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618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 2.docx

关于老年人状况的调研报告2

单位代码11660

单位名称重庆理工大学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论文题目:

关于社区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中国重庆

2013年2月

摘要:

我国目前不仅老龄化人口多,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2012年10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

关键词:

老年人;增长趋势;生活问题

 

1关于“老年人”的定义

1.1基本定义介绍

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老年人有着不同的定义。

由于生命的周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壮年到老年的分界线往往是很模糊的。

有些人认为做了祖父祖母就是进入了老年,有的人认为退休是进入老年的一个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

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

1.2根据年代年龄

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

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

发展中国家规定男子55岁,女子50岁为老年期限。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

我国历来称60岁为“花甲”,并规定这一年龄为退休年龄。

同时由于我国地处亚太地区,这一地区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因此,我国现阶段以60岁以上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

就年龄阶段而言:

45到59岁为老年前期,我们称之为中老年人;60到89岁为老年期,我们称老年人;90以上为长寿期,我们称长寿老人;而100以上称百岁老人。

由于全世界的年龄呈普遍增高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提出新的标准,将44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

把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

1.3根据心理年龄

所谓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学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心理年龄是以意识和个性为其主要测量内容。

心理年龄分为3个时期:

出生至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

心理年龄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

心理年龄和年代年龄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步的。

如年代年龄60岁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四五十岁。

1.4根据社会年龄

所谓社会年龄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起的作用越大,社会年龄就越成熟。

综上所述,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关系为:

年代年龄受之父母,不可改变,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却可以通过身心锻炼、个人努力加以改变,推迟衰老,弥补其不足。

2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老年群体及其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

内容包括老年人劳动职业生活、社会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家庭日常生活4方面。

2.1老人参加活动有益身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的老化,必然导致产生各种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需求,满足其需求的生活活动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构成老年生活方式的特点。

①逐渐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退出。

这是老年生活方式最突出、最根本的特点。

越到高龄期,这一特点表现得越明显。

与此相应的是劳动收入的丧失或减少,从而需要依靠年金、保险、社会救济或个人资产等作为自己的收入保障。

其数额一般都比以前有所降低,因而将使消费受到一定的限制。

老年人的消费指向集中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

②社会政治活动明显减少,相应的是与社会接触减少,人际交往的频率显著降低,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与社会的脱离,于是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③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内容发生明显的变化。

首先,从事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活动显著减少。

老年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增进社会交往。

其次,劳动职业活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的减少,个人闲暇时间增多,使人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显著增加。

④家庭生活活动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家庭是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伙伴。

因此,家庭生活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生活的质量。

⑤生活活动空间明显缩小。

家庭成为老年人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家庭成员成了老年人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

这将给老年人生活质量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社会的老年生活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国社会具有敬老的传统,家庭意识较为浓厚,中国老年人绝大多数生活于家庭之中,普遍受到晚辈的爱护和尊敬,在家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统计当前中国关于老年人的数据概况

3.1基本概况

2009年开始,我国迎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

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一亿六千万人,占总人口的12%,也就是说全国人口将近八分之一是老年人。

到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

截至2011年第底,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1.9亿,占总人口的14%。

201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2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3.2面临问题

3.2.1养老问题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4.18万个,养老床位365万张。

但平均下来,每50个老人拥有不到一张床。

养老护理员更是短缺,且专业化程度低。

我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约有3300万,如果按照3:

1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需要1000多万名,而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其中一半左右是文盲。

养老服务机构和护理人员缺乏,暴露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养老是一门科学,不能粗放管理。

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民办养老事业发展缓慢,服务方式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老人的多元需求。

3.2.2空巢家庭

民政部的数据表明,至2012年10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

这些空巢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生病也无人照顾,情感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近年来,包含精神赡养诉求的案件明显上升,约2/3的老人反映子女忽视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精神赡养问题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新挑战,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

如何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关怀,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3.2.3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

老年人是一个多发病的群体。

然而,我国老年医疗服务的制度、理念、体系均明显滞后。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但医院分科细,流程繁杂,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特色医疗服务。

如何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是众多老人的忧心事。

在国外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30年了,全国仍然仅有100多家相应机构。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

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3、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

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3.3各方关注

近年来,我国养老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无论是针对孤寡、残疾等困难群体老人的公共服务还是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都取得明显进展。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公办养老机构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相比,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偏低的养老金让低收入者心里没底,一些地方的老年人想进养老院要排队等十来年。

公办养老院反映投入低、发展陷入困境,民营养老机构贷不到款、生存艰难,公共服务和社会养老多元补充的养老格局尚未建立。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而根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未来2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平均每年1000万的数量快速增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可以预见,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的挑战将持续加大,养老服务需求将进入“井喷期”。

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考验着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智慧。

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养老服务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付出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多停留在解决老人看管和衣食温饱的初级水平,面对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缺乏心理关爱的现实,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更有待于深入探索。

人都会慢慢变老,敬老爱老就是关爱每一个人。

养老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希望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破解养老难题。

4老年人的权益以及各种保障

第一条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

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四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五条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倡导全社会优待老年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制定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第七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提倡、鼓励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第八条国家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

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反映老年人的生活,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为老年人服务。

第九条国家支持老龄科学研究,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十一条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二条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5建议 

5.1.要提高保障水平

完善提高养老保障制度,养老金定时发放到户,并逐渐提高养老金金额。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使所有符合条件的老人都能的到保障。

强化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确保每个家庭的子女都尽到了应尽的义务。

5.2.促进身心健康

完善医疗保险是米格老人都能受益,同时提高医疗单位的医疗硬件设施。

对老人就医推出相应的保障政策,加强对贫困老人的资助让他们有钱可以就医。

开展心理辅导,由专业的人员为老人们解决在心理上的问题。

5.3.丰富文化生活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合理增加对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依托社区建立不同类型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规范教学内容,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入学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开展老年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各地因地制宜地组织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社会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参与程度;在积极建设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同时,加强管理,确保为老年人所用。

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

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老年人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创造条件,扩展途径,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人才资源;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设立老年界别,充分反映老年人的心声;组织和引导老年人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加强老年群众组织,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协会的建设,落实经费,发挥它们在老年群体管理中"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作用。

5.4改善生活环境建立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生态环境。

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增加对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推进"星光计划",加快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住房、社区、医院、交通等场所和设施的建设,要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创造无障碍环境,方便老年人特别是残疾老年人的行动,提高生活的独立性;建立和保护有利于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城镇社区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老年人紧急呼叫系统和应急服务网络;城市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和文化活动设施要全面向老年人开放,并提供优惠服务和便利条件;资助贫困省市修建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室内外小型体育设施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逐渐老去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旅程,当一个人为国家、社会、家庭耗尽了生命的光辉的时候,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可能让其安度晚年。

 

1关于“老年人”的定义2

1.1基本定义介绍2

1.2根据年代年龄2

1.3根据心理年龄2

1.4根据社会年龄3

2老年人的生活方式3

2.1老人参加活动有益身心3

3统计当前中国关于老年人的数据概况4

3.1基本概况4

3.2面临问题5

3.2.1养老问题5

3.2.2空巢家庭5

3.2.3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6

3.3各方关注6

4老年人的权益以及各种保障7

5建议8

5.1.要提高保障水平9

5.2.促进身心健康9

5.3.丰富文化生活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9

5.4改善生活环境建立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生态环境。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