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902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docx

四川绵阳富乐园际学校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第24课唐诗三首

四川绵阳示范初中(富乐国际学校)

2020年春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

班级姓名

第六单元

第24课唐诗三首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

B.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

C.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D.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暮投石壕村(投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

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

茅草被风吹起,飞过江,落在对岸江边上。

B.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C.心忧炭贱愿天寒。

译文:

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而希望天气更寒冷。

D.有孙母未去。

译文: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4.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结)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

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

C.卖炭得钱何所营(经营)

晓驾炭车辗冰辙(天亮)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价钱)

5.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6.下列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劳作的辛酸。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无情掠夺的丑恶面目。

7.下列关于诗歌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两大类:

律诗、绝句。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8.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

脸、鬓、指。

三种颜色:

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色、十指是乌黑色,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

B.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卖炭翁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他生活的不幸。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理。

9.(2019吉林德惠三中五月月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C.《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

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10.(2019天津蓟州初中第四联合学区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凸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

11.默写。

(1)《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            !

         !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           ,                ”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           。

12.填空。

(1)            ,忍能对面为盗贼。

(2)自经丧乱少睡眠,           !

(3)           ,两鬓苍苍十指黑。

(4)杜甫,字       ,自号少陵野老。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白居易,字       ,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            》。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①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用“‖”把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说明兵役之苛酷:

             。

②说明战争之惨烈:

             。

③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

④总领选段内容:

           。

(3)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          ”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揭示主题。

14.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中的“怒”字有什么作用?

答: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15.(2019河南信阳九中第七次月考)赏析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对“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进行赏析。

答:

            

(2)诗歌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有什么作用?

答:

            

16.(2018福建建瓯二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7.(2018辽宁灯塔二中期中)古诗文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                ,              的呼喊。

(2)《卖炭翁》中写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3)《卖炭翁》中卖炭翁“卖炭”为的是    。

18.(2019甘肃天水中考)古诗词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       、      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       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答: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9.(2019江苏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赠苏绾书记①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

[注]    ①书记:

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

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

②红粉:

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

③燕支山:

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请作简要分析。

月 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    ①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②鄜(fū)州:

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    B 庇bì。

2.答案    C 翩翩:

轻快的样子。

3.答案    B 正确翻译:

即使只有我的小茅屋破了,自己受冻而死,也是心满意足的!

4.答案    C 营:

谋求。

5.答案    C 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并无此种想法

6.答案    C 这几句诗并无神态描写;“勇敢反抗”理解有误,属于无中生有。

7.答案    B 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

8.答案    D 表现了作者不放弃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9.答案    A 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0.答案    B “凸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理解有误。

这一句是心理描写,结合上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可以看出,“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这是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所得的钱上。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深刻揭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

11.答案 

(1)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 本题为理解型默写题,注意题干提示。

(1)题中的“形成鲜明对比”、

(2)题中的“安居梦”和(3)题中的“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

12.答案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2)长夜沾湿何由彻

(3)满面尘灰烟火色

(4)子美 唐 李白 诗圣

(5)乐天 白氏长庆集

解析 默写时要注意“欺”“沾”等字的正确书写,文学常识中要特别注意作者的字、号。

13.答案 

(1)①②③‖④⑤‖⑥ 第一层:

三男驻守邺城,二男战死。

第二层:

家中情况。

第三层:

老妇自请服役。

(2)①三男邺城戍 ②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听妇前致词

(3)安史之乱

解析 

(1)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及层次的把握能力。

层次划分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

(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读懂诗歌内容,再结合具体要求从中找到答案。

(3)根据诗歌内容联系时代背景作答即可。

14.答案 

(1)“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突出了风的威力之大,也使秋风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这两句诗写傍晚雨来之前的景色,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解析 

(1)这种题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的意境和情感分析出来。

解答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从词性、色彩、修辞把握其内涵,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等。

(2)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环境本身的特点。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背景;b.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c.渲染营造氛围。

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a.烘托人物心情;b.烘托人物形象;c.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③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埋下伏笔。

④环境描写对主题的作用。

a.暗示文章的中心;b.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单一的,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分析。

15.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侧面表现了作者凄苦的生活。

(2)直抒胸臆,由前三段的记叙一家之苦升华到最后的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 

(1)名句赏析型题目应从以下角度作答:

①指出该句写景特点或采用的修辞手法或用词的特点;②思考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给人带来怎样的启示或思考等。

(2)作者推己及人,以小见大,由感叹个人遭遇到祈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作者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16.答案 

(1)D

(2)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的鞭挞与抨击,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1)“整个过程”表述有误。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路远、车重、人苦。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能力。

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开篇用简练的笔墨对卖炭翁的外貌进行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的生存状态,接着用“可怜身上衣正单”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诗中将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表现得活灵活现,抨击了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

17.答案 

(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3)身上衣裳口中食

18.答案 

(1)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 不肯随意栖息

(2)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

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3)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解析 

(1)本题要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意思是: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之上,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

谁能见幽居的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鸿的身影。

”据此得出:

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思是: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憾却无人能懂。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也不肯栖息,却甘愿躲到寂寞的沙洲中受苦。

”据此得出:

下片用它“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本题要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赏析。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的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联想到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

“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

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物我统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3)本题考查对诗词艺术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应结合词中由人及鸿的联想,分析词作者象征手法的妙用,并体会作者于物象中寄托的复杂情感。

19.答案 

(1)特点:

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用意:

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3)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

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词中人物的鉴赏能力。

答题策略一般为:

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的形象,用两三个词总结人物特点;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明确人物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知君书记本翩翩”,没有写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却从赞美对方的风度和才华起笔。

诗的第二句并不承上作平叙,而是出人意料地设问。

这一问乍看很突然,没有回答,似乎不着边际。

其实,这里诗人故意使用了先答后问的曲笔,答案其实就是头一句。

正因为苏绾书记翩翩,才被元帅聘为书记。

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而诗人对友人的倾慕与留恋也蕴含其间。

(2)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关键词句赏析诗歌的能力。

诗的第三、四句的“应计日”“莫经年”,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希望友人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

但诗人不从行者方面起笔,反从居者方面起笔;并非从正面写离情,而是从对面来映衬;同时,在从居者起笔时又不直接从诗人自己起笔,而是从友人最亲近的人——他的妻子那一方起笔。

这是一联自然流动的对仗,以燕支山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以红粉代指友人妻子,通过设想红粉佳人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期,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的心意。

这就是不落俗套,不露痕迹,将前人反复吟咏过的离情别绪刻画得十分生动而细腻,表现出诗人高妙的抒情技巧。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写作手法的掌握。

做这类题目,首先确定其写作手法。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他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诗人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结合《赠苏绾书记》和《月夜》的具体内容,很容易归纳出“想象”的写作手法。

杜甫《月夜》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思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杜审言《赠苏绾书记》,则将自己的情感藏起来,借助想象好友妻子的思夫之情来寄托对友人的不舍。

二者都是借想象之虚而发抒情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