分裂那些有垄断嫌疑的运营商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缓解竞争压力。

除了价格竞争之外,固话网络还不得不面对移动语音和IP语音服务的强大竞争压力,其中IP语音服务更是以其低廉的价格不断吞噬长途电话市场份额。

在宽带方面,2003年是宽带业务昂首起飞的一年。

2003年,宽带业务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主要的增长点。

有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固定宽带业务增长到586亿美元,远远高于2002年的391亿美元。

与2002年的5200万线相比,2003年全球宽带DSL和光纤总数达到7500万线。

不过,宽带业务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非常不平衡,在美、日和西欧,平均每100人中只有2个宽带用户,而在韩国和中国台湾,每100人中分别有12个和6个宽带用户。

韩国目前有将近50%的家庭都装有宽带,韩国电信40%的固网收入都来源于宽带业务。

至于移动通信,许多发达国家由于用户数量渐趋饱和,都呈现出市场增长急剧减缓的现象。

在绝大多数西欧国家,几乎70%-80%的人口都已经是移动通信用户,用户数量增加无法继续推动收入增长。

例如,沃达丰的实际收入在上一财年中实际上只增长了不到7%。

在此期间,移动语音业务受到竞争的压力,利润率也在遭受挤压。

在移动数据业务领域,短信继续保持着爆炸性增长,但是其他“无线互联网”业务就没那么幸运了。

比如NTTDoCoMo的“i-mode”模式,曾经被国内引为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范本,在2002年停止增长后,2003年仍不见起色。

GSM运营商们精心打制的GPRS市场效果也很不理想。

来自韩日的早期市场研究认为,价格问题仍然是最关键的,运营商必须在利润和价格之间寻求平衡。

从整体上来说,全球通信行业在2003年起色不大。

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缓冲时间,从运营商、制造商到各国政府,都将在一个冷静的环境中审视过去几年中战略的得失,慎重考虑今后的发展策略,这对于电信业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2、以太网交换机整体市场呈现复苏态势

虽然全球的通信行业呈现低迷态势,但在以太网交换机领域却显现出复苏的迹象。

2003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量为170,267,900线,销售额为12,067,200,000美元,同比2002年,销售量增长了10.6%,销售额增长了8.2%。

表12001-2003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量及销售额

年份

销售量

(百万线)

销售量增长率

销售额

(亿美元)

销售额增长率

2001年

147.89

-

121.1

-

2002年

153.96

4.0%

111.5

-7.9%

2003年

170.27

10.6%

120.7

8.2%

图12001-2003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量(百万线)

图22001-2003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额(亿美元)

3、老牌厂商表现依然强劲

2003年的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依然是几大老牌厂商的天下,思科、北电、3Com、Foundry、HP、D-Link、Netgear、Extreme占据了全球整个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的85%以上。

具体各厂商在2003年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销售额以及销售量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图32003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厂商销售量分布

图42003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厂商销售额分布

(二)市场特点

1、中低端市场发展迅速

10/100Mbps的二层以太网交换机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认同和采用的中低端产品,显然厂商对于中低端的界定是一个动态的标准,这个标准随时跟着网络带宽的提升和产品应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10Mbps交换机在企业应用中已经很少,而开始进入SOHO和家庭市场。

因此,100Mbps的产品已经成为低端的主流机型。

从应用看,中端市场则特指3层或者1000Mbps的交换机产品。

如此的市场细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厂商看到了这个市场具有极富诱惑力的成长空间和利润潜能。

  

根据赛迪顾问2003年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目前市场中销售量最多的交换机产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

2003年全球2层交换机市场仅Cisco、3Com两家的出货量就占到总体市场份额的50%左右。

D-Link、Netgear以及Foundry等三家厂商的销售端口数排名列3~5位。

中低端交换机厂商的崛起,带来了市场的两个变化:

一是出货端口数的绝对增长,二是利润收益的相对下降。

据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大幅度降价将推动这个细分市场的端口出货量强劲增长。

2007年中低端交换机的销售比重将增长到65%,而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29%。

2层交换机的价格将以每年11.3%的幅度下降,这是一个令几乎所有网络设备厂商扼腕的现实。

中低端交换机将进入“微利时代”。

2、出货量增加幅度大于销售额增加幅度

由于中低端交换机的出货量占交换机总销售量的比重增加,而且中低端交换机的价格较高端交换机相差很大,因此,在2003年全球交换机市场销售量为170.27万线,同比2002年增长10.6%,但销售额为120.7亿美元,仅增长8.2%。

3、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发展迅速

2003年,千兆交换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促进千兆以太网以如此快的速度向企业网络边缘延伸,“价格”因素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以固定配置的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为例:

1998年千兆以太网技术刚刚兴起,每端口的价格为800美元,也就是说当时一个企业需要一台24端口的千兆交换机就需投入两万美元左右。

随着千兆以太网以及相关芯片技术的发展,千兆网络端口的价格直线下降,目前每端口的价格已经在100美元左右徘徊。

千兆网络端口价格的降低,促进了企业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网络产品供应商的注意。

各大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厂商也纷纷推出千兆产品。

例如惠普ProCurve网络就推出了千兆网络产品,希望以业界较低的端口价格把千兆以太网扩展到网络边缘。

HPProCurve网络推出的新产品包括HPProCurve2800、4100gl、5300xl等系列交换机。

思科公司为进一步推动千兆以太网在桌面的采用,又扩充了它的两个交换机产品系列。

思科为其Catalyst3750三层堆叠交换机系列增加了一款千兆以太网汇聚交换机。

新交换机3750G-12S有12个光纤千兆端口。

这款交换机还可以用思科StackWise技术最多同另外8台3750交换机堆叠。

Catalyst2970G-24TS交换机是思科为其2970独立式10/100/1000二层交换机系列增加的一款新产品。

该交换机有24个端口和4个光纤端口。

对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新产品为客户选择千兆以太网升级方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ExtremeNetworks千兆以太网产品在速度、带宽、网络规模及服务质量(QoS)四个方面都具有可伸缩性,使得今天的企业内部网络系统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成为第三代交换产品的佼佼者,为网络系统带来空前的统一和低拥有成本。

其中Summit7i企业级高密度千兆主干交换机通过聚合交换及网络背板,为网络中心带来无阻塞线速IP/IPX路由和交换。

Summit7i可配置为28个100/1000BASE-T端口或1000BASE-SX端口,外加4个GBIC-based1000BASE-X端口,是行业中第一个拥有32个千兆端口而高度仅为4U的堆叠式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Summit7i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和线速交换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器的性能。

自适应100/1000BASE-T端口可方便地从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

Summit7i的高端口密度使得主干带宽升级以及聚集多个交换机变得简单可行。

通过高速千兆链接到核心的BlackDiamond背板交换机,Summit7i可以聚集多个Summit24以及Summit48企业级桌面交换机。

二、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现状与特点

(一)市场现状

1、市场规模

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总体规模较2002年有较大规模增长,其中总销售量达到1789.0万端口,同比去年增长了24.9%,销售额达69.5亿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10.8%。

具体2001年至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销售情况比较见下表所示。

表22001-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

年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销售量(万端口)

1132.0

1431.9

1789.0

增长率(%)

-

26.5

24.9

销售额(亿元)

57.2

62.7

69.5

增长率(%)

-

9.6

10.8

 

图52001-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销售量情况(万端口)

图62001-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销售额情况(亿元人民币)

2、市场结构

赛迪顾问对交换机的高端与中低端定义如下:

高端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为30Gbps以上,例如CiscoCatalyst6500系列;中端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介于8Gbps与30Gbps之间,例如CiscoCatalyst3500系列;低端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一般小于8Gbps,例如CiscoCatalyst2900系列。

高端交换机一般用于电信市场及部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非电信市场,中低端交换机则广泛应用于电信及非电信市场。

本报告将就高端及中低端交换机分别予以分析。

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总销售量为1789.0万端口,其中高端以太网交换机的销量为202.2万端口,占总销量的11.3%;中低端交换机的销售量为1586.8万端口,占总销量的88.7%。

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总销售额为69.5亿元人民币,其中高端以太网交换机的销售额为43.9亿元,占总销售额的63.2%;中低端交换机的销售额为25.6亿元人民币,占总销售额的36.8%。

具体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市场结构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3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结构分布

销量(万端口)

销量比例(%)

销售金额(亿元)

销售额比例(%)

高端交换机

202.2

11.3

43.9

63.2

中低端交换机

1586.8

88.7

25.6

36.8

合计

1789.0

100

69.5

100

 

图7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销售量分布情况

图8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销售额分布情况

图9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销售额以及销售额分布情况

与2002年相比,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无论示高端还是中低端产品的销售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高端交换机增长了4.7%,中低端交换机增长了28.1%,具体数据见下图。

图102002年与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量比较

与销售量一样,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高端和中低端的销售额与2002年相比也都有所增长,其中高端交换机增长了3.1%,中低端交换机增长了26.7%,具体数据见下图。

图112002年与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销售额比较

通过以上2002年和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高端和中低端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端和中低端产品销售额的增长率都低于销售量的增长率。

(二)市场特点

1、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相比2002年增长了24.9%,而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数据,在2004年至2008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还将以18%至25%左右的速度增长。

这样的增长在今年来看,显然已经不大可能出现在高端了。

因为越来越多的高端厂商,开始在其2003年的产品策略中颇有侧重地调整了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量。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小企业、SOHO/家庭网络已经非常普及。

国内虽然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但每年以数倍速度增长的势头却不容忽视,可以肯定,中小企业和SOHO/家庭网络市场已经开始崛起。

随着企业级千兆以太网被推向一个普及的黄金时期,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低端厂商在千兆交换机市场中的份额也在继续增长。

在经历了SARS的冲击后,各主要厂商将会大力推广针对中小规模企业和SOHO、家庭级的用户市场,这一市场将成为2003年交换机应用的亮点之一。

现在有很多人都是SOHO办公,数据传输量比较大,带宽低了不够用,太大了又浪费。

低端口交换机既不必要为其花费大量的成本,又方便实用易于管理。

小公司一定会成为这种产品的忠实用户。

目前的10Mbps交换机早已不是市场的主流网络产品,而越来越像是一种家用电器。

原因之一是此类产品已经逐渐“傻瓜化”。

产品本身功能相对固定,软件固化在硬件内部,技术上没有特殊性。

在使用方面,强调即插即用,维护也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过程,用户选择产品时更注重价格等等。

大多数厂商已经考虑将自己的10Mbps交换机推向卖场。

现在的国内网络市场更像是一个倒三角形的分布,最上面的是行业应用,中间是中小企业,最下面的是零售市场。

欧美市场现在卖的最好的并不是24口的交换机,而是5~8口的家庭用产品,国内市场此类产品的高峰期相信应该在2006年前后出现。

TP-Link市场总监告诉我们,SOHO在2004年一定会成为市场中的热点,在很多国外的电器超市里,中低端的网络产品,比如10Mbps/5~8口的低端交换机,已经是一种摆在货架上任人挑选的“家电”。

在国内目前还很少见。

其实细细想来,今天的10Mbps/5~8口交换机,很有当初PC市场的痕迹,因此也就可以预见其下一步发展的趋势也必将是异曲同工的。

PC由于技术含量低,在中低端市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进入壁垒。

同样,目前的交换机厂商也不约而同地认定中低端产品是拉动中小企业用户的突破口。

与PC不同,交换机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这个市场一时还不可能完全融入家电化的道路。

但是迫于竞争,10Mbps交换机必须面对和PC一样的价格战,同时保持技术研发,一刻不停。

现在支撑着中小企业主流应用的100Mbps产品明显具有三个发展趋势,首先是外延的功能越来越多,比如集成了宽带路由器、VPN、网络安全管理或者网络存储功能的交换机产品在中小企业中得到非常好的认可。

其次,交换机产品的智能化不断提升,易用性越来越好。

第三是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厂商关注的焦点。

换句话说,厂商市场策略的核心就是关注用户需求,推动网络应用。

2003年,Cisco花了5亿美元并购在美国消费类网络产品市场名列榜首的Linksys,目的显然是为了进军中低端交换机市场。

Cisco公司宣布Linksys品牌产品将与其现有网络产品结合,以方案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可见无论未来Cisco市场策略进行怎样的调整,Cisco在中小企业应用市场将继续坚持两个核心思想——“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先导”和“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网络解决方案的方针”。

同样出于对市场占有率的担心,D-Link年初的时候再一次调整了产品报价,D-Link产品企划部总经理直言:

此次价格调整就是为了与在价格上与自己咬得很紧的其他厂商拉开距离。

“很多厂商其实是在瞄着D-Link的价格在打,我们的交换机报价1000元,人家就报800元。

D-Link降价对国内网络市场一定会有影响,我们在中低端市场已经占到33%的市场份额,降低价格后,出货量又有47%的增长,这些对于我们来之不易。

2003年在市场中推出新一款中低端交换机S1000的华为则认为,用户的购买和应用习惯是左右厂商在制定中低端交换机产品研发策略时的关键因素。

华为的一位产品经理说,与大型企业网络相比,中小型企业网络在组建中更注重经济适用,对网络设备的要求一方面要业务能力强,另外也要非常重视性价比。

这类网络在数据交换转发的速度与流量上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对实现话音、视频、商务等业务功能需求较多,这就要求厂商提供的交换机产品要在性能与功能上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业内人士断言:

“就100Mbps的产品而言,在国内市场2~3年之内将是企业及网络环境的主流应用产品。

”方案、价格、服务,在100Mbps交换机市场中各厂商的手段异彩纷呈,各自寻求着自身优势的最大化,也希望借此弥补自己在产品差异化方面的不足。

如果我们横向地比较一下厂商的说法,不难发现,大家共同强调的其实只有两个字:

用户。

在交换机的买方市场中,高端的用户在交换机采购中依据“要实现什么功能,要选择什么硬件,要花多少钱”的先后顺序分析问题,进行选择,而中小企业用户的采购习惯恰恰相反。

“100Mbps交换机市场,产品竞争同质化是一个不屑说的必然”,交换机厂商谁也没有什么独家的技术优势,用户不希望也不需要大量的中间架构,基本上的需求就是适用就好。

所以,越接近客户,就越能提供用户喜欢的产品。

Cisco公司的技术总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用户的IT部门不应是管理IT设备的部门,而是协助用户借助网络应用,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部门。

这就要求用户的网络必须具有极高的智能性和灵活性。

”此言不虚。

今天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已经确定无疑地将1000Mbps交换机作为中端市场的核心,但是时至今日,1000Mbps的产品仍然没有像100Mbps那样普及到桌面。

从用户得到的解释是,除了一些特定的应用之外,1000Mbps到桌面还为时尚早。

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目前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厂商开始在自己的产品如笔记本、PC中标配千兆端口。

同时1000Mbps交换机价格的下降已经成为普及应用最直接的力量。

目前,1000Mbps产品的价格下降速度非常快,今天的24口1000Mbps交换机,已经和三年前100Mbps的产品价格差不多了。

全部端口都为1000Mbps的交换机,在目前的应用中还很难见到,一般商家所说的千兆交换机,其实也只是10/100/1000Mbps的混合物,只有很少几个大厂家才有纯千兆产品,并且一般只应用于大型网络的核心交换机群。

纯1000Mbps的交换机价格对于中低端的用户来说,无异于天价。

因此市场上常见的适合于应用在各类中小企业局域网的1000Mbps交换机大多都是只带有2个千兆铜线端口并可扩展出2个千兆光纤端口。

其中2个千兆铜线端口可以连接服务器或者进行千兆级联,因为服务器的网络数据流量一般很大,百兆在服务器端很容易出现网络瓶颈,使用千兆连接的话,不仅能使带宽提高10倍,另外,2个千兆光纤扩展插槽可以实现对现有网络的灵活扩展及升级,对于一些距离超过100米的端点,采用光纤进行连接后,能够明显改善网络性能。

此类千兆交换机的市场零售价格最低大概在2000~4000元不等,对于那些在网络成本预算上要求比较经济、实惠的用户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2、以太网市场10/100M交换机仍是主流,千兆增长快、万兆成焦点

在2003年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中,10/100M以太网交换机仍是主流产品。

10M的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已经推出了行业应用、企业应用市场,从而将重点转向普通个人用户以及SOHO用户。

10M以太网交换机由于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不高,因此在这一市场中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商参与其中,这也就导致了这一市场的竞争异常的激烈,但这一产品市场的利润也是最低的,有些大型设备厂商在针对某些项目的投标中,为了占领市场、赢得客户甚至采取放弃10M交换机利润的战略思想。

10/100M交换机目前仍是低端交换机的主流产品,在低端市场中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占很大比例。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行业客户是10/100M交换机设备厂商的主要目标客户。

千兆交换正在逐渐向主流地位冲刺。

从技术角度看,在网络建设初期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10M带宽的以太网发挥主要作用,10M交换机占较大市场份额,100M以太网络还处于起步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100Base-TX迅速得到了推广,100M交换机进入普及阶段。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到2000年,10M交换机逐渐退出了主流市场,10/100M交换机成为市场主流,千兆交换机份额增长明显。

进入2003年,千兆交换机的价格不断下降,使得千兆交换机市场份额急速膨胀,Cisco、3Com等各大公司都推出了千兆甚至万兆交换机和大型企业网解决方案,积极引导客户朝“宽带化”发展。

2003年,伴随着港湾、华为、思科、锐捷网络等大型网络设备厂商有计划地推出万兆以太网产品和方案,万兆以太网设备市场开始撬动。

毕竟,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器采用千兆以太网作为上连技术后,数据中心或群组网络的骨干带宽相应增加,以千兆乃至千兆捆绑作为平台都已不能满足需求,万兆技术的介入成为切实需求;而且,由于近两年来国内宽带接入应用的迅速普及,导致了各大电信运营商IP城域网建设高潮的到来。

市场的需求使我们有理由相信,2003年是万兆以太网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崭露头角之年。

最早的万兆以太网技术应推溯到1999年,当时国外不少厂商就已经开始研究并推出万兆以太网产品,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到了2002年6月,随着802.3ae10GE标准的正式发布,则标志着万兆应用迎来新的机遇,也给网络业注入了一支兴奋剂。

首先,新标准的出台使得厂商间的竞争变得“有法可依”而更为公平,用户选购产品时再也不用担心不同厂商产品间的兼容性问题;其次,万兆以太网技术基本承袭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技术,因此在用户普及率、使用方便性、网络互操作性及简易性上皆占有极大的引进优势。

在升级到万兆以太网解决方案时,用户不必担心既有的程序或服务是否会受到影响,因此升级的风险非常低,同时在未来升级到40G甚至100G都将是很明显的优势。

第三,万兆标准意味着以太网将具有更高的带宽(10G)和更远的传输距离(最长传输距离可达40公里)。

第四、在企业网中采用万兆以太网可以最好地连接企业网骨干路由器,这样大大简化了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

第五、万兆以太网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更新功能,大大提升QoS,具有相当的革命性,因此,能更好的满足网络安全、服务质量、链路保护等多个方面需求。

最后,随着网络应用的深入,WAN/MAN与LAN融和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各自的应用领域也将获得新的突破,而万兆以太网技术让工业界找到了一条能够同时提高以太网的速度、可操作距离和连通性的途径,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必将为三网发展与融和提供新的动力。

为了迎接万兆以太网应用时代的到来,国内各厂家首先在核心设备上推出了众多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以彰显自己在网络高端市场的实力,不过,大多数厂商推出的万兆以太网设备还是基于满足千、百兆端口线速交换为主要目的,通过增加万兆模块支持万兆以太网,但由于受设计的影响,还无法真正满足万兆线速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