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462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五册全册教案

教案(序号1)

课题

1、蝴蝶从哪里来

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9月9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蝴蝶的外形特征,知道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结合进行自然界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自然观教育。

教学

准备

教学挂图(标本、录像资料)蝴蝶的生活图,蝴蝶的外形图,蝴蝶的生长过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通过观察认识蝴蝶的生活。

 

2、认识蝴蝶的外形特点。

 

3、认识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4、教师总结。

谈话:

首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古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这首诗中写进了一种动物,你们知道它是什么?

(板书:

蝴蝶)你们喜不喜欢蝴蝶?

为什么喜欢它?

 

(1)谈话:

蝴蝶都在白天活动,有的平直前进,有的上下跳舞,有的曲线前进,也有的同空盘旋。

蝴蝶喜欢在花丛中穿梭飞行,或在花丛中停留,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2)讲述:

(出示挂图)瞧!

原来,蝴蝶停在花上大模大样地吸食花蜜呢?

瞧那长长的管子扎进花中吸食花蜜,不用时这根长管子又会呈螺旋状卷曲起来。

蝴蝶是有雌雄之分的,雄雌蝴蝶通过交尾来繁殖后代。

交尾后的雌蝴蝶体内卵成熟后就把卵产在枝叶上,用粘液把它们吊起来,多有趣呀!

(1)谈话:

我们都很熟悉蝴蝶,你能用语言来描绘一下它的外形吗?

(2)指导观察。

出示蝴蝶展翅图,观察蝴蝶的身体分成哪三部分?

(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出示蝴蝶的头部图,观察蝴蝶有几对触角?

触角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头部有一对触角)

出示蝴蝶的胸部图,观察蝴蝶的胸部有几对翅和几对足。

(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

(3)小结:

从外形上看,蝴蝶身体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细小的鳞片遍布全身各处,呈现出各种颜色。

(1)谈话:

蝴蝶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出示图)(板书:

从哪里来?

)美丽的蝴蝶和丑陋的毛毛虫会是一家人吗?

你是怎样想的?

(2)指导观察:

观看录像片《蝴蝶的一生》,思考一下,蝴蝶从小到大都是一种模样吗?

如果不一样,你觉得蝴蝶的生长经过了哪几个完全不同的阶段?

(观看录像片,汇报观察结果)

(3)讲解:

蝴蝶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

蝴蝶的一生是从卵开始的。

卵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球形的、有的是炮弹形、有的是甜瓜形的等。

这是蝴蝶的第一个生长阶段——卵。

一段时间后,毛毛虫就从卵里孵化出来了,它先吃掉卵壳,再去吃植物并迅速长大,每隔一段时间,毛毛虫就要蜕皮一次,换上更宽松的表皮。

一般来说毛毛虫要蜕四次皮,这是蝴蝶的幼年时期,为第一个发育阶段——幼虫。

毛毛虫长大之后,就会选择地点,吐丝固定身体,蜕皮化成蛹,这是蝴蝶的第三个发育阶段——蛹。

蛹一般经过数天就变成了蝴蝶,也叫成虫,蝴蝶成虫的主要任务就是产卵,第二年卵又发育成幼虫、蛹、成虫,就这样蝴蝶在大自然中一代代延续下来。

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它的身体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过程就叫变态。

(4)提问:

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哪四个阶段?

毛毛虫与蝴蝶是同一种动物吗?

课后感受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蝴蝶的形态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掌握较好。

教案(序号2)

课题

2、昆虫的共同特征

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9月16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分别认识蚂蚁、蝴蝶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昆虫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动物中昆虫类的概念。

2、指导学生了解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认识昆虫在动物界中的特殊地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

准备

蝴蝶、蚕蛾、蚂蚁、晴蜓、蝗虫、天牛、蟋蟀等动物的实体、标本或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蝴蝶、蚕蛾、蚂蚁三种昆虫在外形上的共同特征。

 

2、认识蝴蝶的外形特点。

 

3、认识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4、教师总结。

谈话:

(出示蝴蝶、蚕蛾、蚂蚁的挂图)这是我们熟悉的蝴蝶、蚕蛾、蚂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你知道吗?

那就是昆虫。

可为什么它们属于昆虫呢?

什么样的动物才是昆虫呢?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板书课题)

 

(1)谈话:

首先我们还是从熟悉的蝴蝶、蚕蛾、蚂蚁来研究,观察它们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导观察

从蝴蝶、蚕蛾、蚂蚁全身看,身体都有什么特点?

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再从头部来看,有什么共同之处?

(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1)谈话:

我们都很熟悉蝴蝶,你能用语言来描绘一下它的外形吗?

(2)指导观察。

出示蝴蝶展翅图,观察蝴蝶的身体分成哪三部分?

(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出示蝴蝶的头部图,观察蝴蝶有几对触角?

触角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头部有一对触角)

出示蝴蝶的胸部图,观察蝴蝶的胸部有几对翅和几对足。

(观察,汇报,填空)(板书:

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

(3)小结:

从外形上看,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两对翅和三对足,细小的鳞片遍布全身各处,呈现出各种颜色。

(1)谈话:

蝴蝶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出示图)(板书:

从哪里来?

)美丽的蝴蝶和丑陋的毛毛虫会是一家人吗?

你是怎样想的?

(2)指导观察:

观看录像片《蝴蝶的一生》,思考一下,蝴蝶从小到大都是一种模样吗?

如果不一样,你觉得蝴蝶的生长经过了哪几个完全不同的阶段?

(观看录像片,汇报观察结果)

(3)讲解:

蝴蝶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

蝴蝶的一生是从卵开始的。

卵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球形的、有的是炮弹形、有的是甜瓜形的等。

这是蝴蝶的第一个生长阶段——卵。

一段时间后,毛毛虫就从卵里孵化出来了,它先吃掉卵壳,再去吃植物并迅速长大,每隔一段时间,毛毛虫就要蜕皮一次,换上更宽松的表皮。

一般来说毛毛虫要蜕四次皮,这是蝴蝶的幼年时期,为第一个发育阶段——幼虫。

毛毛虫长大之后,就会选择地点,吐丝固定身体,蜕皮化成蛹,这是蝴蝶的第三个发育阶段——蛹。

蛹一般经过数天就变成了蝴蝶,也叫成虫,蝴蝶成虫的主要任务就是产卵,第二年卵又发育成幼虫、蛹、成虫,就这样蝴蝶在大自然中一代代延续下来。

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它的身体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过程就叫变态。

(4)提问:

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哪四个阶段?

毛毛虫与蝴蝶是同一种动物吗?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昆虫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于昆虫一生的四个阶段有了深入的认识。

教案(序号3)

课题

3、制作昆虫标本

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9月23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捕虫工具捕捉昆虫。

2、指导学生学会制作简易的昆虫干制标本。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并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教学

准备

1、考察后确定教学地点。

2、提前一星期布置学生准备用具:

捕虫网(扫网、捕网)、镊子、注射器、笔、笔记本、昆虫针、三角纸包、三角箱、展翅板、毒瓶等,用一个大纸盒或饼干盒装好。

3、昆虫标本成品或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题

1、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捕捉昆虫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

 

3、指导学生学会保存标本的方法。

 

4、总结结束本课。

1、谈话:

昆虫家庭在地球上兴旺发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研究昆虫和更好地欣赏昆虫的美丽,人们就把昆虫制成标本长期保存。

2、出示昆虫标本或挂图,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瞧!

昆虫盒里整齐放置的昆虫标本,它可以供给更多的人研究,用昆虫做成的各种艺术品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你们喜欢吗?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采集昆虫,制作昆虫标本,好吗?

(板书课题)

 

(1)谈话:

昆虫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捕捉起来比较困难。

常要借助一些工具。

(2)介绍各种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指导操作。

①捕虫工具:

(出示捕网)专门用来采集蝶、蛾、蜂、蜻蜓等在空中飞翔的昆虫的网叫捕网。

采集时把网口迎着飞来或静止的昆虫猛一兜,立即把网身翻折上来遮住网口,以免昆虫从网口飞出。

(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练习,直至熟练)

(出示扫网)专门用来采集杂草、树叶下隐藏的昆虫的网叫扫网。

使用时,手握扫网柄,在草丛中作“8”字形扫荡。

(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练习,直至熟练)

(出示吸虫管)专门用来吸取隐居在树皮、墙缝、石块中的小昆虫的工具称吸虫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只要将要采集的昆虫吸入管中。

水里的昆虫可用水网来捕捉。

②折三角包。

接下来要把大的昆虫或蝶、蛾等翅上有鳞片的昆虫,放到三角纸包里。

(出示叠法图,一步一步操作)

③毒瓶。

昆虫捕获后要立即投入毒瓶里杀死。

否则,活着的昆虫在瓶里互相咬伤或压伤。

放入毒瓶里的昆虫经过半小时至1小时后,酒精蒸气会使其麻痹致死。

(简易毒瓶可以在广口瓶里放酒精棉球)

④讲解:

采集标本后及时把采集的日期、地点、采集人姓名以及昆虫名称、危害的作物记录下来。

(3)学生与教师一同捕捉昆虫。

(1)讲解:

野外采集的昆虫,有的死了很长时间,虫体硬脆,制作成标本时容易损坏,必须经过软化后,才能制作。

一般把昆虫放在潮湿的沙土上,用塑料薄膜盖住,一天即可软化。

也可以用注射器在虫体内注射温水使其软化。

(2)指导用针插法制作昆虫标本。

像瓢虫、蝗虫等翅不必展开的昆虫只需用昆虫针将昆虫插在泡沫塑料板上,大约要晾10天时间。

(出示昆虫针)昆虫针有大有小,大的昆虫用较粗的昆虫针插,小的昆虫用较细的针插。

针插的位置有严格的规定:

多数昆虫插在中胸和后胸当中,有些昆虫插在中胸中央偏右一点。

边演示边讲解:

针要从虫体背部垂直插入,留一小部分不要插到底,插好之后用镊子整理触角、翅、足等。

最后放在室内阴干。

提问:

怎样用针插法制作昆虫标本?

(选针、插针、整理、干燥)

(3)指导学生用展翅法制作昆虫标本。

讲解:

像蝶、蛾、蜻蜓这样的昆虫要用展翅法来制作昆虫标本,就需要借助展翅板。

(出示展翅板)边示范边讲解:

第一步用昆虫针垂直插进昆虫的后胸固定在展翅板的槽中,昆虫针上部仍要空出一些,使翅的根部和展翅板最低处相平;第二步用镊子将翅拨得左右对称,再用近1厘米宽的纸条从翅的根部将翅压住,用大头针把纸条钉好;第三步,把触角和三对足整理好。

固定好的昆虫和展翅好的昆虫,放在室内通风、无尘、无虫的地方阴干,一般10天后标本就可完全干燥了。

提问:

用展翅法制作昆虫标本就分几步?

操作要点是什么?

(针插固定、展翅、整理、干燥)

讲解:

一般人们把干燥的标本放在标本盒内,并在盒子一角放上樟脑精用来驱虫。

昆虫盒下方必须要贴标签,标签上写明昆虫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人姓名、制作人姓名等。

课后感受

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学生对于昆虫标本的制作只是通过一些理论的了解,而并没有真正的动手制作。

教案(序号4)

课题

4、尺的故事

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9月30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简单了解尺的发展历史,知道测量工具是人类的发明,它的发展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

2、通过让学生体验尺的进步的历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认识到统一测量标准的意义,激发对尺和测量活动的兴趣。

3、学习米尺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简易米尺。

教学

准备

皮卷尺、钢卷尺、皮尺、木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介绍尺的由来。

 

2、学生实践。

 

3、讲述

 

4、出示皮卷尺、钢卷尺、皮尺、木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尺等实物。

 

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猜谜:

站着这么高,躺着这么长,裁布做衣裳,全靠它帮忙。

(谜底是:

尺子)

2、谈话:

当我们想知道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尺子作为量具进行测量。

但是,古时候的人怎样测量长度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尺的故事”。

(板书课题)

 

(1)古时候,还没有发明尺的时候,人们就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测量长度。

比如带一根绳子在身上,需要的时候就用它来比较长短。

古埃及人使用绳子丈量土地。

职业结绳者的工作,就是在测量用的绳子上打出等间隔的绳结。

(2)有的人想出,可以用身体的一部分来做测量工具。

(3)在古代埃及,主要的长度单位是腕尺,它是自肘到中指尖的长度。

小一些的单位有:

掌尺,它等于1/7腕尺;指尺,它等于1/4掌尺。

因为那时候的埃及人,理解分数的意义非常费劲,所在这些小单位很有用。

今天,尽管人们熟悉了分数,大家还一样喜欢用小单位。

(4)有的人用脚的长度作为长度的单位,一只脚的长度称为一尺。

在中国石代丈量土地的时候,也经常用步数来计算。

 

试着用脚步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大家得到的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

(1)请几个同不演示测量过程。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师生共同小结。

步测是测量两地之间距离的一种方法。

用步用“尺”,虽然很方便,但也有缺陷,那就是每个人的步都不一样长,他们的“尺”也就不一样了。

不同的人同步测量同样的长度,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结果。

(学生边看课文第16页阅读部分)英国政府以女王的脚作为标准,把它的长度定为一“尺”。

再按这个标准单位制作一定长度的木条或者金属条,作为大家通用的度量工具。

所以真到今天,英语中的“尺”还是“脚”的意思。

这就是最早的尺子。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长度标准是“米”,人们用不易伸缩的金属材料制造了一把长度为一米的标准的米尺,藏在博物馆里。

世界上所有米尺,都是按照这个标准长度制造的。

每个人用的尺都一样了,就可以进行长度比较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先进的尺。

有的“尺”可以测量很短的距离,如头发丝的粗细;也有的“尺”可以测量很长很长的距离,如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

(1)提问:

你知道这些尺子各有什么用途吗?

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讨论汇报。

(4)师生共同小结:

工人、农民用皮卷尺来丈量土地,体育老师也用皮卷尺丈量长度,裁缝师傅用皮尺来量体裁衣,技术人员用游标卡尺来测量精密零部件的长度。

它们都是可以量长度的器具。

上面标有以厘米、米为单位的刻度,从零起直到若干厘米、米为止。

它的用途是测量距离。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尺的来源、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效果较好。

教案(序号5)

课题

5、它有多少

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10月14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非正式的理具和正式的量具(量杯)测量容积的方法,知道量杯是测量容积的标准工具。

2、引导学生认识到量是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测量是一种广泛运用的认识方法。

3、指导学生动手制作量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像能力。

教学

准备

1、两个高低、粗细不一的杯子,量杯,小酒杯,水。

2、透明塑料瓶,水彩笔,空果冻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比较两杯水多少的方法。

 

2、指导学生做一个小“量杯”。

 

3、讨论:

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测量的。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关于尺的知识。

今天,我们还将继续研究。

(板书课题)

(1)学生观察两个里面装有水,高低、粗细不一的杯子。

(2)思考:

杯子里倒入水的高度不一样,你能判断哪一杯的水多,哪一杯的水少吗?

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多少?

(3)学生讨论:

比较两杯水多少的方法。

(4)汇报讨论结果。

重点让学生说出用小杯子量杯子里的水,就可以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5)学生实验。

用小杯子量两只杯子里的水。

汇报实验结果。

(6)师生共同小结:

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一容器,比如用小杯子等,当作测量工具来测量水的多少。

为了精确地测出水的多少,人们还发明了量杯。

(7)出示量杯。

让学生认识量杯就是杯壁上标有刻度的玻璃杯。

教师介绍量杯刻度的读法。

(8)学生学习用量杯测量、记录的方法。

教师演示用量杯测量水。

(边讲边做)我们以一量杯为一个测量单位,把要测量的水倒入量杯,看水有没有超过量杯的最高刻度。

如果超过了,只要倒到最高刻度为止,把量杯里的水倒进另一只空杯子里去,再把剩下的要测量的水倒入量杯里,这样下去,直到把测量的水倒完为止。

这时记下已经倒了几量杯,如果最后还剩下不满一量杯水,看水面在量杯的哪一刻度,看的时候,要注意眼睛和水面平视,用笔在这一刻度做个记号。

然后再倒另一只要测量的杯子里的水。

最后比较一下,各倒了几量杯,量杯数多的水当然就多。

如果量杯数相同,再看量杯里剩下的水哪一只多,哪一只多说明原来杯子里的水就多。

学生分组实验:

用量杯测量原先两只杯里的水。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看看是否和第一次用小杯子时测量结果相同。

教师根据测量过程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小结。

(1)看课文图片后,学生讨论做“量杯”所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2)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小结。

准备材料:

一只透明塑料瓶,一支水彩笔,一个空果冻杯,一个装水的大瓶。

制作过程。

用果冻杯做测量的单位(学生将果冻杯里的水倒进塑料瓶),在“量杯”的外壁写上刻度(用水彩笔在“量杯”的外壁沿水平面划线)。

量杯做成后,量一量,一瓶饮料有几“果冻杯”。

(学生观察倒进饮料的量杯水平面)

(3)学生讨论,各人做的量杯不一样,量同一瓶饮料结果也不一样,这是因为各人所用的测量单位不一样。

(1)看课文第20页5幅图。

①用油泵计量器给车辆加油。

②用电子秤售货。

③温度计显示气温。

④天平称物体。

⑤秒表计时。

(2)讨论:

这些测量工具能测量什么?

课后感受

通过学生的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测量是如何开展的。

学生对于测量较感兴趣,学习气氛较好。

教案(序号6)

课题

6、连接电路

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10月21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什么是简单电路,知道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

准备

1、电路演示板。

2、电池、电池夹、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简单电路。

 

2、学习两种不同由电路的连接方法。

 

1、学生实验:

用一节电池、一根导线使小电珠亮起来。

2、谈话:

这是我们学过的一种使小电珠亮起来的简单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使小电珠亮起来的方法。

(板书课题)

(1)指导学生认识电池夹、小灯座的使用方法。

①演示并讲解电池夹的功用和使用方法。

功用:

用来固定电池。

电池夹两端的铜片和弹簧分别紧夹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与电池夹两端的接线柱相连。

使用方法:

将电池卡人电池夹中,电池两极要连的导线直接连在两端的接线柱上。

②演示并讲解灯座的功用和使用方法。

功用:

用来固定小电珠。

使用方法:

将小电珠拧人灯座,导线连在灯座两端的接线柱上。

③学生实验:

用电池夹固定电池,用灯座固定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

④小结:

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电池、导线、小电珠,电池夹、小灯座是电路中的附属设备)

(2)认识开关的功用和使用方法。

①用电池夹固定电池,灯座固定小电珠,使小电珠亮起来,有没有办法控制小电珠的亮、灭?

加上一个什么装置就可以更方便地控制小电珠的亮、灭?

②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用和使用方法。

功能:

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

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使用方法:

导线连在开关两端的接线柱上。

让电流通过时合上开关,不让电流通过时断开开关。

③学生分组做开关控制小电珠亮、灭的实验。

④小结:

现在我们连接的是一个简单电路。

当开关合上时,电池中的电就会从导线、开关、小电珠中流过o

(1)指导学生连接串联电路。

①连接一个电路,使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灭,该怎样连接呢?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o(可以让学生边汇报边在演示教板上演示,应多让几个学生汇报,以便比较)

④小结:

在一个电路中,要使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

把开关、小电珠成串地连接在电路里。

(2)指导学生连接并联电路。

①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应该怎样安装开关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小结:

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

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课后感受

通过本课的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电路封闭与断开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理论连接简单的电路。

教案(序号7)

课题

7、导体和绝缘体

备课日期前学期的电脑备课

上课日期10月28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用简单电路检验某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3、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

准备

1、电池、小电珠、导线及各种可以用来检验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材料。

(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

2、钳子、螺丝刀、灯头、插头、插座等实物。

3、钥匙、橡皮、塑料尺、铅笔、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总要先把导线两端的橡胶皮或塑料皮剥掉或把油漆刮掉后才连接呢?

2、学生回答o

3、学生观察:

看课本第22页上图,提问:

(1)这些导线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

(铜、铝等)

(2))这些导线中的表层和内芯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讲解: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电流容易从铜、铝等金属物体中通过,这种现象叫导电,这些物体叫导体。

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板书课题)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将实验结果分别填写在第23页的表格中。

(4)讲述:

绝缘体是指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而不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导电,如干木材是绝缘体,而湿木头就是导体;空气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而在高压下则可以导电,变成导体了。

(1)(出示实物或图)提问:

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

(2)讨论:

这些电器的各部分哪些是用导体材料做成的?

哪些是用绝缘材料做成的?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插座中的铜片是导体,胶木外壳是绝缘体。

胶木外壳是为了防止其他物体与插座中铜片接触而发生漏电事故。

②灯座外面的胶木是绝缘体,其余部分是导体。

绝缘体可防止其他物体与通电部分导体接触而发生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