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155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docx

广东广州南沙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

2017年南沙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管。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霹雳(pī)逞能(chěng)铁锹(qiū)万恶不赦(shè)

B.慰藉(jiè)荇藻(xìng)栈(zhàn)桥见风使舵(duò)

C.鸡肋(lèi)沉湎(miǎn)镂空(lòu)风雪载途(zǎi)

D.涟漪(yī)骸骨(hái)荣膺(yīng)恃才放旷(guǎng)

【答案】B

【解析】A铁锹(qiāo)C.风雪载途(zài)D.恃才放旷(kuà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黝黑骈进锋芒必露毛骨悚然B.商灼蓬蒿引经据典根深蒂固

C.荒谬犁铧廓然无累一反既往D.蜷曲倜傥相形见绌周道如底

【答案】C

【解析】A锋芒必露-锋芒毕露B商灼-商酌D.周道如底-周道如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所以要多做,赶快做。

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__________,后来读了《死》那篇文章才了然。

(2)经过__________的积极探索,李万君带领的团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先后进行了100余项高铁技术攻关。

(3)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__________,3次冲入火场救人。

A.不以为意孜孜不倦义无反顾B.不以为意苦心孤诣义不容辞

C.不以为然苦心孤诣义不容辞D.不以为然孜孜不倦义无反顾

【答案】D

【解析】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

义无反顾:

勇往直前,毫不犹豫退缩。

义不容辞:

不允许拒绝、推托。

孜孜不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苦心孤诣:

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经过几代人一百多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B.随着摩拜单车的出现,给广州市民出行提供了便捷,它不仅是一辆自行车,还是能够解决最后5公里出行的一个新物种。

C.近段时间,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受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是因为该节目能让我们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和温暖的情怀。

D.南沙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14日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南沙将致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门户城市而努力。

【答案】C

【解析】

A语序不对。

“国际知名”和“国内一流”换顺序

B缺主语。

把“随着”和“的出现”删掉

D句式杂糅。

删掉“而努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诗名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根据文段意思,应依次填入有感便发,不平则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6.根据名著《三国演义》,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5分)

(1)任务一:

故事我来说。

(1分)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如: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请再补充一则与他有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五字以内,勿与下面连环画中的重复)

【答案】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1分,错字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四大名著的熟悉程度,不仅仅要求学生对名著情节的熟练把握,也要求学生对相应人物对应相应情节做到辨认书写两不误。

(2)任务二:

点评我来写。

(4分)

请综合下面四幅连环画,为诸葛亮写一段点评。

1.诸葛亮驻军五丈原,旧病复发,又听说盟友东吴战败退兵,眼看北伐无望,口吐鲜血,晕倒在地。

2.诸葛亮病情日益严重,开始交代后事。

他给刘禅写了一道表章,劝他亲政爱民,重用贤臣。

3.诸葛亮又嘱咐姜维暂不发表,确保安全退兵,一切吩咐妥当后,他含恨而逝,时年54岁。

4.姜维依诸葛亮嘱咐,退兵时设下埋伏。

司马懿中计,大败而逃。

正可谓“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例:

诸葛亮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贤臣,病重之际想到的都是蜀国,一方面给刘禅写表章,劝勉刘禅励精图治,另一方面为保安全退兵,秘不发丧,让司马懿中计,为了蜀国,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结合连环画的内容分析2分,点评诸葛亮的性格、精神境界等2分)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漫画内容的解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作答本题时,学生需要先细细品读漫画,认真看漫画的注释文字,梳理情节,从情节中把握人物精神品质。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

(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C.受命于败军之际,奉任于危难之间。

D.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

E.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F.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A、E

【解析】

B哪——那

C命——任任——命

D原——元

F“万钟”后漏了“则”字,“辨”改为“辩”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②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④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⑥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答案】①濯清涟而不妖②羌管悠悠霜满地③一山放过一山拦④入则无法家拂士⑤千里共婵娟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解析】易错字:

濯、涟、羌、拦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说明:

①题为必答题,2分。

②题为加分题2分。

加分后第7题不超过10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在朱自清笔下,雨是送给大地的礼物。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雨则引发了作者想为国效力的爱国之心;文天祥的《过零丁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雨却让诗人感到孤苦无依。

可见,在不同的人眼中,雨给人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答案】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①根据“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国效力的爱国之心”可知,②根据“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孤苦无依”。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_______________

(4)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

(5)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怒触不周山》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飞奔的马。

翻译:

虽:

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御:

驾驭。

以:

这样。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2)事物的道理(规律)。

翻译: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3)通“饲”。

翻译:

其:

指千里马,代词。

能千里:

能走千里。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4)为……而死。

翻译:

死国:

为国事而死。

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5)维: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

【解析】文言文词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如“不以疾也”的“疾”、“乎”、“绝”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其境过清

B.夫环而攻之寡助之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七里之郭出郭相扶将

【答案】D外城

【解析】A凭借因为B代词,指城到C国防国都

10.把“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子,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解析】文言文词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如:

以:

凭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孟子提出三个概念:

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

C.文章举攻城不胜和守城弃逃的例子,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D.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

【答案】C

【解析】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施行仁政。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

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中的、“大荒”、“怜”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作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怜”:

爱。

(任选一个作答,1分)

【解析】考查学生对课本注释的熟练程度。

(2)试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所表达的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仍然爱我的故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行舟(或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翻译1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给故乡水赋予人的感情(1分),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思乡之情或对家乡的恋恋不舍)。

(感情1分)

【解析】本题属于诗句赏析题。

首先简单翻译诗句,找出其中运用的手法,练习题目“送别”和诗词背景点名情感。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17题。

(18分)

诗词修养是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可能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电视节目。

诗词大会虽然是个知识类的竞赛节目,考量的是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和背诵能力,但在客观上掀起了一个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让更多的人提高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诗词的审美情趣。

记得几年前,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有一位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问我:

“学诗有什么用?

”我当时笑着回答说:

“学诗没有什么用,诗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确实无用。

苏东破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但是,学诗之人与不学之人的言谈举止给人的印象毕竟不同。

孔夫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对于一个人的品位有多么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词的普及应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毋庸讳言,学习诗词不能发财致富,但一个只知道发财的民族绝不是一个高雅的民族。

诗言志也。

原以兴、观、群、怨抒发感情、考量得失、交流思想、抨击时弊,从而体现其教育意义、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

当今社会,人们大多重视美容,而忽略提高文化修养。

著名电影演员方舒说过:

“漂亮的面孔,仅仅是生理结构的组合,而美则是内涵气质的外露。

这种气质,不是具体能看到的现象,而是通过一个人的文化、道德和修养使你感觉到的。

”诗词修养是最高层次的文化修养,诗词修养会使你气质高雅、谈吐不俗。

有人说:

“多一个诗人,就少一个腐败分子。

”此说虽略显极端,但是,毫无疑问,多一个爱诗的人,社会就会减少一个庸俗的人。

有人说,很多人写诗词是附庸风雅。

其实附庸风雅也是好事。

附庸风雅的人多了,会让不懂诗词的人、轻视诗词的人和对诗词有偏见的人受到影响,从而对诗词刮目相看,对诗词的弘扬、发展不无好处。

诗词作为一门艺术,是要讲究艺术质量的。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以质量取胜。

粗制滥造的作品,必然会被历史冲刷得干干净净。

只有那些精品,才能经受历史浪潮的冲洗积淀下来,成为传之后世的优秀文化遗产。

平心而论,学习写诗并不困难,只要知道每个字的平仄(阴平、阳平:

平声;上声、去声:

仄声),按照格律的要求组合,就可以写诗。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学会写诗并不困难,但是要想写出好诗,真的很不容易。

现在有很多人想学习写诗,但又有畏难情绪,其实大可不必。

清代诗人和诗论大家潘德舆说:

“诗有三境,学诗亦有三境。

先取清通,次宜警炼,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

先爱敏捷,次必艰苦,终归大适,学诗之三境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诗有三种境界,学诗也有三种境界。

先是清澄通畅,再是警策简练,最后乃自然天成,这是诗的三种境界。

最初一味求快,其次感觉作诗艰苦,终至于灵活自如,这是学诗的三种境界。

初学诗词者的作品往往类似白描,白描式的写法犹如照相,有物境而无意境。

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头脑中涌现的意象或境界有三种,即物境、情境和意境。

物境偏于自然景色,情境偏于作者情感,意境是融合了物境和情境之长而形成的主客观交融的境界。

物境得其形,情境得其情,意境得其真。

王国维说:

“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

文化修养的提高除了多读书,别无捷径,有深厚文化底蕴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如果我们不断加强诗词修养,就能写出情景交融的好诗,就能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

(摘自《新疆日报》,有刪改)

链接1: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

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大胆创新比赛机制和计分规则,每位上台的选手最多可回答9道题,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便停止答题,选手得分以每一题百人团中答错的人数叠加计算。

每场比赛,105位挑战者全部参赛,分为单人追逐赛、“飞花令”和擂主争霸赛三部分。

(摘自XX百科,有刪改)

链接2: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16岁的武亦姝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成功夺冠。

网友纷纷为她的才情所折服,称其“这个00后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武亦姝自我介绍里曾说过,她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

“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

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

”武亦姝令周围师生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才华,更是其淡定的心态。

“电视里在播放她的节目,家人在看,她也不看,只管自己写作业,不是一般的淡定”,她的邻居说。

武亦姝上一学期里读的书有《浮生六记》、《人间词话》、《聊斋志异》、《红楼梦》、《庄子》等古代经典,每星期还会交错着读《剑南诗稿》、《小山词》、《放翁词》。

(摘自XX百科,有刪改)

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知识类的竞赛节目,受到热捧是因为它考量了选手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和背诵能力。

B.当今社会,人们都重视美容,而忽略了提髙文化修养,过分重视外在美,而忽视了内在美的提升。

C.有人说,很多人写诗词是附庸风雅。

作者认为附庸风雅的人多了,对诗词的弘扬、发展有好处。

D.诗词是一门讲究质量的艺术,任何时代的艺术都不仅是以数量取胜的,而且是以质量取胜的。

【答案】C

【解析】(A推测有无B范围扩大,原文为大多重视美容D无中生有,原文讲到都不是以数量取胜)

14.下列关于学习写诗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学习写诗并不难,只要知道了每个字的平仄,就能进行诗歌创作。

B.潘德舆认为诗歌创作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先爱敏捷,次必艰苦,终归大适。

C.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头脑中涌现的意象或境界有三种,即物境、情境和意境,初学诗词者往往得其情而不得其真。

D.多读书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唯一途径,不断加强诗词修养,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好作品。

【答案】B

【解析】(A还应有格律的要求C初学诗词者往往得其形而不得其真D不是“唯一途径”)

15.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成功人士之问——“读诗有什么用?

”引出作者对诗词的论述,强调诗词对人的品味很重要。

B.文章引用电影演员方舒的话强调气质比漂亮的面孔更重要,气质是一个人的文化、道德和修养的呈现。

C.文章引用“多一个诗人,就少一个腐败分子”这句话是为了说明懂诗词的人就不会腐败,就不会庸俗。

D.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话强调诗词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融合了物境和情境之长而形成的主客观交融的境界。

【答案】C说明懂诗词的人就不会腐败。

【解析】原文明确“略显极端”

16.品味“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一句的妙处。

(4分)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法1分),赏、寻、品三个动词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词大会的宗旨,是引领人们欣赏诗词,寻找血液里的文化,品味生活中的美。

语言精炼(或简洁)、内涵丰富(分析3分)。

【解析】赏析语言题目。

首先找出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表明什么中心思想,点明什么主题。

17.有人说“武亦姝夺冠是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好诠释”,你认同吗?

请简述理由。

(5分)

【答案】示例:

认同(1分)。

读书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诗词修养是高层次的文化修养,气质是一个人的文化、道德和修养的呈现(1分)武亦姝就是最好的证明,从她的书单我们可看出她确实读了很多的书,而且以古典名著、诗词书籍为主,从她在诗词大会中夺冠可见她确实是很有实力。

诗词功底非常深厚,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从她赛场上淡定的气魄和夺冠后淡定的心态可见她有很好的道德修养,镇定自若,宠辱不惊(3分),所以说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好诠释。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结合原文的诗句理解1分,结合武亦姝的诗书、才气、气度等答三点给3分。

答“不认同”不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中心拓展题,首先理解全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在联系生活实际给出例证。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8〜22题。

(22分)

只因为我看到

刘墉

孩子!

(注:

作者的女儿)

“只因为我看到!

”这是一句简单却又意味深长的话!

如果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因为看到”而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即使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一两个人,加在一起不就是全人类帮助全人类吗?

只因为我看到。

“孙长珍小妹妹的眼睛已经完全看不见了。

昨天,燃灯助学基金会的张阿姨在电话里告诉我。

我是去年秋天到贵州去看帆轩四小的时候,见到长珍的。

那一天虽然早说好不要有欢迎的仪式,但家长们仍然穿着苗族传统的服装,唱着歌,递给爸爸一杯又一杯他们酿的美酒。

几十个小朋友则摇着小小的红旗子,欢迎我和当地教育官员的来到。

每个小朋友都露出纯真的笑容,我跟他们一一握手,在低年级的小朋友中,握到一个高个儿女孩子的手,她没有笑,茫茫地看着正前方。

我细看,发现她两只眼睛的黑眼珠都是白的;只有左眼,在一片翳障之间,略略有些透光的地方。

“你的眼睛怎么了?

”我问她。

“快看不见了。

”她小声地说。

“还能读书吗?

”我又问。

她没答。

“有没有去看医生?

”我再问。

她隔了好几秒,才挤出两个字,又因为乡音很重,我没听懂,还是在一旁的校长补了一句:

“她说‘没钱!

’”

我当时没有多说,进教室听小朋友致欢迎词,跟校长老师们讨论建校的事情,接着在门口合影。

可是我心里一直惦着的,是那个半盲的小女孩。

临走,小朋友又排队送我,我特别在队伍里找,找到“她”,问她的名字,知道她叫孙长珍,今年十一岁。

然后,爸爸蹲下来,蹲在她的面前,拉着她的手,对她说:

“没钱,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